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丰公刘仁

“秦异人,是他逼我说的。后来,所有的人都让我说这个。”

得,范简算是明白了,这词儿一定是出自吕云之口,这是后世昆曲《思凡》的台词。在这个时代出现,肯定是吕不韦说的。

“吕不韦欺负过你没有?”范简问。

“没有,吕相待我最好了。”

赵闲面露感激,“这些年都是吕相在关照我。”

“接下来的日子你就安心修养吧,多和女人接触,尽快将心态调整回来。”

范简给赵闲安排了一群女人服侍他,希望这位能重整男性雄风,不再猥琐。

在历史上,真正害死李牧的不是赵王迁(李朵朵的儿子),而是这个春平君。这货回到赵国后,郁郁不得志的过了七年,等赵王偃崩殂,赵迁即位,这家伙便重新活得了权势,和郭开、倡后(李朵朵)勾搭在一起干尽了祸国殃民之事,害惨了赵国百姓,也害死了李牧,更是把赵国推入了灭国的深渊。

如此心理变态的家伙,得到了权势怎么可能好的了。若是好好的将其心理调整过来,或许不能改变赵国的命运,却是能让百姓们少受点苦难。

在赵王迁即位后,郭开、春平君、倡后把持朝政,估计和秦国的支持有关,辛辛苦苦的把长平侯折磨成了变态,他没有成为赵王,也要将他扶植成权臣才行。否则的话,那一番的付出岂不是就白费了。

“还有十年。”

这是项羽出生的时间,范简没用忘记自己的任务,那就是辅佐项羽取得天下。

此时的嬴政也有十七、八岁了,可即便如此,他依旧没有亲政,秦国的事务都在吕不韦的手中,即便是太后赵姬,华阳太后都被边缘化了。

前一段时间,吕不韦使蒙骜攻伐魏国。而魏国则是向东南用兵,抢占齐楚交界的地盘,沛县、丰邑已经被魏王拿下,封士大夫刘清之子刘仁为丰公。

丰邑,便成为了士大夫刘仁的封地。侯、君、卿、士大夫等都是爵位,是有封地和食邑的,丰邑在一定意义上说已经是丰都了。

春秋战国时期,凡有人所居之地称为‘邑’,邑有大小,大的建有城垣,有宗庙,这个就叫做的‘都’,‘都’是士大夫的封邑。而君、侯、王所在地,则是叫做‘国’。

七个大的诸侯国,这七个叫做霸(伯)主,就是老大的意思,既然是老大,那就必须要有小弟,小弟便是某某侯、某某君,君侯的封地也可以称之为国。

后世人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说,战国的七个诸侯国为何失去了霸主称号,而改为雄主,便是因为他们将所有的小弟都干掉了,即便是还保留了君、侯的爵位封号,但君侯的封地却是不能再称‘国’,当然,也有一个例外,便是隶属魏国的卫元君,他的封地还是可以称卫国的。

刘仁携全家老小,从魏都大梁搬迁到了丰邑定居。此时的刘邦也已十三岁,成为了小小少年。

刘家也是有家谱的,而且能上塑到三皇五帝中的帝尧。自古帝王都要将姓氏起源追到三皇五帝身上,这刘家的家谱里也扒拉出了尧帝,不能不说其家族野心不小。

做为一县之长,在楚地,一般都称为某公,如丰公(刘仁)、沛公(刘邦)、藤公(夏侯婴)、萧公(角)等。

丰公刘仁到了丰邑后,便开始学四公子、吕不韦礼贤下士,不仅结交名人贵族,还把小孙孙刘交送到了齐国镀金,拜入了荀卿高徒浮丘伯门下。

浮丘伯何许人也,乃是李斯、韩非的师弟,有名的儒学大师,相当于后世的名牌大学校长级别,不入士,专门从事教育事业。他的门徒有刘交、申公培、穆生、白生等。

不知道刘家的家谱是不是伪造的,可既然刘仁迁往丰邑后,弄出了这个家谱,到后世便成为了史料证据。

刘氏家谱说,帝尧的长子监明受封刘邑(唐县),其子继承封邑、爵位,遂姓刘氏也!传到夏朝有刘累,春秋时属晋,后为魏大夫,魏国从安邑迁都大梁后刘清出生,刘清生子刘仁,刘仁迁丰邑,是为丰公。

这还没有完,刘仁在丰邑的成外又建‘郭城’,就是里外两道城墙,这是都城才有的配置,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刘仁的野心了。‘筑城卫君,造郭守民’,丰公刘仁已经把丰邑之民看成他的私有财产了。

“这刘仁为何如此张扬?”墨芷有点想不通了。

“丰、沛两地原本是楚国、齐国之地,魏国抢占后,为了守住两块地方,唯一能做的就是将其分给士大夫做封地,让其有归属感,有私人财产的感觉,这样才能真心的守城。”

范简说道:“看看其它城池,在发生战争时,守将丝毫没有归属感,说放弃就放弃,卷铺盖便逃。假如将城池封做其个人的领地,那就不一样了,会被人视作自己的家一样誓死守卫。”

“有道理,很有道理啊!”

刘仁为何敢光明正大的筑城造郭,因为这是魏王的意思,能守住两地,在名义上隶属魏国,这可比白白的送给楚国、齐国要更划算。

“魏王还是很聪明,很有智慧的啊!”

墨芷感叹道:“其实现在秦国罢战要休养生息,各诸侯国可以学习魏国把边境的城池封给武将做为私人领地,这样一来,便稳固多了。”

“看不透,也不放心。君王都是多疑的,他们担心,就算是将其封给个人,一样也受不住城池。就拿刘仁来说,若是齐国、楚国出兵攻击丰邑,这位若是顶不住的时候,很难保证他不会投降。只要楚王、齐王答应继续将丰邑归他刘仁所有,投降起来没有任何的负担。”

“有意义吗?”

墨芷不以为然,说道:“没有哪个诸侯会犯傻,耗费兵力财力攻打一个这样的城池,除了浪费什么也得不到。”

诸侯间的攻城略地,其实就是为了税收,这块地属于我,便有权力收税。可要是这块地的税收不归诸侯王所有,那耗费财力打下来也就没有意义了。

既然出兵要打,必定是要打下来设置为郡、县,税收归国库才最为实际。

七月。

秦国的灾难继续,大饥荒造成了大量的灾民、灾民流动、死亡,又引发了瘟疫,更是发生了蝗灾。

饥荒、蝗灾、瘟疫,使得秦国都支撑不下去了,秦王嬴政的日子过的比赵王偃还要惨。嬴政从小就在赵国为质,也是吃过苦受过罪的,但其它人不行啊!吃惯了山珍海味,过惯了奢靡的生活,挨苦日子真的是生不如死。

不得已,商人出身的吕不韦发出了卖官的诏令,凡是缴纳粮食一千石(斛)的普通百姓,便授予一级爵位(公士)。

秦国有二十等爵,这是商鞅变法时制定的,一到四级相当于相当于士,奖给立功是平民。五到九级是奖励大夫的。十到十八级相当于卿。君、侯,为最高,这个已经相当于诸侯了,其封地都是‘国’级。

大灾荒其间,依旧有余粮的人多是小地主,这些小地主有吃有喝有钱财,但身份普通,还是很愿意拿钱出来换取爵位的(类似代表、委员,企业家、明星都喜欢挂个这样的头衔)。

对于吕云能想出这样的招数帮秦国抵抗灾难,范简是一点都不意外。

“这个时候,东六国应该趁机出兵攻打秦国,说不准一举就能将秦国给覆灭了。”

“不是没有,魏王便想到了这个,派龙阳君去各国游说,合纵攻秦。”

墨芷笑道:“可惜,这并不是魏王想到的,而是中了秦国的阴谋。”

“哦?”范简很是意外。

墨芷说道:“在两年前秦国发生了大饥荒时,吕不韦便开始算计了,往魏都大梁派了闲谍(间谍)。此时秦国国难期间,为防止东六国合纵攻秦,秦以闲谍先出手占据先机,撺掇魏王主持合纵事宜。在龙阳君主动游说五国时,暗中刺死了信陵君,又干掉了魏王。”

“哦?竟然有这等事。”

“这是我墨家内部消息。”

墨芷道:“魏王薨,信陵君卒,消息被魏国暂时封锁,等秦国完全控制了太子魏午,才会向外公开。”

“厉害,吕不韦果然阴险啊!竟然早就做了准备。”

不得不佩服吕云,魏王以龙阳君游说五国,这主动起来,便会将主动权牢牢的攥在自己手里。而且有魏王张罗合纵,其它人就不会再另起一个摊子了。

若是秦国不主动,他们便需要派出侦察员去各国刺探,而且效果也不一定能好得了。

魏国的太子叫原名魏午,到秦国做质子后又叫魏增。墨芷是范简的师姐,她可以当面喊范简、范增,但是对别人的名中出现‘简’、‘增’字眼时,她还是会使用代称来避范简讳的。这是从心中表达对范简的尊重。

魏太子增,在范简和墨芷的嘴里就叫魏午了。这个家伙在秦国为质时,和春平君赵闲也是难兄难弟,但他的日子过得要比春平君好太多,也没有受到非人的折磨。

多年来,魏国和秦国的关系一直不错,只是在信陵君打败了蒙骜后,秦国才起了杀魏午的心思,但最后还是将其给留下了。考虑到杀了一个熟悉了解的魏午,魏王定然会另立其它公子,还不如好好的训练下魏午来的实惠。

过了半个月,秦国放魏午归国,即位魏王,老魏王魏圉谥曰安釐王。魏安釐王、信陵君薨卒的消息传来,有名有姓的都前去吊唁信陵君了,那所谓的六国合纵也暂时搁置。

岱王范简、春平君赵闲、钜子令墨芷同去吊唁信陵君,至于那个什么魏安釐王爱咋咋地,基本上没有人搭理他。

魏安釐王是一个有趣的魏国君王,而且非常的典型。安釐(僖)王,这个谥号是安逸喜乐的意思。从其性格和做为上看,后世的魏王咎,魏王豹绝对是他的亲孙子,魏午的亲儿子。

在信陵君的葬礼上,范简见到了很多传说中的人物,名气处在顶端的春申君黄歇、楚兰陵令当代大儒荀卿(李斯、韩非的老师)、李斯、韩非、浮邱伯、项燕、项渠......

别人就那样了,即便是荀子,范简也没有太多的关注,但项燕是必须要见见的。

要说身份,在前来吊唁的人里,只有一个能和范简相提并论,但那个人被魏无忌的儿子给挡在了门外。这个人就是七大诸侯王之一的韩王然,韩然不是个好鸟,你一个诸侯王前来吊唁,信陵君的儿子是没有资格接待的。假如信陵君的儿子接受了韩王的吊唁,那就是越礼了。

但岱王不受限制,他的身份虽高,却也只是个强盗土匪而已,跟什么礼制扯不上半毛钱的关系。

项燕不算名人,但他是代廉颇来的,所以也进入了顶级的接待室。范简和韩非、龙阳君正在聊天,见到项燕父子进来后,墨芷起身将其招呼到他们这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