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4)

当时农村的人,思维提高了一个层次,生活得到改善。所有经济也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改变了生存法则,有头脑的开始做生意,有的做起杀猪生意,有的烤土酒,有的开小卖部。

所以我们村上第一家小卖部,还是我二爷爷家开启的。

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后,人们再也没有去我二爷爷家看西游记,看雪山飞狐。因为每家都能买得起一台电视机,或者是录音机啥的。

人们从去二爷爷家看电视,转为消费者,从碌碌无为,思想老土,变为了势利的人。从当时的朴素,热情,变得人心否测。农忙时节,到了晚上去到他家打一斤土酒,或者是买一包香烟。就三三两两聚集在那里聊天。吹散牛。

农村的妇女就是聊那家孩子有出息,考上了大学,马上又会给家里带来不错的经济来源。

那家的孩子出去打工,当了厂里的领班,主任,赚了多少钱。

看电视风暴时代已经悄无声息的过去。留给人们的是谈经济的时代。谈信息的时代。

所以大家开始用上了大哥大,那种古老而又充满传奇色彩,有着时代标志的电话,就有了后来的小灵通,诺基亚等一系列的沟通信息的电话,手机出现。代替了写信那种古老而又麻烦的,寄托思念的书信方式。

农村奔小康的生活开始后,就从以前的挑水变成了自来水,以前的的点石油灯变成了电灯。公路村村通的致富模式,要想富先修路,成为了当时的经典名词。

路修好后,村里的第一台五菱拖拉机出现了,它给农民拉粪,拉粮食,拉煤炭,拉砖,拉沙……成为了村子里最受欢迎的农村工具之一。

而拥有第一台五菱拖拉机的人是我的大姑父。

九十年代初期,他就在外省开过物流车,是当时村子里的第一个拥有车,也是村子里的第一个师机。

他从十三四岁就开始踏入社会,家里人说得学习点技术,以后不会饿死。有技术傍身,走遍天下任我行。

那个时候很多地方修建房子,需要拉沙,拉砖,他一年就能够拉好几万块钱,也是村里年崛起的另一个万元富。

就在同一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暴发户,收纸壳废品卖的变成了回收利用的垃圾厂老板咯。

打沙石的人变成砂石厂的股东咯,挖煤的成为矿井的老板咯。

送水的变成水厂的老板咯。

打工的变成了小工厂的老板……

这一系列的发生,必然的时代崛起,都有太多的故事,太多的心酸历程。

在这个信息,科技,经济大爆炸的时代,人们选择背井离乡的,为了生存。选择出去寻找一分机遇,寻找自己能够有出头的那条路。或是出省,或是出国。

当然选择出国的都是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经济条件相比较好的。这一批人引起了迁移狂潮。

有的一家子去,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在外面漂泊。

有的家里就只剩下老人或者读书的小孩。时代变革,人们为了追求高物质生活,也就出现了北上广这样的名词。为了生活四处奔波。

有的几年也不回家一次,成为了儿行千里母担忧,想念时候,那一句思念的问候,就是最温暖的,但是电话是冰凉的,老人的心是冰凉的,他们希望子女在逢年过节,有子女陪伴在左右。

就如同陈星的流浪歌词中写到:“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冬天的风啊夹着雪花,把我的泪吹下。”打工的人是含着对家的思念,怀着思乡之情,含着心酸的泪在外拼搏,只为一个家,只为了给父母一个好的生活。

还记得那是一个冬天,漫天的白杨飘絮,洋洋洒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