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彤云中医皮科经验集要
- 曲剑华 刘清
- 7字
- 2020-08-28 16:59:27
中篇 经验效方选
一、调肝化瘀汤
【出处】
本方为陈彤云教授自拟方。由《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逍遥散”、《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之“桃红四物汤”合方加减化裁而来。
【组成】
柴胡10g、茯苓15g、僵蚕15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20g、熟地10g、薄荷5g(后下)、桃仁10g、红花10g。
【用法】
水煎服,日2次。
【功用】
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适用范围】
1.肝郁气滞证
情志不遂、精神抑郁、烦躁易怒。女性可见月经先后不定期,经前乳房胀痛。舌质暗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细。
2.血瘀证:
面目黧黑,肌肤甲错,病久可见局部肿块,伴有疼痛。女性月经后期,经量少而色暗。舌质暗伴瘀点、瘀斑,苔白,脉弦或涩。
【方剂释义】
本方证因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所形成,临床主治肝郁血瘀导致诸证。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根据中医五行理论中“木”与“土”的关系,“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而以茯苓健脾和中为臣药,使运化有权,气血有源。当归补血调经,味甘缓急,是肝郁血虚之要药;川芎辛温活血行气;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熟地甘温养血,滋肾水,益真阴;上四味药共用能使营气安而通行经隧;再以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共奏养血和血、活血化瘀之功为佐。僵蚕祛风散结;薄荷少许,助柴胡疏解肝郁之热。综合全方,既补肝体,又助肝用,气血兼顾,肝脾并治,立法全面,用药周到,故以调肝化瘀命名,为调理肝气、活血化瘀之良方。
【临床辨治应用】
调肝化瘀汤临床主要用于因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所致诸证。以女性较多见,表现为情志不舒,急躁易怒,胸胁乳房胀满或局部肿块,可伴疼痛。女性月经不调,先后不定期,量少色暗等。陈彤云教授应用本方,主要用于黧黑斑(黄褐斑)、马疥(结节性痒疹)、蛇串疮(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紫癜病(血管炎)、腓腨发(硬红斑)、瓜藤缠(结节性红斑)等。
1.黧黑斑
即黄褐斑。本病多见于成年女性,亦有少数男性患者。病变主要发生在前额、鼻背、颧颊及口周,严重者累及整个面部皮肤。皮损为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斑片,呈淡黄、浅褐、青褐或淡黑色。情绪波动、日光照射及某些内分泌疾病均可诱发或加重本病,中医辨证属肝郁气滞血瘀者,可用调肝化瘀汤加减治疗。肝藏血,主疏泄,情志不遂或暴怒伤肝,肝气郁结,疏泄失调,气血悖逆,不能上荣于面,则生褐色斑片。“无瘀不成斑”是陈彤云教授临证多年对本病的认识。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泽兰、坤草等活血化瘀药物。白僵蚕亦为陈彤云教授治疗黧黑肝斑的必用之品。僵蚕为虫蚁之品,祛风化痰,善搜络邪而走头面,《本经》记载其能“灭黑黯,令人面色好”是为使药。陈彤云教授经常讲:此病病因复杂,病程长,取效慢,但不论病因为何,患者均要避免日晒,否则会加重病情。
加减应用:
若经前乳房胀痛者,可加青皮10g、王不留行10g、郁金10g、橘叶10g以疏肝理气软坚散结;心烦易怒、口苦、便干者,可加黄芩10g、栀子10g、丹皮10g以清肝热并导热下行;月经后期者,可加益母草15g以活血调经;痛经者,可加乌药10g、元胡10g以理气止痛;月经先期、量多者,可加椿皮10g或白头翁10g、秦皮6g以清利下焦湿热;月经量少者,可加阿胶10g以养血调经。
2.马疥
即结节性痒疹。本病常见于蚊虫或其他虫类叮咬后发病,与胃肠功能紊乱及内分泌障碍也可能有一定关系。皮疹以红色丘疹、半球形结节为主,顶端可角化明显,表面粗糙,散在孤立,触之有坚实感。因瘙痒明显,反复搔抓,形成抓痕、结痂等继发性损害。常伴急躁易怒,睡眠欠佳。中医辨证属肝郁气滞血瘀者,陈彤云教授常用本方加减治疗。
加减应用:
若失眠多梦者,可加炒枣仁15g、珍珠母30g、首乌藤15g以安神;大便干结者,可加大黄3~5g泻热通便;瘙痒明显者,可加白鲜皮15g、白蒺藜9g、苦参10g清热疏风止痒;本病病情严重者,皮疹范围广泛,结节较多,坚实,剧痒难忍,可外用穿山甲磨之或外涂蛇床子酊(取蛇床子25g,以75%酒精浸泡3天)以止痒。
3.蛇串疮
即带状疱疹。这里主要用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本病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沿身体一侧呈带状分布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由湿热毒邪,阻滞气血经络,外攻皮肤所致,一般身体强壮,年龄不高者往往很快痊愈,不留后遗症。但年纪大,体弱伴有其他老年疾患者,可损及气阴。本病后期气血瘀滞,经络阻遏,不通则痛。可依疼痛性质辨证,以胀痛为主者多为气滞,且疼痛游走不定,痛无定处,时轻时重,轻重每与情绪变化有关;以刺痛为主者多为血瘀,痛处固定不移,疼痛持续不已,局部拒按,入夜尤甚。陈彤云教授临床常应用本方治疗气滞血瘀诸证,伴见情志不畅者。
加减应用:
若腹胀便溏兼脾虚气滞者,可加砂仁5~10g、陈皮10g以理气化滞;年老体弱者,加用生黄芪30g、党参15g以扶助正气。
4.紫癜病
这里指血管炎。本病是指有血管及其周围的炎症及坏死表现的临床病理过程。临床可呈现不同表现,皮疹以红斑、紫癜、丘疹为主者累及浅表细小血管,还可见风团样、脓疱性、皮下结节等损害,为累及中小血管所致。临床伴有肝郁气滞血瘀表现者,陈彤云教授常用本方加减治疗。
加减应用:
若伴见发热者,可加生石膏30g、黄芩10g、丹皮10g清热凉血、清气分热以退热;皮损疼痛者,可加元胡10g理气止痛;形成溃疡者,初期可加公英30g、地丁15g清热解毒,后期可加生黄芪15g、白芷10g益气扶正、化腐生肌、托毒外出。
5.腓腨发
即硬红斑。本病常发生于青年女性小腿的屈侧面,病程慢性,反复发作,与年龄、性别、寒冷及血液循环状态有关。曾被认为是一种皮肤结核病,但皮损处很少能分离到结核杆菌。皮疹表现以深在的结节为主,可破溃形成溃疡,愈合后形成瘢痕。临床所见皮疹以暗红色结节为主,伴有气滞血瘀之表现者,陈彤云教授常以本方加减治疗。
加减应用:
若局部破溃疼痛者,可加生黄芪30g、党参15g、川牛膝10g、元胡10g益气活血、通络止痛;腰膝酸软无力者,可加杜仲10g、桑寄生10g、怀牛膝10g补益肝肾、强筋健骨;女性月经量少色淡或暗者,可加龟板胶10g、鹿角胶补益精血,此二者均为血肉有情之品,峻补精髓,其中龟板胶偏于补阴,鹿角胶偏于补阳,在补阴之中加入补阳药物,寓阴中求阳之意。
6.瓜藤缠
即结节性红斑。本病是以皮肤血管炎和脂膜炎为病理基础,以下肢疼痛性结节为临床特点的一种皮肤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好发于中青年女性,春秋季多见。发病前可有咽痛、发热、乏力及肌肉关节疼痛等前驱症状。皮损多发于小腿伸侧,不破溃,偶可累及四肢及躯干。陈彤云教授临床常用本方治疗皮损色红,皮下结节压痛明显者。
加减应用:
若疼痛明显者,可加元胡10g、虎杖15g、路路通15g、伸筋草15g活血行气止痛;硬结聚而不散者,可加夏枯草15g、连翘10g解毒散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