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细胞移植对象

接受细胞移植治疗的为0~14岁的严重脑损伤及神经残疾患儿,具体选择标准如下。
(一)病种选择
推荐以下5类严重脑损伤及神经残疾患儿采用细胞移植治疗:中-重度围生期脑损伤、中-重度急性缺氧/缺血脑损伤、中-重度中枢神经残疾、难治性自身免疫相关性脑病及代谢性脑病。
1.中-重度围生期脑损伤包括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早产儿弥漫性脑白质损伤、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等。
(1)围生期脑损伤高危因素,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结合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分级:①明确的宫内窘迫病史:胎心<100次/分,持续5分钟以上和(或)羊水Ⅲ度污染;②明确的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的妊娠并发症:胎盘早剥、母亲呼吸心跳停止、母亲重度妊高症、胎盘脐带异常等;③明确的产后重度窒息史:生后1分钟Apgar评分≤3分,并持续至5分钟仍≤5分,或脐动脉血气分析(或生后30分钟内动脉血气分析)pH<7.0,或BE≤-12mmol/L,或出生后5分钟仍需要继续复苏或机械通气;④早产儿低血压(平均动脉血压<胎龄)持续24小时;⑤早产儿明确的宫内严重感染或败血症。
(2)临床表现:①足月儿:意识改变(过度兴奋、嗜睡、昏迷),肌张力改变(增强或减弱),原始反射异常(吸吮、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频繁抽搐或持续惊厥,出现脑干征(呼吸节律改变、瞳孔改变、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和颅压增高(前囟饱满、颅缝增宽、血压升高)。HIE临床诊断分度见表3-1;②早产儿:反应较差、意识改变、抽搐、肌力和肌张力异常、神经反射异常等,反复呼吸暂停等;因早产临床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不易判断,故早产儿脑损伤诊断更注重影像学、神经电生理诊断依据;③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核黄疸):警告期表现嗜睡、拒奶、反应差、呻吟、尖叫;痉挛期出现凝视、眼球震颤、头向后仰、角弓反张、抽搐、呼吸节律改变。
表3-1 HIE临床诊断分度
(3)影像学检查诊断依据:①足月儿HIE影像学表现:头颅CT可见脑实质呈弥漫性低密度影伴脑室变窄;基底核和丘脑损伤时呈双侧对称性高密度影。头颅MRI可见T1WI脑实质呈弥漫性高信号伴脑室变窄;基底核和丘脑损伤时呈双侧对称性高信号;矢状旁区损伤时皮质呈高信号、皮质下白质呈低信号。弥散加权磁共振(DWI)对缺血脑组织的诊断更敏感,病灶在生后第1天即可显示为高信号 [40];②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影响学表现:头颅超声即可诊断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表现为:在侧脑室前角、后角三角区附近及侧脑室外侧探及区域性、限局性的回声异常增强的白质,多个部位同时存在;弥漫性脑白质损伤诊断必须根据生后3~7天头颅MRI诊断,DWI可显示深部白质点片状高信号,或双侧脑室旁广泛的弥漫性对称性高信号,伴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相应减少(<10) [41];③核黄疸患儿头颅MRI可见T1WI苍白球对称性高信号 [42]
(4)电生理检查诊断依据:①脑电生理检查明确异常:脑电图表现为脑电活动延迟(落后于实际胎龄),异常放电,缺乏变异,背景活动异常(以低电压和爆发抑制为主)等 [40];振幅整合脑电图表现为:上边界振幅明显高于正常,下边界振幅明显降低,爆发-抑制比明显延长,每分钟爆发间隔时间明显延长;②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核黄疸患儿双侧诱发电位各波消失。
2.小儿中-重度急性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包括溺水、捂热综合征、异物误吸窒息、重度一氧化碳中毒、麻醉意外、心跳呼吸骤停等。
(1)急性缺氧/缺血病史及中-重度脑损伤临床表现:意识障碍、惊厥、颅内压增高、中枢性呼吸衰竭、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出现锥体束征等。
(2)儿童Glasgow昏迷评定量表评分<5分。
(3)脑电图:广泛性异常,可表现为全导异常放电和(或)背景活动异常(以广泛性慢波、低电压和爆发抑制为主)等。
(4)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DWI呈现广泛性脑水肿及多发性脑损伤。
3.小儿难治性中枢神经残疾包括脑性瘫痪、智力发育障碍及孤独症谱系障碍等。
(1)年龄3个月至14岁的中-重症中枢神经残疾儿童。
(2)智力明显低于同龄正常水平同时伴有社会适应能力缺陷的中-重度智力发育障碍患儿(智力测试Gesell发育量表评分<55分,韦氏评分<55分)。
(3)符合2014年全国脑性瘫痪会议修订的小儿脑性瘫痪的诊断条件及分型标准,GMFCS(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cale)分级系统Ⅲ~Ⅴ级的脑性瘫痪患儿。.
(4)中-重度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ABC评分>67分,CARS评分>36分);
(5)合并癫痫患儿在术前尽力控制癫痫发作。
(6)不宜康复训练或康复训练治疗效果差的患儿。
4.小儿自身免疫相关性脑病
(1)红斑狼疮性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建议进行自体HSCT。
(2)多发性硬化(MS):处于病情复发-缓解期的MS患者,临床和磁共振成像均显示较高的炎性活动指标,且采用多种常规方法治疗后病情仍迅速恶化者。Marburg型MS患者,在近一年内因MS导致严重残疾者也可进行自体HSCT;患者如丧失行走能力(一个扩展残疾得分规模上限为6.5分),慎重选择HSCT。
HSCT通过免疫重建诱导宿主免疫耐受,从而纠正自身免疫性脑损伤,但对陈旧性脑损伤无效;在造血、免疫功能重建,自身免疫病活动静止的情况下,选择序贯NS/PCs、OPCs、MSCs移植,有望进一步修复脑损伤,改善脑功能。
5.小儿遗传代谢性脑病
(1)临床选择:黏多糖贮积症(MPS)IH、Ⅵ型,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X-ALD)、迟发型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MLD)、甘露糖苷贮积症。
(2)临床推荐:MPS IH/S、戈谢病Ⅱ/Ⅲ型、尼曼-匹克病C型、Wolman病、幼年型MLD、早发型球状细胞脑白质营养不良(GLD)、迟发型GLD、天冬氨酰葡糖胺尿症、Farber病等疾病经HSCT治疗后多数酶代谢障碍得以纠正,临床症状改善,但部分患儿病情控制不佳,故酌情选择HSCT。
(3)临床研究:对于MPSⅡ型,幼年发作型Tay-sachs病、幼年发作型Sandhoff病、神经元蜡样脂褐质沉积症、神经节苷脂沉积病、Pompe病、岩藻糖苷贮积症等疾病HSCT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MPS及ALD是一组小儿遗传代谢疾病,由于特异性酶的缺乏,导致神经毒性的底物堆积和具有生理功能的产物缺乏,形成代谢性脑病。HSCT替代宿主血液细胞,通过细胞交叉纠正反应提高宿主血液及脑内缺乏的相关酶水平,纠正相应代谢紊乱,阻抑神经毒性所致的脑损伤。但HSCT对已有的脑损伤疗效有限,在造血、免疫功能重建和酶水平达到正常水平的前提下选择序贯NS/PCs、OPCs移植,有望进一步修复遗留的脑损伤,改善脑功能 [43~45]
6.禁忌证
(1)循环、呼吸衰竭。
(2)严重急性心、肺、肾、肝等脏器功能障碍。
(3)有脑疝先兆或已发生脑疝。
(4)合并严重全身感染或颅内活动性感染。
(5)合并脑部肿瘤及其他恶性肿瘤。
(6)合并广泛颅内出血,或凝血功能障碍伴有出血倾向者。
(7)伴有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神经肌肉损害。
(8)严重过敏体质。
(9)人体脑内小胶质细胞来源于骨髓巨噬细胞,HSCT后来源于健康供者的巨噬细胞,迁移至脑内并达到能纠正脑内代谢的细胞数量需要6个月以上,因此,代谢性脑病患儿脑损伤严重或快速进展期是相对禁忌证。
(10)HSCT时患儿机体状况不能耐受者。
(二)细胞移植的围术期处理
1.知情告知向家长讲解干细胞移植的背景知识,告知拟采用的细胞种类、移植途径、可能的疗效、手术及移植相关风险及可能的不良事件、后续治疗和随访等情况。
2.常规术前检查血尿便常规、凝血功能、免疫四项、乙肝五项及生化全套检查。术前行头颅MRI或CT检查,脑电图检查(建议使用视频或稍长程脑电图记录2~4小时)。
3.细胞准备
(1)NS/PCs:应采用已经提前在GMP控制条件下建立的细胞系,并进行细胞标志物、分化能力、微生物污染、染色体稳定性、端粒酶活性、毒性实验、促瘤性及裸鼠致瘤性等安全性检测,检测无异常的细胞方可用于临床研究。
(2)自体MNC准备:术前3天开始予以骨髓动员,每天1次皮下注射集落刺激因子5μg/kg,q12h,手术当日上午进行骨髓穿刺,抽取骨髓1.5ml/kg,立即送实验室进行MNC分离。
(3)自体骨髓MSCs准备:术前2周进行骨髓穿刺,抽取骨髓8~10ml,送实验室进行MSCs培养扩增。
(4)自体外周血CD34 +分选HSCT的细胞准备:CTX(3~4g/m 2)分2天静滴,待白细胞降至最低,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μg/(kg·d)动员,第4天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MNC,通过CliniMACS细胞分选仪分选CD34 +细胞,分选过程去除3~4个对数级CD3 +T细胞。
(5)异基因HSCT的细胞准备:HLA 6/6全相合同胞及HLA10/10相合非血缘HSC健康供者,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μg/(kg·d)动员,第4天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MNC;公共脐血库搜寻HLA5-6/6相合非血缘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