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起步阶段的地学研究工作

地质部对于大区地质研究所的性质和任务有明确的定位。大区所的任务应以区域性为主,与专业性相结合,贯彻重点突出、各具特色的方针。西北所成立后,在短时间内就编制了相应的科研计划与十年科学研究规划(草案),地质研究工作迅速展开。

(一)西北所的研究方向和重点任务

早在西北所挂牌之前的1962年7月,就向中共中央西北局和计划委员会报送了西北所的主要研究工作和重点任务西北所的主要研究工作和重点任务以及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等问题汇报[R].1962:7.

西北所的研究方向为:

1.区域地质测量。提高区域地质研究程度,开展区域地质基础理论中的主要问题研究,其中包括岩石、矿物、古生物地层、构造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题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区域地质测量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2.研究在普查勘探中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在开展区域矿产理论上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的矿产及其分布和生成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区域内重要矿产的普查勘探方向提供必要的依据。

3.系统总结区域内地质矿产资料,编制各种地质矿产图件和各种地质矿产志,包括矿物志、岩石志、古生物志、地层志、地层表等。

4.物化探技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勘探技术方法的研究。

西北所的重点任务是:

1.祁连山、阿尔泰山、天山地质构造特征及急需矿产分布规律的研究。

2.黄土地质的研究。

新疆研究站(即新疆分所)的任务主要是研究阿尔泰山、天山地质构造特征及急需矿产,如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矿产铬、钴等的分布规律,甘肃研究站的任务主要是编甘肃省1:100万地质图及附图,如大地构造图、岩相古地理图、岩浆岩图、成矿规律图和成矿预测图。

在西北所成立之后,根据国家的需要,安排相应的研究课题。

(二)制订科研工作计划

1963年,西北所根据国家科委地质组编制的科学发展规划,编制了相应的十年科学研究规划(草案)和年度研究计划,围绕国家急需矿产(铬、铜、铁、磷等)编制了1963年度科研计划(表2-2)。该计划包括祁连山中段基性、超基性岩及其有关矿物的研究等16个研究课题,其中重点课题7个。此外,还有“秦岭、祁连区域地质”及“秦岭、祁连区域成矿规律的比较研究”两个课题未列入计划表内。

表2-2 1963年度科研课题计划表

续表

(带*号的是重点课题)

1965年,西北所又编制了1965年科学技术研究课题计划(表2-3),科研工作按计划有序展开。

表2-3 1965年度科研课题计划表

续表一

续表二

续表三

续表四

续表五

续表六

(三)铬铁矿研究

在“科学研究以任务带学科”的口号下,研究工作必须密切联系生产实际,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把经济建设急需的研究任务置于重要位置。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急需铬矿资源。为此,地质部于1963年底组成了以李轩副部长为首的新疆铬铁矿普查勘探指挥部,铬铁矿研究成为西北所的重点科研任务。为了适应研究工作的需要,将岩石矿物研究室易名为铬铁矿研究室,在野外工作期间即为铬铁矿研究队。1965年,又组建了青海绿梁山和北祁连山两个铬矿研究队和甘肃北山铬矿研究组。此外,还成立了秦岭综合研究队,开展铬矿和磷矿的研究。1963年至1965年,西北所的铬铁矿研究项目见表2-4。

表2-4 1963—1965年铬铁矿研究课题

上述研究课题均提交了研究报告,其中对玉石沟铬铁矿的研究发现,该地区铬铁矿矿体的矿石质量符合工业要求,铬铁比值为2.47—3.96,岩浆分异以南矿体分异较好,基性程度较高,成矿最有利。Ⅰ号含矿带以西至Ⅲ剖面间是成矿有利地段,盲矿体的寻找应集中在弧状变形的轴部及两翼。南岩体Ⅲ剖面以西至两端有可能是成矿有利地段。玉石沟铬铁矿矿区远景储量可达30万吨以上。

除了铬铁矿研究以外,建所初期李树源、王振江等对陕西阳平关和略阳金家河的磷矿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任海波等对金堆城钼矿床生成条件、氧化带特征及其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认为矿床属中温—高中温热液细网脉状辉钼矿床,成矿作用受构造断裂、岩浆作用及围岩性质等综合因素控制。

(四)地质研究成果

建所初期,地质研究工作条件十分艰苦,野外装备相当落后,野外的交通工具是陈旧的几台解放牌卡车。野外的工作区域多为西北地区的高寒地带,人烟稀少,气候寒冷,即使是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那里也是冰雪尚存,寒气逼人;住的是简易的帐篷,生活条件的艰苦不言而喻。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就在那样的环境中,西北所科研工作的创业步伐迈得坚定且稳健,创业的艰辛换来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

提交了课题最终研究成果共24项,其中比较重要的成果有12项,见表2-5。

表2-5 建所初期的主要成果

(*1∶100万地质图编图总成果,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奖。)

提交了中间报告的科研成果20多项,其中较主要的成果14项,见表2-6。

表2-6 建所初期提交的较为重要的中间研究报告成果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