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在家里

在家里。

契诃夫这篇短篇小说《在家里》共两章,我们一起看看吧,反正大家基本上都在家里休息呢。

人物:叶甫盖尼·彼得罗维奇(检察官),谢辽热(七岁,小胖子,抽上烟了),女家庭教师等。

句子:

这也许也就是社会生活的法则吧:所谓恶事,越是不太被人理解,就越容易受到凶猛而粗暴的攻击。(比如抽烟)

……

“哦!对对!”谢辽热的眼睛眯成一条线,“这话不错,这话不错!我抽过两回,昨天和今天各一回。”

“那么你看,这是说:不是一回,是两回了……我对你非常不满意,你以前可是个好孩子,但如今我看出你已经被宠坏了,变成一个坏孩子了。”

……

“您要拿就拿吧!”谢辽热说,“爸爸,拿吧,您可千万不要害臊!您桌子上的那只黄狗是我的,但是您看,我就是不当回事儿……让它摆在那里好了!”

……

(第一章完)

“在我那个年代,这些问题解决起来非常简单。”他想着,“所有抽烟的孩子,一被抓住,只须一顿打。那些胆小,意志薄弱的,真的立即就不敢抽了;那些胆大一些的,机灵的,挨了打,却把烟藏在靴腰里,躲到柴房里去抽。假如他们在柴房里又让人发现在抽烟,又会再挨一顿打,他们于是就到河边去抽……照这样直到从小孩长到大人为止。我母亲为了使我不抽烟,给我钱用,给我买糖吃。如今这个办法却已经没有价值,不道德了。现代的教师们,根据种种道理,希望孩子们自觉养成好的品行,而不能因为恐惧,不要因为想出风头或者是贪图报酬而养成好的品行。”

……

“……没有一个人代替母亲来教育子女,因为母亲能和子女一同感受,一同哭、一同笑……假若只靠推理和道德教育,那样是无能为力的。唉,我还能够给他讲些什么呢?说什么呢?”

……

叶甫盖尼?彼得罗维奇靠着桌子坐下,把他儿子画的一张画拿起来看。

“人怎么能比房子还要高呢?”检察官说。

谢辽热爬上他的膝盖。

“不,爸爸,”他看着自己的那张画说,“如果把士兵画小了,就看不见他的眼睛了。”

……

“揍他一顿怎么样……”他想,“我怎么能想得出这种惩罚来!不行,我们真不配教育孩子。以前,是由于人比较简单,想得也少,所以解决问题就爽快。但是我们想得太多,我们满脑子全是道理……人越是智力发达,越是想得多,也就变得越客气,愈加优柔寡断,敏感多疑,愈加不敢采取行动。确实这样,假如细细一想,人需要多大勇气和自信才敢于教诲,判案,写出厚书来啊……”

……

谢辽热很愿意听这样的故事,检察官也注意到,情节越简单,越不花哨,给孩子的印象就越深刻。

……

谢辽热全神贯注地盯着父亲的眼睛。检察官一面说着,一面暗想:“往下该怎么说呢?”他只好边说边诌,讲了很长时间,最后是这样结束的:

“国王的儿子因为抽烟害了肺痨病,活到二十岁就死了。撇下了他那体弱多病的老父亲,没人来帮他的忙。没人来管理花园,也没人来保卫宫殿。敌人杀来了,杀死老人,捣毁了宫殿,现在那个花园里既没有樱桃树,也没有了鸟儿,也没有了小铃儿……就是这样,孩子……”

……

“以后我再也不抽烟了……”

他道了晚安,走了;他父亲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

他想起了法庭上的那些陪审员,他们是一定发表“演说”不可的;他想起了社会上的大多数人,他们只会从传奇里,从历史小说里吸收历史知识;他还想到了自己,他是从寓言、小说、诗歌里发现对生活的理解的,不是从布道辞和法律里面。

……

“药品应当甜,真理也该美……从亚当的时代开始,人就养成了这种愚蠢的习惯了……但是……大概这很自然,就原本该是这样的……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合理的欺骗和幻觉呢……”

楼上面琴声已经听不见了;但是二楼上的居民仍旧在房间里踱来踱去。

小结:

这篇短篇小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检察官的孩子偷偷抽烟了,被女家庭教师发现后报告给了他,他得支持教师的工作呀,更何况孩子毕竟是自己的孩子,是得管管,抽烟可不对。但是怎么跟孩子说呢?他也不知道,以前都是孩子他妈妈教育他,可是她已经去世了。他尝试着跟孩子讲大道理,但是孩子根本听不进去,一会儿动动他的胡子,一会儿东瞅瞅西瞅瞅,后来又画了个画,画里头房子特别小,人特别大,比房子还高,孩子说这样才能看见人的眼睛。检察官意识到,孩子的思维跟大人不一样,他们有自己的标准和判断。时间很快到了晚上十点,孩子该睡觉了,但是他习惯于在睡觉前听爸爸讲个故事。讲点儿什么呢?随便讲吧,反正每次都是编的。于是,检查官描绘了一个王国,很排场,有花草虫鱼鸟和湖水蓝天白云……很美!国王年纪大了,王国需要继承,但是他唯一的继承人因为抽烟染上肺痨,早早就去世了,王国里再也没有花草虫鱼鸟和湖水蓝天白云……孩子打断他,说“爸爸,我知道了,我以后再也不抽烟了!”爸爸心想,简单的道理干嘛非得这么费劲地讲呢?故事大体如此。什么意思呢?有些事情,直来直去就是不行,比如教育、文学、艺术、打仗、沟通……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