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实验测试及科技情报工作

(一)地质实验

1963年,西北所开始筹建化验室。在室主任陈济梓领导下,边筹建边工作。当年就承担了地质样品的分析任务,及时为地质科研工作提供了分析数据。

实验室的装备十分简陋,3台感量为0.1毫克的分析天平,1台火焰光度计、1台比色计、1台极谱仪就是化学分析仪器的全部“家当”。光谱分析则是一台苏联制造的中型光谱仪,提供半定量分析报告。

冬季为了防冻,实验人员需在清晨六七点钟点燃火炉。20世纪60年代初的岩矿分析方法仍以化学分析为主,经典的重量法和容量法劳动强度大,分析过程冗长,实验室加班加点已是常事,实验室的通风柜从清晨开启直至深夜。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和精细的化学分析技术相结合,就产生了高质量的分析数据。提供的岩石全分析数据深得宋叔和副所长的赞许。

图2-6 1963年11月,毛泽东主席暨中共中央负责同志接见全国科协学会工作会议及电子、计量、动物、微生物、地质、建筑六个学会学术会议全体代表并合影。西北所夏祖春(左起第二排第15位)参加了此次会议。

遵照地质部的指令中共地质部地政字〔×××〕第54号文.,钟世洵工程师于1964年赴新疆地质分局实验室参加铬铁矿分析方法攻关会战,为以后的西北所铬铁矿分析打下了基础。

岩矿鉴定工作也逐步展开。显微镜法、费氏旋转台法、油浸法、矿物分选的重液分离法、磁性分离法、人工重砂、差热分析以及X光衍射分析法等多种鉴定手段相继建立,矿物学研究的光学鉴定基本手段已经配套。磨片室磨制的光薄片和镜下光薄片鉴定在建所初期已声誉鹊起。

(二)《西北地质科技情报》刊物的创刊

1964年3月20日,为适应西北地区地质部系统地质科学研究和地质生产的需要,加强本区地质局(队)、地质科学研究所之间的学术联系,遵照地质部〔1963〕地院字第38号文精神,开展西北地区地质科技情报工作和编辑出版《西北地质科技情报》刊物。西北所与西北地质局共同发文,提出了《关于开展情报工作和编辑出版情报刊物的意见》。

在西北所建立西北地区地质部系统的地质科技情报中心,分别在西北地质局资料处、甘肃、青海、宁夏综合地质大队地质科及兰州中心实验室设立情报站,围绕西北地区当前和长远的地质科学技术任务,开展新资料和情报的收集、整理、加工、研究和报道工作;以交流报道本区地质科研、生产的新发现、新动态、新资料为主,介绍与本区有关的国外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

1964年开始不定期编辑出版《西北地质科技情报》刊物,定为内部资料,不对外公开发行,在不同范围内传播交流;编辑部设在情报资料室,具体负责刊物的编辑出版。刊物的报道内容除了加强基性、超基性及其有关矿产的报道外,还广泛报道矿物、岩石、矿床、地球化学、地层古生物、区域地质、构造地震、第四纪地质、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实验分析、选矿加工及普查勘探方法等地质专业多方面的情报资料,主要服务对象是西北地区地质科研和生产部门的科技、行政人员,并与全国地质系统的单位相互交流。稿源主要依靠辖区各局、队、所、室的广大科技人员投稿,稿件需先经本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审核和保密机构的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