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白驳风

【概述】
白驳风是因皮肤色素脱失而发生的局限性白色斑片,是皮肤科常见的后天性的限局性色素病。相当于西医的“白癜风”。
中医古籍中据其颜色、特点及病因病机命名为“白癜”、“白驳风”。早在《诸病源候论》已有“白癜”的记载:“白癜者,面及颈项身体皮肉色变白,与肉色不同亦不痒痛,谓之白癜”;到清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记载:“此症自面及颈项,皮肉忽然变白,状类斑点,并不痒痛。若因循日久,甚至延及遍身。”
国家级名老中医陈彤云教授对白驳风的证治颇有心得。
【病因病机】
陈彤云教授认为本病发生,在内多由七情损伤,五志不遂,气机逆乱,气血不和或久病失养,损精伤血,伤及肝肾,以致精血不能化生,皮毛失其所养而发病;在外常有风邪乘虚侵入,使肺气不宣,进而影响卫气的周流,闭塞毛窍,阻滞经脉,新血不生,肌肤失荣而生白斑。既可有本虚,又可见标实。本虚乃肝肾不足,肾之不足,影响脏腑的功能,如肾阳不足,导致脾阳不足,脾失健运;肾阴不足,必致心火偏亢,水火既济失调,气血不和;或者久病失养,气血失和,导致荣卫无畅达之机,皮毛腠理失其营养而致病。标实以血瘀阻络为主。或跌扑损伤,积而为瘀;或怒伤肝而致气滞血瘀,经脉阻滞则新血不生;或久病致虚,邪气入经络,久必致瘀自内生,即久病入络、久病必有瘀。
【辨证论治】
陈彤云教授对于本病的辨证思路遵循八纲辨证,首辨虚实、表里,明确病患属虚证、实证;在表、在里。再探病之起因,综合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论治。
陈彤云教授白癜风在证候鉴别时尤重舌脉与皮损辨证相结合。首先抓住舌苔、脉象的不同。舌淡苔薄、脉细弱为气血不和之征,治宜调和气血,疏散风邪;舌紫暗或见瘀斑,舌苔薄,脉沉涩为经络阻滞、气血瘀阻之征,治宜活血化瘀,祛风通络;舌淡或红、苔少、脉细弱为肝肾不足之征,治宜滋补肝肾、养血祛风。皮损辨证要辨皮损颜色、发展趋势。白斑色淡或粉红,大小不等,边缘不规则,与正常皮肤的界限不清,周围无色素沉着,分布常无规律,有扩展趋势,可伴有瘙痒,为气血不和证;白斑境界清楚,边缘有明显色素沉着,多呈节段性或带状分布,多发于单侧,发展缓慢,为经络阻滞证;白斑较小,境界清楚,边缘色素较深,斑内毛发多变白,多见于眼睑周围及四肢远端,对称分布,发展缓慢,病程较长,或有遗传倾向,可兼有头昏、耳鸣、腰膝酸软,为肝肾不足证。
治疗上,陈彤云教授认为本病应以祛风为先,辛散入肺达皮毛,治宜祛风宣肺,调和气血;养血活血,善治风者先治血;治当补益心脾,气血化生有源才可和合;疏肝理气,开达毛窍解郁闭;益气固表,辨病寓于辨证中;补肾益肺,金水同源治病根。
同时要抓住“气滞血瘀”和“风邪”。用药上首选柴胡、枳壳、白芍疏肝柔肝,理气解郁;其次以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再合用白附子、防风扶正祛邪。此外,依据中医理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滞则血瘀,血凝则气更滞,行气通络还需活血散瘀。具体分型论治如下。
1.气血失和型
辨证要点:
白斑色淡或粉红,大小不等,边缘不规则,与正常皮肤的界限不清,周围无色素沉着,分布常无规律,有发展趋势,可伴有瘙痒,舌淡,苔薄,脉细等。
陈彤云教授认为:风为六淫外邪之首,易侵袭于肌表,使肺气不宣,经脉阻滞,新血不生,肌肤失荣,而致白斑生成。该证型患者由于外感风邪,肌肤气血失和,病位表浅,故白斑色淡或粉红,界限不清。病程多较短,邪气尚未深入周围络脉,故周围无色素沉着;风性善行数变,故分布无规律,有发展趋势;风在皮肤则瘙痒。
治宜调和气血、疏散风邪,内服白驳丸加减:白蒺藜,浮萍、鸡血藤、首乌藤、黄芪、黑豆皮,当归、赤芍、红花、川芎,陈皮、补骨脂。白蒺藜、浮萍疏风和血,散皮肤肌表之风;当归、赤芍、川芎、红花活血祛瘀、化斑通络;黄芪固表、首乌藤、鸡血藤通络和血,与疏风药共奏调和气血之功;陈皮和中调脾胃;补骨脂、黑豆皮平肝益肾。白斑粉红者,为血分有热,酌加紫草、黄芩清热凉血退斑。或选用祛斑汤酌加黑芝麻、黑豆皮、鸡血藤等。现代药理认为补骨脂素及其衍生物均为光敏性化合物,日光照射后使酪氨酸酶活性增加,促进黑素合成,故在白驳风治疗中常加入补骨脂以增强疗效。
2.经络阻滞型
辨证要点:
白斑境界清楚,边缘有明显色素沉着,多呈节段性或带状分布,多发于单侧,发展缓慢,舌紫暗或见瘀斑、苔薄、脉涩等。
陈彤云教授认为:在本病发生过程中,血瘀既为病因,又为病理产物。或跌扑损伤,积而为瘀;或怒伤肝而致气滞血瘀,经脉阻滞则新血不生;或久病致虚,表虚不能御邪,邪气阻于经络,久必致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生,即久病入络、久病必有瘀,故见白斑周围色素沉着。瘀血致病多固定于某一经络、皮部,故见皮疹节段或带状分布。舌紫暗、瘀斑均为瘀血内留之征。
治宜活血化瘀、祛风通络。遵清代王清任对血瘀致病的治则,内服通窍活血汤加减:浮萍、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白芷、鸡血藤、威灵仙、鲜姜、老葱白、红枣,黄酒适量。赤芍、川芎行血活血,桃仁、红花活血通络,葱、姜通阳,麝香开窍,黄酒通络,佐以大枣缓和芳香辛窜药物之性。浮萍、威灵仙祛风除湿,鸡血藤养血通络,调和气血。
3.肝郁气滞型
辨证要点:
皮肤白斑,发病前常有郁闷不舒,心情不畅等精神因素,胸闷气短,女性多伴有月经不调,舌质红苔白,脉弦滑或弦细。
陈彤云教授认为:肝主藏血,为将军之官,性刚强故欲疏泄条达,以柔和为顺。若肝气郁结、怒则气上致肝气逆乱,疏泄不畅,则血海难以按时满溢,气血失调则月经后期;如肝郁化火,迫血妄行则月经先期而至。情志不遂、气机紊乱、气血失和,故见皮肤白斑。舌红苔白脉弦为肝郁气滞化火之征。
治宜疏肝理气,调和气血。方以柴胡疏肝散加减:当归、白芍、柴胡、枳壳、香附、郁金、白术、白芷、丹参、益母草、浮萍。方用四逆散去枳实以调畅气机,加枳壳、川芎、香附、丹参,增强疏肝行气,活血通络之效。当归、郁金、益母草活血调经。浮萍散在肌表之风邪,白芷祛风除湿。
4.虚证型
(1)肝肾阴虚,气血失和
辨证要点:
白斑较小,境界清楚,边缘色素沉着较深,斑内毛发多变白,多见于眼睑周围及四肢远端,对称分布,发展缓慢,病程较长,或有遗传倾向,可兼有头昏、耳鸣、腰膝酸软、舌淡或红、苔少、脉细弱等。
陈彤云教授认为:肝肾同源,肝肾阴虚则水不涵木,肝体阴而用阳,肝体阴虚则肝阳用强,肝阳上亢故见头昏、耳鸣、腰膝酸软;虚火上结,气血失和,颜面失荣则生白斑。
治宜养血益肾,中和气血。内服滋补肝肾丸、神应养真丹加减:白蒺藜,沙苑子、炙何首乌、菟丝子、女贞子、生地、熟地,补骨脂、当归、红花、防风。方中菟丝子、女贞子、沙苑子、何首乌滋补肝肾,生熟地、当归、红花养血活血,白蒺藜、防风活血祛风,补骨脂补肾暖脾。诸药共奏养血益肾、调和气血之效。
(2)心肾不交,心脾两虚
辨证要点:
白斑常沿一定神经分布区域发生,皮损多按皮节分布,多发生于青壮年。发病常突然,病程较短,而发展快,活动期往往仅1年左右。发病前常有一定的神经精神诱因,患者易激动,常有惊惕失眠,心悸,盗汗,倦怠乏力,妇女多伴有月经失调,舌质多红或边有齿痕,脉象多弦滑或沉细。
陈彤云教授认为:此型患者有情志致病因素,七情内伤,五志不遂均可致气机紊乱,忧愁思虑伤及心脾,气血生成不足则失去濡煦之职,使风邪易于袭表,阻滞经脉,而成白斑,正如《诸病源候论·白癜候》曰:“此亦是风邪搏于皮肤,血气不和所生也。”此型与神经、精神因素有关。实验室检查常无明显异常。辨证属心肾不交,心脾两虚,气血失调。
治法为补益心脾,交通心肾,调和气血。处方:黄芪、党参、当归、川芎、白术、茯神、钩藤、石菖蒲、丹参、红花、补骨脂、白蒺藜、木香、桑椹。方中黄芪、党参、白术益气健脾,茯神、石菖蒲养心安神,当归、川芎、丹参、红花养血活血,桑椹、钩藤、补骨脂、白蒺藜平肝益肾调和气血。
【典型医案】
医案一
张某,女性,26岁,1990年6月3日初诊。
主诉:
上唇右侧及前额白斑3月余。
现病史:
3个月前无明确诱因出现口角白斑,未引起注意,最近前额出现相似白斑,情绪焦急,遂来就诊。现面部白斑,无痒痛;月经量少,周期正常;自觉异常疲倦、乏力;食纳一般,吃饭无定时;二便调。
舌脉:
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皮科情况:
右侧口角甲盖大小淡白色斑片,边缘模糊;前额右侧一相同大小、边缘较清晰的淡白色斑片;皮损压之均不退色。
辨证:
气血失和。
治则:
调和气血。
方药:
八珍汤加减,党参10g,白术15g,茯苓15g,当归10g,川芎6g,白芍30g,熟地10g,补骨脂12g,枸杞子15g,沙苑子15g,白蒺藜15g,山萸肉15g,旱莲草15g,首乌15g,桑椹15g,黑芝麻15g,黑豆衣15g。30剂,水煎服,早晚饭后分温服。
外用药:
补骨脂酊。
二诊(1990年7月3日):
上方服30剂后精神好转,食纳渐佳,口角右侧白斑边界模糊,色呈奶白色,微微接近正常肤色;前额白斑尚未有明显变化。舌脉同前。前方加黄芪30g、白芷10g,继服30剂。
三诊(1990年8月3日):
上方服30剂后右口角白斑已不明显,仔细观察似乎可见;前额白斑呈乳白色,本为圆形,现形态呈椭圆形,边缘清晰度差。疲倦好转,精力略充沛,经血量略多,进食亦好转。舌脉同前。前方加藏红花、益母草。继服30剂。
四诊(1990年9月3日):
上方服30剂后口角边缘白斑已不明显;前额白斑由乳白色已成为灰白色,边界颜色不清晰,全身无不适主诉。前方加防风以引药上行,继服30剂。
五诊(1990年11月3日):
上方30剂隔日服用,2个月复诊。口角右侧白斑已完全消退;前额白斑可以扑粉遮盖。继服前方,制成水丸,每服6g,日3次至愈。
【医案分析】
本例患者有情志因素,七情内伤,五志不遂均可致气机紊乱,气血失去濡煦之职,使风邪易于袭表,阻滞经脉,而成白斑,正如《诸病源候论·白癜候》曰:“此亦是风邪搏于皮肤,血气不和所生也。”
陈彤云教授常根据舌脉、病史、兼证辨证施治。如见便干溲赤,舌红苔黄或腻,热证或湿热证明显的可加入胆草、黄芩、栀子清热利湿;便溏、舌淡、脉沉加入炒白术等健脾益气之品;舌暗或有瘀点加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神疲乏力、腰膝酸软,滋补肾阳为要,可加菟丝子、仙灵脾、杜仲;舌红少苔,加麦冬、沙参。血瘀阻络:加蜈蚣、地龙、鸡血藤、丹参;脾气虚弱:黄芪、茯苓、白术、山药、薏苡仁;肝气郁滞:柴胡、郁金、香附、合欢;肝火旺盛:龙胆草、黄芩、丹皮、生地;肝阳上亢:紫石英、紫贝齿、生龙骨、珍珠母;肝肾阴虚:枸杞子、沙参、玉竹、山萸肉、熟地;肾阳不足:菟丝子、女贞子、旱莲草、覆盆子;风邪外袭:荆芥、防风。
医案二
周某,男,38岁,1999年6月9日初诊。
主诉:
前额,腿部白斑5个月。
现病史:
发病无明确诱因,小腿外侧、面部出现白斑,无痒痛感,未经系统治疗,皮损范围略有扩展;伴情绪急躁,心烦口渴,易怒;大便秘结,溲赤。
舌脉:
舌质红,苔薄黄,脉滑。
皮科情况:
左前额直径1.5cm大小白斑,境界清楚;右小腿外侧1.5cm×4cm大小白斑;皮损摩擦略发红。
辨证:
肝郁气滞。
治则:
清泻肝胆,疏风解郁。
方药:
胆草10g,黄芩10g,生地15g,旱莲草10g,当归10g,白芷10g,元参15g,防风10g,补骨脂10g,柴胡10g,枳壳10g,郁金10g,麦冬10g,黑芝麻10g。14剂,水煎服,早晚饭后分温服。
二诊(1999年6月23日):
服药14剂,前额白斑开始见色素沉着。皮损范围未进一步扩展。情绪稳定,口渴症减,大便偏干,小便调。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滑。上方加菊花10g,日1剂,连服4周。
三诊(1999年8月23日):
连续服药60剂,前额皮肤恢复正常,小腿部白斑色转粉,范围未扩大。情绪佳,无急躁、焦虑,纳可,眠佳,二便调。舌质红苔薄白,脉滑。上方去菊花,加木瓜、牛膝各10g,连服6周。
四诊(1999年10月23日):
上方连服60剂,右小腿白斑消退。一般可。舌脉同前。病愈停药。
【医案分析】
本例患者有明确的情志致病因素,平素工作劳累,性情急躁易怒,因此治疗中更侧重于疏肝理气,调节情志,并注意疏导患者的情志,使其平复心情,配合治疗。复诊时根据皮损发生部位,分别加入引经药菊花、木瓜、牛膝引药力直达病所。
陈彤云教授在临证治疗中,还常常据皮损部位加入引经药。发于头部:藁本或川芎;发于面部:菊花、凌霄花;发于眼睑部:谷精草;发于眉棱骨:白芷;发于鼻部:辛夷花;发于耳轮:龙胆草;发于口唇:芡实;发于胸部:厚朴;腰部:杜仲;背部:厚朴或杜仲;腹部:姜厚朴;发于乳房:橘皮、橘叶;发于阴囊:车前子;发于女阴:蛇床子;发于上肢或手:片姜黄;发于下肢:木瓜;发于四肢:桑枝。
医案三
赵某,男性,18岁,1973年9月12日初诊。
主诉:
双小腿白斑3月。
现病史:
自述车祸外伤后开始,双小腿被汽车撞伤,当时皮肉受损,未伤及骨,经过2个多月的治疗,皮肉愈合,但伤处皮肤呈白色。现双小腿白斑,无痒痛;纳可眠安;二便调。
舌脉: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滑。
皮科情况:
双小腿伸侧大片不规则白斑,境界清楚,皮肤表面光滑无鳞屑,边缘皮肤色暗;部分白斑中微显淡粉色。
辨证:
经络阻滞。
治则:
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
补阳还五汤加减,生芪30g,当归10g,赤芍15g,地龙10g,川芎6g,熟地10g,红花10g,桃仁10g,牛膝15g,补骨脂12g,白蒺藜15g,沙苑子15g,枸杞子15g,旱莲草15g,黑豆衣15g,蝉衣6g。20剂,水煎服,早晚饭后分温服。
二诊(1973年10月3日):
上方服20剂患者自觉变化不大,无其他不适。白斑变化不大,仅边缘深褐色略变淡些,白斑色泽略有生气。前方加穿山甲活血破瘀通络,继服30剂。
三诊(1973年11月3日):
上方服30剂后白斑颜色逐渐红润,边缘境界也由深变浅,患者无其他不适,大便干燥。前方加生军,既可增加活血之力,又可荡涤大肠通便。继服60剂。
四诊(1974年1月3日):
由于路途远,就诊不便,上方服用60剂,白斑颜色由粉变红,深色的边缘已模糊,将上方制成水丸,每服6g,日3次。
五诊(1974年7月3日):
服药半年后,白斑已不明显,但与正常肤色仍有区别,比正常肤色浅,呈粉红色,肤色光泽,仍模糊可见边界,色淡褐,白斑处皮肤润泽。
六诊(1975年1月3日):
小腿处白斑肤色相互融合,仔细仍可看出白斑境界。患者对此疗效已相当满意。停服药,嘱其加强运动,多晒太阳。
【医案分析】
补阳还五汤始载于《医林改错》,原为主治中风气虚血瘀之证。此证由于车祸所致小腿外伤,创面虽然愈合,但跌扑损伤,积而为瘀,脉络阻滞,血流不畅,新血不生,以致瘀阻经脉,体肤失养而成白斑。故治疗多以活血破瘀之品,疏通经络,又以益气之品助新血生而使肌肤得以濡养,恢复正常。对于白癜风患者,陈老习用黑豆皮补肾乌须,同时加入沙苑子、旱莲草滋补肝肾,乌发生发。白蒺藜疏风控制皮损进展,且现代药理表明大剂量白蒺藜对酪氨酸酶活性有促进作用。药理研究证实,补骨脂对酪氨酸酶有明显的激活作用,可增加皮肤黑色素生成的速度和数量。因此陈老在治疗白癜风常合用补骨脂与白蒺藜。
医案四
曹某,女性,34岁,2010年6月2日初诊。
主诉:
面额部白斑1个月。
现病史:
既往曾有病史,经系统治疗控制病情9个月,近月余前额原白斑处,又出现新生白斑,局部无痒痛感;纳可;夜寐欠安;二便调。
舌脉:
舌质红,苔薄白,脉滑。
皮科情况:
前额部淡白色卵圆形色素脱失斑,边界清,边缘色素沉着。
辨证:
肝肾不足,风邪袭腠。
治则:
滋补肝肾,疏风解郁。
方药:
茯苓10g,首乌10g,生地10g,熟地10g,旱莲草10g,当归10g,白芷10g,防风10g,补骨脂10g,柴胡10g,枳壳10g,郁金10g,草河车10g,黑芝麻10g,枣仁30g。30剂,水煎服,早晚饭后分温服。
二诊(2010年7月3日):
服药30剂,前额白斑明显消退。纳可,睡眠改善,二便调。舌质红,苔薄白,脉滑。治疗起效,效不更方,继服14日,巩固治疗。
【医案分析】
本例患者为复发病例。患病日久,虽经治已愈,但由于近期睡眠欠佳,病情有复发趋势,依辨证予以滋补肝肾为主,兼以疏风解郁,宁心安神之法,方中枣仁有安神之效,且草河车有免疫调节之功,共用较速收效。
陈彤云教授重视祖国医学“久病成瘀”之说,以行气解郁,疏风活血为治疗白癜风的常用法则。基本方中何首乌、生地、熟地、当归、旱莲草、补骨脂、黑芝麻,滋补肝肾,生精补血;柴胡、枳壳、郁金行气解郁;白芷、防风解肌疏风;茯苓补中安神;草河车清热解毒。中药药理研究证实,何首乌对酪氨酸酶有激活作用;补骨脂、白芷可促进黑素细胞黏附与迁移;白芷、旱莲草、补骨脂促进黑素细胞增殖。
医案五
李某,男性,50岁,1978年10月13日初诊。
主诉:
左小腿伸侧白斑1年余。
现病史:
左小腿外侧白斑1年余,未经治疗,无痒痛,近半年发展迅速,遂就诊。现左小腿外侧白斑,无痒痛;自觉口干欲饮;膝软无力;食纳正常;睡眠佳;二便调。
舌脉:
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皮科情况:
左小腿伸侧2cm×7cm瓷白色条状白斑,边界清楚,皮损光亮无鳞屑。
辨证:
肝肾阴虚。
治则:
滋补肝肾。
方药:
熟地10g,山萸肉15g,枸杞子15g,茯苓15g,旱莲草15g,山药15g,补骨脂12g,白蒺藜15g,当归10g,沙参12g,麦冬10g,黑芝麻15g,杜仲10g,川断10g。30剂,水煎服,早晚饭后分温服。
外用药:
补骨脂酊。
二诊(1978年11月13日):
上方服用30剂后皮损颜色略有血色,边界较前模糊,口干渴自觉好转,其他无变化。前方加沙苑子、桑椹、首乌。再服60剂。
三诊(1979年1月13日):
上方服用60剂后白斑中有黑芝麻粒大小黑斑点出现,自觉精神、体力均好转。舌脉同前。上方基础上加大首乌、桑椹用量,加白芷。
四诊(1979年4月13日):
上方服用60剂后患者自觉精神好,工作紧张,隔日服药1剂,连服3个月。白斑处色素斑点密集,部分融合成片,大小不一。一般情况可。效不更方,遂按原方配制水丸,每服6g,日3次,外用药同前。
五诊(1979年8月12日):
服用丸药已有数月。左小腿大片白斑已不见,只是在黑斑中露出星星点点的白色斑点。续服上方之丸药。
六诊(1979年12月13日):
4月后,左小腿白斑尽消退,原白斑处较正常肤色深。患者要求巩固治疗。
【医案分析】
本例患者有家族史,禀赋不足,肝肾亏虚,则精血无以充养体肤,风邪易于外袭,阻遏经脉,体肤失养,发为白斑。病之根本在于肝肾精亏,宜徐徐图之,不宜大力峻补,故疗程长。本方重在滋补肝肾,佐以陈老治疗白癜风习用之补骨脂、白蒺藜,充分运用中医皮肤科以色治色思路——以黑治白,以黑芝麻、首乌、桑椹、熟地等色黑之药以补色素减退之证。组方丝丝入扣,药物性味平和,久服亦可强身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