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水难收

一件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改变,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叫作“覆水难收”。人们还很喜欢用这个成语来描述男女之间无法挽回的情感,就像歌里唱的:“爱到尽头,覆水难收。”昆曲中有个挺有名的剧目叫《烂柯山》,说的就是西汉文人朱买臣和他的妻子崔氏之间覆水难收的爱情。

朱买臣除了读书没别的爱好,家里穷得叮当响,他也不琢磨怎么改善生活条件,就靠上山砍柴勉强度日。妻子崔氏不乐意了,就怂恿他:你这整天读书不行,得干点有用的事。朱买臣却说自己啥也不会。崔氏生气了,说那就离婚吧。老朱赶紧赔笑说:“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意思就是:我五十岁就时来运转了,现在已经四十多了,你再耐心等几年,我一定好好报答你。崔氏一听,这忽悠谁呢,便道:“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像你这样不思进取的人,最后肯定活活饿死,哪里还能富贵?崔氏逼朱买臣写下休书,毅然改嫁了。这朱买臣后来还真就做了大官,骑着高头大马荣归故里。崔氏赶紧去找他:我早看出你行,果然行,跟你离婚就是为了激励你一下,咱俩复婚吧。朱买臣命人把一盆水泼在马前头,跟崔氏说:你要能把这水一滴不落收回来,咱俩复婚;收不回,一边儿凉快去。崔氏又羞又愧,上吊自尽了。这就是“覆水难收”。

小时候听到这故事,觉得崔氏真是个势利的女人,活该!后来长大读了《汉书·朱买臣传》才知道,事实跟戏曲还是有出入的。首先崔氏提出离婚并不是因为朱买臣的贫穷。书上说朱买臣每次上山砍柴,崔氏都跟着去。朱买臣边走边放声高歌,觉得这样很豪放。可崔氏觉得他都穷成这样了,还显摆什么呀,几次劝他别唱了。“买臣愈益疾歌”,唱得更来劲。“妻羞之,求去。”崔氏是因为替丈夫感到羞愧才提出离婚的。此外,崔氏改嫁之后,曾在山上遇到饥寒交迫的前夫,还“呼饭饮之”,给他饭吃。而朱买臣发达了之后,也不像戏里头演的那样搞出“覆水难收”的把戏让前妻难堪。他看见前妻和她的丈夫在修路,就停下车来,叫后面的车子将他二人载上送到自己的住所,并供给他们食物。

历史上的朱买臣和他的妻子虽然没能成就一份理想的婚姻,但在世事无奈中多少还流露出人性的温暖。可这个故事却在后来的文人加工改造下,被演绎成一个背叛与报复的主题。我揣测,大概是因为这些文人在落魄时曾被自己的妻子埋汰过,于是就带着愤恨的心情把朱买臣的妻子给妖魔化了。在经历了家庭生活的柴米油盐之后,再回头看崔氏的时候,我不再幸灾乐祸,而是多了一份理解的同情。一场姻缘成功与否,爱情只是铺垫,最终要靠的还是两人的视野、耐性与气度,还有种种不由两人决定的纷繁世事。与戏曲中刻薄的朱买臣相比,我更喜欢现实中那个大度的男子,即便爱已成往事,也未必要摆出一副“覆水难收”的决绝架势,体谅与宽容最能温暖故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