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病主亡后宫摄政,战事休各国暂和

却说蜀使来报,乃是蜀帝元进病逝、太子元理承继大统之事。

此间稍加详述。

元进继位后,常忧国弱,为图存求强,进每日勤恳秉政,事必躬亲,终使蜀中大治。

其在位三年间,百姓安定,政治清明,巴蜀为天下之乐土,时人多加赞颂。

然国力愈盛之时,元进之躯却每况愈下。

司徒席贤深忧之,常劝元进当珍重身体。

但进并不在意,道:“卿意朕知矣。只是旧疾缠身,非医可治。倘能换的国泰民安,则朕虽死亦无怨矣。只是外戚权势甚重,他日望卿制之。”

元靖五年二月中,元进病情忽急,不及降诏传位,便于成都承明殿病逝,享年二十七岁。

时太子元理年方四岁,难以服众。

宋皇后恐有变故,连夜寻其父宋开捷相助,得使其子元理顺利继位,宋氏由是得太后之尊,垂帘听政。

上位之初,太后以帝名,追谥元进为文皇帝,葬于昭陵。

毕后,太后命帝擢升百官,以宋开捷为丞相,席贤升为太傅,郑旭升为司空;余众皆得封赏。

时赵琛、田定邦已逝,郑旭升又早投太后一党,朝中军政由是皆归外戚。

宋氏自此独霸朝纲,排除异己,常行不法之事。

席贤恨不能制,不久忧愤而死。

杨英听罢奏报,喜谓王彪道:“蜀中已生乱因,孤正可自立。”

彪却劝谏不可,道:“今若自立,不过徒招怨恨。不如暂忍,以谋实利。”

英会其意,称善应允。

不久,杨英遣使入蜀,表奏忠诚。

宋太后见之大喜,谓众官道:“果如先帝所言,秦王乃忠正之臣也。”

蜀于北境再不多防,调重兵进驻上庸、宜昌二城,以备吴国。

且说元进病逝后,其信亦至建业。

吴尚书令甄儒君听罢大喜,忙进言高祥,当趁机伐蜀。

高祥虽觉可行,但又恐重蹈覆辙,当下迟疑不决,决意于朝会商议。

次日升殿,群臣毕至。

高祥将近事相告,问计众人何意。

百官心有余悸,皆劝不可。

祥转问丞相方怀德。

怀德亦答不可,道:“一者战事方歇,军心未振,当休战养民为善;再者,西征蜀地必经宜昌,此处有骁将赵靖驰领重兵镇守,实难攻克;若由交州入蜀,则因山路难行,瘴气繁重,且不论粮草难续,纵行军亦难如登天,亦不可行也。故不可伐蜀。”

高祥思虑良久,点头称善,遂依方怀德之言,未允西征。

此后两年,诸国暂和,宇内无一战事。

吴帝高祥自持无忧,于是沉迷酒色,以致暗疾丛生,常有昏厥之感。

元靖七年夏,高祥病疾复发,又召太医入宫诊治。

未几,边关忽有急报传来,言凌云被齐帝处死。

高祥闻言大喜,问知细情后,顿觉病愈。

次日升殿议事,高祥将事告于群臣。

众官大喜,纷纷拜呼万岁。

方怀德进言道:“齐帝已自断良将,陛下正可讨之。此番定有可为!”

祥摆手不从,道:“闻凌云有弟在幽州为将,兄长被害,弟安能干休?朕料齐国不日必生内乱,待时而动为善。”

怀德拱手称是。

甄儒君不由叹道:“奈何国士,竟亡于昏君之手。”

祥宽慰道:“忠君报国者为君所害,其国当亡也。卿亦不必惜怀,待朕讨灭齐国后,必列陈其罪,以昭万民。”

儒君拜伏称善。

高祥本欲设宴庆贺,见状亦不再言,只下诏大赦天下,以示恩德。

未几日,吴帝又引百官往吴郡义平陵前拜祭,以告慰高行明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