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县级医院系列实用手册:儿科医生手册
- 祝益民主编
- 3791字
- 2020-08-28 08:05:34
第二章 儿童保健
第一节 儿童各年龄期保健重点
儿童处于连续不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系统器官组织逐渐长大,功能亦渐趋成熟。从受精卵到生长发育结束,划分为七个阶段或年龄期。根据其解剖、生理和发育等特点,每一个时期有其保健重点。
一、胎儿期
从精子和卵子结合开始,直到出生称为胎儿期。胎儿期贯穿整个妊娠过程,临床上将胎儿宫内发育过程分为3个时期:①胚胎期:自形成受精卵至未满13周;②胎儿中期:自满13周至未满28周;③胎儿晚期:自满28周至胎儿娩出。胎儿完全依靠母体而生存。由于胎盘和脐带异常或其他原因,引起胎儿缺氧和各种感染。不良理化因素及孕妇营养不良、吸烟酗酒、精神和心理创伤等不利因素均可导致胎儿生长发育障碍,严重者可致死胎、流产、早产或先天畸形等后果。此期主要是加强孕期保健。
二、新生儿期
指出生后自脐带结扎到未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是婴儿期的特殊阶段,出生不满7天称新生儿早期,胎龄满28周至生后7天为围产期,是生命周期中最为脆弱的时期。国际上常以围产期死亡率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卫生水平。新生儿期是婴儿出生后适应外界环境的阶段,开始独立生活,由于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其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还不够成熟,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新生儿期保健重点是护理、保暖、喂养、避免感染、新生儿早期教育和新生儿访视。
1.保暖
环境温度对新生儿体温影响很大,温度低可导致新生儿体温下降或体温不升,严重时可导致硬肿症。在适中温度下产热和散热保持平衡,肛温保持在36.5℃左右,要求室温保持在20~26℃,湿度保持在50%左右。居室内保暖方法如暖气、空调、室内生炉子等,局部保暖如睡袋、热水袋、母亲怀抱等。
2.喂养
提倡早开奶。断脐后即可吮吸母亲双侧乳房,吮吸刺激可使母乳提早分泌。喂养可按需随时哺乳,不必定时,母乳充足时不必另加其他食物及饮料,乳汁不足时可添加其他代乳品。
3.护理
脐带未脱落前要保持脐部清洁,避免污染脐带包布;脐带脱落后无菌包扎3~4天;脐蒂有渗液、脐周发红是脐部感染的征象,要及时处理。选择柔软吸水性好的棉尿布,定时更换,每次喂奶前先换尿布,预防尿布疹的发生。每次大便后要用温水清洗臀部。洗澡的水温以略高于体温为宜,用中性婴儿肥皂,洗后迅速擦干,尤其是皮肤皱褶处,扑爽身粉预防皮肤糜烂。衣服宜选用柔软棉布制作,包裹宽松,使手足能活动。
4.预防感染
居室空气要清新,冬季定时开窗换气,避免过多探视和亲吻。体温升高时应视为严重感染征象,立即送医院诊治。生后3天应接种卡介苗和乙型肝炎疫苗,对于非消毒接生者,如孕母孕期内未接种2次破伤风类毒素者,应给新生儿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5.早期教育
新生儿有视、听、触觉,可通过反复的视觉和听觉训练,建立各种条件反射,培养对周围环境的定向和反应能力,促进手眼协调动作。亲子教育是早期教育的开始。
6.访视
新生儿期内家庭访视3~4次,包括初访、周访、半月访和满月访,给予针对性指导。注意脐带是否脱落、有无黄疸,足月儿在生后2周应开始投服维生素D,测量体重,足月儿满月体重应增加800~1000g,如增重不足600g,应分析原因。
三、婴儿期
指出生至未满1周岁为婴儿期。是生后生长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对营养素和能量的需要量相对较大,但其消化吸收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容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不良。后6个月因从母体所获得的被动免疫逐渐消失,易患感染性疾病。此期保健重点为喂养,需有计划地接受预防接种。
1.倡导母乳喂养,及时合理添加辅食。6个月内尽量纯母乳喂养,6个月以后开始添加辅食,避免过度喂养。
2.加强生长监测,有效预防常见疾病。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和监测,高危儿应增加次数,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腹泻、贫血、佝偻病等。
3.按时预防接种,完成基础计划免疫。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规定的免疫程序,在1岁内及时接种,注意疫苗反应。
4.培养感知觉,促进早期发展。婴儿期是感知觉发展的快速时期,提供丰富的视、听、触觉环境刺激,促进感知觉发展,有利于心理发展。同时注意护理,保持身体清洁,选择安全舒适的睡眠姿势,衣服应宽松、简单,呼吸新鲜空气和晒太阳。
四、幼儿期
指1周岁以后到未满3周岁前称为幼儿期。活动范围增大,接触周围事物增多,神经心理发育较快,语言、思维和人际交往能力逐步增强,但对各种危险的识别能力不足,应注意防止意外伤害。此期保健应以健康教育、早期发展、生长发育监测为重点。
1.健康教育
几乎所有措施都需要通过家长才能真正贯彻落实到儿童身上,故父母是儿童保健的中心,家庭是儿童保健的主要场所,要通过各种方式,将保健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家长。
2.早期教育
主要语言、运动、认知能力的培养。
3.生长发育监测
通过生长发育监测图进行监测,适合于家庭和基层儿童保健人员使用。定期测量体重,生后6个月内每个月1次,6个月后每2个月1次,1岁后每3个月1次。监测图的主要部分是0~2岁正常儿童的体重参考曲线,以按年龄别体重值的第3百分位两条体重曲线表示。
4.定期健康检查
早期发现发育缺陷和疾病,早期进行矫正和治疗。生后3、6、9、12个月时各检查1次,1~2岁每6个月检查1次,3~6岁每年检查1次,称“四二一”体检。内容包括:①出生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预防接种及疾病史等健康情况的询问;②测量身高、体重、头围、胸围、坐高、上臂围、腹部皮脂厚度等体格发育监测指标;③各系统体格检查;④每年进行1次智力测验,如丹佛智力筛查试验、绘人试验等;⑤血红蛋白等项目测定。对发现的体弱儿童进行专案管理,包括中~重度营养不良、中~重度贫血、活动期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和生长发育监测中体重不增儿童,有条件可纳入精神发育迟滞、反复感染等。
5.预防意外事故
是1~4岁儿童的第1位死亡原因,应加强防范。常见车祸、溺水、烧伤、烫伤、触电、煤气中毒、误服药物、农药中毒和食物中毒等。
五、学龄前期
3周岁至6~7岁入小学为学龄前期。生长速度变慢,但智能发育更趋完善,好奇多问,模仿性强。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要注意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此期易患急性肾炎、风湿热等免疫性疾病,其保健重点应当在放幼儿园时把握营养、注意锻炼及定期体检。
1.营养指导
因为活动量大,需要的营养量也大,要保证热能和蛋白质的摄入。做到每天“三餐一点心”4餐,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平衡膳食,不挑食、不偏食、少吃零食。
2.定期体检
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每年“六一”可进行1次全面体格检查,包括贫血、肠道寄生虫病、沙眼、假性近视等。托幼机构每年2次体格发育测量,发现异常要专案登记,进行体弱儿管理和治疗。流行季节防范甲肝、痢疾、腮腺炎、水痘、麻疹等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防止中毒、溺水等意外事故,及时预防接种。
3.体格锻炼
可结合游戏、户外活动和日常生活进行,充分利用日光、空气和水等自然因素,如冷水洗脸、户外运动、体操、体育训练等。保证充足睡眠和休息,培养良好思维和行为方式,注重心理健康,不娇纵,不溺爱,摒弃打骂等粗暴教育方法。
六、学龄期
入小学开始,女到12岁,男到13岁青春期前称为学龄期。除生殖系统外的其他器官发育已接近成人水平,疾病发病率降低,学习困难等突出。此期保健重点要注意防止近视眼和端正坐、立、行的姿势,要规律的生活、学习和锻炼,保证足够的营养和睡眠,防治心理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1.学习卫生
包括作息制度卫生、教学卫生、生产劳动和体育卫生。防止学习负担过重和忽视体育锻炼的倾向,适当增加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改善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加强对学校场地、教室通风、取暖、采光、照明、课桌椅、教学用具的卫生监督,以适合儿童学习和生长发育的需要。
2.卫生习惯
有计划、有目的地帮助儿童抵制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如宣传吸烟、玩电子游戏的危害等。适当进行性卫生知识教育,注意补充活动和生活、学习过程中的消耗,保证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的重要营养物质,保证早餐的质与量,增加上午的课间餐,不能过食以免发生肥胖症。有计划地开展视、听保健和口腔保健工作,注意预防书包和坐姿形成的脊柱弯曲,做好儿童时期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成年病的早期预防。
七、青春期
是指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女孩为11~12岁至17~18岁,男孩为13~14岁到18~20岁,但个体差异较大。由于性激素的作用使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加快,神经内分泌调节不够稳定,常引起心理与行为的不稳定。此期保健重点除了保证供给足够的营养满足生长发育外,应根据其心理特点加强教育和引导。
1.月经病及经期卫生
频发月经和功能性子宫出血、稀发月经和闭经、痛经等。与卵巢分泌功能不全有关,环境改变、情绪波动、运动、劳动负荷过重也可导致月经紊乱。多数在1~2年自然过渡为正常月经。避免受凉和剧烈运动,注意会阴部卫生,避免坐浴。
2.遗精
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大多由性梦刺激引起,包皮刺激、内裤过紧、仰卧入睡被子过重等也可引起,少数频繁遗精与前列腺炎或色情意念过重有关。
3.自慰行为
是青少年在无异性参与下进行的满足性欲活动,包括性幻想、性梦和手淫。手淫是通过自我抚弄或刺激性器官而产生性兴奋或性高潮的行为,一般手淫不会危害健康,应当减轻恐惧、苦恼和追悔的心理压力。
4.少女怀孕
由于性错误导致,对身心健康不利,应予高度重视。
5.其他
吸烟、酒、吸毒及滥用药物是青少年中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严重危害健康和社会治安,许多偷盗、抢劫、行凶犯罪行为都与此有关。需加强对青少年开展理想、品质教育,加强毒品及有关药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