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预防(基层卫生培训“十三五”规划教材)
- 于晓松 路孝琴
- 6441字
- 2020-08-28 14:05:19
第一节 全球卫生策略
一、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战略目标
世界卫生组织(WHO)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分析,发现世界上许多国家居民的生存条件恶劣。在全世界154个国家中,有70多个国家的人均期望寿命不到55岁,有50个国家的婴儿死亡率在10%以上,发展中国家大约只有不到1/3人口能够得到清洁的饮用水;传染病、寄生虫病流行,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意外事故等发病率不断上升;文化教育得不到普及,成人识字率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卫生资源分配不合理;人口剧增和老龄化加剧,都将成为保健资源的负担。针对上述状况,WHO逐步明确了以下观点:卫生工作的重点应从大城市、大医院转移到农村基层;应当从治疗疾病为主转移到预防疾病为主;应当从为少数人服务转移到为大多数人服务。WHO对我国正确解决农村卫生工作这一问题进行了考察,并从我国农村卫生工作经验中受到了启发,提出了人人得到保健服务的设想,成为WHO各成员国的共同行动。1977年第30届世界卫生大会决定:“各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主要卫生目标应该是:到2000年使世界所有人在社会和经济方面达到生活应有成效的那种健康水平”,提出了“2000年人人健康”的战略目标。以后我国更确切地表述为“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卫生策略,发动了一场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群众性卫生运动。
(一)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含义
到2000年指全球所有人民都能享有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并且通过消除和控制影响健康的各种有害因素,使人们都能享有在社会和经济生活方面富有成效的那种健康水平,达到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重点是让所有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人都能享受到最低限度的卫生保健服务。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不是指医护人员将为世界上每一个人治愈全部疾病,也不是不再有人生病或残疾。它是指人们必须在工作和生活场所能保持健康;能运用比现在更好的办法去预防疾病,减少不可避免的疾病和伤残导致的痛苦,健康地进入成年和老年并安然地告別人世;公平地分配一切卫生资源,使所有的个人和家庭能在可接受和提供的范围内通过充分参与,享受到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使人们明白疾病不是不可避免的,自己有力量摆脱可以避免的疾病桎梏,创造自己及其家庭健康幸福的生活。
(二)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自从WHO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卫生战略目标以来,全球卫生状况和卫生服务得到了明显改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变,世界卫生仍面临许多新的挑战:绝对和相对贫困广泛存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意外损伤和暴力发病率仍在上升;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全球化以及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影响;新传染病的出现和旧传染病的死灰复燃使全球公共卫生形势仍异常严峻。为了应对这些新的挑战,在1998年第51届世界卫生大会上,WHO发表了《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宣言,确立了21世纪前20年的全球重点和具体目标。WHO强调,“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不是一个单一的、有限的目标,它是促使人民健康状况不断改善的过程。每个公民都有相同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获得最大可能的健康;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幸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
1.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价值准则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旨在使人们普遍享有并保持最大可能的健康水准,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有一些社会共同认定的价值准则。
(1)承认享有最高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一项基本人权:
健康是充分享有一切其他权利的前提,应确保全体人民都能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卫生系统,并促进部门间的行动以处理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2)公平:
公平是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基础。公平准则要求根据人们的需要来提供卫生服务,消除个人之间和群体之间的不公平、不合理的差别,实施以公平为导向的政策和策略,并强调团结。
(3)伦理:
继续加强在卫生政策制定、科学研究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应用伦理原则,用伦理原则指导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计划制订和实施的所有方面。
(4)性别观:
在卫生政策的制定中,必须承认妇女和男子具有同等的卫生需求,强调男女平等。
2.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三个总体目标:其一是使全体人民增加预期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其二是在国家间和国家内部促进卫生水平;其三是使全体人民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卫生系统提供的服务。其具体目标如下:
(1)增进卫生服务公平性:
截至2005年在国家内和国家间使用卫生公平指数监测和促进卫生公平,首先将儿童生长发育测定用于评价卫生公平性。
(2)生存指标:
到2020年实现孕产妇死亡率100/10万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5%以下,所有国家的出生期望寿命达到70岁以上。
(3)主要流行病的全球流行趋势:
到2020年,全球疾病负担将极大减轻,结核病、艾滋病、疟疾、烟草所致相关疾病和由暴力或意外损伤等引起的疾病发病率和残疾上升趋势得到控制。
(4)根除和消灭某些疾病:
到2010年,恰加斯病(南美锥虫病)的传播将被阻断,麻风病将被消除;到2020年,麻疹、淋巴丝虫病、沙眼将被消除,维生素A和碘缺乏症实现消除。
(5)改进生存环境:
到2020年,所有国家将通过部门间行动,在提供安全饮用水、适宜的卫生环境、数量充足和质量良好的食物和住房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6)健康促进措施:
到2020年所有国家将通过管理、经济、教育、组织和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规划,推行并积极管理和监测能巩固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减少有损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的策略。
(7)国家政策:
到2005年,所有成员国已经制定、实施和监测与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政策相一致的各项具体规范和运行机制。
(8)卫生保健服务:
到2010年,全体人民可以终身获得由基本公共卫生设施提供的综合、基本和优质的卫生保健工作。
(9)信息监测:
2010年,建立起适宜的全球和国家卫生信息监测和警报系统。
(10)卫生政策与体制研究:
到2010年,卫生政策和体制运行机制的研究将在全球各区域和国家之间全面实施。
二、初级卫生保健
1978年,WHO在阿拉木图会议上提出了初级卫生保健是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关键和基本途径。初级卫生保健又称基层卫生保健,是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的卫生保健服务。核心是人人公平享有,手段是适宜技术和基本药物,筹资是以公共财政为主,受益对象是社会全体成员。它仍然是“21世纪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必不可少的措施。
(一)实施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
1.合理分配资源
保证卫生保健服务的公平性,应把较多的卫生资源投放到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中去,保证居民享有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的医疗服务。应努力缩小地区之间的差异,使人们接受卫生服务的机会均等。
2.社区参与
要求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个部门密切协作,社区积极主动地参与本地卫生保健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3.预防为主
初级卫生保健的重点是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而不仅仅是治疗服务。
4.适宜技术
指初级卫生保健工作适用的技术和方法既科学而又易于推广,适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且能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5.综合利用
要实现人人享有健康单靠卫生部门是不够的,必须动员全社会各个领域与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共同为促进居民健康而努力。
6.合理转诊
应建立健全双向转诊制度,积极引导居民合理利用卫生保健服务资源,使每一位居民在需要时都能得到满意的卫生服务。
(二)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内容
包括发挥健康促进、预防保健、合理保健、合理诊疗和康复防残的功能作用,承担八项工作职责:
1.针对当前主要卫生问题及其预防和控制方法的健康教育;
2.改善食品供应和合理营养;
3.提供足够的安全卫生水和基本环境卫生设施;
4.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
5.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
6.预防控制地方病;
7.常见病和外伤的合理治疗;
8.提供基本药物。
在1981年第34届世界卫生大会上,除了上述八项工作内容外增加了:“使用一切可能的方法,通过影响生活方式和控制自然、社会、心理环境来防治非传染性疾病和促进精神卫生”。强调重视工业发展和生活方式改变可能带来的职业性疾病、慢性病、外伤和肿瘤的预防及精神卫生等。
三、可持续发展目标
2015年9月举行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上,193个会员国正式通过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最终文件《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力争到2030年实现包括17项目标和169项具体目标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包括:
目标1 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
目标2 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
目标3 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各年龄段人群的福祉
目标4 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
目标5 实现性别平等,增强所有妇女和女童的权能
目标6 为所有人提供水和环境卫生并对其进行可持续管理
目标7 确保人人获得负担得起的、可靠和可持续的现代能源
目标8 促进持久、包容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促进充分的生产性就业和人人获得体面工作
目标9 建造具备抵御灾害能力的基础设施,促进具有包容性的可持续工业化,推动创新
目标10 减少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不平等
目标11 建设包容、安全、有抵御灾害能力和可持续的城市和人类住区
目标12 采用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
目标13 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目标14 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海洋资源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目标15 保护、恢复和促进可持续利用陆地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森林,防治荒漠化,制止和扭转土地退化,遏制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目标16 创建和平、包容的社会以促进可持续发展,让所有人都能诉诸司法,在各级建立有效、负责和包容的机构
目标17 加强执行手段,重振可持续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可持续发展的17个目标几乎全部直接或间接地与卫生相关。该策略是建立在千年发展目标之上的新议程,旨在适用于所有的国家,注重增进公平以满足妇女、儿童和最贫困以及最弱势民众的需求。
四、全民健康覆盖
2012年12月12日,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一项决议,敦促各国政府努力向所有人提供负担得起的高质量卫生保健服务。该决议强调了卫生在实现国际发展目标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呼吁各国、民间社会和国际组织将全民保健纳入国际发展议程。全民健康覆盖是基于所有人和社区无需承受经济困难即可获得所需高质量卫生服务这一原则之上。全民健康覆盖不仅保护个人与社区的健康与福祉,还有利于创建公平、稳定和团结的社会。实现全民健康覆盖可提供尤其是针对女性和年轻人的就业与经济机会,同时进一步推进结束贫困的总目标。全民健康覆盖被纳入可持续发展目标作为其子目标之一为实现其他所有健康目标提供了平台,并通过提供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具备经济保护的全面终身服务来实现这些目标。全民健康覆盖是公平的最终表述,也是所有政策选择最有力的社会均衡器之一。
2017年8月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在北京大学的讲话中提到,中国在全民健康覆盖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其人口95%以上现拥有基本健康保险,并且世界卫生组织的愿景与习近平主席关于健康丝绸之路的目标非常吻合。中国的新医改成就举世瞩目,但还需要采取一系列关键举措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进一步控制不合理费用的增长。中国应坚持医改方向和目标,进一步从目前以医院为中心、侧重服务数量和药品销售的模式,转向以健康结果为重点、更加注重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质量和建立高价值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以人为本的一体化卫生服务体系,突出在基层卫生服务方面的先行实践,改善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
五、健康中国
健康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也是一项基本人权。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终极目的是希望通过公平的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最终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水平。
(一)“健康中国2030”的提出及重要意义
为积极应对我国主要健康问题和挑战,推动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这是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健康中国2030”是一项旨在全面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国家战略,是在准确判断世界和中国卫生改革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一项需求牵引型的国民健康发展战略,是“健康中国2020”的全面深化。实施“健康中国2030”战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有利于全面改善国民健康,确保医改成果为人民共享。
(二)“健康中国2030”的主要内容
“健康中国2030战略”分析了未来15年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明确了今后15年健康中国建设的总体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突出强调了三项重点内容:一是预防为主、关口前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促进资源下沉,实现可负担、可持续的发展;二是调整优化健康服务体系,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在强基层基础上,促进健康产业发展,更好地满足群众健康需求;三是将“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作为战略主题,坚持政府主导,动员全社会参与,推动社会共建共享,人人自主自律,实现全民健康。
“健康中国2030战略”明确将“共建共享”作为“建设健康中国的基本路径”,是贯彻落实“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统筹社会、行业和个人三个层面,实现政府牵头负责、社会积极参与、个人体现健康责任,不断完善制度安排,形成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强大合力,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在“共建共享”中实现“全民健康”,提升人民获得感。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指示精神,“健康中国2030”纲要明确将“全民健康”作为“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强调“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分别解决提供“公平可及”和“系统连续”健康服务的问题,做好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的健康工作,强化对生命不同阶段主要健康问题及主要影响因素的有效干预,惠及全人群、覆盖全生命周期,实现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
“健康中国2030战略”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站在大健康、大卫生的高度,紧紧围绕健康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和心理等生物学因素、自然与社会环境因素、医疗卫生服务因素、生活与行为方式因素)确定战略的主要任务,包括健康生活与行为、健康服务与保障、健康生产与生活环境等方面。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按照从内部到外部、从主体到环境的顺序,依次针对个人生活与行为方式、医疗卫生服务与保障、生产与生活环境等健康影响因素,提出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等五个方面的战略任务。
一是普及健康生活。从健康促进的源头入手,强调个人健康责任,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引导群众形成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
二是优化健康服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贫困人口、残疾人等人群为重点,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两个层面采取措施,强化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加大慢性病和重大传染病防控力度,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独特优势,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健康服务。
三是完善健康保障。通过健全全民医疗保障体系,深化公立医院、药品、医疗器械流通体制改革,降低虚高价格,切实减轻群众看病负担,改善就医感受。加强各类医保制度整合衔接,改进医保管理服务体系,实现保障能力长期可持续。
四是建设健康环境。针对影响健康的环境问题,开展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强化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促进道路交通安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设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提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最大程度减少外界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五是发展健康产业。区分基本和非基本,优化多元办医格局,推动非公立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发展健康医疗旅游等健康服务新业态,积极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提升医药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