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转型:探寻中国经济发展新路径
- 徐洪才
- 16字
- 2021-03-29 18:11:57
第二章 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
一、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16年中国经济
2015年12月22日,笔者作客中国新闻网,解读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热点问题。
(一)五大任务:相辅相成,环环相扣
“十三五”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第一个五年,2016年是开局之年,面临的形势是“三期叠加”,即: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现在老动力减弱,新动力未跟上,经济下行压力大,企业生产经营很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杠,还要降成本、补短板。由于供给结构跟需求结构不匹配,很多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多余落后产能属于供给侧且没办法及时淘汰,其实这是在消耗资源,对整体资源配置不利。为此,要通过结构调整,解决好多余产能和库存。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债务负担重,要通过降杠杆来降低潜在风险,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2016年五大经济工作任务,相辅相成,环环相扣,存在密切联系。产能过剩和库存过多相一致,另外负债率高,潜在风险就大,也是相互关联的。在去库存过程中,要考虑短期阵痛和冲击,可能影响银行稳健经营,坏账将增加,社会不稳定。补短板,实际就是创造新供给,引导新需求,通过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更多就业和发展机会。加法和减法相结合,可以对冲部分风险,实现相对平稳。提高企业竞争力关键是减轻负担。现在成本上升、环保要求上升、用工成本上升,过去人民币汇率累积升值也不小。还有社会保障,如“五险一金”负担也很重。把成本降下来,让其轻装上阵,就能提升竞争能力。
(二)产能过剩是最大结构性问题
造成过剩产能,原因首先是低层次重复建设,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企业一哄而起,地方政府盲目上马项目。我们在全球分工体系中处在低端,附加值低且竞争力不足。要想淘汰部分落后产能,就要培育市场机制,该关的关、该停的停,但也要考虑平稳过渡,保障下岗工人再就业。同时,通过扩大新的发展空间,如“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型城镇化,创造新的商机,增加消耗原材料,如钢筋、混凝土、铝和平板玻璃等。另外,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输出部分产能。世界上很多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很大,我国已在多个领域具备参与全球竞争的实力。在输出过程中,优化结构,改进技术,改善环保,提高竞争力。总之,解决过剩产能一定要多管齐下。
(三)提质增效要靠结构调整和改革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要靠结构调整和改革。现在经济结构出现向好趋势,服务业发展很快,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超过投资。过去依赖要素投入和规模扩张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发生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形成。正在实施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以及“互联网+”战略等,对传统行业进行改造,促使其转向中高端,在全球分工体系里不能总处在低端位置,附加值低,赚的钱就少。必须提升竞争能力,转向提质增效。过去,我们享受人口红利,现在这方面优势减弱,但人才红利有潜力。通过增加教育投入,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发挥企业家才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氛围,经济发展潜力就会进一步释放。
(四)人才管理体制创新最为关键
提高劳动力素质,培养一批能够满足市场多层次需求的劳动力大军。现在教育结构较单一,缺乏工匠精神,影响了产品质量。科技成果市场化应用不够。总体看,国有企业不重视研发。国企要建立中长期激励机制,避免无效投资,提高投资效率;技术创新方面要加快赶超和学习,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供给侧也有三驾马车,一是劳动、二是资本、三是技术,三者要整体推进。此外,人才最为重要,我国创新人才严重不足。很多中西部地区具有良好要素条件,如廉价土地和资源,低成本劳动力也不少,但产业发展难成气候,关键缺少领军人才。因此,要培养企业家队伍,发挥关键人物作用。让人才脱颖而出、有成就感、实现个人梦想,就必须促使个人事业追求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其中人才管理体制创新最为关键。
(五)小微企业在“双创”中大有可为
“双创”有两层含义:企业是创新主体,个人是创业主体,二者存在密切联系。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无论国企或民企,都要加大投入、建立机制,鼓励创新创业;要协同作战,政府、企业、科研机构要合作;还需要金融支持,通过提供多层次、多样性金融服务,支持创新创业活动;政府财税政策也要调整,适当补贴、引导,如建立双创引导基金等。创业活动要顺着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展开。创新商业模式、发展新产业、开发新市场都是创业方向。另外就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在这方面,小微企业大有可为。过去,国家对大企业支持多,下一步应扶持小微企业,形成政策合力。小微企业发展,会增加就业、增加老百姓收入,因此消费能力就会提升,环环相扣,拉动经济增长。推动“创新创业”,要形成良好氛围,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六)防止2016年一线城市房价上涨过快
过去几年去库存,三、四线城市开发商很纠结、撑不住,应该顺势而为,适当降价,这是理性抉择。但也要看到新机会,农民变成市民,但购买力有限,要适应市场需求,提供价廉物美的商品。三、四线城市楼市交易量可能会上升。随着户籍政策、社会保障政策调整,很多农民变成市民,2020年之前要解决三亿人口市民化的问题,还有七千万人口脱贫的问题。这些人身份变了,会拉动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提升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有支撑力。相关市场参与者要顺应潮流,作出调整。一线城市情况不同,由于一线城市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条件好,整体需求强劲,现在库存消化差不多了,要防止2016年一线城市房价上涨过快。未来一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分化走势可能延续。此外,消化库存首先要有人买,要培育和提升需求能力,政府要改善社会保障,增加医疗、卫生、教育、基础设施等投入,农民没有了后顾之忧,变成市民后收入增加,需求自然会上升。各地情况不一,要量力而行,结合财税体制改革,中央政府保基本,社会政策托底,让全体公民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