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彤云中医皮科经验集要
- 曲剑华 刘清
- 5字
- 2020-08-28 16:59:26
上篇 医案篇
一、黧黑斑
【概述】
黧黑斑是发生于面部、呈对称性分布的淡黄褐色或深褐色的斑片,多见于女性,尤其是孕妇,未婚女性及男性也有发病。类似于西医的“黄褐斑”。
中医学对本病记述较早,从晋代起有“皯黯”、“面黑皯”、“面皯”等称谓,到明《外科正宗》始称“黧黑斑”。后世亦有据其颜色、形状特点以及病因病机等命名为“褐黄斑”、“蝴蝶斑”、“妊娠斑”、“肝斑”等。
国家级名老中医陈彤云教授辨证论治黧黑斑的经验独到,疗效显著。
【病因病机】
陈彤云教授认为黧黑斑的病因病机,在脏主要是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在气血则主要是受肝、脾、肾脏腑功能失调影响导致的气血瘀滞或运行滞涩。因此她强调“有斑必有瘀,无瘀不成斑”,同时根据“久病入络”的中医理论认为“久病必瘀”,气血瘀滞、运行滞涩是黧黑斑病机的关键。
【辨证论治】
陈彤云教授基于她对黧黑斑病因病机的认识,在辨证上,主要是运用脏腑辨证的方法来确定黧黑斑发病在肝、脾、肾三脏的脏腑定位。治疗上,主要根据运用中医脏腑辨证的方法取得的辨证结果,将黧黑斑分为五个证型加以辨证论治。在此基础上她特别重视针对黧黑斑的病机关键——即气血瘀滞、运行滞涩加以治疗,无论病在何脏,都注意运用活血化瘀、益气活血、养血活血等方法治疗,强调“治斑不离血”。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常用当归、川芎、红花、桃仁、赤芍、泽兰、坤草、莪术、香附、郁金等活血、化瘀的药味。陈彤云教授治疗本病还特别重视对女性的月经调治,这也是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的问题。陈老认为妇女的月经量过少,如点滴即净或不足两天,主要是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不足,气虚血亏、运行滞涩。同时还应该注意另外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血虚,由于大病或久病消耗,致使营血亏虚,则常伴有眼花、头晕、心悸、脉细、舌淡等,用药时应加白芍、熟地、阿胶等。二是肾虚,禀赋素弱或多产(包括多次人工流产)以致肾气不足,精亏血少,则常伴腰酸乏力。用药时应加山萸肉、枸杞、杜仲等;脾、肾气虚,阳气不足,还要注意温阳散寒。
1.肝郁气滞证
辨证要点:
面部色斑呈浅褐色或青褐色,界清,斑色密实;常伴有烦躁、易怒,情绪激动或精神抑郁;妇女月经前后不定期(月经提前或错后均在7天以上,且连续3~4个周期),经前常伴有双乳胀痛;纳食可或易呃逆,眠多梦,大便干燥或不规律。舌质暗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细。
陈彤云教授认为:肝藏血、主疏泄、司血海。肝为将军之官,性刚强故欲疏泄条达,以柔和为顺。该证型患者由于肝气郁结,情志抑郁,肝气失于条达,如疏泄不畅,则血海难以按时满溢,气血失调则月经后期;如肝郁气滞,郁而化火,肝火旺盛,迫血妄行则月经先期而至。情志不遂、气机不畅、气机紊乱、气血运行不畅而生斑。正如《医宗金鉴》所说:“本病由忧思抑郁,血弱不华,火燥结滞而生于面上,妇女多有之”。
治疗宜疏肝理气调经,方用逍遥散加减。主要药物有柴胡、白术、茯苓、当归、白芍、甘草、薄荷等,重在疏肝、解郁。方中重用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调经;同时根据中医五行理论中“木”与“土”的关系,“见肝之病,当先实脾”,而以茯苓、白术、甘草和中健脾。诸药合用,肝气得舒,脾气健旺,则月经自调,斑色消退。月经不调可加川芎、坤草养血行气活血;痛经者加乌药、元胡或者蒲黄温通止痛;月经先期、淋漓不尽可加白头翁、椿皮、秦皮清热凉血止血;月经量多、色红质稠加丹皮、栀子清热凉血;脘闷加厚朴、陈皮、木香理气。
2.脾失统摄证
辨证要点:
斑呈黄褐色,边界模糊,斑色散淡;常伴有面色苍白,头晕、倦怠、乏力,少气、懒言;月经先期、量多,白带多;纳呆,眠多梦,大便溏。舌质淡胖有齿痕,脉滑缓细弱等。
陈彤云教授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中气而统血。脾气健运,气血充盛,则血循常道;脾气虚弱、失去统摄之权,则运化不利,水湿内停,血不循常道而下溢。正如《诸病源候论》所说:“面黑皯者,或脏腑有痰饮,或皮肤受风邪,皆令气血不调,致生黑皯”。
治疗宜补中益气,摄血调经,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主要药物有人参、黄芪、当归、炙甘草、升麻、陈皮、白术、茯苓等。方中人参、炙甘草、白术、茯苓四君之力重在健脾益气;陈皮理气健脾;当归养血活血;黄芪、升麻补气并升提气机、统摄脾血;全方重在益气健脾,补中摄血归经。月经量少,可去升麻;如血虚加白芍、熟地、山药、川芎以加强滋阴养血之功。
3.脾失健运证
辨证要点:
斑呈黄褐色,斑色浅淡,边界欠清;常伴有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点滴即停,或闭经;或见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神疲嗜睡或失眠多梦;倦怠乏力,纳谷不香。舌淡苔白、脉细。
陈彤云教授认为:脾为后天之本,由于劳倦过度,思虑伤脾,或饮食失节,损伤脾胃,致脾失健运,不能正常受纳腐熟水谷,而纳食不香;气血生化乏源,肌肤失养而面黄神疲;脾虚气弱故神疲嗜睡,倦怠乏力;营血衰少,血海不得满溢,故月经后期,量少;血不养心而失眠多梦;气虚无以推动血行,血虚不能上荣于面,而瘀涩生斑。
治疗宜健脾益气,养血调经,方用归脾汤加减。主要药物有黄芪、人参、茯苓、白术、当归、龙眼肉、山药、远志、甘草、大枣、木香等,方中以人参、黄芪、白术、甘草甘温之品补脾益气以生血,使气旺而血生;当归、龙眼肉甘温补血养心;茯苓、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辛香而散,理气醒脾,与大量益气健脾药配伍,复中焦运化之功,又能防大量益气补血药滋腻碍胃,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全方益气补血、健脾调经。如月经量少色淡,且伴眼花头晕心悸等血虚证明显者,可加白芍、熟地、阿胶等以滋补阴血;如月经量少色淡,且伴腰酸乏力等肾虚证明显者,可加山萸肉、枸杞、杜仲等温补肾气,调养经血。
4.肾阴虚证
辨证要点:
斑色深暗,边界清晰,斑色致密;常伴有月经量少,月经先期,手足心热,虚烦不得眠,目涩便干;舌质红,脉细数。
陈彤云教授认为:此证多因过劳或久病消耗,致肾水亏耗,阴虚火旺,虚火上炎,水不制火,阴血日耗,血虚不能华面,面络瘀滞所致。由于肾阴亏虚,精亏血少则月经量少;肾水不足,水亏不能制火,虚火上炎,故虚烦不得眠、手足心热;热迫血行而往往月经先期;肝肾同源,肾阴不足,肝血亏虚,故双目干涩;虚火上结,颜面失荣则生斑。正如《外科正宗》所说:“黧黑斑者,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致火燥结成斑黑,色枯不泽。”
治疗宜补肾养血,填精益髓,方用归肾丸、六味地黄丸加减。主要药物有菟丝子、杜仲、枸杞、山萸肉、当归、川芎、熟地、山药、茯苓等。方中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滋肾养肝;菟丝子、杜仲填精益肾;茯苓健脾和中;当归、川芎养血调经。本方重在益精养血,治肾而兼顾肝脾,使冲任得养、经水自调。阴虚火旺者去杜仲、菟丝子加丹皮、知母以滋阴清热降火。
5.肾阳虚证
辨证要点:
斑色黑褐或灰暗,边界欠清,斑色散淡;常伴有月经血暗黑,小腹冷痛,腰脊酸痛;或伴畏寒、肢冷;带下清稀;夜尿频。舌质淡暗,脉沉迟。
陈彤云教授认为:肾的元阳亏虚,阳气不足,致阴寒内盛;脏腑不得温煦,使气血生化不足,且运行无力;同时气血不得温煦而滞涩不畅,出现瘀滞而结成斑。
治疗宜温肾助阳,化瘀消斑,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主要药物有熟地、山药、山萸肉、菟丝子、茯苓、丹参、淡附片、仙茅、仙灵脾、巴戟天、补骨脂、益智仁、细辛等。方中附子、肉桂、熟地、山药、山萸肉合用,可温阳暖肾、补肾填精、补肾气、化肾水;更加仙茅、仙灵脾、巴戟天、补骨脂增强温补肾阳之功。全方在金匮肾气丸的基础上使用二仙汤、巴戟天、细辛等温肾助阳。但对于阴阳俱虚,同时伴有阴虚火旺表现的应该慎用细辛、菟丝子等。
【典型医案】
医案一
汪某,女,39岁,2002年6月4日初诊。
主诉:
颜面起斑3年。
现病史:
3年前妊娠时始发面部褐斑,生育后有所减轻,但未全部消退。近1年明显加重;伴月经前双乳胀疼、月经周期后错、经色暗、血块多;睡眠不实;纳可,二便调。
个人史:
患者平素情急烦躁、易生气。
舌脉:
舌质暗有瘀斑,苔薄白,脉弦细。
皮科情况:
双颧、鼻背可见黄褐色斑片,边界清楚,形若蝴蝶。
辨证:
肝郁化火,气滞血瘀。
治则:
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方药:
柴胡10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20g,熟地10g,桃仁10g,丹皮10g,红花10g,栀子10g,泽兰10g,郁金10g,茯苓15g,薄荷后下5g,僵蚕15g。21付水煎服,早晚饭后分温服。
二诊(2002年6月25日):
斑色变浅,范围同前,经前乳胀疼减轻,月经色暗。舌暗苔白脉弦。前方加坤草15g以活血调经,继服3周。
三诊(2002年7月16日):
褐斑范围明显缩小,颜色变浅,边界模糊。症状改善,月经血块减少,舌脉同前。上方去薄荷,再服3周。
四诊(2002年8月6日):
面部黄褐斑消退90%以上,双颧、鼻背散在数个豆粒大小浅褐色斑点。皮肤光泽。无不适。继用上方巩固疗效。3个月左右,黄褐斑基本消退。
【医案分析】
患者因妊娠而起黧黑斑,但分娩后自然减轻。近1年加重,且伴有情急易怒,经前乳胀,月经后期,色暗、血块多等证。舌暗有瘀斑,苔白,脉弦细。证属肝郁化火、气滞血瘀。方药以丹栀逍遥散为基础,以柴胡、郁金、薄荷疏肝解郁;丹皮、栀子清热除烦;熟地、当归、白芍养血柔肝;桃仁、红花、泽兰、川芎活血化瘀、调经消斑;茯苓实脾,僵蚕本为祛风通络药,《神农本草》说本药有灭黑皯作用,陈老常将二药成对使用,认为有美白祛斑的功效。
陈老治疗黧黑斑在辨证的基础上,一贯强调“治斑不离血”,重视活血化瘀消斑。在本证型的具体运用上,根据肝为将军之官,以柔和为顺的特点,以养血活血为法,养血以柔肝,配合行气解郁,使肝的疏泄调畅而有利于调经活血。桃仁、红花乃活血化瘀要药,常配以川芎,川芎乃血中气药,善走头面,引药上行。泽兰、坤草活血调经,陈老惯常用于治疗妇女血瘀气滞、行经不利。
医案二
陈某,女,40岁,2002年6月4日初诊。
主诉:
颜面起斑2年。
现病史:
近2年发现面部起斑,渐加重;伴月经先期、量多、色暗有血块;困倦乏力;夜寐欠安;纳食不香;大便时溏。
既往史:
患者近7~8年,因失眠经常服用镇静药(安定2~3片/周)。
舌脉:
舌淡嫩有齿痕,苔黄,脉缓。
皮科情况:
面颊、双颧可见地图状黄褐色斑片。
辨证:
脾虚失摄,气血瘀阻。
治则:
健脾益气,摄血调经。
方药:
黄芪15g,太子参15g,茯苓15g,白术10g,当归10g,川芎10g,郁金10g,泽兰10g,山药15g,升麻10g,大枣7枚,生谷稻芽各10g。21付水煎服,早晚饭后分温服。
二诊(2002年6月25日):
药后褐斑颜色变淡,范围同前,睡眠稍好,疲乏减轻,月经量多但较前减少,纳食稍好转,舌淡苔白脉缓。前方减白术,加枣仁15g以养心安神,继服3周。
三诊(2002年7月16日):
全部斑色变浅,范围明显缩小,月经量及血块有所减少,夜寐好转,舌脉同前。上方加陈皮10g,再服3周。
四诊(2002年8月6日):
面部黄褐斑消退60%以上,皮肤润泽。无明显不适。临床好转。继用上方21付巩固疗效。
【医案分析】
本例患者除面部色斑外,困倦乏力、大便溏的症状突出,同时伴有纳呆、失眠,月经先期且血量多,舌淡嫩有齿痕,脉缓,一派脾气虚、统摄失职的证候;而经血色暗伴有血块,说明因气虚统帅无力,血行滞涩而有瘀滞。陈老在治疗中,以健脾益气为主,黄芪、太子参、茯苓、焦白术、山药补中健脾、益气摄血;升麻升阳止泻,与参、芪、术、苓配伍升脾止泻;生谷、稻芽、大枣健脾和胃、养血安神,水谷得以受纳,脾气得以健运,则气血生化有源;当归、川芎、泽兰养血活血,郁金行气解郁,使气血运行顺畅。
全方温中健脾养血活血,使脾气健旺、生化有源,气充血旺、循行顺畅,统摄有权、血循常道,气血充盛、颜面荣润。患者困倦乏力而又夜寐不实,看似矛盾,实为脾气不足而困倦,气血不充、心神失养而夜寐不实。因此在复诊治疗时,在原方基础上加枣仁,既可宁心安神,又有醒脾之功。
医案三
赵某,女,38岁,2002年5月28日初诊。
主诉:
颜面起斑4~5年。
现病史:
患者近4~5年来,褐斑逐年加重;自觉精神疲惫、倦怠乏力、手足不温、面色萎黄不华;伴月经量少,有血块;嗜睡;大便溏软。
舌脉:
舌质淡嫩有齿痕,苔薄白,脉滑缓。
皮科情况:
面部双颊、上唇可见浅黄褐色斑。
辨证:
脾虚不运,气血瘀滞。
治则:
健脾益气,养血活血。
方药:
黄芪10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5g,僵蚕10g,泽兰10g,红花10g,丹参20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20g,熟地10g,白附子6g,细辛3g。21付水煎服,早晚饭后分温服。
二诊(2002年6月18日):
面部褐斑颜色变淡,范围同前,精神状态稍好,嗜睡减轻,月经量少同前。舌淡苔白脉滑缓。前方加枸杞子15g、菟丝子15g以补肾填精,继服3周。
三诊(2002年7月9日):
斑色浅,范围明显缩小,全身症状有所改善,月经量有所增加,大便成形,手足不温减轻。舌脉同前。上方黄芪、党参加至15g以重补中焦之气,再服3周。
四诊(2002年7月30日):
面部黄褐斑全部消退,皮肤有光泽。无不适。临床痊愈。继用上方21付巩固疗效。
【医案分析】
该患者神疲嗜睡,倦怠乏力,面色萎黄,大便溏软为脾气虚,脾不健运的典型证候;脾阳不振不能温煦四末,故手足不温;脾虚失运,血失推动,加之阳气不足,阴寒内盛,血遇寒凝,致使血行艰涩,故月经量少而有血块。舌质淡嫩有齿痕,苔薄白,脉滑缓为脾阳不振、脾虚失运之象。以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生化气血;熟地、白芍、当归、丹参滋阴补血,养血活血;用泽兰、红花、川芎活血祛瘀,通畅血络;辅以白附子、细辛、僵蚕温阳通络,宣郁散寒。全方温阳健脾、益气养血、化瘀通经,使脾阳得振,脾气健运,经脉温通,气血充盈,血行通畅。按《本草纲目》,丹参既能破宿血,又能补新血,调经脉,其功类四物,但较四物补血力弱,而活血力强。二诊患者精神好转,气虚得到缓解,而月经仍少,故加枸杞子、菟丝子补益肾精、温肾助阳,进一步加强气血的生化。
陈老认为虽然五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但其中肾、脾二脏作为先天和后天之本,对保持人体健康和皮肤荣润尤其重要。脾主运化,运化功能关系到饮食水谷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输布,是气血化生之源。人之所以有生机、有活力,全赖脾胃的滋养和健运,脾胃的盛衰与人体健康、肌肤的荣润休戚相关,尤其对面部气血起着决定性作用,故中医素有阳明胃脉荣于面的论述。肾精秉承于父母,又需要脾运化的水谷精微的不断化生和滋养;脾运化水谷精微又需要肾中阳气的温煦。所以,陈老在健脾助运时,根据脾与肾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影响、相互为用的关系,注意滋补肾精以促进气血生化,填补肾阳以温煦脾的运化。
医案四
张某,女性,34岁,初诊日期2003年4月15日。
主诉:
颜面起斑5~6年。
现病史:
5~6年前因工作紧张劳累,面部起褐色斑,逐渐加深、扩大。时感腰膝酸软;月经后期且量少,经前乳房胀痛;平素常感心烦;口干、喜饮;失眠多梦;大便干燥。
既往史:
乳腺增生病史4年。
舌脉:
舌红少苔有裂纹,脉沉细。
皮科情况:
两颧、前额可见淡黑褐色斑,边界不整,界限清晰。
辨证:
肝肾阴虚,气血瘀滞。
治则:
滋补肝肾,养血活血。
方药:
熟地10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30g,桃仁10g,红花10g,泽兰15g,柴胡10g,坤草15g,山萸肉15g,枸杞子15g,山药10g,黄精10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郁李仁10g,枳壳10g。21付水煎服,早晚饭后分温服。
二诊(2003年6月18日):
因“非典”两个月来未就诊,自诉在家坚持服用上方,面部色斑基本消退,皮肤有光泽,双颧部尚可见残留的绿豆大小数块浅黑色斑。月经后期3~5天,经量增加,但经期仍感乳房胀痛。睡眠转安,情绪稳定,大便正常。舌红少苔有裂纹,脉沉细。中药前方去细辛加鹿角霜10g以温补肾阳,再进14剂,嘱患者服用后如继续见效,可照方再服用14剂。
2月后患者带他人到皮肤科就诊时告知其病患基本治愈。
【医案分析】
该患者工作劳累紧张、夜不能寐,日久肾阴耗伤而腰膝酸软;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故失眠多梦。肾阴亏虚,精血不足,故月经后期且量少;肾水不足,水不涵木,阴虚肝旺,故性情急躁、行经乳胀。口干、喜饮、便干,舌红少苔有裂纹,脉沉细等,一派阴虚内热之象。治疗上,陈老用熟地、山药、山萸肉,取六味地黄丸之意,加黄精平补肾、脾、肝三脏之阴;以女贞子、旱莲草取二至丸之意滋肝肾、养阴血;枸杞子益肾填精;当归、川芎、白芍、桃仁、红花配熟地取桃红四物之意养血活血,化瘀消斑。柴胡、枳壳理气解郁,坤草、泽兰活血通经,协同使用使气机调畅,冲任调和;元阴不足,阴液亏少,无以行舟,故以郁李仁润肠通下。全方以滋补肝肾之阴为主,兼以养血活血,化瘀消斑。二诊月经基本如期而至,唯血量偏少,故减理气的枳壳加补血的阿胶,以加强养血。
陈老认为肾贮藏着秉承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和水谷精微的后天之精,故肾阴又称元阴,是人体阴液的根本,是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基础,肾的阴阳既要充盛,又要相对平衡、协调。如果肾阴亏损,使精不化血、精不化气,则精血、肾气都会不足,月经的异常就会随之而来;精血亏虚,头面失荣,或阴不制阳,虚火上炎,熏灼面部,血热滞结则发生黄褐斑。因此陈老在治疗用药时,以滋阴补肾为主,辅以养血活血,达到精血充盛,阴平阳秘;冲任调畅,化瘀消斑的功效。同时又根据肾为水火之脏,肾之阴阳互根互生的理论,在滋补肾阴时又常常用菟丝子、杜仲等温补肾阳,以阳中求阴。但如果患者阴虚火旺的证候明显,则慎用之,否则常常加重虚火的上炎,致使颜面生疮长痘。
医案五
郦某,女,36岁,2002年3月20日初诊。
主诉:
颜面褐斑3年。
现病史:
3年前产后约1年开始面部起褐斑,逐渐增多,分布于双颊及太阳穴,颜色暗黑无泽。平素手足不温,畏寒;月经期时感腰膝酸冷,月经量少色暗;纳呆;夜寐欠安;大便时溏。
舌脉:
舌淡胖质暗,苔白,脉沉。
皮科情况:
前额、双颧部、颊侧大面积淡黑青色斑片,边界欠清。
辨证:
脾肾阳虚,气血瘀滞。
治则:
温肾健脾,活血化瘀。
方药:
仙茅6g,仙灵脾10g,鹿角霜15g,枸杞子10g,杜仲10g,党参10g,菟丝子15g,黄芪10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20g,熟地10g,泽兰10g,红花10g,茯苓15g,僵蚕15g。上方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饭后温服。
二诊(2002年4月17日):
诉服药14剂后,原方又服用14剂。颜面色斑颜色变浅,但面积无明显缩小。月经量增加,颜色转红,且经期腰膝酸冷消失。大便成形。舌淡质暗,苔白,脉沉。前方加丹参20g以养血活血,嘱患者再服14剂。
三诊(2002年5月8日):
颜面色斑呈浅褐色,面积缩小50%以上,边界模糊不清。畏寒纳呆消失。舌淡红,苔白,脉沉。嘱继服前方月余巩固疗效。
【医案分析】
患者平素手足不温,形寒畏冷,腰膝酸冷,属元阳不足,阴寒内盛之象;纳呆便溏,为元阳不振,脾失温煦;脾肾阳虚,精不化血,水谷精微不得运化,气血生化无源,故月经量少而色暗。肾阳不足,精不化气,肾气不充,脾失温煦,水谷之精不能滋养肾精,不能化生气血,则精血更亏,从而恶性循环导致脾肾阳虚,使肾之本色外露,故色斑呈暗黑色。舌淡胖质暗,苔白,脉沉俱为脾肾阳虚之象。治疗以二仙汤仙茅、仙灵脾合菟丝子、杜仲、鹿角霜脾温肾助阳;黄芪、党参、茯苓健脾温脾,助脾之运化;熟地、枸杞益肾填精,当归、川芎、白芍、红花、泽兰养血活血,祛瘀生新;僵蚕清热祛风通络,善搜络邪而走头面,以散虚火上炎而致血热滞结。全方温肾健脾,使脾得肾阳温煦,肾得水谷之精充养,同时益精养血,祛瘀生新。经过治疗,二诊时患者形寒肢冷消失,月经增加,大便成形,脾肾阳虚初步缓解,气血渐旺,在此基础上再加丹参加强养血活血之力,终使色斑消退。
肾藏精,主精气之生发,肾中之阳乃一般阳气之根本。黑色内应于肾,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鼓动精血周流上承,面颊不得精血荣养,血滞为瘀而生黑斑,外显肾脏本色。陈老认为本病其本在肾亏阳虚,其标在气郁血瘀,因此治疗上采取补益元阳,和血养营之法,令阳气渐壮,生发鼓动有力,阳生阴长,精血充沛,血脉流畅,自然瘀祛新生,颊面皮肤得养,色斑逐渐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