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9.【丢人】
我爹在我的单位出名了。
原因是俩老人家骑着一辆电驴出门买菜,兜了一圈,快到家时,我爹发现后座上的我妈消失了。可是当天又偏偏忘了带手机,于是掉头一路寻找,途经我单位时,便想到找我打个电话。然而我那天偏偏又在外面开会,他居然跑到我单位的行政办公室,让办公室大姐给我打电话,再让我联系我妈。
所以我在外面接到我爹用单位办公室座机打来的电话,一头雾水,然后内容还是我妈不见了,要找我妈。我就疯了,说是你俩老的吵架还是被人拐了,要不要报警,我爹就说先打我妈电话找找看吧。问他为啥不打,原因是记不住我妈电话号码。
结果电话打通了,此时我妈已经在家呆着了。我说我爸让我打电话找您,我妈简直无语凝噎。最后事情是他俩骑着电驴下马路牙子时,我妈怕太重了磕着车,便下了车,没想到我爹不知道,一路扬长而去,戴着头盔仿佛隔音一般,听不到喊,一会儿就不见人影。于是我妈只能步行三公里自行回家,听说我爹还跑去我单位,气得没话讲。
庙小妖风大,没多久我们单位都知道了此事,丢人丢到了单位,家事都成了公事。正在处对象的会计十分感慨:男人老了都那么毛糙吗……说得都不敢结婚了!
**********************
630.【泰国火锅】
泰国火锅有很多种,有本土的红陶suki锅,有日本传过去的寿喜锅,我特别爱一种“Mukathad”。传说这种“Kathad”锅跟韩国有关,不知道是不是韩国传过去的,反正没去过韩国,根据印象,这种锅肉类过于充足,韩国人应该吃不起吧呵呵呵。
一般这种火锅都是自助餐,十年前的行情大多数399-450泰铢一个人(约合80-90元人民币),付款了就可以进去随意拿食材饮料,架锅自行烫烤。“Kathad”锅有个特点,中间是个隆起来的半球,四周凹陷放汤水,这样中间隆起来的部分用于烤肉,四周汤水用来烫蔬菜海鲜之类,可烫可烤,口味多样。而且食材区种类丰富,有猪牛五花肉、海鲜虾蟹、青菜蔬果、饮料冰激淋之类,一路排列过去上百种,平日里吃泰国菜吃得缺油少盐的,偶尔来吃一餐Mukathad真是无上享受。
这种火锅店一般都是路边搭木头棚甚至露天,虽然装修简陋,但店主一般会种上花花草草布置成花园一般,有种别样情调,店里往往还有舞台,有时候会请业余乐队去唱歌表演,无人表演时,当成KTV也可以,食客可以随意上台唱歌。不得不说泰国人确实很会休闲。
这种自助餐不算贵,由于泰国人吃正餐食量小,而且基本不贪心浪费,吃多少拿多少,比较文明,所以老板也亏不了,供应都很大方。不过记得我和小伙伴第一次去吃的时候,眼看着我们桌上吃出一大堆盘子,两个女生居然吃了隔壁桌六个男人的量,十分担心第二天老板会不会把我们照片贴在门口,附言:此人与大象禁止入内。
可惜现在国内泰式餐厅都没有这样的火锅,很多年不见了,甚是想念。
食用小Tips:食材区一般会有肥猪油供应,吃的时候先在火锅的半球区顶上烤一块,烤到流油以后,将猪油均匀涂在半球区,这样再烤别的肉或者海鲜就不容易糊,而且猪油顺着流到汤水里,再烫青菜就会有一种猪油香,不会太寡。
**********************
630.【老实人】
以前在老家县城读初中时,经常一腔孤勇到处乱闯,四处寻找喜欢的租漫画店和磁带店。自从粉了酒井法子之后(又暴露年龄了),对日式时尚发型有点上头,又开始四处开发合适的发型店。然而边远地区县城,能完全做出那种发型的理发店几乎没有,我并不甘心,继续犄角旮旯找,觉得没准能开发出别人不知道的理发店来。
有一次杀进一家门口挂着红白蓝旋转彩带的发廊,看到里面几面镜子,台面上没有理发用具,只有几瓶貌似是洗发水之类的液体,有几个半老徐娘的杀马特女人坐在里面,见我杀进去,就问,来干啥的?我说剪头发。她们直接说,不会剪女孩子的头发。我还百思不得其解,跟她们辩论,说不会剪女生的头发岂不是跟街边的剃头挑子没什么两样?她们就很没礼貌地把我撵了出来。我还愤愤不平了许久,觉得怎么会有水平那么次的理发店。
后来过了很多年想起这件事,才有点突然明白,好像当年真的发现了一些同龄人不知道的理发店。
********************
631.【冲突】
多年前去泰国的董里和敢当玩,那两个地方和马来西亚临近,就是治安很差经常发生无谓爆炸案的地区。原本那里也不是热门旅游区,只是因为有几个小伙伴被分配在那边支教,就趁着寒假过去玩。
那边冲突不断的原因我觉得是因为文化太杂,穆斯林很多,然后华人宗教、印度宗教等等各种信仰都挤在那片小地方,其实所有冲突来自文化冲突。
虽然那里人口稀少,走在街上就像鬼城一样,但是那种赛博朋克的杂乱无章老街道倒是有种别样风情,密集的老房子,临街的老店铺中密集的货物摆放,味道相当复古。那边盛产燕窝,因此那些密集的老房子堆中,感觉燕窝房比住宅还多。
因为那边宗教繁多,所以各种店铺的东西光怪陆离,很多事物都没见过,而且有些东西漂亮得有些诡异。有一天晚上吃完饭去散步消食,就看到有家店铺里陈列着异常精美的印度纱丽,仿佛传统印度电影里看到的那种婆罗门种姓女子的盛装,华丽得流光溢彩。我在门口驻足看了很久,最后斗胆跟老板问价钱,没想到女老板顿时非常惊恐,一连串说:你买来干什么?这个不是用来穿的!接着她说了一个名词,发音类似于“kie”(三声),并且说了一堆,还拼命跟我解释这个名词,希望我能懂,似乎说这些衣服是给这个“kie”穿的,不停问我明白吗?……其实我并不明白,但看她着急忙慌的样子,我知道她认为我的想法并不合他们的风俗,于是就算了。
之后问了小伙伴甚至是一些泰国人,这个“kie”到底是什么,他们竟然没有一个人懂,因此至今是个迷。不过后来在当地的一些寺庙里,看到有些神像竟然穿着非常精美的纱丽,我也隐隐约约明白了点什么。后来想起,大概我那天在那家店里的行为,就好比在中国某个老外非要买个制作精良的花圈回家摆放的味道吧,没准更恶劣(扶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