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对建材的要求

绿色建材之于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已是国际国内共识。世界各国或地区在对绿色建筑的评价技术体系中无一不将建筑材料的环境影响作为其重要考核指标,其中一个最明显的趋势就是基于LCA方法,对建筑材料的资源、能源消耗及环境排放进行定量化计算与评估,并试图通过EPD(即环境产品声明报告)这样一种基于市场机制的产品环境信息交流工具,来推动建筑材料LCA分析在绿色建筑评估中的积极有效运用。目前国际上比较常见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包括美国的LEED、英国的BREEAM、日本的CASBEE和德国的DGNB。这些评价标准或者评价体系主要是针对建筑体进行相关的评价,其中也涉及建材的相关评价。本节将重点对这些评价标准中与建材评价相关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包括评价方法、系统边界以及数据来源等方面。同时,对于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2014)中涉及的建材相关评价也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1.3.1 英国BREEAM

BREEAM评价体系是由英国建筑研究院(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BRE)制定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BREEAM是全球最早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在世界绿色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在BREEAM针对建筑的评价标准中,总共包含管理、健康和福利、能源、交通、水资源、材料、废弃物、土地利用和生态、污染物和创新几个方面的评价。认证等级分为合格、良好、优良、优秀、杰出共5级。

可以看到,BREEAM中针对建筑材料专门提出了材料(Materials)部分的评价条款,包括的具体条款见表1-14。其中,Mat01条是针对建筑材料生命周期影响进行的评价。下面将重点对生命周期影响评价进行介绍。

表1-14 BREEAM中材料评价部分包含的评价条款

(1)Mat01:生命周期影响评价

在BREEAM中,本条款的目的就是鼓励通过使用建材来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建材碳排放)。本条的可得分值根据建筑物的类型而不同,没有最低标准。通过对各类建筑物的典型部件进行评价给出量化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进而给出评分见表1-15。

表1-15 不同类型建筑需评价的部件建筑类型

对各项部件的评分(points)是基于对与各项部件相关的“绿色指南评价”中技术规范进行统计(计算方法介绍见下文)得到,根据各项部件的累计评分按照表1-16给出此项的BREEAM得分。

表1-16 总材料项得分

如果部件评分超过了最大值,那么可以给出额外创新分。(部件评分超出4项及以上,则总分至少加2分;少于4项,则至少加1分)。各项部件的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也需要按照60年的建筑生命进行计算,如果某一项产品或者部件的具体数据缺失,可以通过在线“绿色指南”获取通用数据来进行计算。

如果建筑中不含上面所列部件(比如一个单层建筑就不含高层楼板这个部件),那么允许将该部件从评价中剔除,此种情况下需要根据剩下的可应用部件重新计算标准分。

计算步骤如下:

①将技术参数由绿色指南中的评级(A+~E)按照表1-17转化为分值。其中,每个被评部件最高分数为3分。

表1-17 等级评定划分

②对于一个含有多项技术参数的部件,该部件的整体得分由其相对面积及其中各项技术在绿色指南中的评级综合决定。表1-18示例的是一含有三项不同性能参数的外墙评分计算方法。

表1-18 外墙评分示例

③根据各项部件的面积与所有部件面积的比值,将各部件的面积与其按照绿色指南评级的分数相乘所得的值与总体累加的值相比,即可得出计算整体分数时的各部件所占比重。

(2)Mat02:景观建筑工程及边界保护

可得分:1分,无最低标准。

目的:表彰鼓励在边界保护以及外部景观中能在全生命周期中有低环境影响性能的建材。

评分标准:要求所有外部景观及边界保护中至少80%面积的建材按照绿色指南中的评级标准能够达到A或者A+。

(3)Mat03负责任的建材来源

可得分:3分,有最低标准:项目中使用的所有木料来源必须确认与英国政府的木材采购政策一致。

目的:确保建筑关键部件有负责任的建材来源。

根据规定的建筑主体部件中各项材料被分配的负责任的采购层级给出相应分数(points),对应标准见表1-19。

表1-19 Mat03评分等级

统计最后所得分占其能得最高分的比例,从而给出BREEAM分数。转化关系见表1-20,若达到70%,则可作为模范级标准。

表1-20 分数转化关系

(4)Mat04:保温性能

可得分:2分(1分碳排放影响,1分来源可靠),无最低标准。

目的:鼓励使用保温好且来源可靠的材料,可以在热学性质上减少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外墙、地板、屋顶、建筑设备是必须进行保温性能评估的部件。

碳排放影响的1分是要求建筑绝热指数大于2。建筑绝热指数计算方法如下:

按照标准中给定式子计算建筑关键部件各项保温材料的体积加权热阻,将其与绿色指南中的评级分数相乘以得到评级修正值。将所有材料的评级修正值的总和除以所有材料体积加权热阻的总和即为建筑绝热指数。

来源可靠的1分是要求至少80%体积的建筑部件中绝热材料必须保证来源可靠,即经过认证。

(5)Mat05:稳定性设计

可得分:1分,无最低标准。

目的:充分保护建筑本体及景观中的暴露部件,减少更换次数。

得分要求:

建筑内外以及车辆行人的活动范围均确定;

采取合适的保护措施解决方案以防止损坏建筑的部分脆弱部件。方案必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①考虑了高人流的影响,在主要出入口、公共区域和通道(走廊、电梯、楼梯、门等)的保护;②防止在建筑内部储藏室、走廊、厨房区域1米范围内任何车辆、手推车的运动;③在任何可能出现车辆相撞的地方(建筑外围1米范围内车辆启停之处)做好保护。

1.3.2 日本CASBEE

日本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评价体系(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ystem for Building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CASBEE)是在日本国土交通省支持下,从2001年开始进行研究,主要由日本可持续建筑协会(JSBC)开发,开发成员来自产(企业)、政(政府)、学(学术界)。自2003年颁布了针对新建建筑的评价标准后,截至目前先后颁布了针对既有建筑、改建建筑、新建独立式住宅、城市规划、学校以及热岛效应、房产评估的评价标准,并即将颁布针对都市的评价标准。CASBEE系列的发展状况见表1-21。

表1-21 CASBEE系列的发展状况

CASBEE 2008版就开始加入了针对从建筑建设、运用直至废弃的全生命周期CO2排出量的LCCO2评价。当前,相对于CASBEE的评价要输入一些必要的项目,因此引入了自动而简单的计算LCCO2的标准计算方式,即使是对LCCO2不熟悉的评价者,也可以比较简单的做出评价。此外还加入了更加先进的功能,针对各种各样CO2削减的情形,也可以选择与该情况相适应的特殊计算方法。

在2010版里,为了明确表示LCCO2的性能,加入了基于BEE的综合评价(S:赤★★★★★),对应LCCO2的大范围变化,用绿☆~绿☆☆☆☆☆的范围来表示。具体来说,作为参考建筑(拥有与节能建筑判定标准相当的假象标准建筑)的LCCO2的参照值在100%时,对应评价建筑的LCCO2的比率(排放率),根据以下的判定标准,用绿☆~绿☆☆☆☆☆的范围来表示(图1-4)。

图1-4 LCCO2评价结果及绿星分级

LCCO2超过100%:绿☆

LCCO2在100%以下(满足现行建筑节能标准):绿☆☆

LCCO2在80%以下(使用阶段节能率30%):绿☆☆☆

LCCO2在60%以下(使用阶段节能率50%):绿☆☆☆☆

LCCO2在30%以下(使用阶段零能耗):绿☆☆☆☆☆

CASBEE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模型基于一个参照建筑,以及目标建筑与参照建筑在服务年限、材料回收和利用以及运营阶段的节能量变化来确定。

其中,参照建筑按照标准的第三等级设定,目标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将与参照建筑相对比。办公建筑的服务年限设定为60年。除了居住建筑,延长其他类型建筑的服务时间不在评价的考虑范围内。建筑材料的二氧化碳排放计算根据不同类型和结构的建筑材料数量的统计数据和建材的碳排放因子数据的计算而得(图1-5)。施工、运营、翻新及拆除阶段的建筑材料二氧化碳排放由日本建筑师协会的全生命周期评价工具计算。运行阶段则使用统计数据确定建筑的主要能耗,继而确定运营阶段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标准碳排放单元。例如办公建筑主要能耗单元为1936MJ/(m2·a),二氧化碳排放单元为109kg·CO2/(m2·a)。综合以上几个阶段的计算,得到参考建筑的生命周期碳排放大小(表1-22)。

图1-5 CASBEE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估算

表1-22 施工、运营、翻新及拆除阶段的碳排放

在CASBEE2008发布之前,对18栋建筑进行了先期案例研究。加入了基于BEE的综合评价(S:赤★★★★★),显示了这些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LCCO2)与建筑环境性能效率(BEE)之间的关系。假如建筑环境性能效率(BEE)的值相对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较小,那么该建筑就较不可持续。由图1-6中可以看出,不少建筑可以削减70%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并评为S级可持续建筑。然而,若在减碳排放以外的其他方面措施较少,那么即使该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率很低,其建筑环境性能效率(BEE)也不会很高。

图1-6 案例研究中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与建筑环境性能效率的关系

1.3.3 德国DGNB

德国可持续建筑认证标准(Deutsche Gütesiegel für Nachhaltiges Bauen,DGNB)是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开发编制的绿色建筑评估认证体系,于2008年首次颁布。DGNB设有针对办公、商业、酒店、住宅、工业、医院、教育等不同建筑开发类型的评估体系。DGNB对建筑的碳排放量提出完整明确的计算方法,并已得到包括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机构在内国际机构的认可。相对于第一代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片面强调单项技术应用,缺乏整体性,导致设备简单叠加、达不到节能效果、建设成本增加、后期运营成本增加,项目获得其认证并不能满足业主,使用者的要求。在相同投资条件下,按照DGNB系统进行设计和认证可以达到相对最高的建筑质量,获得在绿色生态节能、建筑使用功能、降低运营成本等各方面综合性能最好的建筑,使物业持有者和使用者获得最大收益。

德国DGNB为世界上第二代可持续建筑评估技术体系(图1-7),有的专家认为,DGNB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先进、完整,同时也是最新的可持续建筑评估体系。DGNB的制定思路是以自然环境与资源、健康舒适、社会文化、经济价值为保护群体,针对这些群体制定评价指标。评价体系由六个一级指标构成,每一条指标都给出明确的测量方法和基准值,以相应的软件及庞大的数据库为支撑。

图1-7 DGNB系统

DGNB首次对建筑的碳排放量提出完整明确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的碳排放度量指标(Common Carbon Metrics)计算方法已得到包括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机构在内多方国际机构的认可。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消耗一次性能源而排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作为建筑碳排放量的体现,计算单位是每年每平方米建筑排放二氧化碳当量的重量。建筑全寿命周期表现在建筑的材料的生产与建造;使用期间的能耗、维护与更新、拆除和重新利用四大方面。建筑物的碳排放四大方面与计算方法分别为:①材料的生产与建造;考虑原料提取,材料生产,运输,建造等各方面的碳排放量。②使用期间的能耗;包含建筑供暖、制冷、照明、通风等维持建筑正常运营的能耗。对于这部分碳排放量的计算,需要根据建筑的具体运营情况,区分不同的能源种类(如煤、石油、天然气、电以及其他的可再生能源),通过计算其一次性能源的消耗量,然后再折算成相应的碳排放量。③维护与更新;是指在建筑的使用周期内,进行必要的更新和维护以及设备的更换等,以保证建筑的正常运营,将此部分内容按照相应的数据库进行折算得到相应的碳排放量。④拆除和重新利用;是指当建筑的到达使用期限时,将建筑的材料、设备进行分类处理,将可回收利用的材料以及需要加工处理的材料按照相应的数据库进行折算,得到相应的碳排放数据。

DGNB体系包含生态质量、经济质量、社会及功能质量、技术质量、过程质量、场址质量六大方面,共计六十余条分项指标,整个体系有严格全面的评价方法和庞大数据库及计算机软件的支持。DGNB各部分的得分权重见图1-8。

图1-8 DGNB各部分的得分权重

其中,在生态质量部分采用了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对几个重要的环境指标进行了评价(表1-23)。

表1-23 DGNB中生命周期评价相关条款

在DGNB中对建筑的生命周期系统边界进行了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①生产阶段 原材料开采、运输和建材产品的生产。

②使用阶段 运行能耗和建材部品的替换(包括运输和废弃处理)。

③废弃阶段 废弃物的处置和处理。

④再利用、回收和再生潜力。

不包括:建造施工(建材运输到场地以及场地施工过程),运行阶段的用户设备能耗,维护、修缮和翻新,拆除施工和废弃物的运输过程。

(1)评价方法 DGNB中进行生命周期评价是通过分别计算参考建筑和参评建筑的生命周期环境指标,根据参评建筑与参考建筑指标值的比例进行打分评价。以GWP(全球变暖潜力)为例,参评建筑的生命周期GWPB计算公式如下:

GWPB=GWPC+GWPO

GWPC=(P+E)/td+R

式中,P为建造阶段全球变暖潜值;E为废弃处置阶段全球变暖潜值;R为运行阶段建材替换过程的全球变暖潜值;td为建筑的寿命,在DGNB中统一取为50年。

参考建筑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指标的计算公式与参评建筑类似。

(2)评分方法 根据参评建筑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指标与参考建筑的比例进行打分,例如GWP项得分依据表1-24的评分表。

表1-24 参评建筑环境影响指标得分依据

1.3.4 加拿大GBTOOL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GBTOOL是由国际组织(Green Building Challenge,GBC)开发的一种建筑物环境性能评价软件,该软件提供的是基本的评价内容和统一的评价框架,用户可以用自己定义的评价标准和权重系数来代替软件默认设置的参数,因而各国都可以通过改编而拥有自己的GBTOOL版本,这是它不同于其他评估方法的最大特征。GBTOOL评估对象包括新建和改建翻新建筑,评估手册包括总论、办公建筑、学校建筑、集合住宅。

GBTOOL的指标体系分四个层次,由6项一级指标、31项二级指标构成,基本上涵盖了建筑环境评价的各个方面,GBTOOL更加注重全生命周期的评价。由于GBTOO12005的三级权重均可自行修订。

由图1-9可以看出,GBTOOL 2002一级评价指标中,环境负担所占权重最大,其次是能源资源消耗等,这是因为GBTOOL更关注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图1-9 GBTOOL一级评价指标权重排序

1.3.5 ISO国际标准现状

本标准是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包括ISO/CD 15392“建筑物结构可持续性——基本原理”,ISO/CD 21932“建筑物结构可持续性——术语”,ISO/CD 21929“建筑物结构可持续性——可持续性指标——第一部分——建筑物指标开发的框架”以及ISO/TS21931“建筑物结构可持续性——建筑工作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的框架——第一部分——建筑物”。与其他标准不同,标准只涉及环境影响,不考虑社会及经济的可持续性。各标准的详细关系如图1-10所示。

图1-10 建筑物可持续性标准体系关系图

国际标准化机构ISO已制定出建筑物可持续性系列标准(ISO 21929~21932),其核心思想在于基于LCA方法和EPD报告,量化评估从建筑材料到建筑物的环境影响,其中包含了建材产品的环境影响评估与声明标准,即ISO 21930:2007《建筑业的可持续性-建筑产品的环境声明》,该标准规定了建材产品基于生命周期分析方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与声明的原理、要求及程序,是建筑物可持续性评估的基本组成部分。

1.3.6 欧盟可持续建筑标准现状

欧洲可持续性建筑工作技术标准化委员会CEN/TC 350于2010年9月发布的EN 15463—1:2010《可持续性建筑工作——建筑物的可持续性评价第1部分概要》中,基于生命周期分析原理,从环境、社会、经济性、技术结构和功能等多方面提出了建筑物可持续性评价的一般原则和要求,其中建筑材料的LCA评估与EPD报告也包含其中。

1.3.7 ISO 21930

ISO 21930是一系列建筑及建筑相关产品环境影响标识标准中的一个。该系列标识成员及他们负责的相关范围如表1-25所示。

表1-25 建筑及建筑相关产品环境标识标准系列

ISO 21930只涉及建筑环境影响,不涉及其经济因素。本标准使用的单位如表1-26所示。

表1-26 ISO 21930中出现的单位

ISO 21930规定,建筑产品的制造商是唯一被授权汇报其生产的建筑产品的环境影响的法人,他们有义务如实汇报其产品的环境影响。

ISO 21930所要求提供的信息不仅可以用于建筑产品全生命的评价,也可以用于其一特定阶段的评价。当用于全生命周期评价时,其材料和能耗流用功能单位表达;当用于其一特定阶段的评价时,其材料和能耗流用申报单位表达。

ISO 14040、ISO 14044和ISO 14025:2006规定的原则、要求同样适用于本标准。所有建筑产品导致的显著环境影响都应该被包括在内,如果有信息没法获取,必须给予说明。计算中的参数需要用被PCR(Product Category Rules)认可的平均值,如果有修正需要给予证明。

建筑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至少包括以下四个阶段:原材料阶段、设计和建造阶段、运行阶段和后处理阶段。

PCR需要确认被汇报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的目标和范围以及在此基础上获取其他环境信息的方法。PCR需要确定包括的阶段、需要收集的参数以及参数收集的方法。项目的执行者需要通过设立一个向所有利益攸关者公开的咨询阶段来对他所提供的PCR文件负责。相关规则需要遵守ISO 14025:2006。PCR需要包括以下信息。

①产品目录的定义和描述。

②和ISO 14040、ISO 104044相符的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价的目标和范围,包括:功能单位,申报单位,系统边界,数据描述,包含输入输出信息的原则,包含覆盖范围、准确度、完善度、代表性、一致性、可重复性、不确定性以及数据来源在内的数据质量要求,单位。

③和ISO 14044相符的存量分析,包括:数据收集,计算流程,物质与能量流的分配与释放。

④影响类别选择和计算规则。

⑤提前确定的全生命周期评价参数。

⑥提供额外环境信息的要求,包括方法学的要求。

⑦材料和物质的申报。

⑧生产EPD(产品环境信息报告)要求数据的指导。

⑨第三类环境宣言内容和格式的指导。

⑩没计算在内的信息。

数据有效期。

下面对上述部分重点内容进行说明。

系统边界:需要和ISO14044:2006规定的内容相符合。其决定性因素包括EPD打算应用的对象、假设、标准的截止、数据和成本的限制以及结果的受众。

数据描述:需要同时考虑数据的质量和数量,以及收集和整合数据的方法。为了透明,所有的原始数据都需要在EPD验证的过程中被记录,同时数据的代表性需要确认。

项目文件和项目报告:生产厂商和/或从业者需要提供系列的项目文件给认证者。这些文件包括基础数据以及必需的支持信息。

项目报告需要系统全面地总结项目文件,它需要满足ISO14044:2006的规定和要求。项目文件需要涵盖所有EPD需要的支撑信息,它们包括。

①用于全生命周期评价计算的输入和输出数据;

②获得全生命周期评价的过程数据的基础文件,包括:测试数据、计算数据、估计数据、数据源、一致性、引用源头等;

③其他信息,包括:建筑产品的规格,表明信息完整性的数据,参考文献和数据库,建筑产品可以满足预期用途的说明,所选择的场景和过程满足这个国际标准的证明,建筑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价选取阶段的证明,用于敏感性分析的数据,计算后处理阶段能耗、材料数据和比例的说明文件,计算分配阶段能耗、材料数据和比例的说明文件,不同地区的数据平均化以获得普遍适用数据的信息,证实额外环境信息的文件,数据收集的手段,系统边界确定的原则和证据,其他使用到的选择和假设的证明文件,说明信息一致性的文件等。

EPD报告需要包含的内容:生产厂家的姓名和地址,建筑产品功能的描述以及申报的单位,建筑产品的名字和简单的代表性的视觉图像,项目的名称以及项目执行者的地址、标志和网站,PCR识别,报告发布的日期及有效期,相关数据,附件的环境信息,建筑产品的内容(包括需要申报的材料和物质),没有包含在内的阶段的信息,和其他项目不具有可比性的内容说明,平均水平的说明,本套全生命周期评价具有代表性的地址和生产厂商,说明材料获取的地址等。

申报在环境方面需要包含以下信息。

①环境影响,包括: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等),臭氧层破坏,土地和水源的酸化,富营养化,对流层臭氧的形成(光化学烟雾等)。

②资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包括: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不可再生材料的消耗,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可再生材料的消耗,水资源消耗。

③废物处置,包括:有危害废物,无危害废物,向水体、室内空气和土地的污染物排放。

④其他的环境信息,包括: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和潜在影响,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毒性,建筑产品性能的数据,采取的环境管理系统,以及从哪些地方可以找到这个系统的细节数据,这个项目通过的其他环境方面的认证以及从哪可以找到这个认证项目的细节,这个项目参与的其他环境活动,比如再循环或者再回收项目,信息有效使用的说明和限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和风险评估,建筑产品的废物管理系统,可能影响环境的其他事件。

⑤场景和技术信息。

⑥其他材料和能源的使用情况拆分,包括:水电,风电,化石能源,生物质能源,核能,其他能源,二级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循环使用的材料,土地,水资源,有害物质。

审核程序:审核程序需要符合ISO 14025:2006,具体包括:对原始数据的审核和中间过程的审核。审核需要有独立的具有第三方审核资质的机构来完成,并给出包含审核结论的报告。

1.3.8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在最新修订的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2014)中,除了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章节中对建材的使用方面提出了各项性能上的要求外,对比现行的标准,在创新项中专门提出了一条关于建筑材料碳排放计算的要求。条文内容如下。

11.2.7 对主要建筑材料提交碳排放计算书。

评价分值:1分。

条文说明:

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设计、运行阶段评价。

绿色建筑离不开绿色建材,建筑材料生产过程的含能(碳排放)是建筑生命周期能耗(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建筑材料含能(碳排放)占建筑全生命周期能耗(碳排放)的20%。国外绿建标准如CASBEE、DGNB等也是通过碳排放或全生命周期环境负荷作为建筑材耗与节材的归一化控制指标。由于我国对于建筑材料的含能和碳排放基础研究起步较晚,数据很不完善,现阶段本标准难以通过利用建筑材料的碳排放来作为对各类建筑单位平米材耗与节材的归一化控制指标。但从政府引导的角度,本标准拟通过条文设置鼓励绿色建筑提交钢材、水泥、铝材、玻璃、卫生陶瓷、混凝土砌块和保温材料等主要建筑材料的碳排放计算书,引导建筑材料生产企业通过工艺革新降低材料碳排放,降低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同时为今后量化指标的提出积累数据。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阶段查阅绿建方案、设计文件及根据材料用量和行业平均数据的碳排放计算书;运行阶段查阅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授权的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出具的主要建筑材料单位产品能耗核查报告,并查阅工程决算材料清单。

1.3.9 香港建筑环境评估法BEAM

香港建筑环境评估法(HongKong Building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BEAM)。BEAM创建于1996年,是香港环保建筑协会(HKBEAMSociety)基于英国BREEAM评价体系编写而成,涉及的评估方式包括两个主题,一是“新修建筑物”的评估,另一个是“现有建筑物”的评估。经过几年的运用,HK-BEAMSociety于2010年4月16日推出BEAM的更新版本——BEAMPlus1.1,为目前香港绿色建筑议会(HongKong Green Building Council,HKGBC)推荐并被市场广泛使用的标准。经过两年的市场运用,HKGBC已于2012年7月在BEAM的官方主页上发布了BEAMPlus1.2版本。BEAM则要求参评建筑进行主要结构和构件的物化能全生命周期内评估。建筑物化能(EmbodiedEnergy)指产品产生的直接与间接消耗的能源总量。全生命周期评估即对某产品、某项生产活动从原料的开采、加工(如建设)到最终处置(如拆除),整个生命周期长度对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评估的一种评价方法。BEAM要求对建筑主要结构构成要元素的物化能进行全生命周期评估,包括在建筑基础、核心筒、墙体等构成元素和材料,建筑设备系统不包括在内。通过建筑全生命周期评估,可以对参评建筑本身的能耗情况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BEAM还要求项目进行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能量损耗评估,对参评建筑的围护结构在全生命周期内的节能性能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同时便于建立区域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能量损耗基准线,为日后绿色建筑的发展准备了丰富宝贵的数据资料。BEAM则更多从建筑整体能耗水平出发,对建筑整体的能效水平、年耗电量、建筑全生命周期评估等提出详细规定,对参评建筑的能耗水平和能效比有直观和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