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在沟通:国际汉语课堂教学与管理案例及解析
- 刘美如 吕丽娜
- 2450字
- 2020-07-09 16:01:55
2 师生如何共同制定课堂纪律?
1. 案例背景
王老师是一所高中的中文教师,有五年教学经验。这个学区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学习一门外语,至少一年。这学期王老师要教的是一个有20个学生的混合班,学生来自九、十、十一年级。王老师从校长那里得知,选这门课的学生大部分对外语学习不感兴趣,为了应付毕业要求的外语成绩,想选中文课试试看。而且其中有几位学生是学校里出了名的“问题”学生,很多老师听见他们的名字就摇头。因此,校长希望王老师能采取一些措施,管理好这个班级。
王老师根据自己的经验知道,管理好这样一个班级,最重要的是必须认真细致地制订课堂规则,这是形成良好课堂纪律的前提条件。王老师决定,先从制订课堂规则开始。
2. 案例描述
上课的时间到了,王老师站在教室前面,准备上课,但是学生们似乎没有理睬她的意思,继续说说笑笑。有两个学生迟到了,扮着怪脸走进教室,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王老师微笑地看着他们没有说话。学生们听惯了老师“请安静”的指令,但王老师却没有发出指令,他们觉得有点儿奇怪,课堂开始安静下来。
王老师先简要介绍了这门中文课,然后,她问大家:“为了保证课堂的教学有秩序、顺利地进行,我们需要一起制订课堂规则,共同遵守,大家同意不同意?”
“同意!”全体学生回答。
于是,王老师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五个人,讨论这门课的课堂规则。在讨论之前,王老师列出了制订规则的四项基本条件:简短、明确、合理、可行。而且,每组只能列出十条规定。每组学生都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因为这是他们行使自己的权利,制订自己想遵守的规定的时刻。王老师参加了一个组的讨论,然后又参加了其他组的讨论。
十分钟以后,每个组都把他们讨论出的规定写在海报之上,并贴在教室前面的墙上。这些规定中有很多是共同的,比如发言前举手等。但是也有的组提出一些个别的规定,比如,学生可以选择不交作业。这样的规定合理不合理呢?王老师问那个组的同学:“你们为什么要上中文课?”
“为了学习中文。”
“那老师为什么要布置作业?”
“为了……”
“为了让你更好地学习中文,对不对?”
“对。”
这个组决定取消这条规定。对于其他的规定,王老师让全体学生列出规定的优点和缺点,然后举手表决同意还是不同意这条规定。就这样,每一条规定都得到了充分的讨论。20分钟以后,大家一致通过了愿意共同遵守的规定。就这样,在王老师的指导下,全班同学制订出了这门中文课的课堂纪律规定。
3. 案例分析
美国教育一直以来讲究以人为本,民主平等。以人为本,就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之间要加强交流。民主平等就是反对传统教育中教师不可撼动的权威地位,给予学生一定的权利,要求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参与教学和管理工作(颜湘茹,廖晶琰,2015)。美国小学高年级、中学以及高中老师在开学初都会与学生一起讨论,拟定大家应该遵守的一些规则,然后由老师最终选择决定,学生一致通过执行。这样的好处是使学生体会到教学管理的民主平等,学生对制订出来的课堂纪律有所有权,在心理上更倾向于服从遵守并乐于承担责任(王文,2010)。
王老师在开始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继续说说笑笑,不理睬她,她并没有使用老师的权威呵斥学生,也没有向学生发出停止说笑的指令,因为这是第一堂课,学生还不熟悉她的指令。这表明,她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她采取了另外的方法——微笑地看着他们,使学生安静下来。
在制订课堂规定的时候,王老师知道,这个班有一些有“问题”的学生,可能会给她的课堂教学带来麻烦,但是她不是凭个人好恶独断设立一些硬性条例,而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制订出他们认可的、愿意遵守的规定。课堂规定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制订的,在其过程中,王老师参与并引导学生选出合理的可实施的条例。例如:
1. 王老师参加每个组的讨论,倾听学生的想法;
2. 对于学生提出不合理的规定(比如,不交作业),王老师的办法是引导学生认识到该规定的不合理方面,从而自愿取消该规定;
3. 对于学生提出的每一条规定,王老师都充分发挥民主,让学生先讨论优缺点,然后举手表决是否通过该规定。
在这个案例中,王老师坚持了两个原则:以民主平等的方式与学生共同制订课堂规定,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斯金纳(Skinner)的行为矫正理论认为学生无法达到自我控制,因此,老师需要矫正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行为。王老师的学生是高中生(9—11年级),他们有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叛逆心理,对老师和长辈的建议反感,同时开始对他们的同学和同辈人察言观色,以便决定应该如何行事,并常以“别人也都这么干”为理由而从事某件事情,所以他们往往过高地估计同伴集体行为准则的价值,并积极地认同和服从它。因而,老师的正面、积极的引导,帮助他们时时刻刻做出合适的选择和决定正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在制订课堂规定时,教师在不同年龄阶段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刚入学的儿童需要较多的监督和指导,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在一个集体中学习,没有教师适当的帮助,很难形成适合于集体活动的行为准则。年龄越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越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所发挥的作用也越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学生一方面不满意教师的过多限制,另一方面又需要教师对他们的行为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那么,建立课堂纪律条例时,要注意什么呢?
1. 规则一定要简明扼要,少而精,使学生能迅速记住。规则内容的表述坚持正面引导为主,多用积极的语言,如“希望……”“建议……”等,少用或不用“不准……”“严禁……”等语句。其次,规则要明确、具体。如“注意自己的行为”,这种规则对于学生而言是不明确的,难以起到约束与指导作用。
2. 要让课堂纪律不形同虚设,有效地服务于课堂管理,老师要反复讲解,让学生讨论、理解、练习。课堂规定的设立是为了让学生有章可循,然后需要引导帮助他们时时刻刻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定,并理解不同的选择会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结果。
3. 教师要对所制订的课堂规则进行归纳、删改,避免那些不相关或不必要的规则,制订出尽量简明的最适宜的规则。如果不够全面,也应等学生学会一些规则后再逐步增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