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论振兴现代中医药学的四化战略

当前,党和政府对中医药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人民大众对中医药服务寄予新期盼,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为中医药发展与振兴提供了新机遇,同时也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作为国医药传人和国医药业界,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新形势,研究新问题,从而拓展大思路,提出大对策,抓住历史性跨越式发展的大机遇,开创振兴中医药事业的大局面,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奉献的同时,实现中医学的伟大复兴,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担当的重大使命。常言道“天时难得,时不我待”。为此,作为国医后生学人,笔者不顾才疏学浅,斗胆陈述拙见,试图站在文史哲和本学科整体的角度,对“如何实现中医学的伟大复兴”进行战略思考,以期同道贤能斧正,以求抛砖引玉之效。

毛主席曾指出“研究带全局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略学的任务。研究带局部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役学和战术学的任务”。我们在总结中医药事业发展经验,探讨影响和制约中医药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政策研究,拟定新思路、新对策,确定重点研究领域、建设项目和研究课题之际,首先要确定正确的是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为此,笔者于2009年11月在第三届全国中医药发展大会上,提出并论证了“实现中医学伟大复兴的战略战术”,系统地阐述了“复兴中医药大业的大四化战略”理念。“大四化战略”就是:①整体人文化;②时代科技化;③绿色生态化;④全球大众化[9]

(一)整体人文化:思维观念与文化内核的回归战略

纵观古今中外,虽然各种医学种类与门派众多,各自的理论依据及诊疗方法不一,有皇家宫廷、官方衙门所谓的正统医学、疗法,也有民间江湖、部落山寨俗称的郎中、野医,但所有医学、疗法无不是以防病祛邪、救死疗伤为目的。所以,医学基本的本质特性和根本宗旨,就是调理身心,治病疗伤,消除各种病痛对身心的折磨、对生命的损害。只是不同的医学或疗法有不同的特点、优势和局限性而已。当今世界的两大主流医学——西医、中医也不例外,各有千秋、优势,但都有各自浓厚的文化渊源和人文内涵,这才是产生、形成特定医学门类的特色、优势的本根所在。

因此,要想充分强化中医学的学科特色和医疗技能优势,必须回归人类医学的本质特性和根本宗旨,实行具有中国文化优势的整体人文化,以增强中医药学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整体人文化战略可通过如下三方面得以实施:

1.深入研究生命健康的“身心-环境整体和谐性”

实际上,“身心—环境整体和谐性”的程度和状态,就是人的身体、生命健康的程度和状态。人一旦发生病变或受到伤害,就会引起身心—环境整体和谐性的失常而发生疾病。医学的作用或目的就是尽力提高健康的程度,改善身体、生命的不良状态。中医学一向注重对“身心—环境整体和谐性”维护和调节,中医的自然哲学观、朴素的唯物辩证观、五运六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等基础理论,都是对这生命特性的科学认识。中医的各种调治疗法和养生保健方法,都是调节、维护这一生命特性的有效方法。

因此,这是中医学的理论优势,应当进行深入的研究,深化对这一生命特性的认识,形成更科学完善的理论。这对解决中医重大理论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2.深入研究医疗全程的“人文调治的整体服务性”

这种提法如同上一种提法一样,乍听起来有些陌生,甚至莫名其妙。其实,这也是中医学特有的优势和特色,只是我们把它归纳、升华了而已。这里的“人文调治”,不是现代西医所谓的医学人文、人文关怀、人道主义等,而是为了充分彰显人类医学的本质特性,更大限度地实现人类医学的根本宗旨,在中医整体调治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医疗全程的“人文调治的整体服务性”理念,要求在诊查、诊断、医护和治疗后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地注重人们的生活方式因素、心理精神因素、家庭社会因素、地理环境因素,甚至人种血缘因素等,对身心健康(即前述的“身心—环境整体和谐性”)的影响,采用富于人性、人文、人情、文明和艺术性的诊疗方法、治疗途径等,对患者身体、心理、精神进行个体化的整体性调治以及不良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评定纠正和指导。

只有这样,才能称上完整意义的尽心尽力的“人文整体调治”或“整体性的人文医疗服务”。中医学在这方面已有良好的基础,若在现有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成果和手段进一步充实、完善、升华,形成现代中医的新诊疗模式和体系,必将对突破目前中医药临床困难,增强医疗市场竞争力产生重大意义。

3.学习医学精英的“成功建树的人文智慧性”

人文,《辞海》注为“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其实,我们现在所说的“人文”是文化中的先进的、核心的、科学的、优秀的和健康的部分,既有包括社会科学的内容,也含有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内容。人文追求的是善,给人以悟性,人文中的信仰使人虔诚;人文既具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又有深厚的情感魅力。一个智者或良医的精神世界,不能没有科学,也不能没有艺术,更不能没有人文。医学,以人为对象,本来就始于人文,充满着人文。但如果像现代西医那样,把医学看成一种治疗“技术”学科,就反而缺乏人文了。

纵观古今中外的医学史,凡是对医学事业有成功研究和学术建树的医学精英们,无不具备人文智慧特性。反之,如果没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智慧,就不可能有丰满的学识和创造力,也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名医、大医或医学家。西方医学鼻祖希波克拉底的誓言充满着人文智慧和人文精神。中医学的历代名医大家就更具国学和人文素养,他们无不洋溢着人文智慧,有的甚至既是功盖百世的中医药学家,又是文学家、史学家、诗人、书法家、道家、经学家等,如张仲景、孙思邈、陈修园、傅青主、恽铁樵及裘沛然、邓铁涛等当代中医大师,不胜枚举。因此,国医药传人们,必须学习历代大师精英们的人文智慧,广纳百科精华,尤其是现代理论与技术以及适合中医药学科特色的研究方法,方能有所建树,实现整体人文化战略,不辱复兴中医学的重大使命。

(二)时代科技化:技能赶超与科技语境的适应战略

任何富于生命力的学科都必须进行有效的新陈代谢,吐故纳新,与时俱进。中医学有着丰富的科学理论和有效的医疗技术及临床经验,并经过数千年的不断发展和积累,但面对当今迅猛发展变革的新时代,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也必须在继承的同时,提炼、保留和弘扬科学的、真理性的部分,大胆扬弃过时的、虚伪的糟粕,及时注入现代科技的新理论、新技术,以实现中医药固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提升战略,中医学只有实现现代科技化,才能自我更新,不断发展进步。

相对西方科技而言,我国的中医药学是“早熟”的,因为中医学承载着(早先)历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和实践技能,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技能,并创造了丰富的医药文化,同样或类似的认识,中医比西医要早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显得古朴而悠远,表述简略而晦涩,不易为现代人了解和接受,影响了人们正确和科学地认识中医药理论,也影响了大众对卓有疗效的中医方药和各种技能的接受和应用。为此,我们应该对丰富的中医药理论和实践技能进行大规模的甄别、提炼、阐释和升华,并结合现代的科技和语言,进行系统的总结、整理,让中医药呈现出固有的科学、科技光芒,以推广和传播中医学。

(三)绿色生态化:自然绿色与环境契合的优化战略

近年来,绿色生态医疗逐渐进入大众视野,这不但是医学快速发展的结果,也是人们对医疗质量要求逐渐提高的结果。我们提出绿色生态医疗,具有重大的意义,简要阐述如下。

1.医生的诊疗行为更加快捷规范

这一方面是由于医疗行为本身存在技术的局限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也因为诊疗活动中还存在很多不规范的行为。绿色医疗要求医疗行为必须具备优质、安全的特征,而优质、安全的前提则是实现诊疗行为的规范化。通过践行绿色医疗理念,可以进一步推动规章制度和诊疗规范的落实,以促进医疗管理举措的持续创新,不断优化诊疗流程、规范诊疗操作、提升医疗服务品质,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更加安全的诊疗服务。

2.医疗资源更加合理运用

医疗保障问题之所以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根本原因就在于生命是无价的,而资源却是有限的。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来保障人民健康的问题。绿色医疗可通过提供合理的医疗服务,在有效保障生命健康的前提下,避免无效消耗甚至是不利于患者健康的消耗,尽可能控制医疗成本,降低医疗费用,从而达到节约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的目的。

3.低消耗是绿色医疗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高效率与低消耗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缩短患者就诊排队时间、术前等待时间、术后康复时间等,都是通过提高服务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来缩短无效等待和降低无效消耗,这正是绿色医疗所追求的目标。与此同时,绿色医疗要求为患者提供快捷、及时的医疗保障,尤其对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快速、及时、有效地处置是拯救患者生命的保障。因此,在践行绿色医疗理念的过程中,我们要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充分保障,就必须要提高诊疗服务的效率。

4.体现了人文医学和人文关怀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很多医师依靠先进的技术和医疗设备,脱离患者而去治“病”,反而忽视患者因病而产生的心理情感需要。因此,绿色生态医疗不仅要求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有利于疾病康复的良好环境,还要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解决患者认知和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疾病诊治和康复的效果。

(四)全球大众化:领域拓展与普世广济的传扬战略

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简便快捷的方法对中医理论体系进行阐述,是实现中医学全球大众化的基础和前提,历代中医学的经典著作都是中医发展史上学术规范的成功范例。完整准确地学习、继承和研究这些传统规范,仍是我们今天建立中医理论现代规范的重要依据和基础。这是因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是对立统一的,任何现代理论或现代文化都来源于传统;而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普及,被大众所接受,则在于不断地采用该时代的语言来解释传统文化。

以传统规范为依据,建立中医理论的现代规范。即用现代语言对中医理论进行阐释,运用现代方法对中医理论体系进行研究,这两个环节,二者缺一不可。对中医学传统经典著作进行校勘、注释及整理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对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还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中医学也确实面临着如何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以迎头赶上时代步伐的学术危机。如果我们在运用现代语言和方法对中医理论进行阐释的过程中,能够从中医理论体系自身寻绎出其内部所蕴涵着的某些带有本质性的规律,探索出隐藏在其背后的某些固有规律,就一定能寻找出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切入点和可以影响、带动全局的突破口;然后以符合中医学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的思维方式,贯穿于研究的各个环节,严密审视研究起点,充分验证每个细节,最后再付诸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医学的复兴甚至全球大众化奠定正确的、坚实的、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创新”研究也才能真正起到推动中医理论发展的作用。

总而言之,中医理论现代规范的建立是一项极其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只有采取合理的措施和方法,才能实现这一历史任务。要实现这一历史任务,既需要有一支具有较强的现代科学素养并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功底,有志于中医研究,淡泊于功名的中医队伍,更需要仰赖国家政策的倾斜和扶持以及观念上的变革。但不论如何,必须要引起我们中医界有识之士的足够重视,将其提高到关乎中医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

毋庸置疑,有了以上诸多方面成熟的条件,只要我们拥有感恩之心、包容之怀和必胜之志,制定并实施正确的战略战术,卧薪尝胆,智勇精进,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医学的时代优化和伟大复兴。

[1]http://baike.so.com/doc/6185250-6398500.html.

[2]邹诗鹏.中医学的文化自觉[N].中国中医药报理论版,2009-11-13.

[3]王永炎.发展中医药学应有文化自觉[N].人民日报,2015-06-03.

[4]蒋戈利著.启迪与启示:医学人文悟语与赠书诗话[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28.

[5]孙开泰.传统文化与中医.2005年12月18日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室会议室“天地生人学术讲座”的讲稿.

[6]马海莉.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现代研究进展[N].中国中医药报,2014-07-07.

[7]据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8]刘理想.略论中医文化与中医医学科学的关系[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4):70.

[9]蒋戈利.关于实现祖国医学伟大复兴的四化战略[C].第3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论文汇编,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