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重点举措

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过程中,宜突出发展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三大产业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世界工厂”,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可以支撑不同产业的发展,有效避免印度产业空心化的弊病。广东省工业基础雄厚,一省出口占到全国出口的1/3。对粤港澳大湾区而言,实体和虚体经济要结合,且实体经济更为重要。因此,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应该“虚实结合,以实带虚”,做到高端制造业与金融服务业双轮驱动。

第二,要注重技术创新。我国经济发展目标是实现从一个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乃至创新大国的转变,粤港澳大湾区正是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载体。从创新强度指标(R&D投入占GDP的百分比)来看,深圳的创新强度高达4.1%,高于粤港澳大湾区2.6%的平均水平和OECD国家的2.4%的水平。深圳在引领创新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因此深圳应该抓住机遇,加强与国内顶级高校深度合作,加快基础研究向实用工业的转化,更好推进产学研结合。

第三,要努力实现制度创新,充分挖掘“1+2+3+4”的区域制度(即一国两制、三套海关和四个核心城市)。借鉴国际三大湾区的经验,东京湾是产业港,旧金山湾是科技港,而纽约湾是金融港,粤港澳大湾区多元化的九市二区刚好可以形成一个集产业、科技、金融于一体的新湾区。

第四,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目前在国家战略中提到“千年大计”的只有两个地方,一个是雄安新区,另一个就是粤港澳大湾区。而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保障。Freeman等(2017)发现,在1995年,粤港澳大湾区的空气质量水平优于其他几大城市群。在2017年11月到2018年8月期间,粤港澳城市群的空气PM2.5含量明显低于其他城市群。例如,广州的月平均PM2.5浓度为37、深圳为28.3、珠海为30.4。相比之下,京津冀城市群中,北京月平均PM2.5浓度为49.7、天津为53.1、石家庄高达73.9;长三角城市群中,上海月平均PM2.5浓度为39.6、南京为47.3、杭州为44.8(以上PM2.5浓度单位均为微/立方米)。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基础较好,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依旧不可懈怠,应做好科学的环境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