2.2 农户模型分离性假设的检验和评述

农户模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为“分离性”,即农户将他的农业生产决策与消费决策作为两个独立的问题分别进行解决。反之,如果农户的农业生产和消费是互为影响、相互制约的,则称为“不可分离性”。

在实证研究中,通常有两种常用的方法来检验农户模型的分离性特征是否成立。第一种方法是通过检验计算得出的要素影子价格与该要素的市场价格的差异是否显著[例如,Jacoby(1993)对秘鲁农户的劳动供给问题的研究]。如果差异不显著,则表明农户模型的分离性成立;否则,农户模型的分离性不成立。第二种方法的依据是在分离性成立的情况下,农户的决策过程相当于是依次进行的,农户的农业生产决策会影响农户的消费决策,但农户的消费决策并不影响其农业生产决策。分析检验方程中显著影响农户消费的有关农户特征变量是否也显著影响其农业生产[例如,Benjamin(1992)对印度尼西亚爪哇农村劳动力市场的研究],如果有关农户偏好的特征变量在农业生产方程中显著,则农户模型的分离性不成立;否则,农户模型的分离性成立。

在实证检验农户模型的生产和消费决策的分离性是否成立时,Jacoby方法必须妥善处理估计生产函数时存在的内生性问题,Benjamin方法必须处理农业劳动力供需方程组估计时存在的联立性偏误问题。充分利用农户模型分离性假设成立时,需同时满足要素影子工资与市场工资相等和农业生产函数与农户偏好无关这两个条件,Le(2010)提出了一个新的估计方法来检验农户模型分离性假设是否成立,解决了以往估计方法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用越南农户的数据进行了验证。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并不具备完善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农户的农业生产多半处在自给自足的状态。在这样的环境中,经验证据和微观经济学的理论表明,农户的生产和消费决策是不可分的,即农户模型的分离性并不成立。关于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大量实证研究(Bardhan,1973; Collier, 1983; Carter,1984; Jacoby,1993; Barrett,1996; Udry,1996)证明了这一观点。

基于张林秀(1996)的总结,在众多影响农户生产和消费决策不可分离的原因中,主要原因有:

(1)农户家庭劳动力与雇佣劳动力在农业劳动上是不完全替代的。这主要是由劳动力的实际质量(有效努力程度)差异和工资差别造成的(Deolalikar& Vijverberg,1987; Jacoby,1993; Skoufias,1994; Bowlus & Sicular,2003)。

(2)同一商品对于特定农户而言,其购入价格与出售价格存在差异。可能的原因是产品质量存在差异,导致价格不相等,因而不具有完全替代性。另外,由于市场经济不完善而存在的由运输距离、市场搜寻等造成的交易成本也是重要原因(Löfgren & Robinson,1999; Key, Sadoulet & de Janvry, 2000; Renkow, Hallstrom & Karanja,2004),使得农户的生产和消费决策不能完全割裂。

(3)市场的不健全以及市场间的相关联性(de Janvry & Sadoulet,2006)。农户在有配额限制的某个市场中所做的决策必然会影响他在其他相关市场中的行为决策。例如,在没有土地市场的情况下,农户劳动力供给决策要受到农户耕地资源禀赋的限制。2.1.2中农户模型的理论推导也证明了这一点。

然而,也有部分文献证实,即使发展中国家的农村缺乏完善的市场环境,也不能拒绝农户模型分离性成立的假设。如Benjamin(1992)对印度尼西亚爪哇农村劳动力市场的研究发现,农户家庭结构的变化不会影响农场劳动力的需求,故不能拒绝分离性假设。Pitt & Rosenzweig(1986)使用同一数据分析发现,农户户主或其妻子的疾病对农户的利润没有显著影响,同样不能拒绝分离性假设。

除了实证检验农户模型的分离性假设是否成立,也有少量文献研究当分离性不成立时,对具体不可分农户模型的选择问题(例如,Sonoda,2008)。Sonoda(2008)应用日本农户的数据,检验了劳动力市场完善,但家庭劳动力和雇佣劳动力存在异质性与家庭劳动力和雇佣劳动力同质,但劳动力市场存在配给,这两种情况下不可分农户模型的选择问题。应用Cox-type检验,作者认为在日本水稻种植环境中,劳动力市场较完善,但存在家庭劳动力与雇佣劳动力非完全替代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