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科学 内分泌科分册
- 童南伟 邢小平
- 2812字
- 2020-08-28 13:52:03
第二章 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断
内分泌医师的主要工作是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诊断评估,对疾病和正常变异作出区分,对于激素不足或过多导致的疾病进行处理。实验室激素浓度的测定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临床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症、甲状腺结节、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性腺疾病、肥胖症、高脂血症、骨质疏松症、痛风和水电解质紊乱。
一、内分泌代谢疾病的病理机制
内分泌系统功能低下的原因有:①腺体损毁:常见的原因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1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和性腺功能不全。其他原因包括肿瘤、感染和出血;②内分泌腺体以外的疾病:比如严重全身性疾病导致的低T 3综合征,肾脏疾病导致的低促红细胞生成素性贫血;③激素生物合成的缺陷:激素的遗传基因缺陷可能导致物质代谢的异常,比如位于6号染色体的21羟化酶基因突变导致糖皮质和(或)盐皮质类固醇减少,患者可出现失盐的症状。
内分泌系统功能亢进的原因有:①肿瘤:例如垂体瘤导致垂体激素的分泌增多(如PRL、TSH、ACTH、GH、LH、FSH);甲状旁腺肿瘤产生过量的PTH;胰岛素瘤产生过量的胰岛素;甲状腺髓样癌产生过多的降钙素;肾上腺肿瘤产生过多的皮质醇或醛固酮等;需要注意的少见情况是,肿瘤对正常内分泌腺组织的压迫可以引起某些相关激素的分泌减少;②增生:低钙可以刺激甲状旁腺的增生,PTH分泌增多;肾上腺的增生可以导致皮质醇、醛固酮的增多;卵巢的增生可以引起多囊卵巢综合征;③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此时TSH受体被刺激性抗体(TSAb)所激活;④外源性激素过量:例如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综合征、哮喘等疾病时,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导致库欣综合征。
少见的情况是,激素水平升高或正常,但临床仍表现为激素缺乏,用激素替代治疗不能够纠正。这种激素抵抗的原因有:①获得性:由于已存在的疾病损伤了靶组织对激素的反应,比如在应激情况下的胰岛素抵抗;②遗传性:由于受体基因缺陷导致激素抵抗,例如肾性尿崩症(ADH受体基因突变,致肾小管对ADH的作用不敏感)。
二、诊断方法
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应包括功能诊断、定位诊断和病因诊断。
首先通过激素的生理功能和产生部位发现疾病的线索,比如高代谢症状可以由甲状腺激素过多引起,向心性肥胖、皮肤紫纹可以由皮质醇增多引起,多尿、口干可以由血糖升高引起,低血钾可以由醛固酮水平升高引起。其他内分泌系统的典型症状有:肥胖、消瘦、月经紊乱、身材矮小/身高过长、头痛、性欲减退等。典型的体征有:皮肤色素沉着、皮肤紫纹和痤疮、多毛与毛发脱落、男性乳腺发育、突眼、溢乳和闭经、骨痛和骨折等。
在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之后,通过激素测定和内分泌试验确定是激素过多、激素缺乏还是激素抵抗。利用血或尿的标本进行免疫学分析是检测激素水平的主要方法。可以在随机状态下、基础状态下和刺激状态下检测激素水平。随机状态的检测包括:随机血糖、尿白蛋白/肌酐的比值、高血压急性发作期间尿VMA/肌酐的比值等。刺激状态的试验有:肾素-血管紧张素激发试验、醛固酮卧立位试验、冷加压-胰高血糖素激发试验、葡萄糖耐量试验、禁水加压试验、饥饿试验、TRH兴奋试验、ACTH兴奋试验等。抑制状态的试验有: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生理盐水输注抑制醛固酮试验、螺内酯试验、酚妥拉明阻滞试验等。掌握各种内分泌试验的原理、步骤、解释对于疾病的诊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时要注意以下影响因素:年龄、性别、运动、体位、肝肾功能、精神状态、伴随疾病及药物。比如饮水量过多(>5L/d),可能使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水平呈现假阳性结果。某些药物(噻嗪类利尿剂、环孢素等)、肾脏疾病、高嘌呤饮食都可以升高血尿酸水平。另外不同实验室可能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有不同的参考值范围,例如生长激素可以通过酶联免疫、化学发光免疫和放射免疫等方法测定。对异常的检查结果宜动态观察,并与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在一起分析。同时评估某一反馈系统中的各级变量有助于判断激素过多、过少以及病变部位,如血清TSH水平增高时,测定同一血标本中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助于判断病变在甲状腺还是在垂体。
免疫学、影像学、基因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因为自身免疫、肿瘤、炎症还是遗传性疾病。超声、CT、磁共振等在定位诊断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但也有不同的适应证及局限性,比如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首选超声,观察垂体及其周围组织首选磁共振,观察肾上腺有无腺瘤及增生首选CT等等。目前,随着影像学的普及,体检发现了许多“意外瘤”,患者并无相应的症状或体征。如果既往无恶性肿瘤的病史、影像学无恶性的征象、肿物无活跃的激素分泌,可以定期观察。
三、诊断标准
内分泌功能是由精密测定血中激素浓度或生化指标进行评估。例如糖尿病、低血糖症、甲状腺毒症、库欣综合征、高尿酸血症等。以糖尿病为例,糖尿病诊断切点的确定主要基于以下两点:①血浆葡萄糖水平与糖尿病特异性的微血管并发症(特别是视网膜病变)有关;②人群血浆葡萄糖水平的分布。但实际上在连续变量中划定一个特异性的切点以确定高血糖的诊断是有一定困难的。而且,年龄、性别和种族等其他因素也和定义的正常值有关。所以对于血糖在未达到“诊断标准”的临界范围内的患者应该密切随访。另外以低血糖症为例,一般而言以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3.0mmol/L(54mg/dl)作为低血糖症的诊断标准,但事实上,血糖低于3.9mmol/L时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已开始释放,为了给糖尿病患者自我处理的时间,预防临床低血糖的发作,对于糖尿病患者个体而言,低血糖定义为血浆、指尖或动态血糖监测血糖水平≤3.9mmol/L(70mg/dl)。
四、鉴别诊断
常见的鉴别诊断包括继发性高血压的鉴别诊断、高血压伴低血钾的鉴别诊断、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鉴别诊断、多尿的鉴别诊断、甲状腺肿大及结节的鉴别诊断、库欣综合征的鉴别诊断、低血糖的鉴别诊断、肥胖症的鉴别诊断。比如高血压伴低血钾可见于:高血压患者服用利尿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动脉狭窄、库欣综合征、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17-α羟化酶缺乏、11-β羟化酶缺乏)、Liddle综合征等。
一元论的诊断思维同样适用于内分泌疾病,比如腹痛、呕吐、发热、多尿、消瘦,应注意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热、房颤、消瘦要注意甲亢危象。先后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和卵巢功能低下等要考虑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功能减退症。头痛、高泌乳素血症、ACTH水平低下及尿崩症合并存在要考虑淋巴细胞性垂体炎。
事实上,很多时候并不能在第一时间作出鉴别诊断。其中的原因除了医生自己的认知水平之外,还包括疾病的异质性,比如有些人既有1型糖尿病又有2型糖尿病的遗传基因,而且发病年龄越来越轻,有时难以鉴别是1型或2型或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此外还包括社会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比如对糖尿病抱有不正确认识的人往往会否认其多饮、多尿、多食的症状。没有良好的医患互信,消瘦的病人往往不会透露其抑郁的情绪。对一时难以明确诊断的患者,只有靠经验性治疗或观察随访。
(肖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