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内涵

要弄清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内涵,必须先弄清“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如果不弄清它的内涵,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内涵是不可能搞清楚的。

一、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的确立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虽然没有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范畴,但是,他们提出过“宣传工作”的概念。早在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就明确提出要求:参加党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具有革命毅力并努力进行宣传工作”[1]

1902年,列宁在创建布尔什维克党时提出了“政治工作”和“政治教育工作”范畴。后来,他还提出我们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共产主义者的任务。列宁揭露了资产阶级所谓“教育不问政治”、“教育不讲政治”的反动实质,并对政治作了科学的界定:“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就是无产阶级为争取解放而与世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关系。”[2]列宁的这个定义揭示了政治的实质和政治的根本问题。斯大林继承和捍卫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37年他在联共(布)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思想工作”、“政治思想工作”范畴,并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六项任务。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我国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主要使用“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用语。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在给学员讲授《论军队政治工作》的理论时,不仅提出了“政治工作”范畴,而且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在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高度赞扬农会“普及政治宣传”,他说:“农会所做的政治教育”,开办一万个政治学校也不能做到。1929年,毛泽东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中,针对红军第四军的共产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提出了加强党内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从教育上提高党内的政治水平”,克服在红军中存在的享乐主义。后来,毛泽东还提出了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斗争的中心环节。不仅如此,他还对“思想”、“政治”范畴作了界定,认为: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理性认识就是思想;而政治,不论是革命的和反革命的,都是阶级对阶级的斗争。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至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得到了确定。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明确地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概念。他说:“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3]这里的“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上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毛泽东并没有说明它包含哪些内容,他认为应该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进行时事政治教育和共产主义世界观教育。此后,“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等概念并存和交替使用,更多的是提“思想政治工作”。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新形势和新任务要求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迫切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而在概念使用上也发生了变化。1983年7月,中共中央批转的《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中,把“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看成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从此,“思想政治教育”成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中统一的提法,“思想政治教育”范畴最终确立了。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核心范畴,如果弄不清它的内涵,那么要建立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则是不可能的。

近二十年来,学术界一直在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对“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理解分歧较大。第一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指“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第二种观点认为:“广义上的德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狭义上的德育仅指道德教育,即通过教导人如何做人,促进和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教育简称德育,它是指教育者以一定的政治观、社会历史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教育、影响受教育者,使之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人的思想政治观念、道德品质的社会实践活动。”[4]第三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是不是人类社会的普遍活动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5]

上述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机械相加,并不是两种教育之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教育、一种社会活动。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二者之间是互相渗透,并融为一体的,即在解决人们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观点等政治教育中,渗透着思想教育,因为任何政治教育都是以一定的思想、思想教育为基础的;而思想教育,在解决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的问题时,又渗透着“政治统帅”、“政治灵魂”的教育,因为任何思想教育都具有一定的政治内涵,具有一定的政治方向,都是为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利益服务的。因此,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

第二种观点是不正确的。他们把道德教育、德育、思想政治教育混为一谈了。须知,道德教育是道德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把对人们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人们道德品质的道德活动。道德教育是对人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施加道德方面的影响,以培养人们道德品质的社会道德实践活动。道德教育既可以指整个社会的,也可以指学校的道德实践活动。不能把道德教育看成是对人们进行政治观、社会历史观、价值观的教育,否则就拓宽了道德教育的外延,把思想政治教育同道德教育混为一谈了。更不能把德育同道德教育等同起来,德育范畴仅就学校教育说的,它是相对于智育、美育、体育说的。智育是指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养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教育,体育是指进行锻炼身体意义、方法的教育,以提高人的身体健康素质的教育;美育是从人同现实审美的角度,提高对美的感受鉴赏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德育不仅仅是指学校的道德教育,学校的德育还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心理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等等转变人的思想,提高人们精神境界的教育。因此,在这里,德育比道德教育要广泛,把德育限定为道德教育,就会把学校的德育教育引上歧途。德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法也是不妥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指学校的教育,而且是指整个社会的教育,而德育仅指学校四育教育中的居于核心地位的教育,面对整个社会不能提德育教育,而只能提思想政治教育。就这点上看,思想政治教育的面比德育要广得多,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在德育之中。就学校而言,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很难加以区分,学校中的德育实际上就是学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它们是贯穿于德、智、体、美、劳教育之中的。

第三种观点虽包含着合理思想,但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一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说成是人类社会的普遍活动是欠妥当的,因为在原始社会中根本就不存在政治教育,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也没有现在涵义的“政治教育”;二是用社会群体亦欠妥当,它抹煞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特征;三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限定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也过于狭窄。因此,这样界定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妥当的。

尽管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看法。但却有不少学者的看法是正确的,如陆庆壬等同志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社会实践活动,就是一定阶级或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期转变人们的思想,进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6]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治集团为实现其根本政治目的和经济利益,而对人们进行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本阶级、本集团思想政治等意识形态方面影响的社会活动。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一切剥削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利益,总是利用国家政权、宣传工具、新闻媒体,竭力向广大臣民们灌输剥削阶级思想政治观点。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共产主义理论体系为内容,启发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和干部,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为在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将来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和主线。正如《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中指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指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它是党的政治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是政治工作的全部。”[7]在这里,第一次阐明了思想政治工作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即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实际上,在政治工作和思想工作中都蕴含着、贯穿着思想政治教育,离开了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工作和思想工作不仅难以搞好,而且会走上歧途。

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同思想政治工作不是等同的,二者有着差别。它们的外延有所不同,“思想政治工作”的外延比“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要宽。思想政治工作是指一定阶级、政治集团以一定思想政治理论为指导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活动,如开展阶级斗争、政权建设、组织政党、动员群众参政、各种组织工作、保卫工作、监督工作等等许多具体政治工作都属于思想政治工作。虽然其中包含着思想政治教育,但这些思想政治的许多具体工作、活动,不属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解决人们精神世界方面的问题,即对人们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的教育,而思想政治工作则侧重于社会的思想政治活动,其中主要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同思想政治工作混为一谈。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涵义

究竟何谓思想政治教育学?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我们现对这一问题做如下探讨。

1.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的确立

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没有提出过思想政治教育学,但他们提出过“思维科学”和“思想科学”的概念,并对人们思想和行为活动规律作过初步论述和概括。列宁提出过“政治工作”概念,并明确地表达政治和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和艺术的思想,要求布尔什维克党研究政治教育学。毛泽东在创建红军时期,就提出过实现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的问题。他批评某些党员中存在的主观主义时提出:“主要是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8]1942年,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又提出要学习和研究思想科学和教育学的问题。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从马克思到毛泽东都没有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科学,他们也没有能够进行专门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期,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时,有些人埋头经济工作,忽视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失误。我们党的理论工作者看到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的概念。1980年6月,第一机械工业部、全国机械工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联合召开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会上提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设想”,并建议“使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化、理论化,成为一门科学”[9]。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明确地把思想政治工作列为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组成部分。1982年,中组部和中宣部联合召开全国党员教育工作会议,当时中央书记处书记宋任穷在会上做报告,明确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他说:“要逐渐形成一种观念:思想政治工作,党员教育工作,这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治党治国的科学,在这个岗位上的几百万干部要努力钻研这个专业,造就大批思想政治工作专家,去完成新时期赋予我们的任务。”[10]为了加强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1982年召开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形成了《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较为系统的理论。1983年初,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理论组在《答读者问》一书中,明确提出了“毛泽东思想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学说”,并把“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列为新时期我们党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

1987年5月2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其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综合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必须有专职人员作为骨干,并直接培养和造就一批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教授和理论家。有关院校要认真办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办好第二学士学位班,并创造条件培养这方面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造就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人才开辟一条新路。

1988年9月30日,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通知》中明确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他们的职称问题,由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尽快研究提出意见。”[11]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在全会通过的文件中肯定了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的论断。

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在高等院校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人才。1984年,在部分院校试点,正式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并招收学员。北京大学于1986年开办了大专起点升本科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全世界开设这样的专业的国家只有我国一家。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科学的提出,随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设置,理论界开始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的研究,目前已经出版了上百种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教科书和专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至今还没有真正形成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的体系,为了尽快地适应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发展,为了更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创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体系。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涵义

何谓思想政治教育学?“目前,……还存在着把思想政治教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混同的现象。”[12]如有的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13]

思想政治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学不是等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都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怎么能把一种社会活动,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叫做一门科学呢?从性质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理论,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中普遍经验、普遍本质和最一般规律的理论总结,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是解决人们精神世界中问题的社会活动;从产生上看,先有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活动,然后才能有对它的普遍本质、最一般规律的概括和总结;从结构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由一系列概念、范畴和规律等构成的逻辑体系,即它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是社会中的多层面、多方面的社会活动系统;思想政治教育学不仅要研究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更为重要的是研究为什么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一般规律等理论和实践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解决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侧重强调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实践活动。因此,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

然而,思想政治教育学同思想政治教育又是密切相关的:(1)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形成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经验、普遍本质和最一般规律的理论概括,如果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和实践经验,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几千年历史,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就是说,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理论就不可能产生。(2)思想政治教育学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起指导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种理论体系,它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起指导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学揭示的规律,能更好地使人们去从事思想政治教育,达到解决人们精神世界中的问题。

弄清思想政治教育学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和联系,为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内涵奠定了基础,但还不等于就能科学地界定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内涵。有些同志说:“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完整内涵应予以这样规定:这是研究人们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科学。”[14]为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应该“研究人们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仅仅研究这点是远远不够的,况且把它归入思想政治教育学内涵之内也是不妥当的,因为“研究人们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是认识论和伦理学中不可缺少的内涵。说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内涵是“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科学”。这句话本身不错,但并不准确,就一个方面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它不是也不可能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所有的规律,它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最一般的规律。就另一方面看,它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内涵限定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这样又把思想政治教育学限定在这样一个狭小范围之内,否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学内涵的其他方面,即否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本质及其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因此,这样来规定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完整内涵是欠妥当的。

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它是教育学的分支。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政治学、教育学和思维科学交叉性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学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普遍经验、普遍本质、普遍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本质及其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572页。

[2] 《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8页。

[3]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80页。

[4]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编:《高等学校“两课”教师在攻读硕士学位教学大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19页。

[5] 邱伟光、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4页。

[6] 陆庆壬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4页。

[7] 同上。

[8]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2页。

[9] 陆庆壬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51页。

[10] 张蔚萍编著:《新编思想政治工作概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38页。

[11] 张蔚萍编著:《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概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39页。

[12] 杨生平、隋淑芬:《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

[13] 张蔚萍编著:《新编思想政治工作概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37页。

[14] 邱伟光、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