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评彼得·弗莱明的《来自鞑靼的消息》 维金将军的《我所了解的阿比西尼亚》 罗兰德·雷温—哈特少校的《泛舟尼罗河》[122]

乘火车、汽车或飞机旅行并不是事件,而是事件的间歇,交通工具越快旅途就越无聊。中亚干草原或沙漠的游牧民族或许得忍受各种不适,但至少在他旅行的时候他是活着的,不像豪华游轮上的乘客,只是陷入暂时的死亡。彼得·弗莱明先生从北京出发,骑马穿越新疆,然后经过帕米尔高原进入印度(行程超过两千英里),清楚地知道这一点。他所记录的路途的不适——冰冷彻骨的寒风、挨饿、没办法洗澡和与被磨伤的骆驼和疲惫的马驹作斗争——都不会让人觉得不寒而栗和感谢上帝赐予现代化的舒适,而是觉得很羡慕。

“我们和杜赞王子走了十七天……大篷车带给我们安心的感觉……二百五十头骆驼排成一队,有条不紊地蜿蜒前行,穿越荒凉空旷的土地。在队伍的最前头,引领着第一队人马,总是一个骑着白马驹的老女人,一个面容扭曲干瘪枯瘦的老太婆,戴着圆锥形的毡帽,看上去很像一个巫婆。分散在两翼,游离于大部队之外是四五十个骑手……那些马驹在它们的主人身上穿着的鼓鼓胀胀的羊皮大衣的衬托下显得很矮小。每个人都斜背着老式的毛瑟枪或带着叉状支架的火绳枪,有几个中国人带了连发的卡宾枪,大部分是太原府兵工厂制造的,看上去都很不牢靠。有几个人还背着阔剑。”

这趟旅程不仅需要坚强的意志,而且需要高明的策略和机警,因为它得经过禁区,而弗莱明先生和他的同伴(一位女士)都没有正式护照。此外还有语言上的不便和旅途装备不足带来的困难。举个例子,他们有两部便携打字机(要带着它们横穿中亚实在是很辛苦),却只有一口煎锅。他们的食物大部分有赖于打猎,而唯一有用的武器就是一把点22口径的猎枪。弗莱明先生更喜欢用步枪而不是散弹猎枪,因为它的声音没有那么大,而且弹药比较轻便。但这是很大胆的事情,因为除非你的猎物静止不动等着被打,否则步枪的用处不是很大。顺便说一下,弗莱明先生说自己在400码距离内用步枪打死过一只羚羊。他说他步量过距离,我忍不住想(我只能低声说出来)他的步子应该很短。

弗莱明先生作这趟旅行似乎主要是为了好玩,但另外一部分目的是了解新疆的局势。他的结论是苏联已经控制了这个省份的部分地区,并且企图染指剩下的地方,但不是为了这片土地本身,而是作为阻止日本扩张的战略跳板。值得注意的是,他似乎很反对苏联新的帝国野心。当我们发现苏联人比其他人好不到哪里去时总是很吃惊,这是对苏联人的品德的古怪恭维。

我毫不怀疑这本书会成为畅销书。它的一部分内容写得很糟糕——为什么游记作者要那么辛苦地尝试插科打诨呢?但那些令人心醉神迷的材料弥补了缺陷。真正的成就不是写出这本书,而是完成旅程。里面的相片大部分都是弗莱明先生自己拍的,都很不错,而且数量很多,让这本书12先令6便士的价格显得很划算。

《我所了解的阿比西尼亚》不是维金将军这部作品的贴切的书名(它是由内奥米·沃尔福德小姐从瑞典文翻译过来的译本),因为作者只在阿比西尼亚呆了一年,担任皇帝的军事顾问。他拼凑出了一本书,一部分内容是这个国家的日常生活,一部分内容是对阿比西尼亚的近代史的介绍,还有一部分内容是探讨导致这场意大利与阿比西尼亚战争的事件。当然,第三部分的内容是最有趣的。英国是否真的有人相信意大利人是正义的一方值得怀疑,因为亲意大利派的人提出的唯一理由其实是积非成是的狡辩。但是,这本书所揭露的事实使得问题比以往更加清晰。顺便提一下,萧伯纳等人认为如果阿比西尼亚人不是认为国联会以武力支持他们的话,他们或许就会不进行任何抵抗,而是直接投降,这个谬论得到了权威的驳斥。

《泛舟尼罗河》是一部令人愉快的作品,描写了一种一定很愉快的旅行方式——乘着独木舟沿尼罗河顺流而下,时不时去参观只能以这种方式到达的努比亚神庙。雷温—哈特少校对埃及古物学很感兴趣,文字里充满了热情。最后,他完整地记录了自己带去的装备。任何人去作一趟相似的旅行一定很有意义,但一路顺河而行却不带上钓鱼竿,真是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