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营销与传统广告

我从2005年入行广告行业起就一直在说互联网营销的“狼”来了,传统广告必须转型到互联网广告,那些老一套的硬广告即将“失业”。然而十多年过去了,现在互联网确确实实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它革了传统广告的命了吗?尽管我不能武断地得出结论,不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相信每个人最终会有自己的判断。

一、全民互联网对营销带来了哪些影响

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的基础“配置”,所有的商业交流模式和传播模式都会被重新构建,现在我们所谈到的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知识付费、人工智能等,都是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上,下一个时代浪潮将会在这些基础之上爆发性出现。我们原来需要去逛街买东西,现在用手机就可以买;原来我们出门要带钱包,现在带个手机就可以了;原来资产是现金和房子,未来可能是数字货币;以前需要给车加油,然后自己开车走,现在车不仅不用加油,还可以自动驾驶……我们突然发现科技和互联网正彻底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让资讯传递变得更快,让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传播环境在不断变化,我们很难再用统一的标准去固化衡量。

传统媒体很难迅速创造爆发性营销效应,反倒是很多社会热点事件通过互联网快速传播发酵并快速消亡。企业在互联网上做营销推广也并非易事,很多企业花的推广费用都如石沉大海。譬如,近几年不少企业开设了自己的公众号,每天保持内容更新,聘请专人运营,然而很快又陷入自说自话的窘境。公众号成了传播的鸡肋,放弃不甘心,不放弃又达不到实际效果。互联网是个裂变且多元的信息传播网络,企业精准地理解和运用互联网显得尤为重要。

如今,企业不再需要印刷那么多宣传材料,广告宣传的时效性在缩短,品牌的建设变得艰难,所有的推广都指向用户转化和订单转化。市场营销的方向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很多常常挂在嘴边的词汇过时了,大谈品牌价值“以人为本”仿佛是昨天的事儿。而事件营销、口碑营销也显得落伍了。如今,大家讨论的是网红经济和眼球经济。

传播方式的变化反过来倒逼企业改变市场营销的行为。拉高一个维度来看,传播方式只会不断进化,因为我们已无法退回到只依靠报纸来了解世界的简单需求了。互联网带来的是时代的更迭,就像工业时代取代农耕时代一样,播种机和人力播种的区别除了方式不同外,还有效率不同。而商业的本质是逐利,逐利的本质是效率。

二、传统广告和传统商业是否真的没落了

互联网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的兴起,使传统商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挤压了原本因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利润。未来区块链的兴起,将让传统互联网瞬间变成古典互联网,广告传播的形态可能也会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普及而改变。那么,电视广告、电台广告、地铁广告、公交广告等传统广告媒体的传播价值是否还存在?如何去评估呢?

人是活在真实世界的,所有的感受都是立体的。传统媒体在真实世界传播中的价值肯定存在,就如同电子商务再怎么发达还是没有办法完全替代传统商业,因为现实生活中的亲身体验价值是互联网无法替代的。我们坐车听到的广播、坐地铁看到的平面广告、电视里看到的TVC、逛街看到的专卖店,实际都是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广告传播体验,这些是互联网无法替代的。

但在这个媒体碎片化时代,每个企业的营销推广预算都不可能做到媒体全覆盖,在用户和订单转化的压力之下,自然要选择更能实现营销目标的媒体来传播,传播见效周期长、数据难跟踪、受众影响力也模糊不清的传统媒体自然就容易处于被动地位。

过去没有互联网、信息不对称,是传统媒体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几乎所有的传统媒体不管是否给企业主带来了实际价值,投放费用每年都会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传统媒体的价值被大大高估了。2005年以来,即使在传统媒体高度发达的美国,《西雅图邮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电视周刊》等都纷纷停止出版印刷报刊。而在我国,停刊、电视台无广告“裸奔”也不是新鲜事。可见,传统媒体的衰退既不是美国故事,也不是中国故事,而是一个全球性故事。在互联网时代到来时,泡沫被挤破是时代变革的必然结果。

三、移动时代了,广告营销是否还能愉快地玩耍

倒退15年,传统媒体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从准备好广告稿或TVC,到媒体开始排期投放,再到市场反馈,起码需要三个月以上,甚至半年以上都是常态。而在互联网时代,时间变得更宝贵,效率变得更重要。企业的市场推广通过互联网广告、社会化营销、网红直播等方式传播,准备、开始、投放、反馈这一系列流程甚至可以在同一天完成,当天就能看到数据转化,并可以实时改变营销策略或投放方向。这大大提升了企业市场营销的效率,也为企业更快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因此,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年轻的品牌迅速崛起。

电商的崛起,让我们过去看不到的用户转化变得真实可见。每天电商的运营人员都要在后台出价购买当天的用户流量,根据关键词的匹配度和出价,商家每天都可以算出当日的收入。阿里巴巴在招股书上描述得很清楚,广告收入是阿里巴巴最大的收入来源。

当然这种商业模式下的品牌也有明显的软肋,即品牌营销能力太低。很多淘品牌习惯了流量转化模式后,根本不会在建设品牌和市场营销上注资。2014年前后曾经热闹过几年“出淘”潮,很多在淘宝上崛起的品牌都希望建立属于自己的生态体系,摆脱淘宝的束缚。这些淘品牌试图通过自建B2C网站、APP的方式笼络消费者。然而,轰轰烈烈地折腾了几年后,“出淘”的品牌几乎都被不可逆的社会发展趋势和流量成本打败,最后灰溜溜地回去了。

结果反而是后加入电商领域的传统品牌,在电子商务上后发制人。究其原因,首先是传统品牌的影响力已经根深蒂固,其次是传统品牌的渠道已经遍布全国,再加上电子商务更是如虎添翼,传统品牌迅速成为各种类目的前几名。传统品牌凭借其品牌影响力,加之互联网的助力,摆脱了渠道束缚,直接与消费者互动,成为这场电子商务竞争的主要赢家。

互联网科技除了带来消费,还带来了社会进步,更催生了新的营销形式,未来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与目标消费者进行更直接的互动。

四、爆发式的网红IP经济是否让你手足无措

自从有互联网以来,网红其实一直在影响着我们,在论坛时代、博客时代就有网红。如徐静蕾,作为一个明星开辟自己的博客并创立网络杂志,在那个时期的互联网上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再如后来的凤姐、犀利哥。

如果说PC时代网红可圈可点的话,到如今这个移动时代的微博、微信自媒体时代,网红则呈现裂变式爆发性增长,更多聚合在视频直播媒体上。我们听到太多短期爆发的网红,最有代表性的算是papi酱,开了个广告招标会,门票卖到8000元一张,还一票难求。

“嗅觉”灵敏的淘宝网很快就开通了淘宝直播,2016年“双11”,某个网红两小时直播便给商家带来破亿元的销售额。这不仅仅归结于淘宝网巨大的流量优势,也印证了网红强大的带货能力。

这几年各路商家纷纷投向网红直播,让直播网红的身价不菲,鱼龙混杂难辨真伪。某个有10万粉丝的网红每次2小时直播可以报价10万元,而另一个有10万粉丝的微信公众号头条推荐可能连5000元都成交不了。这就形成了鲜明对比,同为互联网社交媒体,为什么网红传播成本远高于公众号?观察这个现象可以简单概括出三个特征:

第一,媒体的创新性会带来新的用户流量红利,吸引广告主往里面砸钱,形成一个选择趋势。

第二,可视化的媒体比说教化的媒体更能拉高参与者的互动感和好奇心,从而对广告或互动有更多的包容度,广告效果会比以往更好。

第三,个人IP价值的传递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被认同。

其实还有更非主流层面的维度,需要从更深的心理层面去理解。互联网时代充满了变量,就像声学传播中的多普勒效应——高速的火车拉着汽笛高速驶来,由远及近时振聋发聩,由近及远时渐渐式微。

不管怎么说,网红经济的爆发,着实让很多品牌主措手不及,这完全是不按套路出牌的传播形式,什么明星效应、品牌感受、目标用户、销售转化等,过去在其他媒体形式上可衡量的参考标准,在网红传播上好像都不那么好用。真实参与其中你更会大跌眼镜:真有网红一次直播就获得打赏超过100万元,确实有企业请了某个网红直播一次就卖了超过1000万元的货,也的确有品牌主将新品发布会转为网红直播发布会,众多网红为现场带来超过2000万的直播流量。

记得崔建以前唱了首歌,“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很多新事物我们还没搞清楚,那股热潮就过去了。2015—2016年风靡了全国的微商,相信很多人听到了各种版本的创富神话。但是,恐怕很多人还没热过来,那股风就过去了。微商的崛起就与网红有很大的关系。

不管怎样,这些年摆脱了教科书式传播的商业模式,在不断洗刷我们陈旧的价值观和经验。面对新事物,只有感受变化、拥抱变化,才能适应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