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语的故事(中华文化故事)
- 李晓愚
- 1179字
- 2021-04-02 00:31:00
焦头烂额
我们常用成语“焦头烂额”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的狼狈样儿。细细琢磨这个成语,头被烧焦,额也被灼伤了,这人难不成是从火堆里钻出来的?没错,“焦头烂额”的起源确实跟火灾有关。
“焦头烂额”出自《汉书·霍光传》。霍光是受汉武帝托孤的股肱之臣,他的哥哥霍去病是抗击匈奴的名将,霍家兄弟功勋卓著,因此整个霍氏家族倍享尊荣,掌控了朝廷大权,并渐渐地骄横奢靡起来。当时有个叫徐福的人就预言说“霍氏必亡”,他的理由是:凡奢侈无度必然傲慢不逊,凡傲慢不逊必然冒犯君王,那可就是大逆不道的罪过;再说了,霍氏一家长期把持朝政,凌驾于众人之上,肯定会拉仇恨;被众人仇视,又做出忤逆之事,怎么可能不灭亡呢!徐福于是向皇帝进言说:霍家权势遮天,陛下既然厚爱他们,就应当适时地加以约束限制,不要任其发展到灭亡的地步。徐福一连上书三次,可是皇帝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果然,就在霍光去世后没多久,他的子侄们联合起来谋划宫廷政变,致使霍氏一族满门抄斩。事后,那些告发霍氏谋逆的人都获得了封赏,唯独漏了徐福。
徐福有个同事为他打抱不平,决定给皇帝上书。向九五之尊提意见,不能肆言无忌,得委婉着来,于是他讲了个故事:有个人去拜访朋友,看到主人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着柴草,这样炉灶里的火星很容易飞出烟囱,落到房顶上引起火灾,这人就诚恳地向朋友提出了“曲突徙薪”的建议,所谓“曲突”就是把烟囱改造成弯曲的,“徙薪”就是把柴草搬走。然而主人听了后,只是打哈哈,并不理睬。不久,这户人家果然失火,在邻居的帮助下,才将火扑灭。主人家于是烹羊宰牛置办酒席,答谢众人。被火烧伤的人被安排在上席,其余的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独独漏了那个提议“曲突徙薪”的人。有人对主人说,你当初要是听了那位客人的建议,今儿也不用摆酒破费了,更不可能发生火灾。现在论功请客,“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为什么提议“曲突徙薪”的人没有受到答谢,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倒成了上宾呢?皇帝是聪明人,一听这个故事,立马醒悟,赏赐给徐福礼物并升了他的官职。
徐福很厉害,有先见之明;他的这位同事更厉害,随便编排一个小故事就创造了两个成语——“焦头烂额”和“曲突徙薪”。“曲突徙薪”用简单的话说就是防患于未然,这种意识自古就扎根在中国人的头脑里。军事家信奉“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跟金戈铁马、决战沙场相比,能用三言两语化解矛盾、避免战争才是真的厉害;医生呢,则信奉“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跟开膛破肚、治疑难杂症比起来,能在病情发作前就铲除病因才了不起。总之,“遏难于将发”远胜于“惩戒于事后”,汉语中有许多表达这个意思的词语,像防微杜渐、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等等。这道理大家都懂,但做起来却不容易。很多时候,我等凡夫俗子非得在“焦头烂额”之后才能悟出“曲突徙薪”的可贵,当然了,此时还有另一个成语可以为自己开脱,那就是“亡羊补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