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第四届六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8年1月17日

中共定西市委书记 唐晓明

这次市委第四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学习领会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2017年全市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安排部署2018年经济工作,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不断开创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定西的新局面。

过去的一年,市委常委会在党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手抓脱贫攻坚、一手抓全面从严治党,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都取得了新成效。

{L-End} 一、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市委常委会在推进全市党的建设、改革发展稳定和自身建设各项工作中,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根本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增强政治能力,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决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市委常委会坚持把抓好理论武装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逢会必学制度,每次常委会会议都安排集中学习,全面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学习传达中央和省委重要会议文件精神,提出贯彻落实意见,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率先垂范,全面落实中央下发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制订年度学习计划,通过观看专题片、现场观摩交流、集中研讨、邀请专家辅导等方式,组织专题学习十七次,不断强化思想理论武装,着力提高领导、谋划和推动全市改革发展的能力水平。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我们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及时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常委会(扩大)会议、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专题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做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的重大论断,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刻领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部署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十九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上来。市委常委和市级领导坚持以上率下,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部署新要求,确定14个重大课题开展专题调研,带头深入联系点和党校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示范和引领各级各方面广泛开展宣讲活动。坚持做到全员覆盖,邀请省委宣讲团和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做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辅导报告,抽调22名同志组成9个宣讲组,深入各县区、各单位开展巡回宣讲56场次,分六期对1145名县处级领导干部进行全员轮训,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专题研讨会,组织党政领导、专家学者、民营企业家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深入交流研讨,凝聚发展共识,推动十九大精神落实落地。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先后召开常委会会议22次,研究部署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贯彻执行、经济社会发展等重大问题,制定出台《定西市委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实施意见》《定西市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八个着力”重要指示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实施方案》《定西市贯彻新发展理念“1+19”系列配套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和工作举措。

{L-End} 二、全力以赴加快脱贫攻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集中力量攻克深度贫困,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预计全年脱贫10.12万人、贫困人口减少到36.2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7.5%下降到13.7%。一是聚焦深度贫困。认真贯彻中央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和省上实施方案,精心制订《定西市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全面实行市级领导联县包乡抓村制度,调整充实市、县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将最强的领导力量、最优的帮扶资源向四个深度贫困县、34个深度贫困乡镇和557个深度贫困村倾斜,成立11个脱贫攻坚专责小组,组织3500多名干部开展驻村帮扶,形成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脱贫、全市合力促攻坚的工作格局。二是强化政策落地。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市县区财政用于脱贫攻坚支出174亿元,累计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66亿元、易地扶贫搬迁贷款31.6亿元。大力开展精细精确精微的“绣花”式扶贫,研究制订“七个一批”及危房改造和安全饮水“九个清单”管理年度计划和推进措施,制订自然村道路硬化等四个三年实施方案,硬化自然村道路3331千米,实施易地扶贫搬迁8700户3.8万人,全面消除2.25万户D级危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1.6%,行政村通光纤宽带率达到97%。加快实施贫困村动力电提升工程,群众用电质量明显提高。大力推行“四跟进”产业扶贫模式,深入推进光伏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农民人均产业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60%以上,全国产业扶贫现场会在我市成功举办。不断加大劳务输转和生态扶贫力度,全面落实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扶贫政策,确保惠及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三是深化社会帮扶。强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全面落实与福州市签订的“1+5+2”东西扶贫协作协议,福州市共提供援助资金9830万元,组织输转劳动力3567人,招录94名大学生到福州企事业单位就业,实施帮扶项目52个,受益8600多户3.3万人,带动1232户5433人脱贫。加强与七个中央定点帮扶单位的沟通衔接,实施帮扶项目92个、到位资金6100万元。四是狠抓精神扶贫。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研究制订《定西市精神扶贫实施方案》,启动建设县、乡、村三级新时代农民脱贫攻坚讲习所,通过大力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国家、省市脱贫攻坚政策,树立并广泛宣传脱贫攻坚典型,组织脱贫户与贫困户面对面恳谈等举措,教育引导群众转变“等靠要”思想,进一步激发脱贫内生动力。五是保证脱贫质量。建立行业部门数据与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数据共享比对机制,采取建档立卡数据清洗、复核压减、核查回退等多种方式,有力推动建档立卡工作向更加精准转变。深入开展扶贫领域专项巡察、“两查两保”等专项行动,加大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整治力度,确保扶贫项目和资金真正用到贫困群众身上。严格落实脱贫验收责任体系,按照《甘肃省贫困退出验收办法》规定标准,扎实开展2017年度贫困人口退出抽查验收工作,坚决防止数字脱贫、虚假脱贫。

{L-End} 三、攻坚克难推动经济发展。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下滑的严峻形势,市委常委会切实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谋划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为抓手,通过定期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出台“四重”“四一”措施、集中推进重大项目开工、现场观摩督查等方式,综合施策、攻坚克难,全力促进经济提质增效、趋稳向好。预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344亿元、同比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354亿元、下降43%,规上工业增加值29.5亿元、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亿元、增长8%,大口径财政收入47亿元、与上年持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7亿元、同口径下降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0亿元、增长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81元和6918元,分别增长8%和10%。一是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严格实行重点项目清单管理制和市级领导包抓责任制,制订出台《定西市投资项目正向激励和反向问责方案》,全面落实项目建设“六个清单”和“十个一批”要求,连续五批集中开工项目415个、总投资426亿元,完成投资113亿元,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1070个。宝兰高铁、兰渝铁路建成通车,总投资274亿元的三条地方高速公路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定西支线机场、漳县通用机场、渭河源景区和市医院起降点前期工作有序推进。邀请专家对全市2018年计划投资项目和“十三五”规划后三年储备项目进行咨询论证,谋划储备项目2989个。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带队赴北京、天津、陕西、四川、广东、湖北等地对接洽谈项目,组团参加兰洽会、敦煌文博会、甘肃-香港中医药产业项目合作交流会等重大节会,举办福定东西扶贫协作招商推介会、福州企业家定西行等招商推介活动,与四川凉山州缔结为友好市州,与中国化工、万达、阿里巴巴、湖北凯迪、珍宝岛等知名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17个,到位资金350亿元。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对接南向通道,举办发展研讨会启迪思维,完成战略研究报告,启动编制发展规划。二是全力促进产业升级。紧紧围绕打造中国药都、中国薯都和中国西部草都目标,统筹推进中医药、马铃薯、草牧、果蔬等四大优势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和生物制药、现代物流、文化旅游、新型能源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产业发展的规模和层次明显提升。扎实推进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启动实施中药产业、中医事业两个“百千万”人才培养行动计划,组建成立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联盟、规范化种植联盟和科技创新联盟,陇西一方取得配方颗粒生产资质并批量生产,康美西部中药城建成投用,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正式上线运营。在陇西县成功举办2017年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博览会,通过展销展览、推介招商、高端论坛、实地考察等方式,有效搭建了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大力推进全国马铃薯主食化战略先行试验示范区建设,定西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首批区域性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定西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一期建成运营。编制完成中国西部草都建设总体规划,畜禽饲养总量和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2900多万头只、35万吨。新增经济林果8866.67公顷,种植蔬菜5.4万公顷。《渭河源大景区体制改革方案》获省上批复,启动编制《定西市全域旅游规划》。亿联国际商贸城、金帆商贸物流中心等10个大型物流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加快推进安定、通渭、渭源光伏扶贫试点项目建设,建成并网光伏扶贫装机规模3万千瓦、带动发展贫困户6427户。三是着力推动工业发展。制订出台《关于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意见》及系列配套方案,深入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完成重点工业项目投资30亿元,蓝天公司马铃薯复合粉生产线等113个项目开工建设,康华机械智能制造等26个项目建成投产,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8户、累计达到169户。四是切实加快城乡建设。《定西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获省政府批复,全市开工建设城建项目174项,完成投资99亿元,其中市区81个,完成投资45亿元;定西北站站前广场等21个重点项目建成投用,定西体育场、天然气供气工程等60个项目有序推进,天定高速定西北出口改造工程和中华路市民公园启动建设,兰州至定西天然气管线全面建成。抢抓国家实施3年棚改攻坚计划的重大机遇,制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开工城市棚改住房4109套。首阳中药材小镇列入国家级特色小镇,3个省级、8个市级特色小镇建设进展顺利。五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刻吸取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教训,全面排查整改全市5个自然保护区存在问题。认真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23项反馈问题已整改销号20项,其余3项完成年度整改任务。总投资103亿元的《渭河源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实施方案》经省发改委批复并全面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林业重点工程扎实推进。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四级河长名录,启动编制洮河、渭河等五条河流“管治建”规划。统筹推进全域无垃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大工程”,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防治专项行动,城乡环境整治初见成效。六是全面深化改革。召开三次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出台《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领衔推动改革落实暂行办法》,建立顶层设计、先行试点、问题倒逼三类改革责任清单,明确7大领域31类199项改革事项,审议出台12个改革意见方案。全市农村“三变”改革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完成。扎实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市县区监察委员会全部挂牌成立,人员全部转隶到位,已全面开展工作。持续深化以法院、检察院、公安改革为主的司法体制改革,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扎实推动群团组织改革,漳县“党建带妇建、妇建促党建”基层组织改革做法得到全国妇联的高度肯定。在全省率先探索开展改革第三方评估,总结形成的“七步工作法”得到省委主要领导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L-End} 四、凝心聚力促进社会和谐。坚持抓重点、抓关键、抓薄弱环节,加大源头治理力度,有效防控各类潜在风险,巩固和保持了全市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一是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方面支出134亿元、增长9.8%。城镇新增就业2.8万人,输转城乡劳动力63.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25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6亿元,带动就业1万多人。安定区和陇西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验收,二本以上上线率34%;职业教育特色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甘肃农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开工建设,定西职业技术学院筹建有序推进。统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城乡医保率先在全省上线运行“五险合一”系统,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二是全面推进宣传思想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召开市委意识形态工作会议,制定出台《定西市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办法》,形成了上下贯通的压力传导和责任落实机制。切实加强舆论引导,成功应对涉及我市的“向地铁童乞行为说不”等10多次重大网络舆情。全面提升对外宣传工作水平,省级以上媒体刊发我市重点新闻稿件1880多篇。不断深化“文明定西、人人行动”和公民素质提升“十大行动”等主题活动,扎实推进移风易俗文明乡风建设“六大行动”,广泛开展“凡人善举·情暖陇中”便民利民志愿服务活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1816个行政村“乡村舞台”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中宣部“贫困地区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有序推进。大力推动文艺精品创作,创排了《渭水礼赞》《回家》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三是扎实推进平安定西建设。圆满完成党的十九大维稳安保任务,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全市刑事发案下降20%、八类主要案件下降20%、治安案件发现受理下降7.9%、道路交通事故下降4.8%,我市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奖和“全国社会治安优秀市”荣誉称号。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深入推行依法治访“123456”工作法,非正常上访大幅下降,集中解决了一批信访积案,市委主要领导在新华社和国家信访局联合举办的“市委书记谈信访”栏目上介绍了我市信访工作经验,我市两名同志在全国信访工作会议上受到表彰。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市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下降20%。着力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四是不断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定期召开市委人大工作联席会议,支持和保证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立法、监督、决定、任免职权,首部地方性法规《定西市物业管理条例》出台。大力支持政协履行职能,组织召开市委政协工作会议,制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协工作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着力提高政协协商民主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完成了市级和安定、岷县民族宗教机构单设工作。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大力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依法治市进程,法治定西建设步伐加快。

{L-End} 五、持之以恒全面从严治党。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自觉担负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党的建设持续加强。一是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制订《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实施意见》,健全完善市委常委会、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市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等学习制度,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四到活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上讲台授课150次,到基层讲党课1850次。深化党员一岗一责“七个一”活动,组织引导党员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发挥作用,涌现出了陇西县抢险救灾英雄冯小平等一批优秀共产党员。集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回头看”活动,着力解决党员组织观念不强、发挥作用不足等问题。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等,积极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蓄势预热。二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制订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的通知》,对《市委全会工作规则》和《市委常委会工作规则》进行修订完善,严格执行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党员民主评议等党内制度。认真落实《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坚决全面彻底肃清王三运流毒和影响进一步净化政治生态的意见》,高质量召开肃清王三运流毒和影响专题民主生活会。三是牢固树立正确用人导向。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制定完善《定西市县级以上干部任免规程》《定西市县区干部选拔任用有关事项预审暂行办法》等文件,严格落实“凡提四必”要求和干部选用全程纪实制度,研究干部任免事项7次324人。其中,提拔85人、平级交流239人。在121个市管领导班子和1100多名领导干部中开展“两谈一提”活动,对领导班子运行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研判。狠抓干部管理监督,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外出报告、请销假等制度。四是夯实基层党建基础。健全完善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包点包抓责任制,督促各级党组织建立抓基层党建责任、问题、任务“三张清单”,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等,督导整改问题270多条,基层党组织活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深入开展“基础建设规范提升年”活动,全面加强“五化”建设,扎实推进党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水平明显提升。深入实施“能人引领”工程,扎实推进“三链”建设,新发展致富能人党员684名,建立党群共富示范基地262个,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326个,陇西县抓乡促村的典型做法在全国深度贫困地区抓党建促脱贫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上作了交流发言。五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落实主体责任,通过约谈和“三述”等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断向基层延伸,对46名履行主体责任不力的党员领导干部实施责任追究,给予党政纪处分17人,通报批评、诫勉谈话29人。持续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委有关规定,扎实开展“三纠三促”“三查三治”和明察暗访督查年等作风专项整治活动,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66件,处理124人,给予党政纪处分96人,通报批评、诫勉谈话28人。制订出台《定西市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双六条”正负面清单》,推动营商环境不断好转。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大力开展以严查“一把手”腐败、扶贫领域腐败等问题为重点的“五查”活动,排查处置问题线索3526件,立案806件,给予党政纪处分1061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进一步巩固。高度重视巡视巡察工作,全力配合省委第二巡视组开展巡视,成立10个专项巡察组,对18个市直单位和90个乡镇、81个县直单位开展巡察,发现问题1492个,梳理线索1013条,形成了强大震慑。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常委会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在脱贫攻坚方面,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特别是提高产业扶贫成效、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激发脱贫内生动力等方面管用的办法还不多,需要下更大气力补短板、强弱项,为全力攻克深度贫困创造条件;二是在经济发展方面,一些主要指标下滑态势明显、企稳回升压力依然较大,加之基础设施欠账大、县域经济发展滞后、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创新能力不足,使我们推动落实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面临着重大考验;三是在深化改革方面,改革措施的衔接配套和工作协同不够,一些地方和部门推动改革的思路不宽、主动性不强、措施不力,一些深层次改革还没有真正破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四是在社会事业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创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等方面,薄弱环节还比较多,需要进一步创新举措、破解难题;五是在从严治党方面,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还存在差距,一些党员干部纪律规矩意识不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时有发生,基层“蝇贪”问题、扶贫领域腐败问题依然多发,个别干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不良风气没有完全根除,需要下决心严查重处。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改进、切实解决。希望同志们对市委常委会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

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就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准确把握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站位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党的十九大后党中央召开的第一个全国性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集中阐释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全面论述了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深刻分析了国内外经济形势,深入阐明了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导向和重点任务,为我们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市上下要适应新时代、聚焦新目标、落实新部署,不断为建设幸福美好新定西夯实发展基础。

第一,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形势做出科学判断,对经济工作做出正确决策,对发展思路做出及时调整,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在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怎么看、怎么干”的重大课题。学习贯彻这一重要经济思想,最重要的是,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刻领会“七个坚持”的内涵要义。一要把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第一位的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保证经济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二要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价值追求,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精准施策,不断满足全市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三要把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作为必须遵循的实践逻辑,辩证看待和正确把握经济形势,转变思想观念,不简单以GDP论英雄、不为短期的指标波动所左右,坚定不移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四要把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作为深化改革的中心环节,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决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大力营造亲商、爱商、富商的营商环境;五要把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原则,针对我市经济发展最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对症下药,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六要把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作为重要方法论,立足定西实际,深入分析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完善发展思路,强化发展举措;七要把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作为遵循经济规律的内在要求,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树立忧患意识,找准路子,脚踏实地抓下去。全市上下必须深入学习、全面领会这一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科学把握“五大理念”与“七个坚持”的内在统一,着力理思路、定措施、抓落实,确保2018年经济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第二,深刻领会坚定不移走高质量绿色发展崛起之路的科学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强调“要重视量的发展,但更要重视解决质的问题,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特别是用“五个牢牢把握”(牢牢把握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高质量发展要求,牢牢把握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主线,牢牢把握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基本路径,牢牢把握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这个着力点,牢牢把握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制度保障),明确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主线、路径、着力点和制度保障。全市上下要精准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的总方向和主基调,认真对照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三大攻坚战”和八项重点任务,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突出绿色发展崛起,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坚决不要带“水”、带“菌”、带“血”的GDP。

第三,牢牢把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宏观政策导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国理政重要原则,明确提出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结构性政策要发挥更大作用,社会政策要注重解决突出民生问题,改革开放要加大力度,而且出台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措施。特别是中央将安排1.35万亿元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重点加大对“三大攻坚战”“三农”、创新驱动、民生改善等领域和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悉心领会中央政策精神,认真梳理财政、产业、科技、生态、社会等方面的政策,精心谋划,全力争取,尽最大努力,把政策机遇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项目和发展成果。

第四,全面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做出的各项决策部署。1月10日至11日,省委召开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委林书记、省政府唐省长分别围绕“干什么、怎么干”做了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我省经济发展形势,扎实安排部署了今年全省经济工作。会议还审议通过了《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意见》,对加快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做了全面部署。两位领导的讲话和制定出台的《意见》,既给我们部署了“过河”的任务,又给我们交代了“过河”的方法,为我们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明确了总体要求、预期目标和重点工作。各级各部门要精准对焦,结合实际,科学研判形势,认真谋划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和务实举措,确保省委、省政府各项部署在我市不折不扣落实。

二、精准科学研判全市经济工作形势,进一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

2017年是我市发展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多重难题叠加交织的复杂局面,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突出问题导向,保持发展定力,聚力攻坚克难,奋力推进经济发展企稳回升、稳中向好。

一方面,主要经济指标逆势下滑、一路走低,“缓”和“低”的特征非常明显。去年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下,尽管我们采取了项目集中开工等一系列措施推动经济企稳向好,但主要经济指标一路走低,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始终处于低位运行,这是不争的事实。最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要指标大幅下滑。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低于年度目标五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增速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低于年度目标七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低于年度目标一个百分点。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剧降。去年重大项目开工严重不足、数量明显减少,实施项目和完成投资比上年分别减少834个、267.2亿元,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出现断崖式下降,增速同比下降43%,为近年来最低值,成为制约经济稳定增长的最大因素。三是工业发展困难重重。企业融资难问题非常突出,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产品出厂价格持续低迷,全市153户规上工业企业中,36户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面达23.5%,特别是受产能过剩、环保约束、价格低迷及发电行业弃风限电等影响,多数企业短期内难以摆脱困境。四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增反降、同口径下降4%,能形成可支配财力的上级转移支付增量明显减少,加上我们已形成的政府债务,每年需要还本付息支出12亿左右、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0%以上,财力缺口进一步拉大,收支矛盾非常突出。

另一方面,经济运行呈现一些积极变化,“稳”和“好”的势头正在显现。去年主要经济数据虽不好看,但其背后稳的基础在巩固,好的因素在累积,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逐步提升。具体来看:一是脱贫攻坚力度更大。聚焦深度贫困精准发力,全面实行市级领导联县包乡抓村制度,将最强的领导力量、最优的帮扶资源向深度贫困县、乡、村倾斜,市、县、区财政用于脱贫攻坚支出174亿元,全年减贫10.12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3.7%。二是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中医药、马铃薯、草牧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特别是中医药产业成果丰硕,康美西部中药城建成投用,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正式上线运营,在陇西县成功举办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博览会,“中国药都”的影响力明显提升。三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深刻吸取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教训,全面排查整改全市五个自然保护区存在问题,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23个问题已整改销号20个,实施了一大批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项目,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5%以上,城乡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四是民生保障不断加强。居民收入增速跑赢经济增速,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生产总值增速7个百分点,新增城镇就业2.8万人,输转城乡劳动力63.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25亿元,特别是向福州输转劳务人员3521人,向新疆输送1773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异地高质量稳定就业。

辩证分析、理性看待去年我市经济工作,可以说是忧中有喜、危中有机,虽然数据低了一些,但这样的增长是挤除经济水分后实实在在的增长,这样的发展是克服重重困难后踏踏实实的发展。透过2017年这个看似平常实则特殊的年份进行综合研判考量,大家要意识到我市经济发展的转折点和“分水岭”已经出现,当前经济总体上面临着三个方面的深刻变革,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把握。

一是思想认识上面临着思维转弯、观念洗脑的深刻变革。长期以来,面对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的现状,特别是思想观念的落后、经济发展的滞后,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从前几年我们提出赶超跨越到后来的转型跨越,都是冲着量的积累考虑的。但从实际看,总量虽有扩张,质量也有提升,但发展的效果不尽如人意,而且这两年速度也越来越慢。因此,我们要坚决纠正“我市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更加突出、应该把扩大总量放在首位”的思想偏差,纠正“我市还没有解决‘有没有’问题、不具备高质量发展条件和基础”的思想偏差,纠正“我市属于改革发展‘洼地’、缺乏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的思想偏差,尽快转过思想弯子、消除认识误区,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来。

二是发展模式上面临着由量到质、效益优先的深刻变革。李克强总理强调,只要就业增加、收入增长、环境改善,经济增速高一点低一点都是可以接受的。从我市实际看,近年来我们年年定指标,但有些指标年年完不成,这说明靠需求拉动的数量扩张型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这也深刻地告诉我们,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质量比速度更为重要,结构比总量更为重要。全市上下要自觉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总方向,坚持以投资有回报、产业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环境有改善作为衡量标准,真正静下心来摆脱速度情结,挤掉水分、轻装上阵,实实在在地走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崛起的道路。

三是路径方法上面临着由粗到细、脱虚向实的深刻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精耕细作抓工作,不仅扶贫,我们所有工作都有一个精准的问题。省政府唐省长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就牢牢把握求真务实这个做好工作的有力法宝,提出了低调务实、精准做实、专业扎实的新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在推进今年工作中,一定要求真务实、实事求是,不喊过高的口号,不定过高的目标,不吊高各方面的胃口,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采取“点穴”式办法,发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推动形成精准精细、求真务实的工作氛围。

三、围绕走高质量绿色发展崛起之路,进一步厘清思路、明确重点

我们要紧紧跟上新时代步伐,准确把握内外大形势大环境,审时度势,趋利避害,更加主动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从外部看,世界经济有望继续复苏,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延续着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发展势头,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6.5%左右,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省经济发展正面临着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和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周期性和结构性双重矛盾并存,传统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在递减,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绿色崛起是今后的主题。从内部看,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基础条件不断夯实,发展优势更加凸显,县域经济整体实力加快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全产业链开发迈出新步伐,引洮一期建成、二期开工建设,兰州至定西天然气管线全面建成,宝兰高铁和兰渝铁路全线贯通,这些都为未来几十年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总体上来看,我市正处在全力爬坡过坎的关键期,攻坚深度贫困的机遇期,全面建成小康的冲刺期,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今年工作中,我们要把握好这样三组“关键词”:

——守底线,稳增长。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紧密结合市情实际和各县、区发展阶段性特征,切实把主要精力集中到脱贫攻坚和生态建设两项基础性底线任务落实上来,充分调动和运用好一切积极因素,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不拖全省、全国的后腿,尽最大可能增加城乡群众收入,不断提升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同时,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把各种风险挑战考虑清楚,凡事从最坏处打算,向最好处努力,坚定不移地发挥比较优势,坚持不懈地挖掘绝对优势,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推动我市经济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

——谋长远,打基础。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意见》,立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推进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为核心,通过资源节约集约和创新驱动发展,提高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水平,释放了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坚定决心和强烈信号。我们要按照省委决策部署,着眼于长远发展,牢固树立绿色发展导向和生态优先理念,正确分析看待当前经济形势,保持战略和工作定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确保走出一条贫困地区高质量绿色发展崛起的新路子。

——抓推进,求实效。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全力以赴加快脱贫攻坚,千方百计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精心制订了《定西市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研究制订了加快推进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及项目包、政策包和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意见及配套方案,正在编制融入“一带一路”对接南向通道发展规划,同时推出了“四重”“四个一”等一系列精准部署,谋划实施了通定、定临、陇漳高速等一批重大项目,绘就了一幅定西发展的“大写意”。从今年开始,要深耕细作,解决好重大项目、基础建设、金融支撑、营商环境、工作保障等关键问题,全力画好“工笔画”,推动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

基于以上分析和判断,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高质量绿色发展崛起,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脱贫攻坚,全力打造中国药都、中国薯都、中国西部草都和全国特色种子种业基地,重点抓好县域经济、产业升级、城乡建设和生态治理,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市委考虑,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大口径财政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6%、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0%,城镇新增就业1.7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减少贫困人口11.6万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省上下达的控制指标。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要全力抓好三个层面的工作。

第一个层面,牢牢守住基础性底线任务,全力推动经济稳中向好。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上的要求,一方面,守住底线,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另一方面,要体现稳增长的要求,发挥好“两个作用”,做到该稳的坚决稳住、该进的积极进取,在止滑企稳的基础上,争取实现更好更高的发展。

打好“三大攻坚战”:一要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是我市的一号工程、头等大事,也是首位工作、底线任务。这方面的工作,这次市委全会后要紧接着召开市委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进行安排部署,这里我简要点个题。目前,全市还有36.24万贫困人口,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现在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目标不到三年时间,时间紧、任务重。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聚焦再聚焦、精准再精准”的要求,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牢记“四个有限”、聚焦到户到人、紧盯时间节点、抓好政策落实,确保年内实现11.6万人以上减贫目标。特别是要把4个深度贫困县、34个深度贫困乡镇、557个深度贫困村作为攻坚重点,落实好省、市、县《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认真解决作风不实、政策落实不到位、基础工作较差等突出问题,切实提高脱贫质量。二要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关于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责任,不要眼开眼闭,不要玩忽职守,不要欺上瞒下,出了问题,是要追责问责的!从我省来讲,去年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遭破坏案件,党中央进行了严肃查处,省市县乡各级干部被问责,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从我市来讲,有一些同志认为,国家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影响了经济增长。大家一定要看到,生态环境问题根子在粗放型增长方式,高排放、高污染的增长,严重影响长远发展。要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大燃煤锅炉整治、煤质管控和扬尘管理力度,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落实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措施,力争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尤其是对用地、工商手续不全,并难以通过改造达标的污染企业,要坚决关停;对可以改造达标的企业,要限期达标,真正从源头上减少污染。三要全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风险是当前最突出的重大风险之一。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把防控金融风险特别是政府债务作为全省防风险的工作重点,专门做出安排部署。各县区要摸清政府债务底数,严格控制债务增量,加大存量置换力度,深入清理整改政府担保、PPP,以及政府购买服务中的违规问题。今年,国家专项债增加5500亿元,重点用于在建项目和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工作对接,努力争取获得更多的债券额度。要坚决打击套取贷款、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的监管,增强金融风险防控效果。

发挥好“两个作用”:一要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关键性作用。实事求是地讲,前几年,我市投资一直高位高速增长,但投入产出比例较小,形成了很多无效投资,一些项目竣工之日就是停产之时,不仅消耗了生产要素,给企业和投资者造成负债,而且占据了土地等空间资源。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在今后工作中,要把有效投资作为一条底线来坚守,抓项目一定要避免投资“冲动”,充分考虑投资的精准性、有效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增量资本产出率。市发改部门要指导各县区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加大项目论证谋划和争取,扎实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确保更多的项目纳入全省、全国投资总盘子。促进有效投资,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要认真落实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创新社会资本和政府合作模式,营造稳定、透明、公平投资环境,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民间资本收益预期。二要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培育壮大消费新增长点、保持消费稳定增长,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我市区位优势明显、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但是,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一些服务领域特别是高品质服务供给不足,既无法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制约消费潜力释放。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要主动适应居民需求升级扩大消费,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电子商务、互联网+、餐饮娱乐等新业态,按照中央要求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提高公务员工资水平,持续挖掘消费潜力,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第二个层面,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崛起。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方位和未来航向,绿色发展崛起是我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市发改部门要牵头及早制订我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意见》的实施方案,市政府要委托相关科研机构编制实施规划,提交有关会议审定,争取2月份下发实施。在具体推进上,要突出五个重点:

(一)全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我市来说,眼下要全力抓好三项重点工作。一是要把发展主导产业作为直接抓手。我市中医药、马铃薯、草牧、果蔬等特色主导产业品质优良,发展潜力巨大,农民收入绝大多数依靠这些产业带动。但是,目前规模还不够大,上下游配套企业既小又弱,产业链条延伸不够,产业素质不高,竞争力不强。如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出今年要筹集产业发展基金3亿至5亿元,撬动各类资金30亿元以上,这是真金白银。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要立足各自优势,认真谋划加快主导产业发展的思路举措,以抓好产业发展规划为基础,以依托骨干龙头企业为主体,以资金投入为支撑,着力打造一批在全省、全国有强大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中医药是我市最具潜力的第一大主导产业,要把重心放在精深加工和市场交易上。我们的中药材加工企业很多,但都很分散,开发的产品知名度不高,销量不大,效益十分有限。下一步要指导中医药企业在精深加工上大做文章,全力开发拳头产品,启动生产中药配方颗粒,把现代制药的牌子做亮叫响。市场交易方面,要帮助企业做活康美西部中药城,引导全国客商来交易,市场繁荣了,才会带动更多药农增收;要切实提高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线上运营水平,牢牢掌握中药材价格话语权。马铃薯产业方面,我们正处在“不进则退”的艰难境地,内蒙古乌兰察布等地的马铃薯产业发展很快、势头很强,如果我们再不狠下功夫,“中国薯都”的目标很难实现,已经形成的优势也很有可能会丧失。各县区要切实增强紧迫感,持续扩大优质种薯种植面积,大力开拓全国市场,确保种薯生产销售在全国占有更大份额;要依托大型马铃薯加工企业,以主食化、工业化为方向,做强精深加工,下决心打造知名产品,全力推动马铃薯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草牧业要引导千家万户养殖与区域性规模养殖并驾齐驱,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效益。其他主导产业也要千方百计推进,确保今年有个大起色。二是要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着力重点。高质量发展主要依靠实体经济。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非常突出,各县、区和财政等部门要全面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特别是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40条政策措施,大力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上市或挂牌“新三板”直接融资,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投向实体经济,降低企业融资和财务成本。要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破除信贷、税收、招投标等方面的歧视性限制和各种隐性障碍,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三是要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重要支撑。去年我们制定了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县域经济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政策包、项目包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对各县区发展的重点都做了详细部署。今年各县区要加快落实县域经济发展配套政策,持续做大县域经济总量,确保取得实质性进展。市上将适时召开县域经济发展现场推进会,跟踪督查政策项目落地情况,研究部署下一步推进举措。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市市场体系不健全、要素市场不完备,资金、人才等资源本就紧缺,现有的又大多沉淀在低效的传统产业中,是供给体系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要在“破”“立”“降”上下功夫,促进资源要素向高效率行业配置。从“破”的方面讲,就是要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把重点放在处理“僵尸企业”和“空壳企业”上。就拿各县区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来说,前几年,我们可能更加侧重于规模扩张,在项目引进上门槛有些低,上的一些项目效果不是很好,有些企业开业不到一年便大门紧闭,甚至有些项目建成之日便是倒闭之时,形成了大量“僵尸企业”。各县区和定西经济开发区要用市场化、法治化的办法,制订计划并积极处置这些“僵尸企业”,全面释放错配的资源。从“立”的方面讲,就是要大力培育新动能,新动能的成长关键是,要加快科技创新,释放科技活力。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要把科技创新放在重要位置,全面落实推动科技创新30条政策,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全力推动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同时,推进经济数字化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动能,要认真学习借鉴陇南市经验,全面落实全省促进大数据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大力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字定西”,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跃升。从“降”的方面讲,就是要全面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措施,稳步推进电价改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继续清理涉企收费,着力降低实体经济融资、用工、用能、用地、物流、制度性交易等成本。

(三)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结合市情农情实际,加快促进我市乡村全面振兴。首先,要在发展产业上做文章。如何依附资源禀赋来培育产业?如何依靠先进理念来扩大规模?如何依托市场运作来提升名气、集聚人气?我们的群众还没有清晰的概念,我们的干部也还没有务实的举措。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类似问题,结合资源禀赋,下决心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小镇,创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示范基地,为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核心支撑。其次,要在改善条件上下功夫。农村基础条件薄弱仍是我们发展的最大短板。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要加快农村电网、宽带、公路、水利、饮水、照明等设施建设与改造,持续推进“千村美丽”“万村整洁”工程建设,深入抓好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成片连线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把我们的乡村建设成乡土味道浓厚、农村特点鲜明、记得住乡愁、留得住绿水青山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第三,要在夯实基础上求突破。当前一些农村高价彩礼、丧葬陋习、聚众赌博等问题比较普遍。各县区要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扎实推进移风易俗文明乡风建设“六大行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工作队伍,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提振群众的精神风貌,提高乡村文明程度。

(四)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牢固树立生态立市战略,坚持把构建生态产业体系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采取务实有效的举措,切实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一要持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扎实推进五个自然保护区和林业生态问题整改,坚决守住生态保护这条红线。市环保局要牵头负责,督促相关县区按期将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面整改到位。二要加快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全力推进渭河源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三要切实加大造林绿化力度。这方面远有河北塞罕坝造林精神,近有通渭县“刚强”兄弟造林精神,各县区要大力弘扬他们矢志不移战天斗地、献身绿色事业的奋斗精神,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造林绿化,为建设“绿色定西”贡献力量。四要扎实推进全域无垃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要重点解决好农村院落破旧、垃圾堆放、人畜混居、污水处理、面源污染治理等突出问题,持续改善城乡面貌。

(五)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针对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尽最大可能加以解决,使我们的发展更有温度,群众的幸福更有质感。要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做好教育、就业、医疗、社保等工作,特别要用改革的办法,着力解决好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职业教育发展滞后等问题,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加大对特殊困难群体兜底服务,进一步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要全力维护安全稳定,深入推进无上访村(社区)建设,注重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有效防范化解涉恐涉暴、农村涉黑、涉众性经济犯罪、网上虚假信息诈骗等各类风险,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要推进住房制度改革,最近,国家正在研究制定权属不变、符合规划条件下,非房地产企业依法取得使用权的土地作为住宅用地的办法,未来政府将不再是居住用地的唯一提供者。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紧扣“住有所居”的要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探索形成开发商为主、农村集体、住房合作社等多主体提供住房的格局,支持专业化、机构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多措并举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第三个层面,围绕破除瓶颈制约,着力激发新活力培育新动能。瓶颈问题就像一道门槛,跨过去了就是门,跨不过去就是槛。我们要以最大的决心和力度破除各类瓶颈障碍,全力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高质量发展开辟一条阳光大道。

(一)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改革是破解瓶颈问题的有效举措。各级各部门要严格落实上级部署的改革任务,结合实际抓好一批自主改革,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弊端,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改革朝着领域更广、举措更多、力度更强的新阶段迈进,真正使改革成为促进发展的动力、惠及民生的福祉、破解难题的法宝。

(二)积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今年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转变工作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各级各部门要学习借鉴浙江“最多跑一次”和辽宁组建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的成功做法,继续抓好“放管服”各项工作,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形成市场主体“少跑路”“不跑路”的工作流程,全面落实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双六条”正负面清单,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从现在起,对民营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分批次、分领域、分地区进行专项治理,以铁的纪律、铁的手腕严肃查处影响营商环境的人和事,决不允许占着位子不想事、拿着薪水不干事、带着笑脸不办事,确保全市营商环境发生根本性好转。

(三)不断提升开放合作水平。要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依托文博会、兰治会、药博会等重点节会,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力度,主动对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等大企业大集团,加强专业化、个性化、具体化的跟踪对接,争取能在定西投资兴业。要大力发展“归雁经济”,鼓励引导更多的在外老乡投资家乡、建设家乡、造福家乡。要加快推进南向通道建设,围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和甘肃南向通道联结重要节点城市,加快编制发展规划,加强交通、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向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开放的产业支撑,推动定西产业、定西企业、定西产品更多地走出去,不断提升进出口贸易的规模和水平。

四、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健全机制、推动落实

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统领性根本性的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把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落实到经济工作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做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一以贯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以党的坚强领导和务实工作保证经济发展持续健康。

(一)完善制度、强化领导。市县两级党委常委会要注重统揽工作全局,定期听取有关部门关于经济形势的汇报,研判经济发展形势,及时做出重大决策,制订推进措施,加强对重大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组织实施,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推动各级党员干部靠前指挥、一线作为,把上级明确的发展要求一抓到底,把已经做出的决策部署一抓到底,把正在推进的各项工作一抓到底。市政府要定期召开经济统计分析会议和工作调度会议,针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作出安排部署。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要加强政务督查和效能监督,确保每项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有奖惩。

(二)提升能力、增强本领。相对新时代、新矛盾、新目标、新部署,我市干部能力不足、本领不够问题比较突出。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弄懂吃透各种利好政策,广泛学习经济管理、脱贫攻坚和市场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下大力培养专业思维、专业方法和专业能力。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拓展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市委常委调研成果,接地气查实情,找准短板弱项,谋划务实举措,解决实际问题。

(三)改进作风、抓好落实。当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在一些干部中仍很突出,这实际上是功利主义在作祟,影响的是各项事业的发展。省委就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已经制定了《实施办法》,市委按照要求正在制定相关规定。各级各方面要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韧劲和狠心,把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重点任务,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切实加强作风建设,着力解决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问题,杜绝追求可视效果的“盆景”和“面子”工程,强化担当,真抓实干,确保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落地有声,确保各项工作抓实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