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情与性行为:科学理解性知识(套装共4册)
- 巫家明 成都下水道等
- 16364字
- 2024-11-04 14:28:32
CHAPTER 01 整理下领结,蜕变就从推开这扇门开始
很多人以为读好书、找好工作、有房有车,女人就会自己送上门。
他们一直没空学习如何恋爱,但总有一天,他们会被逼着腾出时间去相亲。
准备好发动引擎了吗?
“没有选择的人生是悲哀的。”
许多男人相信,缘分最终会为他们带来爱情。当时机到来,独一无二的“真命天女”便会从天而降,爱情如童话般自然发生。
如果错过,只是因为缘分未到。
他们相信,魅力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任何人都无法改变、无法控制。有些男人天生就魅力四射,没有魅力的男人只能认命。
不幸的是,大多数男人都怀疑过:自己很可能注定就没有魅力。
如果他们早一天读到这本书,就会早一天发现:这种想法是错的!求爱的能力完全是可以后天学得的,因为两性之间的吸引就和万有引力一样——不是选择,而是定律。掌握了其中的定律,你的情感生活就有了自由选择权。
我知道,用不了太多时间,你将会掌握书中的观点与知识,紧接着忙碌地展开一段崭新的人生历程。但在这天来临之前,请允许我先用这个篇章介绍一下自己,以及本书核心理念“野兽绅士”的由来。
我第一次接触涉及男女关系核心的“野兽绅士”理论是在2004年,距离今天编撰本书,已经过去12年时间。
在那之前,我也和大多数人一样,觉得那些极易受到女性青睐的男人都有超能力。
虽然自己一向算得上是个颇有女人缘的年轻人,交过的女朋友也算不少,但我始终没有深究其中的原因。我甚至一度沾沾自喜,觉得我是不是长得特别帅,要不就个性非常酷,因为我发现有时我越不在乎,女孩子们就越围着我转。直到大学时,我遇到了“真命天女”……
从任何角度去看,她都比同龄女生优秀得多。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之后,我的自卑感、不自信都与日俱增。我开始用在世俗观点中普遍认为是“绅士”的方法讨好她,请客送礼、无微不至,努力得到她的欢心和认同,我希望通过改变自己去迎合她。
两年后,这段感情以失败告终。
我再三追问她离开我的原因,她给了我很多电视剧里常常听到的回答:“我对你已经没有感觉了。”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十分颓废,辞去工作、荒废学业,每天百无聊赖地闲逛发呆,要不然就是沉迷在游戏之中。
潜意识里,我也许这样想:假如她离开我,自己便别无选择。我不知道下一次如此深爱一个人会发生在何时,不知道这辈子还会不会有同样优秀的女人爱上我。那是我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光之一。自从分开后,因为感到孤单,我花了很多精力来重启感情生活,重新结识女性。可我仍然不了解女人,所以就像不少男人一样,困难重重。
不知道为什么,我发现有些男人总是能够和陌生女性轻松攀谈起来,逗得她们花容绽放。没多久,他们就能和女人十分热络,牵手、拥抱,甚至很快就会接吻。而这些男人的衣着品位在我看来都不怎么样,有些还从事着当年心高气傲的我所瞧不起的工作,他们身上的饰品、文身也是我向来不屑一顾的。
凭什么?
看起来这种男人与传统观念中的“绅士”相距甚远,却总是能获得女性青睐;而我自认为还算优秀,却总是希望落空的那个人。看到女人倒贴别人很让我不解,况且那个男人其实并没有多优秀。
我甚至一度认为,在剩下的漫漫人生中,自己不可能再像从前那样享受恋爱。此时的我还没有认识到,原来男女之间的交往,竟然也存在着某种“游戏规则”。
某天早晨,室友Saint拍拍我的肩膀,递给我一本小册子说:“这东西你应该看看。”那是一份网络文章集,主题是讨论让女孩爱上一个男人的方法。这些文章直白、粗鄙,它们要求男人像野兽一样主动去捕猎女人。
我对此嗤之以鼻。我并不相信感情这东西可以主动控制,如此浪漫而严肃的一件事,应该交由命运去安排,否则就是一种对它的亵渎。
直到有一天,我在地铁上偶遇了Saint。他不是独自一人,一位比他高半个头的金发女孩正搂着他的脖子,两人亲昵地调笑着。我死死地盯着Saint,26岁的他身高不足一米七,体态有些微胖,发际线都开始后退了。身高、相貌、衣着……无论从任何一个标准衡量,这个金发女孩的优秀程度都大大超过了他!难道他真的有一些过人之处?
人生中第一次,某种执念在我内心崩塌了。我呆坐在椅子上,无数问题如洪水般涌了出来。
经过几个月的空虚折磨,我终于开始直面自己一直逃避的情感问题。一个早上,一些微弱的回音在我耳边响起:
我想要伴侣,一段不会让我感到孤独的感情。
我想要性,来满足我的肉体和内心需求。
我想要认同,希望女人觉得我有魅力。
我想要选择,而不是被选择。
我希望被其他男人尊重。
我想让前女友对背叛我感到自责和后悔。
我希望,哪怕我的问题目前没有答案,也想看到一条可以找到答案的道路。
至少,我要让自己的人生不再遗憾,要搞懂女人这个神秘的物种,要有能力把握自己的幸福。“至少试试!”我想起那份尘封了大半年的礼物。
如今,我仍然可以清楚地回忆起那个燥热的午后。我没吃午饭便迫不及待地跑回家,翻箱倒柜,在一只旧书箱里,终于找到了那本破册子。灰尘在残旧的纸页间飘起时,我仿佛领悟到一种亘古不变的隐喻。自翻开它的那一刻开始,我的人生天翻地覆。
一个新的世界向我敞开了大门。
自救:启蒙之路
有关女人这方面的事,我想我并非天才。相反,我可能还有点笨拙,因为我从来没遇到过一帆风顺的时候。有人能一秒钟变公主,有人只用180天就能变爱情高手(Saint给我的那本册子里有记录),但我起码耗费了两年时间才开窍。
网络上的帖子、电子书和邮件列表带给我全新的视野去解读男女情感,我开始观察人与人沟通的细节,重新思考人类社交中存在的“游戏规则”。男人和女人之间本来就相互吸引,这种本能上的迷恋,比人类社会的复杂两性秩序直白得多。我们只是习惯了顺从文明、顺从他人的期待,才收起这些本能,把自己伪装成一个“绅士”。
这是一种系统化的知识,我只是从零散的文章中看到一丝曙光,但仅仅凭借这些,我已经可以和女性更好地认识与沟通了,但一切都还是很不稳定的,碰上哪天老天开心就赏个美女对我笑笑。后来我明白这些就是狗屎运,只不过自己胆子大了而已。那些网络上的知识真伪难辨,多有片面之词,让我走了不少弯路。
半年后,我遇到了在互联网上被大家称为“杂耍人”的一代传奇人物韦恩·伊利斯(Wayne 'Juggler' Elise),他为我指了一条明路。
韦恩最早于2000年就开始进行约会技巧实况教学,也是最早将男女交往的“游戏规则”通过互联网分享出来的约会专家之一。韦恩主持着一档电视节目叫《诱惑学院》(Seduction School),同时为《时尚先生》《今日心理学》撰写男性约会技巧专栏。他主张做个“自然男人”,主动出击,以自身的魅力吸引女人。就像电影《全民情敌》里面的约会专家一样,他曾帮助很多男人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女伴。
当时,刚刚搬到纽约的韦恩正巧住的地方离我家不远。由于之前在互联网上频繁邮件往来而熟悉,我们很快就见面了。我得到大量机会向这位大师学习,也见证了许多神奇的时刻。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便是和韦恩在联合广场的星巴克聊天时,我们身边坐下一位身材健美、戴着眼镜的拉丁裔女孩。韦恩推了推我说:“那是你喜欢的类型!”他早就发现我在偷瞄那个女孩了。
借助韦恩给予的勇气,我顺利地用一个“话题开场白”和那位女孩搭讪了起来。她也从一开始的保守态度,在攀谈中逐渐变得开朗有趣……半个小时后,她收起自己的笔记本,约我一起到河边公园去散步。
两年后我离开纽约,这段情缘给了我无数美好的回忆。这一切都是韦恩的功劳,对他来说,吸引女人就是这么简单的事。他教会我主动出击,也教会我在短时间内通过互动与女人建立情感联结——这一切都基于上帝创造我们时在基因里埋下了互相吸引的种子。经过两年的学习,我从本质上了解了女人的思维模式。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突然发现认识女人、吸引女人并不仅仅靠天赋,让自己的魅力大幅提升才真的是不可或缺的!
学校和社会能教给我们生存的知识、谋生的技能,医疗系统和保健知识能够帮助我们保持健康的体魄,那为什么没有人从小指导我们如何去和异性交往呢?这对人生的影响也很重大啊!
蜕变:我寻访了北美所有的约会专家
韦恩曾告诉我,如果世界上还有他所钦佩的人存在,那就是“谜男”。
“谜男”(Mystery),是加拿大人艾瑞克·冯·马克维克(Erik Von Markovik)的绰号。他被誉为人类史上首位将吸引女人的技巧归纳为系统方法的情感大师,VH1电视频道为他量身定制了《泡妞达人》(The Pick-up Artists)真人秀,著名作家尼尔·施特劳斯(Neil Strauss)将作为谜男学员的成长经历撰写成同名小说,小说出版后一路蹿升到畅销书排行榜前十。当时,谜男还没那么出名,但我愿意相信,连韦恩这个自大狂都佩服的人一定不是凡人。
我在网上联系到谜男的课程,毫不犹豫地登记,然后付费。课程费用是3000美元,加上车马费,我的花费超过5000美元——相当于今天10台iPhone的价格。对一个大学生来说,这数目可不小。但事后再回顾这些年的经历,我认为这笔投资对我整个人生而言绝对物有所值。
在拉斯韦加斯的一家俱乐部,我见到了谜男,他正被几位非常漂亮的女性围绕着。他和他的朋友们从衣着、谈吐到行为无不让人倾倒,他们每一个小小的举动都左右着现场所有人的情绪。谜男简直是个摇滚明星。他后来告诉我:“在近20年的职业生涯当中,我发现最重要的一个细节就是——你必须从进入环境的那一刻开始,立刻掌控全局。”
正因如此,谜男从不追逐女人,只有女人来追逐他!对他来说,吸引女人是个策略游戏,每一步都有背后的原理和智慧,这才是“绅士”的本质!
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说什么,以及精准的细节微调,对一个真正的绅士来说都值得推敲和研究。如果摸清楚社交行为背后隐藏的“游戏规则”,男人就能脱颖而出。
“绅士”的真正含义,指的是一个男人基于文明层面的性别魅力。
和谜男共同生活的经历让我大脑里混沌的知识变得清晰起来,如何与女性交往的秘密在向我揭开。《约会倍增术》作者大卫·狄安杰罗、“NLP诱惑学”的倡导者罗斯·杰弗里斯……我拜访了一位又一位名噪一时的“约会专家”。我们在加州一流的酒吧狩猎,在纽约不知名的地下画廊约会留学生,在中央公园酒店的走廊里和刚认识的模特儿亲热,在西班牙Javea小城的音乐节上纵情狂欢。
接触的女人越多,有关两性关系的规则在我脑海里就变得越来越清晰——即便女人们性格不同、品质不一,但突破表象,深层之中她们仍然有一系列共通的偏好,那就是被男人的雄性特质深深吸引,这是一种本能使然。同时,作为社会中的个体,女人们在潜意识中也熟练地用一套准则去评判男人,并由此产生爱慕和迷恋。
做个“野兽绅士”,这就是我发现的让男人浑身散发出魅力的秘密。
做个“野兽绅士”
2009年,我决定回到中国。
向谜男告别时,我俩站在纽约Forum酒吧的门前,手里端着啤酒欣赏进进出出的美女。他突然表情严肃起来,郑重其事地对我说:“Tango,过去你可能学到过、发明过成百上千个吸引女人的招数,但我现在建议你把它们统统忘掉,只需记住两点!
“第一,男女之情不是随机发生的,是一系列进化心理导致的必然结果!
“你看看我们身处的世界,异性相吸根本不能选择。盲目追求、吃饭送礼,这些方式根本没法从本质上让女人爱上你。但是,一旦我们能够掌握其中的秘密,不夸张地说,一个男人完全可以来个大逆转,拥有自由的择偶选择。
“第二,男女之情的关键在于找出对方的核心需求,而找出女人核心需求的关键在于你的直觉,你身处社交环境中的直觉,这一切都基于对人性的理解!”
我记住了,也做到了。
从2004年那个阳光猛烈的下午,一直到2016年的今天,我从未停止过对“野兽绅士”这个秘密的探索。我深刻地认识到本能与社会性,这两个因素影响着男女关系的本质。
我不知道被媒体称为“爱情高手”是不是一种荣誉,但在我的概念被一再肯定后,这些技巧心得逐渐受到了众多国内外媒体的认可,其中包括《时代》周刊(Time)、CNN(美国有线新闻网)、BBC(英国广播公司)、Reuters(路透社)、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CCTV(中央电视台)、《南方周末》《中国日报》《法制晚报》《新华报业》《中国经济导报》等知名媒体。
但我并没有因此而停下来。回国后,我结交了数以百计的情感专家,和他们一起寻找为男人排忧解难的终极方案。每个周末我们都像野兽一样,钻进社交的“丛林”里实践这些技巧,并且确保测试过百遍以上。我们甚至因为太受女生欢迎,威胁到别的男性顾客,而被北京一家有名的酒吧拉进了黑名单。为了更了解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男女关系,我也四处游历,从北京、上海到丽江、拉萨,都有我的足迹。
12年间,通过多样性的思考,以及与无数女性互动的经验积累,我触摸到了打开两性吸引力开关的方法,也发现了建立起一段情感关系的公式。我有了选择——不仅能够在短短几分钟内让女人为我心动,更能让女人投入一段享受的感情。
除此之外,掌握“游戏规则”也给我人生的许多方面带来了非常积极的影响。我开始不害怕公开演讲;我开始大胆在别人面前跳舞;我开始学会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我开始以平常心结交更多的朋友;我开始懂得解读社交环境里每一个细节透露出来的信息;我开始懂得如何去和父亲沟通;我开始懂得巧妙地展示和包装自己;我开始懂得为成千上万的中国男性解决他们的情感问题;我开始懂得把握住自己的爱情……我想,这些经历能让我真正地成长为一名“绅士”。
同时,经过长期的传播,“游戏规则”已经被视为亚洲男性魅力、情商、恋商学习的范式。
当我们所做的事情被曝光后,我的邮箱被男人要求学习这套“秘方”的电邮挤爆。但是,因为这套方法在某个程度上是利用了女人本能上的“漏洞”去达到吸引她们的目的,所以也引发了相当多的质疑。
我想说的是,“游戏规则”存在于我们的基因里,存在于社会的每个细胞中。
我们必须理解的一点是,本书所提出的理论和技巧只是一套工具,因为出发点、过程、手段的不同,势必也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它能给你带来幸福,同时,如果使用得不妥当的话,会伤害别人,也会伤害自己。西方有一句俗语:“Don't hate the player, hate the game .”在我看来,它最终的目的不是得到一个(或很多)女人,而是帮助一个男人构建他的人生。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掌握规则很可能为你带来一些甜头,你可以通过它获得很多女人的青睐,但它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你的情感生活。获得幸福的根本逻辑并不是掌握技巧去吸引更多女人,而是通过与女人更好地相处,来建立起更精彩的人生。
比如我,天生并不幽默,相反还有些古板。面对感情,我并不潇洒,反而还有些拖泥带水。我也算不上勇敢坚强,在情绪低落的时刻,我甚至懦弱自卑。
从各种角度来看,我似乎并不值得被爱。
但我得到了一切看似本不应属于我的东西,我离人生终极的幸福越走越近。只因为我选择寻找答案,选择探索更多的未知,而不是待在原地,期望别人告诉我该怎么做,期望别人主动来爱我。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一首诗,从我读大学时就一直激励着我,它的名字叫《未选择的路》。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择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呵,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一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
一片森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却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记住,在你面前打开的这本书,其作者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魅力非天成,世上没有真正的天生情圣。如果我生在森林里,只会变成人猿泰山,而不会是现在的我。我知道在你前面或许困难重重,大部分挑战也不太可能短时间内得以成功。但幸运的是,在你眼前,多了一条可供选择的路:至少你已经找到了能够帮助自己的“野兽绅士”。
只要你心怀信念,坚持寻找答案,你也一定有权选择自己的人生。
杀死过去的你:游戏开始前,需要明白的五件事
不要寻找“最权威”的方法,因为它不存在
很多人,包括以前的我,都希望能拥有“最快速”“最有效”“最权威”的武功秘籍,稍加修炼便纵横无敌。十分遗憾,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够如愿以偿。如果谁知道能实现这个愿望的方法,麻烦请先告知我。
12年间,我遇到过不少国内外著名专家,与一部分专家甚至有过很深入的接触或者合作。有朋友问我:“你觉得这些成功的情感专家有什么样的共同点?”我想说,共同点就是:他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方法是最牛的,老子的理论天下第一。
有时候,我也会觉得自己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天地间的真理……
这想法看起来很荒谬,其实背后有一种合理的解释,那就是:每个人的方法其实都是完美的,但仅限于应用在自己身上。
与大部分社会科学一样,男女情感问题并不存在绝对的黑与白,而是存在大片的灰色地带。
女人是宇宙间最大的谜团。如果男女间存在一个公式的话,那么这个公式必然涉及大量未知的变量。这些无法控制的变量决定了我们不可能有一种绝对有效的解题方法,而本书主旨是融汇百家之言,在众多变量当中精粹出关键点,让你能够比普通男人多一些掌控力,并学会兼容并蓄,保持谦卑,避免钻牛角尖。
每个人的自身条件不同,起点不同,也决定了每个人所需要的方法有所不同。所以请不要再纠结和徘徊。本书会列出男女交往每个阶段中最高效的解决方案,请多尝试,多尝试不同的方法,相信你最终会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
请多尝试,尝试接触不同的异性,相信你最终会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另一半。
欢迎不舒适感,它意味着成长
魅力是生活模式和性格的沉淀。女人如果喜欢你,往往是被你的生活模式吸引。
我从小就缺乏安全感,非常在乎别人怎么看待自己,非常刻意地保护着自己的自尊心。
念大学时的一个晚上,好朋友带着刚失恋的我参加一个社区慈善聚会,我们都约了女伴。那是一个迷你拍卖会,大家把家里不用的艺术品拿出来拍卖,筹得的资金将会被用于慈善。
拍卖过后是一个交谊舞会环节,不安全感再次笼罩了我。我不敢在朋友们面前和女伴一起跳舞,虽然每个人都只是在享受当下,没有人在意你的舞姿如何,但我还是非常别扭和紧张,害怕出糗。
我跟朋友说我饿了,要去看看有什么吃的。没过多久我说我渴了,要喝东西。再后来我说我喝太多水了,要去洗手间。最后我说我家里有事请,要出去打个电话……好好的舞会就被我这样搪塞了过去。晚上回家的时候,女伴没和我说一句话,我很沮丧。
第二天,我上网浏览了很多关于交谊舞的资讯,并且回学校报名参加了交谊舞团,决心从零开始。我想,学跳交谊舞应该会有很多的机会去认识不同女孩,而且跟舞伴之间总能发生点浪漫的意外吧……结果很遗憾,我跟我的舞伴之间,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坚持了两年后,因为工作忙碌,我停止了跳舞。看起来我的一切努力都白费了。
之后的某个夏天,我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去度假。在那里我突破了日常生活的束缚,多了许多展示自己的机会——社交活动、舞会和公共演讲。我突然发现,这些以前一直让我十分别扭的事情,在这次度假中,我却能应对自如。我后来意识到,原来这些都得益于那两年我对交谊舞的坚持。到现在,我仍然对学校的交谊舞团心怀感恩。
一个人的改变,并不在于换一身这衣服或者背几个笑话,而是不断地去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让自己变得更好。在这个过程中,你总会触碰许多不舒服的领域。而不安全感源自对未知事物的恐惧,试过了,也就知道其实它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当你感到不舒适的时候,请记着,不用害怕,它意味着成长。只有让生活积极起来,充满正面、健康和有趣的元素,才会让更多有魅力的人被你吸引,也只有这样,你的魅力才能保鲜。
当你变得更好时,世界会阻拦你
也许,当你努力做出改变时,却会沮丧地发现,同事、好朋友甚至亲人都会质疑你的改变。
他们会说,“以前你都不会打扮成这样”“以前你不会参加这些活动”“以前你不会乱说话,我觉得你变了”……
他们会嘲笑你对爱情的渴望。不要奢望身边人能够体谅你。当你努力变得更优秀时,世界会阻挠你,尝试把你拉回人堆里。你需要认识更优秀的人,也需要对自己更坦率。
开始钻研“游戏规则”以后,我频繁地和女人约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从不敢让身边的人(尤其是家人)知道我竟然有这样的一面。频繁的约会曾严重影响了我的生活。我甚至一度担心,自己是不是有什么毛病。
从小,我就是一个非常不安分的人,心里有很多狂野的想法。以前,我一直不敢正视这些欲望,因为我觉得别人会鄙视我。
近几年,随着眼界的大幅拓宽,我开始明白,自己对女性的强烈渴望并不是什么毛病,而是源自一种对亲密感、归属感的追求。
我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5岁的时候,癌症夺走了母亲的生命。父亲为了生计,长年在外地工作。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和不同的亲戚、保姆、司机一起生活。我希望得到关注、亲密和爱,而女人们给了我这一切。
神奇的是,当我能够接受自己时,身边的人,包括我父亲在内,也都更能接受我现在所做的一切,父亲还在电话上问起我和朋友在丽江的故事,因为他经常看我的博客……我越来越发现,最排挤自己的往往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
接受自己,勇于面对自己,是整个人生中最难攻克的一关。很多男人不愿意承认自己需要女人,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习谈恋爱,认为读好书,找个好工作,买车买房,女人就会主动来敲门、送货到家。但总有一天,他们会被逼着腾出时间去相亲。
很多无法勇于面对自己并做出相应改变的人,最终只能成为人生的失败者。
我很喜欢电影《搏击俱乐部》里的一段台词:“这是我们的生命,而它却在一秒一秒地流逝。我们花了大半辈子的时间,在追求一个根本不享受的生活模式。你想掌控生命,但结果是,生命掌控了你。”
拥抱新思维,也接受风险
本书中提到的很多概念都是反逻辑、反直觉、反常理的,也就是说,你需要抛弃旧思维模式,为自己订立新的游戏规则,否则一切都是枉然。
比如,基于传统观念,我们经常会给身边的人和事贴上形形色色的标签。我们会假设如果在吃饭时让女方结账,她就会瞧不起我;假设我对她好,她就应该会对我好,喜欢我。其实,这一大堆假设只会妨碍你推进与对方的情感关系,而且事实告诉我们,这些假设毫无根据。事实上,女人往往比我们所想象的更为开放,保守的往往是男人而不是女人。
女人们不是物质的代名词,不是乖宝宝,不是公主病,如果你觉得她们是,那很可能是你的问题。她们是活生生的女人,她们需要男人,不要因为害怕被拒绝而给女人贴上标签。
为了得到她,你必须要接受可能会被她拒绝的风险。尽管在自己特别喜欢的女人面前,这点通常难以做到。
这不是娱乐,需要承诺和投入
我见过无数男人在网上下载关于两性关系的书籍和视频,但从来不去学习这些材料,更别说实践。他们把此事当成了一种消遣,从不在现实生活中对照材料进行演练。甚至有些所谓的名师专家,说起理论时总是头头是道,如数家珍,知道100种追求爱情的方法,却一个女朋友都没有。纸上谈兵不会教出实战高手,男女交往是一门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领悟的知识。
只有通过大量的投入(时间、精力、金钱等等),你才会真正地有所斩获,这笔投资也将大大地丰富你的人生。如果你暂时没有准备好做出投入,那么在我看来,与其半途而废,还不如现在就停止。
拿出你最好的一支笔记下这个定律
婚姻、恋爱、多重开放关系……尽管今天我们的社会意识形态、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化,各种情感关系都被标上让人眼花缭乱的标签,但归根结底,任何一段情感关系,都由三个重要因素组成:吸引、可得性、投入度。
需要强调的是,这个公式所模拟的并非思维抉择,而是行为抉择,也就是说,我们不一定会在意识层面上进行如此清晰的博弈,但我们的本能会驱使我们围绕这三个因素做出选择。
我们得稍费一些笔墨,来好好探讨一下这三要素是如何支撑起一段情感关系的。本书的所有理论和技巧都会围绕着这三要素来推进,它们会贯穿感情的每个阶段,所以,花五分钟耐心读完吧。
图1-1
吸引
“吸引”很容易理解。猫追逐蜻蜓,是被吸引了;路人驻足倾听提琴演奏,是被吸引了;你盯着广告上的大胸妹不放,也是被吸引了。
但要认真解读一下你会发现,吸引包含着复杂的内核。
吸引是种情绪,与理智无关
看到尸体,你会产生恐惧;看到孩子,你会产生爱心。与这些感受一样,“吸引”是一种情绪反应,无法用理智去左右。
打个比方,当你的手指被门夹了,你再用理智告诉它“不要疼”,它的疼痛也不会停止。这也许和情绪反应不太相同,但是个很好的比喻,你也一样不可能用理智说服一个女人喜欢上你,所以才会有那么句话:在有吸引的基础上勾搭,叫作爱情;在没吸引的基础上勾搭,叫作性骚扰。
有那么多人会偏激地宣称“不要和女人讲道理”,就是基于这个原因。对着情绪讲道理的男人都是笨男人。明明她上一分钟才发过誓,这辈子找个老老实实的人就嫁了,下一分钟依然会爱上浑蛋。引导女人做出决定的就是吸引力。吸引力和万有引力一样——不是选择,而是定律。
你的体内潜藏着“吸引力开关”
在本书的理论体系中,“吸引”更多地体现在一个男性身上所具备的价值是否能匹配目标女性的需求。
有点绕,对吗?好吧,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我想要一个苹果,你却给了我一车梨,还问我为什么不感动!”
这个时代,男人最容易陷入的误区就是:把上文所说的“价值”完全理解为人们口中念叨着的“条件好”。
“我有车有房,事业有成,长相也不差,她为什么就是不爱我?”问出这种话的男人的确蠢得可爱。车子、房子、票子,如果光凭这么简单的条件就能吸引到你想要的女人,那你真的要去庙里烧香拜拜,感谢老天赐给你好运气了。
每个女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她们的需求大有分别:有的女人热爱自由,有的女人热爱家庭;有的女人希望给予,有的女人希望接纳;有的女人寻找激情,有的女人寻找天长地久。请不要幻想一招鲜吃遍天,这些需求女人往往不会直接说出来,而要靠男人敏锐的直觉来捕捉,我们以后在“社交直觉”这个概念里,再深入阐述这个问题。
除了个性化的需求以外,绝大部分女人还会有许多共性需求。
比如,没有女人会拒绝一个有着满满的上进心和社交智慧,体贴、正直、自律、礼貌、整洁的男人,如果再加上点力量感、冒险精神和感染力,那他基本上就是大众情人了。想要变得有魅力,想要获得女性的青睐,就必须成为一个能够满足大部分女人共性需求的男人。针对这些共性需求,我们总结了一系列“吸引力开关”,这些“吸引力开关”是建构男性魅力的关键点,它们在情感关系的每个阶段产生的效果各有优劣,我会在每一章的开头详细列举。
制造“吸引”,你能学到比电影桥段更有用的技巧
情绪虽然无法控制,但它是可以制造的。我们在电影里常看到的开了挂的男主角用各种姿势处心积虑地玩浪漫,就是在人为制造“吸引”。
但与在电影中男主角无往而不利的效果相比,在真实世界里玩这一套,反而很容易酿成悲剧。几乎每个月都会有类似的媒体报道:各种各样的痴心汉大费周章地示爱,女孩子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大多数时候,制造两性之间“吸引”的方法其实很朴实,也许是一句话,也许是一个小小的动作,也有可能需要费一些力气,安排一系列令人难忘的约会(但绝对不需要动用直升机和“泰坦尼克”号)。这些手法,比临摹爱情电影里的桥段要有效得多。
制造“吸引”的理论及技巧会分别在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中详细阐述。
可得性
在本书的理论体系中,“可得性”这个概念是指女人有多大机会能够得到你。
单纯用“吸引”这个概念其实并不能完全解释清楚两性关系。想象一下,如果所有女人都去追逐最有吸引力的男人,那么相对平凡的男人怎么获得恋爱的机会?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对“可得性”的考虑保障了人类的“物种平衡”,是自然进化的结果。
女人在遇到心仪的男人时都会自问这样的问题:
“我们合适吗?”
“他是真的喜欢我吗?”
如果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Yes”,那么对她而言,你的可得性就很高了。
不管一个男人如何优秀,作为女性,若然感觉到和他毫无机会发展感情的话,便会本能地制止自己进入恋爱模式,因为她明白自己不会得到任何回报。正是基于这一点,除吸引力以外,女性还会认为男性的其他品质很有魅力:忠诚、慷慨、坦率、善于赞美……这类品质都是围绕着“可得性”构建的。就算你作为男性的吸引力不强,但是如果你具备女性所欣赏的“可得性”魅力,你也一样有机会俘获她的心。我会在后面的篇章中分享构建此类魅力的经验。
就算你作为男性的吸引力不强,但是如果你具备女性所欣赏的“可得性”魅力,你也一样有机会俘获她的心。
这也说明,并不是只要努力提升自我、变得更有吸引力,就能获得任何一个女人的芳心。对“可得性”的把握,是本书所述理论及技巧的三个重要方向之一。
吸引与可得性,如同天平的两端
“吸引”和“可得性”处于此消彼长的关系之中,男女在择偶的时候会同时考虑“可得性”的问题,去调节“吸引”差异。
就好像一个女生是小贝的铁杆粉丝,聊天话题总是离不开他,这就说明小贝对她来说是有吸引力的,但小贝有可得性吗?没有。因为她知道,他和她之间仿佛隔着一光年的距离。而她身边的你,虽然不是小贝,但她知道你喜欢她,能在她需要你的时候随时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你对她的吸引力远不如小贝,她还是更容易爱上你,因为你的可得性是高的。这听起来有些像我们通常所说的“门当户对”。
你的“吸引”比“可得性”高出越多,女性越会觉得你难以接近、高不可攀,你们之间生活的交集会越来越少;你的“可得性”比“吸引”高出越多,女性对你的兴趣就会越小,因为在正常的逻辑里,好货不需要通过减价来促销,有价值的男人不可能低三下四任人挑拣。况且,人类都有一个共同点:对可能得到但又可能得不到的东西,他们会更感兴趣。
我们可以把“吸引”和“可得性”理解为天平的两端,任何一端太重,都会让关系失衡。男人最常犯的错误之一,就是在刚认识心仪女性的时候便大献殷勤、频繁示爱,“表白死”就是这类错误的典型:在没有足够“吸引”的情况下,给“可得性”加上过多的砝码,只会加速关系的垮台——出于对这个男人“质量”上的怀疑,女人彻底失去了兴趣。
本书的重点探索方向,就是同时调节好这两个因素,让它们同时增加。本书第四章、第五章及第六章会着重讨论具体的技巧。
投入度
投入度在这里指的是女性为你付出的资源多少,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
追女孩的典型模式动作一般可以被拆分成:男人追着女人跑,男人请女人吃饭、看电影,给她们买礼物、送花,无条件对她们好……如果单纯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性上来说,女人就应该投桃报李,就应该因为男人做了这些而认同他、欣赏他、爱上他。
事实呢?别说认同了,许多照着这个模式做的男人甚至连基本的尊重都没得到,太可悲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投入度决定了女性的情感体验
心理学家卡瑞尔·鲁斯布尔特(Caryl Rusbult)在1980年提出了“承诺投入模型”,他指出,人类对情感关系做抉择时,会首先将所有候补选择(俗称为“备胎”)所能提供的价值做比较和衡量。如果没有“投入度”这个因素的存在,那么所有人都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选择价值最高的异性,这样他才能拥有最满意的感情。
但是现实的择偶现象告诉我们,人类的行为并非如此简单理性。
在很多情况下,人最终选择的往往不是价值最高的那个人,而是自己曾经付出最多的人。投入是一段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催化剂,人们更愿意去守护自己付出努力所获得的成果,他们为一段关系投入得越多,对这段关系就越是难以割舍。这跟经济学所说的“沉没成本”概念如出一辙,都反映了人类本能上的选择。
举一个例子,女人在逛街时很可能会对海报上一个颜值满分的男明星产生兴趣,但从理论上说,她还并未进入恋爱的状态,因为她还没有为他付出过任何东西。她没有见过这明星本人,没有为他付出过一分钟,也没有为他花过一分钱。所以哪怕在接下来的一分钟她得知这位明星明天即将要和别的女人结婚,也不会感到过度伤心,因为她心理上并没有“失去的恐惧”。相反,如果有人此刻告诉她:“你男朋友昨天和别人上床了!”她很可能会感到撕心裂肺般的痛苦,过往的回忆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她会在是否分手的念头间徘徊纠结,因为她曾为男友投入了太多太多。
简单来说,一个女人的情感体验并不完全只由她从这个男人身上获得多少东西所决定,更多是由她在这段关系中的投入量所决定。她的“投入度”决定了她对一段感情的情感体验。
投入与自我说服
矛盾的心态始终贯穿在女人的生活中,不管是挑衣服还是挑男人,她们都会摇摆不定。选择后,一旦结果和自己本来的预期不同,就会产生出不舒适、不愉快的情绪。她们需要为自己找个理由来调整这种负面情绪,说服自己最初的选择是合理的,这是一种本能反应。
你或许经常听到这种故事:
某个女人爱上了一个薄情郎,男人满口谎言,轻率承诺,让女子一再受骗。女人轻信承诺堕胎了无数次,却始终苦苦等待男子回心转意。身边人会说这女人太过痴情,被爱迷昏了头。有些人还会说这女人太笨了,要是我早就把那男的给甩了。
一个女人选择了一个烂人,所有的亲友可能都会来劝她离开他,但她终究还是选择了烂人。等到激情过去,烂人开始原形毕露,这下惨了,她牺牲了亲情、友情,却换来这样的结果,她当然不能接受。既然无法改变对方,她只好改变自己的认知,她必须说服自己,那男人虽烂,但是也有可取之处。女人为男人牺牲得越多,她就越无法放弃,因为无法释怀自己的沉没成本,她只能不停地暗示自己:“我太爱他!”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自我说服。
我们不鼓励你利用人性的弱点去欺骗女人,但作为男人你必须明白一个道理:女人只会为自己曾经付出和投入的感情负责。无论你条件多么优秀,如果无法让自己喜欢的女人为你投入,那她就无法爱上你。所有的好好先生都没搞清楚这点:恋爱中,重要的不是你对她有多好,而是她为你付出了什么。换句话说,无条件地为女人付出没有意义,只会让你陷入自怨自艾的循环。在你投入的同时,她也需要往你身上投入,你们之间才能产生长久关系。
让女人投入的例子:
金钱投入:让她请你喝东西,吃甜品。
情绪投入:让她因你产生情绪变化,无论悲伤还是欢喜。
时间投入:让她花时间陪你,逛宜家买家具。
情感投入:牵手、亲吻。
精力投入:让她产生预期、惊喜、失望。
一个女人如果愿意花足够时间跟你相处,甚至愿意花钱请你吃饭,那么在她的潜意识里必然会形成这样一个逻辑:“我之所以花时间陪你,花钱请你吃东西,都是因为我喜欢你。”不然她无法解释这种行为。
不是吗?
“真命天女症”
我遇到过无数男人,面临同一个问题:对某位尚未建立亲密关系,甚至还未约会过的女孩产生毫无缘由的迷恋。他们既渴望又紧张,围着她团团转,“她是我的真命天女”“她和所有女孩都不一样”,久而久之,他们觉得自己爱上了这个女孩,但收获的,往往只有失眠和眼泪。
不,世上没有“真命天女”,只有“真命天女症”。
在一个男人产生恋情的初期,一旦为某人投入过度,“吸引”和“可得性”的判断会受到严重的干扰,甚至虚构出假象,瞬间聚焦到幻想对象身上。这是一种迷幻效果,他会感觉她比所有女人都有吸引力,并为此茶饭不思。他会自作多情,会去分析她每一个细小的行为,并认为她处处也表现出隐约的情愫。他会认为这位女性是无可替代的。
潜意识使得这些男性总感觉自己配不上对方,他们也许在别人面前很自信,唯独在那个女人面前就自卑了。这类男人通常内心情感丰富,但是跟其他人的情感交流不多,因此他淘气的潜意识会顺势捏造出一个理想的“真命天女”形象来满足他。而一旦现实中出现类似的女性时,他会自然地把很多理想化的特质安插在她身上,以至于在他的心中对方不是一个人,而是“女神”。讽刺的是,他对女孩的这些感觉只会把她推开,因为女人是不可能被未对自己进行实际投入就爱上自己的男人吸引的。
“女神”也会挖鼻屎、放臭屁,睡沉了也会把口水流在枕头上。一切女人会有的缺点她都会有。“真命天女”是一种癔症,只是犯病的男人们视而不见。他们越是这样,“女神”就越不愿意为他投入。女人很聪明,她们知道这种关系是失衡的,就算两人最终在一起,男人也只会发现她和想象中不一样,他会失望,会对这段关系产生怀疑和否定,因为单方面投入的感情是不真实的——这对女人可没什么好处。
由此可知,男女之间的感情关系应该由彼此之间独一无二的联结为基础,这种联结是由双方对这段感情的“投入度”所共同构成的。男人为了讨好心仪的女性,妄图通过各种方法去换取对方的爱,其实是效率非常低下的行为,甚至是本末倒置、南辕北辙。男人应该思考,什么样的品质能吸引女性增加“投入度”,而不只是自己单方面为她付出!
所以,在本书的理论体系中,引导女性向一段关系中投入,是情感进展的关键。在后文中会有详细的理论技巧讨论这一点。
吸引、可得性、投入度,要想成就一段情感关系,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它们互相之间的影响、作用和干扰也极其微妙。我知道你现在有点犯晕,别着急,在接下来每一章,都会介绍两性关系的一个具体环节,在这些环节中,你将会看到三要素如何产生神奇的化学反应。
步步为营:解码男女之间的情感电路
我相信,一位男性从孩童时期到成年,这段时间里无论是亲身经历,通过文艺作品,抑或听身边的人讲述故事,都可以了解到超过100对男女之间感情的发展历程。
在这些信息中我们会发现,男女发展出一段情感关系,不管需要多长时间,始终会有那么几个相类似的环节:他们会在某个机遇中相识,在这之前或多或少地对彼此有一些印象,至少看过一两眼。接着,他们保持联系,共同经历了一些事情,这些经历让两人的感情升温,开始变得亲密。当这种亲密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他们遇到了一些人或事,将这层窗户纸捅破,两人终于把彼此的关系定义为情感关系。
随着我从事情感咨询的经验不断增长,接收这方面的信息越来越多,我的思考也越来越深入,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变得不能回避:在我读过的大多数文艺作品、理论资料中,对男人追求女人的讨论常常仅局限于整个过程中的一个剖面。数年前火爆的畅销书《男人来自金星,女人来自火星》,只从思维差异出发,谈论男女之间的沟通方式。《谜男方法》算是详细叙述了谜男对于两性关系进程的观点,但对男人们都关心的约会、互动和长期关系等问题,它基本草草带过,甚至避而不谈。
无数严谨的学术报告,通常只围绕一个现象展开讨论;一些人们口耳相传的“恋爱秘籍”,更是喜欢将偏方奉为至理。被这些海量的细碎信息包围着,男人们该如何真正了解两性关系的规律?
其实,如果用书呆子一点的归纳法,只要我们将常识中的两性关系作为样本,一件件拆分开来,提炼出它们重叠的部分,可以很容易得出一套两性关系从零开始到稳定维持的详细模板。产生这个想法后,我非常兴奋,马上开始联系每一个我认识的人,开始收集资料。我的职业经历为这件事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许多我不认识的情感专家、媒体人和来自各行业的资深从业者给我提供了积极的支持,甚至有几位远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大学导师愿意牺牲好几个周末的时间,捧着枯燥的资料与我彻夜探讨。
经过对超过1000个事件采样的分析归纳,我们绘画出了这样一个“两性关系电路图”(见图1-2)。
图1-2
最初我很惊讶,甚至很沮丧。这个结果似乎太简单了一点,简单得好像尽人皆知,简单得好像一句正确的废话。
但当我们深入去探讨这个框架时,会马上发现,两性关系真正复杂精妙之处,是分布在每一个环节中浩若繁星的细节。
第一印象直接决定了一段关系能否开始,人与人之间发生后续互动的基础都源于第一印象。
而随着互动的深入,人们因为认识、联系开始将对彼此的印象具体化,如果这个过程是积极的,那么两人的关系会不断升级。男人和女人经过约会互相了解彼此,同时,两人的身体接触让两人相互信任,产生舒适和默契。如果互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两人之间的关系会由陌生变得熟悉,由熟悉变得亲密。反之,如果互动与升级关系的循环出现阻碍,两人的关系会停滞、倒退。
在最好的情况下,男女之间的关系会升级,会非常亲密地独处,进而因性爱紧紧结合在一起。如果他们的关系继续升级,则会开始共同经营一段长期的亲密关系。
如果我们从吸引、可得性、投入度来看这个两性关系电路图,你会发现,“吸引力开关”在第一印象、认识、联系和约会的过程中不断为这段关系添加燃料,循环推进。
而可得性会在互动与升级关系的循环中维持两人吸引的平衡,也会在长期关系中提供信任与依赖。
由始至终,两人都在这一段关系的每一个环节中不断投入。在第一印象中,男女互相投入了注意力;在互动中,他们投入了时间和精力;在约会中,他们投入了信任和资源……
沿着这个情感线路推进,“吸引、可得性、投入度”这三要素会每时每刻指导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一个环节推进到下一个环节,你都会找到方向,看清其中所蕴含的玄机。而打通这些关节,则需要你的勇气和努力。
据说,每个人一生能遇见25000个心仪的异性,平均下来,每年可以遇到好几百个,每天都有让人心动的一面之缘,但都走不到“认识”这一步。
即便结识了喜欢的女人,如何与她保持联系?如何约她出来?如何让她喜欢上你?到网上一搜,你能搜到几十亿个这样的问题。收到好人卡、困在友谊区、被当成猥琐男,都是因为他们被困在互动与升级关系的循环中,无法前进。
所以,这个规则其实并不简单。它的复杂之处和难点在于,你该如何一步一步打通关节,遇到每一个阻碍时没有被刷掉,最后在终点处抱得美人归。
这一切,也许曾经是一个晦涩的谜团,但从翻开这本书的那一秒开始,谜团正渐渐散开。
欢迎来到真实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