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刈麦[1]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2],童稚携壶浆[3]。相随饷田[4]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5]。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6],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7]有余粮。

【注释】

[1]刈麦:割麦。

[2]荷箪食:担着用圆形竹器盛着的食物。

[3]携壶浆:提着壶盛的汤水。

[4]饷田:指给田间劳动者送饭。

[5]敝筐:破篮子。

[6]家田句:家中的田地因为交税卖完了。

[7]岁晏:岁末。

白居易

(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曾与元稹等人倡导“新乐府运动”,诗歌平易明白,多有反映民间疾苦之作。有《白氏长庆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田间观察农民劳动时所写。五月麦熟,正是农忙时节,农夫们都在田间辛勤劳作着。正值中午,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壮年农夫送饭送水。只见那些农夫背负青天,脚踩大地,不顾暑气逼人,不知疲倦地劳作着。此时,突然出现一幕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抱着孩子,挎着破筐,居然在田间捡碎麦!原来,她家的田地早就因为交税而卖光了,只能靠拾荒度日。

诗歌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十分生动且全面的田间劳作图,反映了农家百姓劳碌辛酸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同情之心。而最后四句亦是全诗点睛之笔,将农夫的生活与自己当官的生活作对比,自己不事生产,却吏禄有余,生活优渥,真是愧对百姓!既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同情怜悯,又是对所处时代百姓与官员贫富贵贱悬殊的一种控诉。

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动”,诗歌多反映民间疾苦,希望“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这正是因为他对百姓怀着一颗仁爱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