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临济宗

一〇、汾阳四句东山空、东林总、慈明语附

[题解]汾阳四句,即下文汾阳禅师对某僧四问所作的四答。问之愈深答之愈妙,请逐句对照参之,如能疑中再结合其下附语会之,或能得其意蕴。

僧问:“如何是接初机句?”汾云:“汝是行脚僧【1】。”空云:“金刚杵打铁山摧【2】。”总云:“无底钵盂光烜赫【3】。”圆云:“一刀两段【4】。”

“如何是辨衲僧句?”汾云:“西方日出卯【5】。”空云:“岳阳船子洞庭波【6】。”总云:“天台楖栗黑粼粼【7】。”圆云:“寒山拾得【8】。”

“如何是正令行句【9】?”汾云:“千里特来呈旧面【10】。”空云:“夜叉屈膝眼睛黑【11】。”总云:“戴盆屧履三千里【12】。”圆云:“来千去万【13】。”

“如何是定乾坤句【14】?”汾云:“北俱卢洲长粳米,食者无嗔亦无喜【15】。”一作无贪亦无嗔。空云:“经来白马寺,僧到赤乌年【16】。”总云:“人间天上一般春【17】。”圆云:“天高海阔【18】。”乃云:“将此四句语,验天下衲僧。”大愚云:“仔细思量。将此四句,验天下衲僧,却被天下衲僧勘破。”大慧云:“诸人要识大愚么?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释读]

【1】汝是行脚僧:意为本来如此,可自行自悟。

【2】金刚杵打铁山摧:意为虽是硬碰硬,但此金刚杵(正念正行)可破彼铁山(妄念妄行)。

【3】无底钵盂光烜赫:意为真境界无任何妄执,会出人意外。

【4】圆云,一刀两段:意为可立断对方义理名相之思。“圆”,即慈明。下同。

【5】西方日出卯:早晨太阳从西方出来。“卯”,卯时,早上五点至七点。此意为应反照自观,本来如此。

【6】岳阳船子洞庭波:意为以波涛验船子,察心性验衲子。

【7】天台楖栗黑粼粼:意为本来面目,本来如此。

【8】寒山拾得:意为能见道方能会心明道。“寒山、拾得”,皆唐代得道高僧,二者为道友。

【9】如何是正令行句:“正令”,禅宗向上之境;“行”,畅行无阻。此问如何是接引及行化的言句?

【10】千里特来呈旧面:意为本来面目超时空而不变。

【11】夜叉屈膝眼睛黑:意为不但要求教苦修行,还要擦亮道眼。

【12】戴盆屧履三千里:意为在不见天日中苦行,终成正行。

【13】来千去万:意为借假修真,损之又损是正行。

【14】如何是定乾坤句:如何是确定其悟入的言句?

【15】北俱卢洲长粳米,食者无嗔亦无喜:“北俱卢洲”,佛经所说四大洲之一,在须弥山之北方,人民平等安乐,寿足千年,洲形正方。此意为会得佛典究竟义,心性阔然无嗔喜。

【16】经来白马寺,僧到赤乌年:“白马寺”,佛教传入中国后营建的第一座寺院。位于河南洛阳市东10公里。“赤乌”,三国时孙权的年号,此代指佛教开始兴盛的年代。此意为既有真经,勿负胜时。

【17】人间天上一般春:意为如能心会春意,人间天上一般春。

【18】天高海阔:意为是心境亦是佛境。

一一、三种师子

[题解]三种师子,即浮山禅师所提示与阐发的师父与弟子间的三种关系:“一超宗异目、二齐眉共躅、三影响音闻。……”虽为简要,名声甚大,影响深远。非但丛林,至今社会尚流传着“见与师齐,减师半德”等名言。

浮山圆鉴示众云【1】:“汾阳有师子句:‘其师子有三种:一超宗异目、二齐眉共躅、三影响音闻。若超宗异目,见过于师,可为种草,方堪传授【2】;若齐眉共躅,见与师齐,减师半德【3】;若影响音闻,野干倚势,异髅何分【4】?’所以先德付嘱云:‘若当相见,切须子细穷勘,不得卤莽,恐误后人之印可也。’”

[释读]

【1】浮山圆鉴:浮山圆鉴禅师,讳法远,号圆鉴。

【2】若超宗异目,见过于师,可为种草,方堪传授:如果具有超宗越祖的奇异眼光,见解超过乃师,这是将来可以传种的好苗子,才值得传授。

【3】若齐眉共躅,见与师齐,减师半德:如果弟子与师齐头并进,见解水平与师相当,这样的弟子最终也只能达到老师一半的水平。

【4】若影响音闻,野干倚势,异髅何分:意为如果弟子只能随影应声,像野干这种野兽一样仗势唬人,与死人又有何不同?

一二、汾阳三诀

[题解]汾阳三诀,此比喻汾阳禅师临机点化学人时的多种善巧手段,不可拘泥为三,不可预设,不可拟议,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以下诸多偈颂,正可使人会心。

其中有些言句,似乎有违常识逻辑,其实是师家从多角度,用奇妙的语句或手段令学人惊疑,从而击破其有为之心,使其当下领悟真空道体。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此境界庶几近之。此亦佛家舍得之理,有意者请参之。

汾阳示众云:“汾阳有三诀,衲僧难辨别。拟议问如何?拄杖蓦头楔。”僧问:“如何是三诀?”师便打,僧礼拜。汾云:“与汝颂出:

第一诀,接引无时节。巧语不能诠,云绽青天月【1】

第二诀,舒光辨贤哲。问答利生心,拔出眼中楔【2】

第三诀,西国胡人说。济水过新罗,北地用邠铁【3】。”

[释读]

【1】第一诀,……云绽青天月:意为随时接引,遇机点化,如拨云见月。月喻佛性。

【2】第二诀,……拔出眼中楔:意为辨其人,探其心,伺机空其有。

【3】第三诀,……北地用邠铁:意为出其不意,使其惊空见性。

1.慈明〔颂〕

第一诀,大地山河泄。维摩才点头,文殊便饶舌【1】

第二诀,展拓看时节。语默岂相干,夜半秋天月【2】

第三诀,山远路难涉。陆地弄舟船,眼中挑日月【3】

[释读]

【1】第一诀,……文殊便饶舌:意为大地山河顿然空,甚至容不得维摩点头,文殊饶舌。借用《维摩经》中情景。

【2】第二诀,……夜半秋天月:意为接引须看时节机缘,真正的境界,如秋夜月之朗然,与语默并不相干。

【3】第三诀,……眼中挑日月:意为使学者知其难而回照。

2.法昌遇〔颂〕

第一诀,袖里三斤铁。忽遇病维摩,提起蓦头楔【1】

第二诀,六月满天雪。无处避炎蒸,浑身冷似铁【2】

第三诀,八字无两“撇”。胡僧笑点头,眼中重着楔【3】

[释读]

【1】第一诀,……提起蓦头楔:意为伺机棒喝而惊其迷。

【2】第二诀,……浑身冷似铁:意为正可反照,跳出即是。

【3】第三诀,……眼中重着楔:意为手法随机变通,不可滞于老一套。

3.东山简〔颂〕

第一诀,真卓绝。手把黄金槌,敲落天边月【1】

第二诀,难辨别。琉璃枕上凹,玛瑙盘中凸【2】

第三诀,最超绝。花木四时春,庭台千古月【3】

[释读]

【1】第一诀,……敲落天边月:意为伺机施手,破其执空为有的习气。

【2】第二诀,……玛瑙盘中凸:意为应悟有空,不执空有。

【3】第三诀,……庭台千古月:意为应悟性体超绝时空。

4.安住京〔颂〕

第一诀,针头削铁。穿耳胡人,面门齿缺【1】

第二诀,杀人见血。哑子忍痛,无处分雪【2】

第三诀,阳春白雪。水底桃花,山头明月【3】

[释读]

【1】第一诀,……面门齿缺:意为性光锐利,有心会而不能言。

【2】第二诀,……无处分雪:意为此事只可会心,不容言说。

【3】第三诀,……山头明月:意为佛性境界高雅,虚明廓然处无不可体现。

5.〔古德颂〕

“如何是第一诀?”古德云:“珊瑚枝枝撑着月【1】。”

“如何是第二诀?”古德云:“万里一条铁【2】。”

“如何是第三诀?”古德云:“百草头边俱漏泄【3】。”

[释读]

【1】珊瑚枝枝撑着月:意为珊瑚枝枝无声指月,正是启发学人即指见月,即月见性。

【2】万里一条铁:意为应随处打灭滞有。启发学人跳出此中。

【3】百草头边俱漏泄:“百草”喻万象。意为万象之上,空廓之意非他而谁!

一三、汾阳三句

[题解]此大意同上“三诀”,虽有“三”而不拘泥于“三”,空“三”之时正可得“三”之玄要。应心会如下问答言外之意。

汾阳上堂,僧出问:“如何是学人着力句【1】?”汾云:“嘉州打大像【2】。”

“如何是学人转身句【3】?”汾云:“陕府灌铁牛【4】。”

“如何是学人亲切句【5】?”汾云:“西河弄师子【6】。”

又云:“若人会得此三句,已辨三玄。更有三要语在,切须荐取。”

[释读]

【1】着力句:指其须会心领略的处言句。

【2】嘉州打大像:意为应自知本该用力处。

【3】转身句:引其在被逼迫中转身向上的言句。

【4】陕府灌铁牛:意为事虽重大,本应如此。

【5】亲切句:切合其亲身所用的言句。

【6】西河弄师子:意为亲身体会将死化活。

翠岩真答

僧问:“如何是学人着力句?”岩云:“千日斫柴一日烧【1】。”

“如何是学人转身句?”岩云:“一堵墙百堵调【2】。”

“如何是学人亲切句?”岩云:“浑家送上渡头船【3】。”

[释读]

【1】千日斫柴一日烧:意为积功求悟。

【2】一堵墙百堵调:意为既如此费力,不如当下弃其有。

【3】浑家送上渡头船:意为既然向好,更应离去。

一四、汾阳十八问

[题解]汾阳十八问,此为汾阳禅师提醒学人参学问道时的十八种应机形式。其下分列十八问名目,并随附十八种典型事例,生动活泼,启人智慧。

汾阳云:“大意除实问、默问难辨,须识来意,余者总有时节。言说浅深相度祗应,不得妄生穿凿。彼此无利益,虽是善因,而招恶果。切须子细!”

1.请益〔问〕【1】

僧问马祖:“如何是佛?”祖云:“即心是佛【2】。”赵州云:“殿里底【3】。”

[释读]

【1】请益问:直接请教的问法。

【2】祖云,即心是佛:意为你的心性就是佛。“马祖”,马祖道一(709—788),唐禅师,俗姓马,世称马大师。南岳怀让法嗣,倡导“即心即佛”禅法。

【3】赵州云,殿里底:意为本来如此,拟议则非。“赵州”,赵州从谂(778—897),唐禅师。南泉普愿法嗣。遍访诸方,八十岁应众请住赵州观音院,其后四十年大扬禅风。其禅法直承南泉,而超然于五家之外。

2.呈解〔问〕【1】

问龙牙【2】:“天不能盖,地不能载时如何?”牙云:“道者合如是。”

[释读]

【1】呈解问:在呈示己见中请教的问法。

【2】龙牙:龙牙居遁(835—923),唐末五代禅僧。洞山良价法嗣。因住龙牙山,故名。

3.察辨〔问〕【1】

问临济:“学人有一问,在和尚处时如何?”济云:“速道!速道【2】!”僧拟议,济便打。

[释读]

【1】察辨问:请师分解的问法。

【2】速道:意为速观心自省。

4.投机〔问〕【1】

问天皇:“疑情未息时如何?”皇云:“守一非真【2】。”

[释读]

【1】投机问:趁机呈己境而探师的问法。

【2】皇云,守一非真:死守这一个念头也不是真境界。“天皇”,天皇道悟(748—807),唐禅僧,石头希迁法嗣。住荆州天皇寺,故名。

5.偏僻〔问〕【1】

问芭蕉:“‘尽大地是个眼睛’,乞师指示?”蕉云:“贫儿遇馊饭【2】。”

[释读]

【1】偏僻问:举偏僻之见请示的问法。

【2】蕉云,贫儿遇馊饭:意为心情自知,取舍由你。“芭蕉”,唐禅僧,湖北郢州人,石霜庆诸弟子。

6.心行〔问〕【1】

问兴化:“学人皂白未分,乞师方便。”化随声便打【2】

[释读]

【1】心行问:探问修心的问法。

【2】化随声便打:意为本不该分别呀!

7.探拔〔问〕【1】

问风穴:“不会底人,为甚么不疑。”穴云:“灵龟行陆地,争免曳泥踪【2】!”

[释读]

【1】探拔问:试探索深层的问法。

【2】灵龟行陆地,争免曳泥踪:意为不是他不疑,是露出了你有疑。

8.不会〔问〕【1】

问玄沙:“学人乍入丛林,乞师指示?”沙云:“汝闻偃溪水声么?”僧云:“闻。”沙云:“从这里入【2】。”

[释读]

【1】不会问:直呈入门的问法。

【2】沙云,从这里入:意为闻者心也,应从心修。“玄沙”,玄沙师备(835—908),唐末五代禅僧,雪峰义存法嗣。住福州玄沙山,故名。

9.擎担〔问〕【1】

问老宿:“世智辨聪,总不要拈出。还我话头来!”宿便打【2】

[释读]

【1】擎担问:举高示下的问法。

【2】宿便打:意为你有言说就该挨打。

10.置〔问〕【1】

问云门:“瞪目不见边际时如何?”门云:“鉴【2】。”

[释读]

【1】置问:随机置疑的问法。

【2】鉴:意为再空此境。

11.故〔问〕【1】

问首山:“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为甚么不识?”山云:“识【2】。”

[释读]

【1】故问:明知故问法。

【2】识:意为不是不认识,是不知道它就是。

12.借〔问〕【1】

问风穴:“大海有珠,如何取得?”穴云:“罔象到时光灿烂,离娄行处浪滔天【2】。”

[释读]

【1】借问:借事而问法。

【2】罔象到时光灿烂,离娄行处浪滔天:意为有心者无处觅,无心者自得之。

13.实〔问〕【1】

问三圣:“学人只见和尚是僧,如何是佛是法?”圣云:“是佛是法!汝知之乎?”【2】

[释读]

【1】实问:据面前之实而示问之法。

【2】圣云,……汝知之乎:意为如能证得目前的佛、法境界,即知为僧的本分。“三圣”,三圣慧然,唐禅师,临济义玄法嗣。因住镇州三圣院,故名。

14.假〔问〕【1】

问径山:“这个是殿里底,那个是佛?”山云:“这个是殿里底【2】。”

[释读]

【1】假问:借假而问真之法。

【2】山云,这个是殿里底:意为真佛在心。“径山”,即“大慧”。见前注。

15.审〔问〕【1】

问祖师:“一切诸法,本来是有,那个是无?”答云:“汝问甚分明,何劳更问吾【2】?”

[释读]

【1】审问:细心而问之法。

【2】汝问甚分明,何劳更问吾:意为汝问之意“那个是无”,正是答案。

16.征〔问〕【1】

问睦州【2】:“祖师西来当为何事?”州云:“尔道为何事?”僧无语,州便打。

[释读]

【1】征问:以征求之意试问之法。

【2】睦州:睦州道明(780—877),唐禅僧。黄檗希运法嗣,住浙江睦州龙兴寺。俗姓陈,常织蒲鞋而奉母,人称“陈蒲鞋”。因辞锋锐利,四方归慕,又号“陈尊宿”。

17.明〔问〕【1】

外道问佛:“不问有言无言。”世尊良久。道云:“世尊大慈大悲,开我迷云,令我得入。”

[释读]

【1】明问:明指佛体而问之法。

18.默〔问〕【1】

外道到佛处无言而立,佛云:“甚多【2】。”外道道云:“世尊大慈大悲,令我得入。”

凡有学人偏僻言句,或盖覆将来,辨师家眼目,或呈知见,擎头戴角。一一试之,尽皆打得。只为当面识破,或贬或褒,明镜临台,是何精魅之可现,何有妖狐能隐本形者也。

[释读]

【1】默问:无问而示有问之法。

【2】甚多:意为应求不二法门。

一五、九带名法远

[题解]九带,《佛禅宗教义九带集》的简称。“九”,示其数;“带”,条目之意,示其形。为浮山法远禅师按内容分类汇集的九种禅宗心法,用以灵活指导接引学人。所谓“及尽渊源,洞明根蒂,周旋普应,不昧来机”(《宏智禅师广录》)。其下分列九带条目,引经证之,并附诸禅师颂言以显发其意。

为助会其大意,现摘引《宏智禅师广录》论“九带”言句如下:

“如何是正法眼藏带?”师云:“衲僧做处深沉,里许机丝宛转。”僧云:“如何是佛法藏带?”师云:“一切文言唱说处,祖师诸佛印心时。”僧云:“如何是理贯带?”师云:“露裸裸赤洒洒,超一切。”僧云:“如何是事贯带?”师云:“明历历常飘飘,顺一切。”僧云:“如何是理事纵横带?”师云:“里许出头来应世,分宗施设不同途。”僧云:“如何是屈曲垂带?”师云:“宛转是非从曲直,个时消息解通风。”僧云:“如何是妙协兼带?”师云:“转尽了无依,当处全超越。”僧云:“如何是金针双锁带?”师云:“正去偏来自回互,其间消息密全该。”僧云:“如何是平怀常实带?”师云:“尔问我答时,要且无分外。”僧云:“九带已蒙师指示,向上还有事也无?”师云:“恰似合面睡着。”师乃云:“诸佛之到处,祖师之传处,衲僧之证处,众生之得处,若也分晓去,其间门门户户,关关隔隔,一时打得透,何处不相应?所以浮山和尚九带,尽是衲僧周旋做处。”

浮山每于示徒之际,遍举宗门语句,而学者编集,乞师名之。师因其类聚,目之曰《佛禅宗教义九带集》,盖拟班固“九流”之作也【1】

[释读]

【1】班固“九流”:班固,汉代史学家;“九流”,指其评议先秦九种学术流派的文字。

(一)佛正法眼藏带

[题解]佛正法眼藏带,字面为佛法密相传心之意。其意蕴为佛祖密密传心处,虽妙不通风,却自有心地法眼,照得破提得起,穿得过弄得出,恰恰正是学人好周旋处。

夫真实之理,证成法身;照用之功,作为报土。诸佛之本因既尔,诸祖之洪范亦然。五部分宗,万派之精蓝棋布;一灯分焰,十方之法席鳞差【1】

又《华严经》云:“如来不出世,亦无有涅槃【2】。”昔灵山会上,世尊以青莲目瞬示四众,无能领其密意。惟大迦叶,独领解佛旨。经云:“佛告大迦叶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付嘱与汝。汝当流布,勿令断绝’【3】。”又临涅槃告阿难言:“十二部经,汝当流通。”告优波离言:“一切戒律,汝当奉持。”一作“受持”。付大迦叶偈云:“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于是大迦叶,持佛袈裟,于鸡足山中,入寂灭定【4】。待慈氏下生【5】,两手分付。古德着语云:“鸟栖无影树,花发不萌枝。四海波涛净,一轮明月天【6】。”

[释读]

【1】五部分宗,……十方之法席鳞差:五祖分灯之后,不同流派的禅寺星罗棋布;一宗之中的法席,也鳞次栉比。

【2】如来不出世,亦无有涅槃:如果佛尊不出世弘法,也不会有涅槃的说法。意为此境界本有,而无我点化。

【3】佛告大迦叶云,……汝当流布勿令断绝:参阅此书卷之五“拈花”条。

【4】入寂灭定:即“涅槃”。意为其身心寂静,离一切之相而无灭。

【5】慈氏:即弥勒菩萨。“慈”音为其姓,故称慈氏。

【6】鸟栖无影树,……一轮明月天:有树无影,树何在?有花无枝,花何在?有海无波,海何在?有明月,天何在?意在提醒人们借此悟得佛法空性。

1.大圆智颂【1】

佛正法眼,迦叶亲闻。祖祢不了,殃及儿孙。

[释读]

【1】大圆智:宋禅僧,四明人,亲得黄龙宗旨,有《三关颂》等盛行禅林。

2.大慧杲〔颂〕

迢迢空劫不能拘,佛眼何曾识得渠。妙体本来无位次,正因那得有规模。太虚寥廓尘埃净,智鉴圆明物象殊。从此华山千古秀,任他潘阆倒骑驴。

(二)佛法藏带

[题解]佛法藏带,字面为领受佛法教藏之意。暗示应从分说言教等权说中,领会究竟义。所以道“四十九年中,未尝说一字”,所以道“一切语言,一大藏教,纵横说时,无一句分外底”。

夫三乘教外,诸祖别传;万象之中,迥然独露。纤尘未泯,阻隔关山。拟议差殊,千生万劫。三贤未晓,十圣那知?截断众流,如何凑泊【1】?圣人曲成万物而不已,刻雕众形而无功,而况如来藏乎【2】

所谓藏者,该括三世过、现、未来诸佛法藏。其间有大、小乘,小乘为声闻、缘觉,大乘谓菩萨。于中支分为八,谓三藏五乘。其三藏,谓经、律、论;五乘,谓声闻、缘觉、菩萨而兼摄人、天。然则教分名数,依根所立而不离一乘【3】

《法华经》曰:“于一乘道分别说三。”又曰:“尚无二乘,何况有三?”又曰:“惟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此明依根立权,如《华严》说,“如来藏以法界为体”。如来藏无前后际,无成坏法,无修证位,绝对待义。

所以文殊偈曰:“一念普观无量劫,无去无来亦无住。如是了知三世事,超诸方便成十力。”圣人说了义不了义,并是依根安立,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辨。三藏五乘各有宗旨,于一乘论圆顿半满,并是权立【4】。惟《华严》一经,以法界为体量,佛与众生同一体性,本无修证,本无得失,无烦恼可断,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古德着语云:“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古涧寒泉涌,青松雪后苍【5】。”

[释读]

【1】截断众流,如何凑泊:截断思虑妄想的境界,如何能趋近呢?

【2】圣人曲成万物而不已,……而况如来藏乎:意为古圣人尚能顺遂自然之力而施人力,佛法的精神更应如此。

【3】依根所立而不离一乘:“乘”,为车乘,以譬佛之教法。“一乘”,成佛唯一之教。此指绝想亡言之顿教一乘法。意为依根本所立的佛法就是一乘法。

【4】于一乘论圆顿半满,并是权立:“半满”,昙无谶三藏判一代教立半、满之二教。谓小乘为半字教,大乘为满字教。“圆顿”,此圆融诸法顿速成佛的意思。诸法本圆融,一法圆满一切法,若一念开悟,便能顿入佛位,这是天台宗的宗旨。意为以一乘言之,圆顿半满之论,皆为权宜之论。

【5】掬水月在手,……青松雪后苍:意为无时无处不能体现佛性的理体境界。

1.大圆颂

吾佛法藏,捞摝众生。百千三昧,弹指圆成【1】

[释读]

【1】吾佛法藏,……弹指圆成:意为如讲解佛法藏,那是劳碌众生,实际上百千禅味,弹指间就能体悟。

2.大慧〔颂〕

十方通摄了无遗,三际全超在此时。圣号凡名同一舌,劣形殊相谩多歧。家家门外长安道,处处窟中师子儿。打破净瓶无一事,杜鹃啼在落花枝【1】

[释读]

【1】十方通摄了无遗,……杜鹃啼在落花枝:意为佛性境界可顿然超控时空,若执争于名相,则歧路亡羊。家家户户大道通长安,人人都是佛子。若能人法两空即是修行事毕,若待杜鹃啼春,就已经错过时机了。

(三)理贯带

[题解]理贯带,字面为理事相圆融之意。其意蕴为以言现理,悟理本空,非道而何?如青天无云,湛水无波。直下透得过,廓然无倚傍。

夫声色不到,语路难诠。今古历然,从来无间。以言显道,曲为今时。竖拂扬眉,周遮示诲。天然上士,岂受提撕。中下之机,钩头取则。投机不妙,过在何人!更或踌躇,转加钝置。理贯带者,理即正位也。其正位中,而无一法空同实际,其实际理地,不受一尘。古德着语云:“众角虽多,一麟足矣【1】。”“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

[释读]

【1】众角虽多,一麟足矣:长双角的兽类甚多,不如一角的麒麟更可贵。

1.大圆颂

理贯全收,万派同流。毗卢华藏,物物头头【1】

[释读]

【1】理贯全收,……物物头头:意为理道圆融统括全体,佛藏之理提纲挈领。

2.大慧〔颂〕

真理何曾立一尘?呼为正位早疏亲。乌鸡半夜鸣何处?枯木花开劫外春。信手垂慈常利物,拟心执着已乖真。君看鹤树泥洹日,曾举双趺示众人【1】

[释读]

【1】真理何曾立一尘?……曾举双趺示众人:意为佛性真理境界,不容置言,如拟心执着则已违背真理。请看世尊于娑罗双树间(世尊入涅槃时,双树皆变白,故又名鹤树)双趺泥洹时,不正是示空于人吗?

(四)事贯带

[题解]事贯带,字面为万事时时处处圆融之意。其意蕴为物物头头,心心法法,根根尘尘,在在处处,无纤毫心外者。如此便能纵纵横横,潇潇洒洒,唯心自性,了无一物。

夫日月照临不到,天地覆载不着。劫火坏时彼常安,万法泯时全体露。随缘不变,处闹常宁【1】。一道恩光,阿谁无分?《华严经》云:“刹说众生说,三世国土一时说【2】。”古德着语云:“觅火和烟得,檐泉带月归。石长无根树,山含不动云【3】。”

[释读]

【1】随缘不变,处闹常宁:此总结前数句对佛法理体的描述。意为佛性理体体现在事缘之中,恒静而不变。

【2】刹说众生说,三世国土一时说:意为无时无处万物不在无声说法,显示佛性理体。

【3】觅火和烟得,……山含不动云:意为佛性为体,事缘为用,不可分割。

1.大圆颂

事贯万有,纤尘不漏。万象森罗,全机无咎【1】

[释读]

【1】事贯万有,……全机无咎:意同上注。

2.大慧〔颂〕

转处孤危万事休,随缘得旨复何求?群生造化乘斯力,一道灵光触处周。即事即空无剩法,全心全佛有来繇。填沟塞壑无人会,可笑骑牛更觅牛【1】

[释读]

【1】填沟塞壑无人会,可笑骑牛更觅牛:意为佛性理随处体现,只是无人能领会,可笑得就像骑牛还在找牛一样。

(五)理事纵横带

[题解]理事纵横带,字面为理事圆融之意。其意蕴为里头能出,外面能归,净裸裸赤洒洒没可把,便能突出于闹浩浩中、明历历处、常顺寂寥时节,了会佛家心性境界。

夫触目是道,佛事门中,绝迹无私。通贯实际,圆融事理。运用双行,器量堪任,随机赴感。门风露布,各在当人。建立宗乘,强生枝节。出门问路,指东划西。历劫顽嚚,如何扣发?古德着语云:“针锋头上翻筋斗,红炉焰里碧波生。”“猿抱子归青嶂里,鸟衔花落碧岩前【1】。”

[释读]

【1】猿抱子归青嶂里,鸟衔花落碧岩前:比喻若心念能归于本体,身心则会自由而无碍。

1.大圆〔颂〕

理事纵横,照用齐行。这边那边,日午三更【1】

[释读]

【1】理事纵横,……日午三更:意为佛法与理事圆融无间,这可体现在照用功行之中。如有意分别,则会颠三倒四。

2.大慧〔颂〕

尘尘实际本和融,举体全该事理同。应物行权无定法,随缘立理绝罗笼。竿头有路通车马,棒下无生触祖翁。出没纵横全体用,夕阳西去水流东【1】

[释读]

【1】尘尘实际本和融,……夕阳西去水流东:意可融会以上两注。

(六)屈曲垂带

[题解]屈曲垂带,字面为屈曲身份垂教世人之意。其意蕴为尔东我东,尔西我西,尔南我南,尔北我北,各住其间,一体一法,各得其是。

夫垂者,圣人垂机接物也。屈曲者,脱珍御服,着弊垢衣也。同安云:“权挂垢衣云是佛,却装珍御复名谁【1】?”珍御名不出世,垢衣名出世。僧问石门彻和尚【2】:“云光法师为甚么却作牛去?”彻云:“陋巷不骑金色马,回途却着破襕衫。”圣人成佛后,却为菩萨,导利众生,是名不住无为不尽有为矣。文殊师利问维摩诘云:“菩萨云何通达佛道?”摩诘云:“菩萨行于非道,是名通达佛道【3】。”古德着语云:“慈云普覆无边际,枯木无花争奈何?宛转是非从曲直,个时消息解通风【4】。”

[释读]

【1】权挂垢衣云是佛,却装珍御复名谁:意为一时的“挂垢衣”“装珍御”,皆是佛行,只是不同需要而已。

【2】石门彻和尚:襄州石门慧彻禅师。

【3】菩萨行于非道,是名通达佛道:意为法极而无法,脱规矩而合规矩。参见《维摩诘经》。

【4】慈云普覆无边际,……个时消息解通风:意为应变换身份与手法因人而施教。

1.大圆颂

屈曲垂慈,棒喝齐施。覆藏密旨,少室灵枝【1】

[释读]

【1】屈曲垂慈,……少室灵枝:意同上注。

2.大慧〔颂〕

不装珍御示初机,出世权披弊垢衣。细路曲盘连夜过,故乡迢递几时归。垂丝千尺钩还曲,利物多方语带悲。休论长安风物好,得便宜是落便宜【1】

[释读]

【1】垂丝千尺钩还曲,……得便宜是落便宜:意为只要有慈悲利物的心怀,总会变换手法,便宜从事而便宜得果。

(七)妙协兼带

[题解]妙协兼带,字面为师家接引、学人参学,须协调一致,巧妙配合之意。即下文所谓“妙协真机,境物如如。是凡是圣,无欠无余”。其意蕴为妙协兼带,超宗越格,功尽智忘,而又稳密合体。

汝州风穴和尚示众云:“夫参学眼目,临机直须大用现前【1】,莫自拘于小节。设使言前荐得,犹是滞壳迷封;纵饶句下精通,未免触途狂见【2】。劝汝诸人:应是从前依他作解,明昧两歧【3】。凡圣疑情,一时扫却,直教个个如师子儿哮吼一声,壁立万仞,谁敢正眼觑着?觑着则瞎却渠眼!”古德着语云:“一句曲含千古韵,万重云散月来初。”“垂丝千尺,意在深潭【4】!”

[释读]

【1】临机直须大用现前:面临接引或参学的机缘,应自呈现量境界(即下文“凡圣疑情,一时扫却”)。

【2】设使言前荐得,……未免触途狂见:假使对方开口前有所领悟,那也是滞迷在过去的框框内;纵然是当时句下彻悟,以后碰到障碍也不免狂见。

【3】应是从前依他作解,明昧两歧:如果从前是依他人之见定是非,那么或明或暗,与自心是没有关系的。

【4】垂丝千尺,意在深潭:比喻度人之意愿深矣。

1.大圆颂

妙协真机,境物如如。是凡是圣,无欠无余。

2.大慧〔颂〕

抬搦繇来作者知,个中一字两头垂【1】。同生同死何时晓?双放双收举世疑【2】。照胆蟾光沉碧汉,拍天沧海浸须弥。闻韶忘味有余乐,方识诗人句外奇【3】

[释读]

【1】抬搦繇来作者知,个中一字两头垂:比喻二者的协调,就如本人一手抬一手按自知其用意,又如一字首尾呼应一样自然。

【2】同生同死何时晓?双放双收举世疑:意为师家接引,学人参学,应是成则同“生”,败则同死。互相勘验时也应擒纵相协调。

【3】闻韶忘味有余乐,方识诗人句外奇:引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说明相互感应之深。

(八)金针双锁带

[题解]金针双锁带,字面为如金针双锁能笼括图案一样,随机而应,圆活天成之意。正如下文所示“头头显露,物物明真,不用踌躇,直截便道”。其意蕴为正能来偏,偏能来正,于其中间,未曾应事。子能成其父,臣能奉其君,俱在门里,未现相状,便解向里头受用。

夫鸡足分灯之后,少林传芳以来【1】,各阐玄风,互兴佛事。若凭言诠为据,断灭法门;更成造作修功,一作“更或功行修持”。平沉先圣。头头显露,物物明真,不用踌躇,直截便道。古德着语云:“风吹南岸柳,雨折北池莲。”“白鹭下田千点雪,黄鹂上树一枝花【2】。”

[释读]

【1】鸡足分灯之后,少林传芳以来:指大迦叶得传佛祖禅法(寂定鸡足山)之后,达磨祖师少林传禅法以来。

【2】白鹭下田千点雪,黄鹂上树一枝花:意为随处显其妙用。

1.大圆颂

金针双锁,全心印可。有句无句,千花万朵【1】

[释读]

【1】金针双锁,……千花万朵:意同上注。

2.大慧〔颂〕

突出全机理事玄,东村王老夜烧钱。等闲得路明如日,举步回头直似弦。玄要并行无别语,机缘才兆不堪传。从来大道无拘束,信手拈来百事全【1】

[释读]

【1】突出全机理事玄,……信手拈来百事全:意同上注。

(九)平怀常实带

[题解]平怀常实带,字面为平素引证,常应保持身心真实安静,才能与道相应之意。即下文所谓“平常心是道”,“内外平怀,泯然自尽”,“平怀常实,事圆理毕”。其意蕴为一切诸事,遍历得尽方能应事,在僧同僧,在俗同俗,在高同高,在下同下。随缘赴感,逐浪随波,更无特地,了不相碍。于不碍中,自然恰好。所以道:无心道者能如此,未得无心也大难。

洛浦和尚示众云:“末后一句,始到牢关。把断要津,不通凡圣。寻常向汝诸人道:任从天下乐忻忻,我独不肯。何故?灵龟负图,自取丧身之兆;凤萦金网,拟趣霄汉以何期?寻常向汝诸人道:须于旨外明宗,莫向言中取则。所以道:石人机似汝,也解唱巴歌。汝若似石人,雪曲也应和。”

僧问南泉:“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道。”如达平常道也,见山即是山,见水即是水。信手拈来草,无可无不可。设使风来树动,浪起船高,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有何差异?但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边方宁静,君臣道合,岂在麒麟出现凤凰来仪,方显祥瑞哉!但得理归其道,事乃平实,无圣可求,无凡可舍。内外平怀,泯然自尽。所以诸圣语言,不离世谛,随顺世间。会则途中受用,不会则世谛流布【1】古德着语云:“长因送客处,忆得别家时【2】。”

[释读]

【1】会则途中受用,不会则世谛流布:如能领悟(平怀常实),就能在修持路上受用,如不能领悟,就只好任世俗习气泛滥了。

【2】长因送客处,忆得别家时:意为由此及彼,保任梵行。

1.大圆颂

平怀常实,事圆理毕。露柱灯笼,无得无失【1】

[释读]

【1】露柱灯笼,无得无失:意为各安其位,各守其所,庶几近道。

2.大慧〔颂〕

更无回互本圆成,觌面无私一体平。水上东山行不住,火中木马夜嘶鸣。人间但见浮云白,天外常看列岫横。若为平常心是道,拟心已在铁围城【1】

[释读]

【1】若为平常心是道,拟心已在铁围城:如果说平常心是道,那么稍一拟心就已在生死之中。此为各颂论之总结。

浮山云:“据圆极法门,本具十数,今此九带,已为诸人说了也。更有一带,诸人还见么?若也见得亲切分明,却请出来说看。说得相应,则通前九带,圆明道眼。若也见不亲切,说不相应,但依吾语言,以为己解,则名谤法,无有是处。诸人到此合作么生?”众皆罔措,师遂叱散。

一六、黄龙三关

[题解]黄龙三关,黄龙禅师垂问学者的三转语,即黄龙禅师为接引勘验学人,所设立的三道关卡。亦即“生缘”、“佛手”、“驴脚”三问。大意见各条引述、颂语及简注。“黄龙”,“南禅师”,黄龙慧南(1002—1069),临济法系中兴之主,黄龙宗开创人。

南禅师问隆庆闲禅师云:“人人有个生缘,上座生缘在什么处【1】?”闲云:“早晨吃白粥,至晚又觉饥【2】。”又问:“我手何似佛手【3】?”闲云:“月下弄琵琶【4】。”又问:“我脚何似驴脚【5】?”闲云:“鹭鸶立雪非同色【6】。”

黄龙每以此三转语垂问学者,多不契其旨。而南州居士潘兴嗣延之,常问其故。龙云:“已过关者,掉臂径去,安知有关吏?从关吏问可否,此未过关者【7】。”

复自颂云:

我手何似佛手?禅人直下荐取。不动干戈道出,当处超佛越祖。

我脚驴脚并行,步步踏着无生。会得云收月皎,方知此道纵横。

生缘有路人皆委,水母何曾离得虾。但得日头东畔出,谁能更吃赵州茶。芦山旻《古佛语录》云:“昔见广辨首座收南禅师亲笔三关颂,讽诵无遗。近见诸方语录不全,又多讹舛,故兹注破。”

[释读]

【1】人人有个生缘,上座生缘在什么处:“生缘”,即生存的基本身份和条件。“生”,指姓名、籍贯、生计等;“缘”,指参学经历、悟境等。此为顺手接引,以观其境,以激其进。“上座”,上首之座,此为尊称。

【2】早晨吃白粥,至晚又觉饥:意为道如本分事,本来如此。

【3】我手何似佛手:此暗指佛与众生关系。一时是非难断,义理难明,而不答则不敬,促其在纠结、茫然中向上领会。

【4】月下弄琵琶:意为无关联而有大关联,正像体与用。

【5】我脚何似驴脚:此暗指众生之间的关系。激其超而进。

【6】鹭鸶立雪非同色:相融而非一。意为事与理亦同此境。

【7】已过关者,……此未过关者:其意为,一、据其态度可知过关与否;二、未过者当借用,已过者当弃之。

1.真净文颂【1】

我手何似佛手?翻覆谁辨好丑?若是师子之儿,野干谩为开口。

我脚何似驴脚?隐显千差万错。豁开金刚眼睛,看取目前善恶。

人人有个生缘处,认着依然还失路。长空云破月华明,东西南北从君去。

[释读]

【1】真净文:师讳克文,嗣黄龙。关西郑氏子。

2.景福顺〔颂〕【1】蜀人,嗣南禅师

长江云散水滔滔,忽尔狂风浪便高。不识渔家玄妙意,却于浪里飐风涛【2】

南海波斯入大唐,有人别宝便商量。或时遇贱或时贵,日到西峰影渐长【3】

黄龙老和尚,有个生缘语。山僧承嗣伊,今日为君举。为君举猫儿,偏解捉老鼠【4】

[释读]

【1】景福顺:人称顺公,西蜀人。有远识,为人勤劬,丛林后进,皆母德之。得法于老黄龙。所居皆远方小刹。学者过其门莫能识,师亦超然自乐,视世境如飞埃过目。寿八十余,坐脱于香城山。

【2】长江云散水滔滔,……却于浪里飐风涛:此颂“我手何似佛手”。以风狂浪高喻人生,以渔家妙意喻佛境,促人借此向上。

【3】南海波斯入大唐,……日到西峰影渐长:此颂“我脚何似驴脚”。警戒人生苦短,勿忘自家之宝。

【4】黄龙老和尚,……偏解捉老鼠:此颂“生缘”句。如捉鼠之猫,净人心境。

3.南堂静〔颂〕【1】名道兴,蜀人,嗣五祖

我手何似佛手?炉鞴钳锤扫帚。曾烹紫磨金身,光射七星牛斗。

我脚何似驴脚?白刃红旗闪烁。坐断百战场中,妙用六韬三略。

人人有个生缘,视听俯仰折旋。顶戴寰中日月,怀藏阃外威权。

[释读]

【1】南堂静:南堂元静,阆州赵氏子,嗣五祖法演。创南堂寺,故此得名。

4.圆悟勤〔颂〕

我手何似佛手?随分拈花折柳。忽然撞着头蛇,未免遭他一口【1】

我脚何似驴脚?赵州石桥略彴。忽然筑起皮球,崩倒三山五岳。

人人有个生缘,蹲身无地钻研。若也眼皮迸绽,累他桶底踢穿。

[释读]

【1】忽然撞着头蛇,未免遭他一口:此用典。如《宏智禅师广录》举雪峰示众云:“南山有一条鳖鼻蛇,汝等诸人,切须好看。”长庆云:“今日堂中,大有人丧身失命。”

5.湛堂准〔颂〕【1】

我手佛手,十八十九。云散月圆,痴人夜走。

我脚驴脚,放过一着。庞公笊篱,清平木杓【2】

人人生缘,北律南禅。道吾舞笏,华亭撑船【3】

[释读]

【1】湛堂准:湛堂法师,讳性澄,字湛堂,号越溪。

【2】庞公笊篱,清平木杓:此用典。《五灯会元》:襄州居士庞蕴者,衡州衡阳县人也。字道玄。世本儒业,少悟尘劳,志求真谛。唐贞元初谒石头。乃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头以手掩其口,豁然有省。……常鬻竹漉篱以供朝夕。《教外别传》:鄂州清平山安乐院令遵禅师。东平人也。……僧问:“如何是大乘?”师曰:“井索。”曰:“如何是小乘?”师曰:“钱贯。”曰:“如何是有漏?”师曰:“笊篱。”曰:“如何是无漏?”师曰:“木杓。”

【3】道吾舞笏,华亭撑船:此用典。《禅苑瑶林注》:道吾和尚,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以简(笏也)揖曰:“喏。”云顶山德敷禅师《颂古今》,大意曰:“道吾舞笏同人会,石巩弯弓作者谙。”《释氏稽古略》:华亭朱泾船子和尚,名德诚,遂宁府人。得法于药山,至华亭泛小舟,随缘度日。人莫知其高行,因号曰船子和尚,富有词句。后因道吾指夹山会禅师来参,山既解悟,别去已频频回顾。师遂唤:“阇黎!”山回首。师竖起桡曰:“汝将谓别有耶!”乃覆舟入水而逝。

6.海印信〔颂〕

我手佛手,谁人不有?直下分明,何须狂走。

我脚驴脚,高低踏着。雨过苔青,云开日烁。

问尔生缘,处处不疑。直语心无病,谁论是与非。

7.万庵〔颂〕

我手何似佛手?不用思前算后。世间多少痴人,只是随人背走。

我脚何似驴脚?拟议遭他毒药。又见白衣拜相,从前更无官爵【1】

人人有个生缘,桑梓人物骈阗。借问东邻西舍,西天十万八千。

[释读]

【1】又见白衣拜相,从前更无官爵:意为顿悟成佛,不历阶级。

一七、南堂辨验十问

[题解]临济宗倡言“入门”与“彻悟”,但此之前亦要有资粮即正见正行,方能彻悟及化人。此“南堂辨验十问”,正是南堂禅师所标出的十项必须的正见正行。

南堂示众云:“夫参学至要,不出个‘最初’与‘末后’句【1】,透得过者,平生事毕。其或未然,更与尔分作十门,各用印证自心,看得稳当也未。

“一、须信有教外别传;二、须知有教外别传;三、须会无情说法与有情说法无二;四、须见性如观掌上,了了分明,一一田地稳密;五、须具择法眼;六、须行鸟道玄路【2】;七、须文武兼济;八、须摧邪显正;九、须大机大用;十、须向异类中行【3】

“此十门,诸人还一一得稳当也未?若只是闭门作活,独了自身,不在此限。若要荷负正宗,绍隆圣种,须尽此纲要十门,方坐得曲彔木床,当得天下人礼拜,可与佛祖为师。若不到与么田地,一向虚头,他时异日,阎家老子,未放尔在。有么大家出来证据?若无不用久立。”

[释读]

【1】末后句:彻悟之境界,此指牢关,即最后坚牢之关门。禅语:“末后一句始到牢关,锁断要津不通凡圣。”

【2】须行鸟道玄路:意为禅道难解,险如鸟道。至道寥廓,如空中鸟迹。《玄中铭序》曰:“寄鸟道而寥空,以玄路而该括,然虽空体寂然,不乖群动。……举足下足,鸟道无殊;坐卧经行,莫非玄路。”

【3】须向异类中行:意为慈度无类,正是佛道佛心佛行。

一八、临济门庭

[题解]临济门庭:门庭,原指外大门及诸设施,或大门前的空阔地,此引申为宗派特色。临济门庭,此简要概括了临济宗的特色。其中一句总括语,或能体现一项法要的精神,或能揭示一个公案的窍要。请细看以上各条法要及此总括语。前后反复对照参看,更可熟其事,明其辞,会其理,得其心。以下所列各派“门庭”,大体如此。

临济宗者,大机大用。脱罗笼出窠臼,虎骤龙奔,星驰电激;转天关斡地轴,负冲天意气,用格外提持。卷舒擒纵,杀活自在。是故示三玄、三要、四宾主、四料拣、金刚王宝剑、踞地师子、探竿影草、一喝不作一喝用、一喝分宾主、照用一时行。

四料拣者,中下根人来,夺境不夺法;中上根人来,夺境夺法不夺人;一作“夺法不夺境”。非。上上根人来,人境两俱夺;出格人来,人境俱不夺。四宾主者,师家有鼻孔,名主中主;学人有鼻孔,名宾中主;师家无鼻孔,名主中宾;学人无鼻孔,名宾中宾。与曹洞宾主不同。三玄者,玄中玄、体中玄、句中玄。三要者,一玄中具三要,自是一喝中,体摄三玄三要也。金刚王宝剑者,一刀挥尽一切情解。踞地师子者,发言吐气,威势振立,百兽恐悚,众魔脑裂。探竿者,探尔有师承无师承,有鼻孔无鼻孔。影草者,欺瞒做贼,看尔见也不见。一喝分宾主者,一喝中自有宾有主也。照用一时行者,一喝中自有照有用。一喝不作一喝用者,一喝中具如是三玄三要、四宾主、四料拣之髅。

大约临济宗风,不过如此。要识临济么?青天轰霹雳,陆地起波涛。山堂淳辨三玄门:“临济曰:‘一句语,须具三玄门,一玄门须具三要。’大机大用,其容以句义名数劈析之邪?诸方问答玄要,亦只言如何是第一第二第三。汾阳偈曰:‘三玄三要事难分,得意忘言道易亲。一句明明该万像,重阳九日菊花新。’至古塔主,始裂为体中玄、句中玄、玄中玄;而三要,则说之不行,付诸瞒盰而已。此篇说临济门头户底则且从,至三玄三要,则又堕塔主之覆辙矣。不可不辨。”

一九、要诀山堂淳

大雄正续,临济纲宗。因问黄檗西来,痛与乌藤三顿。遂往大愚打发,亲挥肋下三拳。言下便见老婆心,悬知佛法无多子。奋奔雷喝,捋猛虎须。迸开于赤肉团边,到处用白拈手段。飞星爆竹,裂石崩崖。冰棱上行,剑刃上走。全机电卷,大用天旋。赤手杀人,单刀直入。人境俱夺,照用并行。明头来,暗头来,佛也杀,祖也杀。辨古今于三玄三要,验龙蛇于一主一宾。透脱罗笼,不存玄解。操金刚王剑,扫除竹木精灵;奋师子全威,振群狐心胆。下梢正法眼藏,灭却这瞎驴边。彻骨彻髓,而血脉贯通;透顶透底,而乾坤独露。绵绵不漏,器器相传。盖其宗祖高明,子孙光大,此临济宗也。

二〇、古德纲宗颂此有讹舛

横按镆鎁烜赫光,八方全敌谩茫茫。龙蛇并隐肌鳞脱,雷雨全施计略荒。佛祖点为涓滴响,江山结抹并芬芳。回途索莫郊垧远,失舶波斯落楚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