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囊括天人的大文化态势
徐复观于《两汉思想史·自序》中写道:“两汉思想,对先秦思想而言,实系一种大的演变。演变的根源,应当求之于政治、社会。尤以大一统的一人专制政治的确立,及平民氏姓的完成,为我国尔后历史演变的重大关键,亦为把握我国两千年历史问题的重大关键。”(台湾学生书局1985年版)李泽厚在《秦汉思想简议》一文中也指出,“处在先秦和魏晋两大哲学高峰之间,以董仲舒为重要代表的秦汉思想”“在构成中国的文化心理结构方面”起了巨大作用,其“形成与大一统帝国要求新的上层建筑相关”(《中国社会科学》1984年第2期)。二说涵盖面稍异,然指明汉代思想迥异于先秦,真正形成于大一统的武帝朝则一致。对大一统政治思想下之文学,昔人评述龃龉。如唐冯万石《对文词雅丽策》云:“臣闻四时武德,制之以周王;五行文始,本之于汉帝。”宋洪迈《容斋五笔》卷四云:“至于武帝,田蚡为丞相,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以百数,帝详延天下多闻之士,咸登诸朝,令礼官劝学,讲义洽闻,举遗兴礼。” 可谓仅述其事。唐李华《质文论》云:“汉高除秦项烦苛,至孝文元默仁俭,断狱几措,及武帝修三代之法,而天下荒耗,则文不如质明矣。”元王构《修辞鉴衡》引张文潜语云:“汉高祖纪,诏令雄健;孝文纪,诏令温润;去秦古书未远,后世不能及。至孝武纪诏令,始事文采,文亦寖衰矣。”殊多贬意。而宋欧阳修《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云:“汉之盛时,有贾谊、董仲舒、司马相如、扬雄能文,其文辞以传。”杨时《送吴子正序》云:“自秦焚诗书,坑术士,六艺残缺。汉儒收拾补缀,至建元之间,文辞粲如也。若贾谊、董仲舒、司马迁、相如、扬雄之徒,继武而出,雄文大笔,驰骋古今,沛然如决江汉,浩无津涯。”又为褒词。诸说纷纭轩轾,但汉代文学兴盛于武帝时代之史实,已彰明昭著。由文学创作的兴盛推及对文学思想的确认,这一时期文风隆烈,威镇百年,实呈有汉一代鼎盛气象。然因当时文学有依附经学的特点,尤其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专制政策的施行,为后世的研究蒙上一层厚重的迷障,因此,只有出入经学,才能省察其时蕴含于大文化思想结构中的文学思想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