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黄璐琦,杨滨,王敏,等.当前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中国中药杂志,1999,24(2):6-9,6-0.
[2]陈宇,陈焕亮.论我国中药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开发利用.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4):218-219.
[3]黄璐琦,陆建伟,郭兰萍,等.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方案设计与实施.中国中药杂志,2013(5):625-628.
[4]郭兰萍,陆建伟,张小波,等.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制定.中国中药杂志,2013(7):937-942.
[5]黄璐琦,陆建伟,郭兰萍,等.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外业调查情况简报.中国现代中药,2013(7):535-537.
[6]黄璐琦,赵润怀,陈士林.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筹备与试点工作进展.中国现代中药,2012(1):13-15.
[7]郭兰萍.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实施准备.中国现代中药,2009(2):3-5.
[8]陈士林,肖培根.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导论.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
[9]肖培根,陈士林,张本刚,等.中国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迁地保护与利用.中国现代中药,2010(6):3-6.
[10]张俊,蒋桂华,敬小莉,等.我国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研究进展.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1(3):556-560.
[11]李隆云,钟国跃,卫莹芳,等.中国中药种质资源的保存与评价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02(9):4-8.
[12]周涛,黄璐琦,吕冬梅.中药资源保护的类型和模式分析.中国中药杂志,2008(11):1353-1356.
[13]银福军,舒抒,周华蓉,等.重庆市永川区中药资源调查与保护利用策略.中药材,2015(2):259-262.
[14]吴雪莲,王文华,杨强.西藏濒危野生药用植物的濒危原因及保护对策.西藏科技,2010(3):68-70.
[15]姜凤梧,李军德,徐海宁.珍稀濒危药用动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中国中药杂志,1995,20(10):582-584.
[16]熊昌彪.5种保护模式化解中药资源危机.中国医药报,2009-02-17B06.
[17]肖小河,夏文娟,陈善墉.中国道地药材研究概论.中国中药杂志,1995,20(6):323-326,382.
[18]黄璐琦,张瑞贤.“道地药材”的生物学探讨.中国药学杂志,1997,32(9):563-566.
[19]郭兰萍,黄璐琦,阎洪.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苍术道地药材气候生态特征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05(8):565-569.
[20]鲁守平,隋新霞,孙群,等.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的生物学作用及生态环境因子的影响.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6):1027-1032.
[21]侯娅,马阳,邹立思,等.生态因子对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物的影响及其研究方法.时珍国医国药,2015(1):187-190.
[22]黄璐琦,郭兰萍.环境胁迫下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及道地药材的形成.中国中药杂志,2007(4):277-280.
[23]阎秀峰,王洋,尚辛亥.光强和光质对野外栽培高山红景天生物量和红景天甙含量的影响.生态学报,2004,24(4):674-679.
[24]贺润平,翟明普,王文全.水分胁迫对甘草光合作用及生物量的影响.中药材,2007,30(3):262-263.
[25]郭兰萍,黄璐琦,阎玉凝.土壤中无机元素对茅苍术道地性的影响.中国中药杂志,2002,27(4):245-249.
[26]汪涯,曾庆桂,张志斌,等.蛇足石杉内生真菌分离及其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11(6):734-740.
[27]董丽辉,范三微,凌庆枝,等.蛇足石杉内生真菌清除DPPH与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研究.湖北农业科学,2014(4):888-893.
[28]黄京华,谭钜发,揭红科,等.丛枝菌根真菌对黄花蒿生长及药效成分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2011(6):1443-1449.
[29]曾富兰.丛枝菌根真菌诱导黄花蒿( Artemisia annua L.)根系形态变化及变化的生理机制.南宁: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0]中国药材公司.中国中药区划.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30.
[31]冉懋雄.试论中药区划与中药区划学的建立与发展.中药材,1992(1):40-42.
[32]冉懋雄,周厚琼.中药区划与中药材GAP和区域经济发展[J].中药材,2015(4):655-658.
[33]张小波,郭兰萍,黄璐琦.中药区划研究进展.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31(3):64-69.
[34]张小波,郭兰萍,周涛,等.关于中药区划理论和区划指标体系的探讨.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7):2350-2355.
[35]朱寿东,张小波,黄璐琦,等.中药材区划20年从单品种区划到区域区划.中国现代中药,2014(2):91-99.
[36]郭兰萍,黄璐琦,蒋有绪,等.2种不同模式中药适宜性区划的比较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08,33(6):718-721.
[37]张小波,郭兰萍,梁留科,等.广西青蒿生产区域性差异分析.资源科学,2008,30(5):760-764.
[38]郭兰萍,黄璐琦,蒋有绪,等.苍术挥发油组分的气候主导因子筛选及气候适宜性区划.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0):888-893.
[39]张小波,郭兰萍,黄璐琦.我国青蒿中青蒿素含量的气候适宜性等级划分.药学学报,2011(4):472-478.
[40]罗孳孳,杨世琦,曾永美,等.重庆地区青蒿气候适宜性区划研究.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7):139-143.
[41]郭兰萍,黄璐琦,吕冬梅,等.基于3S技术的中药道地药材空间分析数据库的构建及应用.中国中药杂志,2007(17):1821-1824.
[42]杨世林,张本刚,陈君,等.药材栽培在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作用及及发展战略.中草药,1999(11):870-873.
[43]孟祥才,王喜军.栽培药材的发展与中医药可持续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天然药物资源专业委员会,中国药材GAP研究促进会(香港),甘肃省人民政府.海峡两岸暨CSNR全国第十届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甘肃:中国药材GAP研究促进会(香港)、甘肃省人民政府,2012:5.
[44]郭兰萍,张燕,朱寿东,等.中药材规范化生产(GAP)10年:成果、问题与建议.中国中药杂志,2014(7)1143-1151.
[45]王化东,黄俊勇,卫莹芳.我国中药材GAP基地建设现状.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1(4):6-8.
[46]韩静,姜程曦.中药材GAP实施的必要性及现存的问题.北方园艺,2010(3):178-181.
[47]刘爽,张瑜,秦振娴,等.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在中药鉴定与资源保护上的突破.//中国商品学会.第四届中国中药商品学术大会暨中药鉴定学科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商品学会,2015:3.
[48]高文远,肖培根.生物工程技术与药用植物保护.中草药,2008(7):961-964.
[49]付彦辉,钟俊,罗素琴,等.青蒿素的化学合成研究进展.中国药学杂志,2014(10):795-805.
[50]曾庆平,鲍飞.青蒿素合成生物学级代谢工程研究进展.科学通报,2011(27):2289-2297.
[51]黄璐琦,高伟,周雍进.合成生物学在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中的应用.药学学报,2014(1):37-43.
[52]黄璐琦,郭兰萍,崔光红,等.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药研究与信息,2005,7(8):4-6,29.
[53]陈士林,郭宝林.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04,6(1):1-8,76.
[54]周应群,曹海禄,赵润怀,等.中药资源生态学方法研究进展.中国中药杂志,2011(3):247-251.
[55]马小军.国外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研究近况.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2,7(4):151-156.
[56]高山林,徐德然,蔡朝晖,等.丹参同源四倍体新物种的培育.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2,23(4):224-228.
[57]张潇,郭青,余伯阳,等.金银花与其四倍体九丰一号化学成分的比较分析(英文).中国药学杂志,2015(12):809-815.
[58]李鹏飞,赵晓明.牛膝多倍体的诱变及鉴定.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115-118.
[59]吕世民,梁可钧,葛传吉,等.怀牛膝多倍体育种的研究.中药通报,1998,13(7):11-14,61.
[60]赵东岳,郝庆秀,金艳,等.白芷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中国现代中药,2015(11):1188-1192.
[61]彭菲,张胜,刘塔斯,等.四倍体白芷药材中欧前胡素的含量测定.中国中药杂志,2002(6):426-427,459.
[62]杨成丽,刘德立.植物甜蛋白Thaumatin研究进展.武汉植物学研究,2001(2):153-157.
[63]韩军丽.青蒿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与青蒿素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论文,2005.
[64]段金廒.中药资源化学研究与中药资源循环经济发展.//中国药学会.2015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五届中国药师周报告集.天津:中国药学会,2015.
[65]万德光,王文全.中药资源学专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