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艺用透视学概述

一、透视学的概念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同样高的电线杆,越到远处越小;两条平行的轨道,最后竟交集在一起;茶杯底本来是圆形的,但有时看起来会变成椭圆形,这些现象都是透视规律产生的结果。“透视”(Perspective)一词源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即“透而视之”,指在二维平面上描绘物体空间关系的方法或技术。可以假想在作画者和被画物体之间有一面玻璃,固定住眼睛的位置,连接物体的关键点与眼睛形成视线,再相交于假想的玻璃,在玻璃上呈现的各个点的位置就是要画的三维物体在二维平面上的点的位置。

二、艺用透视学的发展简述

艺用透视学最常用在绘画和设计之中,在史前时期此种透视法已经产生,在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开始了人类对透视最早的探索。文艺复兴时期,透视学的研究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方面都第一次达到高潮。14世纪,意大利画家乔托在壁画中结合了透视方式;15世纪,意大利画家马萨乔继承了乔托的传统,将严谨的透视学运用在壁画中。

但直到15世纪20年代,意大利艺术家列昂·巴蒂斯塔·阿尔贝蒂才使透视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他在自己的画论中叙述了绘画的数学基础及透视的重要性。同期的意大利画家皮耶罗·德拉弗兰切斯卡对透视学最有贡献,他曾写出西方美术史上第一篇艺用透视学论文,并写出《绘画透视学》一书,创造出弗兰切斯卡式的“建筑结构式的构图”。

15世纪末,意大利画家、自然科学家达·芬奇通过前人在艺术方面的研究和自身的艺术实践写出了《论绘画》,16世纪德国画家阿尔布莱切特·丢勒把几何学运用到艺术中,完成了《圆规直尺测量法》透视学专著,从而使这一门学科获得理论上的发展。

17世纪初,法国建筑师、数学家吉拉德·笛沙格,作为射影几何的创始人之一,他奠定了射影几何的基础,给透视学发展提供了更多可参考的理论。18世纪,荷兰人格拉维尚德出版了《透视学简论》,阐述了7种透视画法和平行光线投影的阴影画法;英国数学家泰勒先后出版了《线形透视学》和《线形透视新法则》,两本书中包括了全部焦点透视法和投影几何画法,之后,画家基尔比为这两本书附加了例题;瑞士人兰伯特出版了《通用透视学》,对阴影和倒影画法做了详尽阐述。19世纪法国数学家蒙若成为投影几何学的奠基人,完成了《画法几何学》一书,由于画法几何学的发展,从而形成了焦点透视学的科学体系。今天,焦点透视被广泛应用于绘画、建筑和其他设计等领域。

19世纪之后,由于各种流派的出现,主观意识分量加大,出现了对传统透视空间塑造的抵制,透视作为绘画的基础这一说法被打破,传统透视的原则、模式和形象受到颠覆,出现了多重透视、反透视、幻觉透视等非常规透视,这些多种新式透视空间拓展了绘画的表现内容和形式,适应了艺术形式不断变化的要求。

三、透视三要素

物体、画面、眼睛是构成透视图形的三要素,物体的大小、画面离眼睛的远近以及眼睛对物体的角度都能决定透视图形(图1-1)。

图1-1 透视三元素

物体:透视的客体,是构成透视图形的客观依据。

画面:透视的媒介,是构成透视图形的载体。

眼睛:透视的主体,是对物体观察构成透视的主观条件。

四、透视的类型

眼睛在判断物体相对和绝对的距离时,在用双眼进行测量的过程中,还有其他因素的干扰。达·芬奇在《论绘画》一书中,把透视学就其与绘画的关系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缩形透视,研究物体在不同距离处的大小;第二部分研究这些物体颜色的淡退;第三部分研究物体在不同距离处清晰度的减低。从这三个方面总结出了透视的以下三个类型。

1.线透视

线是表现物体最直接的方式,线条是眼睛最容易测量的标准,因此用线条能轻易体现出纵深感(图1-2)。

2.空气透视

也称为“色彩透视”,空气、雾气影响物体的可视度,一般越远的物体越模糊,明暗越弱,色彩对比也越弱(图1-3)。

3.隐没透视

也称“消逝透视”,物体距离相同、尺寸大小相同的前提下,当物体明暗发生变化,清晰度不断减弱时,让人感觉物体的距离不断变远(图1-4)。

五、透视常用的名词术语

1.五个点

透视中的五个点包括距点、灭点、测点、视点及交点(图1-5)。

图1-2 线透视 吕锦雯

图1-3 空气透视

图1-4 隐没透视

距点D(Distance Point):在视平线上,到主点距离相等的点与主点到视点的距离。

灭点/消失点V(Vanishing Point):不平行于画面的直线的投影点。

测点/量点M(Measuring Point):以灭点为圆心,以灭点到视点的距离为半径所做的圆与视平线的交点。

视点/目点E/EP(Eye Point):视者眼睛的位置。

主点/视心CV(Center of Vision):中视线与画面的垂直交点。

图1-5 透视的五个点

图1-6 透视的四根线

图1-7 透视的幅和面

2.四条线

透视中的四条线包括视垂线、视平线、地平线及基线(图1-6)。

视垂线/中心线CL(Central Line):过视心所做的视平线的垂线。

视平线VH(View Horizon):过视心所做的水平线。平视时,视平线与地平线重叠,视平线即地平线,仰视、俯视时,视平线与地平线分离。

地平线HL(Horizon Line):与地面平行的线。

基线GL(Grand Line):画面与基面的交接线。

3.一个幅、两个面

透视中的一个幅指画幅,两个面指画面和基面(图1-7)。

图1-8 平行透视规律

图1-9 距点与消失点重合的透视规律

画幅PA(Picture Arce):在60°视角的视圈线范围内的一块作画面积。

画面PP(Picture Plane):假设竖在物体前面的透明平面,一般垂直于地面,平行于观者。

基面GP(Grand Plane):物体所在的平面。

4.透视的常见规律

(1)平行于某一根不平行于画面的视线上的一组直线,投射成透视图时,要消失在该视线与画面的焦点上,即消失点上(图1-8)。

(2)因为由视点引向距点的视线与画面成45°角,与画面成45°角的水平直线都消失在距点上,距点和消失点重合(图1-9)。

(3)等高的物体近大远小,等宽的物体近宽远窄,物体在一定的视距内,越远越模糊,越近越清楚(图1-10)。

图1-10 等高、等宽物体的透视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