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如何爱中医的:蒋戈利的中医多维创新之道
- 蒋戈利
- 17字
- 2021-04-04 08:58:07
第三章人文整体思维创新中医基础理论
一、人乃多元文化载体论升华中医人学论
(一)人乃多元文化载体特性论的研创背景
在21世纪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践行人类医学的根本使命,实行医学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并举并重,实现更人性温暖、更全面整体和更便捷高效无害的医疗服务。这一初衷(初始动机和出发点)和旨归(终极目的和愿望),都是本于“人”、基于“人”和为了“人”,所以,如何认识、界定“人”的特性内涵,便成为所有人类医学所必须面对、认识和解答的根本性问题。
对“人的特性”这一医学首要问题的认识与观念,决定着医者的价值取向与医学的发展方向。一方面,它决定着个体医者的医学职业、医疗执业和行医创业的价值观、事业品位,甚至人生成败;更重要的一方面,它决定着一个医学流派、医学门类、医学种类,和一个国度、一个时代的医学思维观念和医学模式的取向与形态。人类有史以来的种种医学现象、医学种类和医学模式,其根本缘由和症结点,就在于对“人”的特性这一首要问题的不同界定和不同认识。
有鉴于此,为了全面客观地把握人的基本特性,把持好传承、发展中医药学的正确取向,笔者在广泛参考人类各学科对“人”的研究成果,充分了解人类医学模式发展演变脉络,深刻分析借鉴东西方医学的思维观念,和深入的学科文化自觉基础上,提出并论证了“人的特性”的新理论——“人乃多元文化载体”特性论[1]。
(二)人乃多元文化载体特性论的核心内涵
“人乃多元文化载体”特性论的核心内涵,包括如下六个主要观点:
其一,所有的个体“人”和人群单元或组织,均经由自然进化、社会实践和文化传扬而成其为完整的人本身。
其二,个体“人”的总和,构成了人类;人类,是由所有个体“人”通过社会文化纽带而交互组成的文化整体。
其三,文化是极其丰富复杂的,文化除有多样性、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和复杂性以外,还有其固有的、更为明显的“多元性”特性。
其四,所有的文化,都是人的文化自觉的结果和产物。人,也只有人,才是承载和完成作为“天地万物(包括人)信息的产生、融会和渗透”的文化过程。
其五,诸如自然进化、直立行走的身体、高级动物、意识的思想(迄今尚不能排除其他高级动物也有思想意识的可能)等,都不是“人”的特异属性或本质特性。文化,只有文化,才是个体人和人类区别于其他生命的独有特性,才是人成其为“万物之灵”的根源所系、资本所在。
其六,人,唯有人,才是“多元文化”的创造者、拥有者、运用者和承载传扬者。承载着“人”一切智慧的优秀文化,既能引导、教化与凝聚个体“人”和人类,也能服务、净化和健康个体“人”与人类。就人类历史与整体而言,人类孕育了文化,文化滋养了人类;人类与文化的本质关系,是一种互为母子的关系。
这是人类“自我本质”认知的一次质的飞跃,不仅对研究人类医学有重大意义,对研究与人相关的所有学问都具有重要的启迪、启发作用。这一崭新的关于“人”的认知方式与内涵,既是我们创建“人文整体思维范式”“人文整体医学模式”的基础和依据,也是我们进行新思维范式与新医学模式等系列理论创新和技术研发的人学、哲学的指导,更是我们科学优化、辨证融合中西医学和构建人文整体医学体系的出发之点、立学之基与思想之源。
(三)人乃多元文化载体特性论对中医人学的创新意义
1.文化的人本特性
依据中国古代贤哲的认识,文化是“人文化成”:“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2]。而在西欧,“文化(Culture)”一词源于拉丁语,是动词“Colere”的派生词,原意是指土地的耕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概念及意涵不断发生变化,当今人们已对“文化”做了最广泛的理解,将文化视作人化,亦即人的对象化[3]。人和世界发生关系,将世界对象化,创造了人类文化。其中,针对自然界,将自然万物对象化,便形成了物质文化;针对社会,将各种社会关系对象化,便形成了社会文化;而针对人自身,将自身观念和关系对象化,便创造了精神文化。人的情感、观念、智慧、技能及其所化成的一切,均可称为“文化”。这是一个相对于天地自然而言的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普遍现象和范畴。由此可见,文化就是人化,人创造了文化,文化成就了“万物之灵”的人化,文化是“人”及人类区别于、高于其他一切有灵生命的最根本特性。
2.中医的人学文化特征
人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4],而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著作——《黄帝内经》[5],其在人学问题上有着极为充分的表述,并自始至终贯穿着人学的思想。《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正是在天地万物的大背景之下,突出人的位置,强调人生的宝贵,如此映照人、看重人,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倾向。
《黄帝内经》的人学儒道兼容,将人放在天地自然与社会人事的双重背景之下,在一个宏阔的参照系中,对人做全面考察,综合分析,既揭示天地自然背景下人的生存、生命基础、生命活动,又阐明社会背景下人的生活及生理、心理变化。它不局限于人本身,而是以普遍联系的观点在时空范围内更全面、更客观地探寻生命现象及其奥秘。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6]
3.人乃多元文化载体特性论的创新意义
毋庸讳言,“人乃多元文化载体”特性论的人学、哲学创新意义是多方面的,它显著拓展与升华了中医人学的内涵。其主要意义,可简要地概括为如下几点:
一是这一创新理论首次提出并阐释了“人”区别于、优越于其他一切生命,尤其是有灵生命的根本所在——文化,阐释了人创造了文化,文化成就了“万物之灵”的人类,文化是“人”及人类区别于、高于其他一切有灵生命的最根本特性;指出文化除有多样性、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和复杂性以外,还有其固有的、更为明显的“多元性”特性。这无疑是人类对自身特性研究与认识的一次升华和进步,为经由“文化自觉”提升人、人类对自身认识的深化、对人类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进步,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是这一创新理论对人们传承、运用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指导意义。人,唯有人,才是“多元文化”的创造者、拥有者、运用者和承载传扬者。一方面,有利于深化理解与运用中华传统文化主客一体化的思维方式,指导人们始终以多元、整体观念去认识自身和万事万物,从外在客观与内心主观两个维度去追求主、客观认识的统一。另一方面,有利于人们把握与谨守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精神和总原则,即“和谐”“中庸”,追求“内心体验与外在真实”的和谐统一。
三是这一创新理论促进、提升医学人学和中医文化自觉。承载着“人”的一切智慧的优秀文化,既能引导、教化与凝聚个体“人”和人类,也能服务、净化和健康个体“人”与人类。一方面,尽管两千多年前希腊人就提出过“认识你自己”的课题,但人对自己的认识,特别是关于人的综合认识,至今还未能形成严整的科学。然而,人们对医学的人学本质特性的认知,取得了共识。例如,美国生命伦理学家佩雷格里诺在《医疗实践的哲学基础》说:“医学不是纯科学,也不是纯艺术,医学是艺术与科学之间一门独特的中间学科……医学是人文科学中最科学的,是科学中最讲人道的。”复旦大学医学院王卫平也说:“医学所研究的对象是人类本身;导致人类疾病或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不仅涉及自然科学领域,而且也紧密联系社会和人文科学等领域。通俗地讲,医学就是人学。”[7]另一方面,中医文化不仅是指中医药作为科学技术本身;更重要的方面是形成中医学自身特色与优势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也就是中医药发展与整个社会文化背景的联系和中医学中所体现的特有的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