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诊断

3.1 临床症状及分类

3.1.1 寻常性痤疮

寻常性痤疮多见于青少年,皮损好发于面部,其次是胸部及上背部。常见皮损为白头粉刺 (闭合性粉刺)和黑头粉刺 (开放性粉刺),为非炎症性皮损,进一步可发展为炎性丘疹。部分顶端出现脓疱,愈后局部留有色素沉着或小凹陷性瘢痕。严重时,炎症继续扩大,深入至皮下,出现花生到蚕豆大小的炎性结节或囊肿。

3.1.2 聚合性痤疮

聚合性痤疮是痤疮中较重的类型。临床表现为面、颈、背部、腰臀等部位出现多数的大粉刺、丘疹、脓疱、囊肿、有窦道的脓疡等,流出恶臭的脓性分泌物。脓疡破溃后可以形成深的凹陷性瘢痕或瘢痕疙瘩样肿块。本病好发于青年男性,病程长。如果伴头部脓肿性穿凿性毛囊周围炎和化脓性汗腺炎,通常被称为毛囊闭锁三联征。本病患者常伴有高球蛋白血症、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等。

3.1.3 迟发性痤疮 (成人痤疮或青春期后痤疮)

女性多见,为25岁后发生的痤疮或持久性痤疮,主要表现在颏部和下颌部群集的炎症性皮损,易累及颈部。患者往往伴有面部皮脂过多,皮肤粗糙、毛孔粗大,部分患者伴多毛、雄激素源性脱发及多囊卵巢综合征,女性月经前皮疹常明显加重。

3.1.4 其他类型痤疮

包括新生儿痤疮、外源性痤疮、剥蚀性痤疮、夏季痤疮、月经前痤疮、药物诱发痤疮 (皮质类固醇痤疮)、化妆品痤疮、职业性痤疮、暴发性痤疮等。

释义

●白头粉刺为与毛囊一致的圆锥形丘疹,顶端呈黄白色,由毛囊内皮脂与毛囊内脱落的角化细胞构成,其顶端因黑素沉积形成黑头粉刺,用手可挤出头部是黑色而其下呈白色半透明的脂栓,二者为痤疮的早期损害。

●痤疮皮损严重程度分级有助于正确地选择治疗方案,目前常用国际改良分级法:①轻度 (Ⅰ级):以粉刺为主,少量丘疹和脓疱,总病灶数少于30个;中度 (Ⅱ级):有粉刺,中等数量的丘疹和脓疱,总病灶数31~50个;③中度 (Ⅲ级):大量丘疹和脓疱,偶见大的炎性皮损,分布广泛,总病灶数51~100个,结节少于3个;④重度 (IV级):结节性、囊肿性或聚合性痤疮,伴疼痛并形成囊肿,病灶数多于100个,结节或囊肿多于3个。

●头部脓肿性穿凿性毛囊周围炎,多发生于成年男性,皮损初起为数个毛囊炎和毛囊周围炎,后渐渐增大变深而形成半球状或细长的结节,病损处毛发脱落,呈现淡红色、表面光滑的隆起。随后结节软化而形成脓肿,破溃后多数成为瘘孔,有脓汁流出。瘘孔与瘘孔之间由于皮下组织侵蚀破坏,互相沟通,因此压迫结节可在相接近或距离较远的瘘孔中排出脓汁。本病呈慢性经过,常一处病损痊愈留有瘢痕,但他处又发生新的皮损。如此绵延数年到数十年之久。

●化脓性汗腺炎,是一种顶泌汗腺慢性化脓性炎症,主要发生于腋窝、外生殖器及肛周等处。腋窝汗腺炎,初起为一个或多个小的硬性皮下结节,以后有新疹陆续成批出现,排列成条索状,或群集融合成大片斑块。其结节表面可无明显的化脓现象,偶尔顶端出现一小脓疱,自觉疼痛及压痛,全身症状轻微。约经几周或数月后结节深部化脓,向表面破溃,形成广泛的瘘道及较大的潜行性不规则溃疡。外生殖器、肛周汗腺炎,多与腋窝汗腺炎同时并发或随后发生,但亦可首发,多见于男性,初起在腹股沟、阴囊、股部或臀部、肛周发生豌豆大小的硬性结节,很快破溃,形成潜行性溃疡,且有瘘道互相连接,可向肛门壁穿破而形成肛瘘。女性乳晕亦可受累,在腋窝、肛门或生殖器部位可见多数黑头粉刺,具有诊断意义。其病程比腋窝汗腺炎更顽固,可持续多年。

●毛囊闭锁三联征,是指聚合性痤疮、化脓性汗腺炎和头部脓肿性穿凿性毛囊周围炎存在于同一患者身上。目前倾向于命名为反常性痤疮。

3.2 鉴别诊断

3.2.1 酒渣鼻

酒渣鼻为非毛囊性的皮损,一般仅累及面部的中央三角区,鼻及颊部潮红、充血,常伴有毛细血管扩张和鼻赘,多见于中年男性。

3.2.2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

本病对称分布于面部,特别是上下眼睑、眉间、鼻唇沟、上下唇及颊部,呈现粟粒到绿豆大小圆形或半球形丘疹或小结节,玻片压之有苹果酱样颜色,愈后有轻度萎缩性疤痕。组织学为结核样结构。

释义

●本病主要与酒渣鼻、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相鉴别,亦要与粟丘疹、皮脂腺瘤相鉴别。

●酒渣鼻,其特点为皮损分布以鼻准、鼻翼为主,不累及其他部位,无黑头粉刺,患部潮红、充血,常伴有毛细血管扩张。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其特点为皮损为粟粒大小淡红色、紫红色结节,表面光滑,对称分布于颊部、眼睑、鼻唇沟等处,以玻片压之可呈苹果酱色。

●粟丘疹为表皮或附属器上皮的良性肿物或潴留性囊肿,特点为皮损多见于面部,尤其是眼睑、颊及额部,损害呈乳白色或黄色、针头至米粒大的坚实丘疹,顶尖圆,上覆以极薄表皮。

●皮脂腺瘤为结节性硬化症的面部皮脂腺瘤,好发于鼻周,常幼年出现,皮损为伴毛细血管扩张的丘疹,集簇分布,无炎症反应,患者往往伴有癫痫、鲨鱼皮斑、叶状白斑及甲周纤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