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对抗死亡的唯一方法

BBC拍了一部关于安乐死的纪录片,名叫《How to die:Simon's choice》(如何死亡:西蒙的抉择)。片子真实记录了一位英国大叔在身患绝症后,从决定安乐死到实施安乐死的全过程。这部纪录片曾在网上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和讨论,豆瓣评分高达9.2分。片中的主角西蒙本是一位有事业有追求的精英人士,不幸在56岁时被诊断患上“渐冻人症”。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西蒙从失去说话能力,到不能控制四肢运动,病情如毒雾蔓延,最后发展到甚至不能自主呼吸。由于无法接受这种丧失尊严的生活,西蒙不顾家人朋友和医生的劝阻,毅然飞到瑞士,选择用安乐死手术替自己结束了生命。

看这部纪录片的时候,我的眼泪不知不觉淌下来,从头至尾无法停歇。看完片子后,我的心被一种无法言说的情绪堵住了,好像只有放声恸哭才能将它释放。这样强烈的反应,让我自己都感觉有点莫名其妙了。

其实,片中关于安乐死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冷静的伦理道德方面,也就是说,西蒙的选择到底是人性的,还是反人性的?安乐死到底是道德的,还是反道德的?围绕着这些观点的争论探讨,由来已久,并不新鲜,那么,到底是什么给我带来了如此巨大的震撼?带着一丝茫然与困惑,我浏览了网上关于这部纪录片的各种评论。

有人感触最深的是,西蒙在面对绝境时,仍然保持的一种乐观和自尊的态度;

有人为西蒙主动迎接死亡时的镇定与平静感动;

有人关注的是,西蒙的亲朋好友陪伴在他生命最后时刻的温情和理解;

有人感慨西蒙的妻子和母亲,面对亲人死亡时的坚强和勇气。她们一边无力地挽留着西蒙,一边又无条件地支持着西蒙的决定。

一口气看完了几十篇评论,我感觉他们讲得都有道理,但还是没有戳中我心头那块哽住的鱼骨。于是,我又把视频重看了一遍。在80分钟的实录中,我亲眼看着一个鲜活的生命,慢慢在我面前消逝,像流过掌心的泉水,缓慢又一去不回。

可以说,这就是一档“死亡真人秀”!是一个“死亡直播间”!还没有经历过亲友离世的我,曾经想当然地以为,死亡是一个动词,一个像打、跳、哭、笑这样能迅速完成的动词。生与死的跨越发生在一瞬间。而现在的我突然明白了,死亡,它不是一个句点,而是一条长线。一个随时随地、分分秒秒进行着的,演绎着的衰变。这就是死亡,真实而缓慢,残酷而绵延。

这才是片子击中我的地方。

在片中,西蒙的病症开始于他慢慢失去掌控言语的能力。沉重的肌肉、僵硬的神经,堵住了思如泉涌的灵感,英式幽默只能化作辨析不清的喃喃碎语。西蒙用尽全力也只能发出迟缓的变调的怪音,旁边的好友一边忍住笑与泪,一边猜词。这个片段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电影史上,有一部经典的科幻片《2001:A Space Odyssey》(2001太空漫游)(1968),其中也有一个缓慢死亡的片段。那是在终极人工智能HAL企图杀死宇航员的预谋被发现之后,男主角爬到HAL的主机里,把它的储存条一个一个拔掉的场景。HAL也感受到了自己正在逐步走向死亡,它说,“Stop,stop,…I'm afraid.”

死亡一直是人们十分忌讳的话题。我反感那些看淡生死的言论。有人常写一些鸡汤文章,说我们要平静地勇敢地等待死亡的到来。但我却觉得这些言辞,不过是自欺欺人,矫情虚假。当死神拿着镰刀叩响了房门,有谁能不感到濒死的恐惧呢?当死亡带走了生命的气息,留给世界的只剩下绝对的恐惧、无助和绝望。是的,让我们谨记:

死亡,不是一瞬间的事件,而是一段漫长的过程。

今天的我要比昨天的我,离死亡又更近了一步。

在讨论人的年龄发展时,心理学家提出了自然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这三种不同的测量维度。在同一个人身上,这三种年龄并不是统一的。比如说,“未老先衰”是很多社会观察者描述80后时用到的词语。

“有些人在25岁的时候就已经死了,只是到了75岁才埋进坟墓。”

在20岁出头的时候,看到富兰克林写的这句话,我感到当头一棒。90后的我,是否已经活得如行尸走肉一般?我不得不拷问着自己的灵魂。生活对于年轻人来说,很像温水煮青蛙。死亡看似遥不可及。对死亡的恐惧,除了在看恐怖片时还真切一些,其他时间很难与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联系起来。然而,西蒙选择安乐死的特殊经历,仿佛电影的慢镜头,把一个真实生命的消逝,一帧一帧分拆、解析、纪录、展现。恐怕再冷漠的人性,在死亡的恐怖下都会不由自主地战栗。

然而,不要绝望。既然这个世界存在的死亡与消逝,和“熵”定律一样不可逆转,那必然还存在一种与之对抗的、能将时光流转、能量复原的“负熵”。

这些神奇的“负熵”在哪里能找到呢?其实,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负熵”的来源就是所有的生命。作为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们都有从无序中生出有序的能量。生命和成长就是死亡硬币的另一面。一方面,我们都惧怕死亡;另一方面,我们都热爱生命。

“成长本能是能与死亡本能相对抗的原动力。”弗洛伊德就曾提过这一经典概念。

讲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吧。早在江户时代,日本武士需要相互比试飞檐走壁的能力。但是,当时的他们既没有威亚的帮助,也没有绿幕和强大的后期制作。为了用实力圈粉,他们只好认真苦练。逃脱地心引力绝非易事,不过,这些武士们有祖传的秘籍:练轻功的方法就是种麦穗。在春天播种一棵麦苗,等它发芽。武士们每天都认真浇水施肥。当然,真正关键的任务,是要不断练习从麦芽顶上跳过去。一天天过去,麦穗越长越高,武士们也跳得越来越高。直到麦穗长得高过头顶,他们依然能顺利跳过。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每天的目标,只是比昨天的目标提高了一点点。循序渐进的训练,最终练就了一身轻功。

成长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无畏的。生命和成长,是大自然送给我们最美好、最珍贵的礼物。每年春天,在北京的四月天,每当我看到万物复苏的暖阳和新芽时,心中总是油然而生喜悦,还有惊叹。

愿我们在所剩的时光里,都能用孩子般无畏的力量,努力成长,终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