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佳县教育概述

佳县,古为边疆关寨,正式建学,从北宋开始。明、清两代,学校教育有了发展。明洪武十五年(1383)开设讲堂,官府开始兴办儒学。清乾隆四十一年(1777)创立“真乡书院”,农村设立私塾。由于教育得到发展,参加科举的人数相应增加。据统计:明、清两代有文进士3人,武进士3人,文举人43人,武举人22人,贡生242人。

民国初期,先进思想传入,兴学办校之风崛起,城镇建立高级小学,农村初级小学不断增多。民国十三年(1924)有初级小学42所,高级小学5所,专业学校1所,学生747入。1940年本县解放,教育事业得到一定的发展。三十一年(1942)有中心小学18所,国民学校48所,并设立各种半日制、冬学等,学生人数2433人,教职员115人。40年代后期,由于战事频繁,部分学校停办,学生人数减少,一些有知识的青年学生、教师参军、参政,为新中国的诞生奉献了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党和人民政府重视教育工作,贯彻公办和民办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学校倍增,学生猛增。1956年至1958年小学达306所,学生近20000人,并先后在乌镇、申家湾、通镇、坑镇、王家砭、金明寺办起了初级中学,白云山开办职业中学。1959年乌镇初级中学改为完全中学,佳芦镇创办初级师范学校,中学生达3000人。1960年后,由于自然灾害,国家经济暂时困难,王家砭、金明寺中学下马,白云山职业中学停办,佳芦师范并入米脂师范,并动员在校学生参加农业生产,学生人数锐减。经过几年的调整,教育又出现了生机。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知识分子和广大教职员工受到冲击和迫害,教学质量严重下降,教育史上出现了一场大劫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教育工作日趋稳定,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校风、校貌大为改观。1984年,全县干部、群众集资200余万元(包括群众投工、投料),改善了办学条件。1987年,经省、地验收,基本普及了初等教育。1989年至1990年,本县筹集教育基金50余万元。截至1990年,本县累计有留学生9人,研究生35人,大学生1784人,高中和中专生42751人。

附录

1.佳县城关中心小学简介

清宣统元年(1909)在原真乡书院旧址创建,始名为南关高初两等小学堂,民国元年(1912)改为南关高初两等小学校。民国六年(1917)在南关中山街办起的高初两等女子小学校,于民国九年(1920)前后并入南关学校。

民国二十九年(1940)佳县县城及南区解放。南关小学在中共佳县县委民运股领导下,一扫旧学腐气,毕业生多赴绥德、米脂、延安等地深造。1950年以后,学校扩建,学生增多,教研教改工作活跃。1950年的全县高小学生会考,推广普通话教学,1957年的公开教学,1959年的出校刊等,县教育行政部门都在该校试行。“文化大革命”期间,先由“造反派”掌权,接着“武斗队”进占学校;后有工人宣传队和贫下中农管理委员会进驻,学校正常秩序和各项制度均遭破坏,财产损失严重。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将这所重点小学改为十年制学校(包括初中高中)。1980年至1983年,又将学校一分为三,小学分设南关、北关小学,高中班并入申家湾中学,另设初级中学。

佳县北关小学是一所新建的五年制学校,有6个教学班,238名学生,教职工18名。80年代以来,该校的入学率、普及率、巩固率都达到100%。升学率在80%以上。1984年,学校被县上命名为文明单位,1985年被地区评为先进单位,少队工作受到团中央和教育部的表彰奖励。教师冯九余获西北五省幻灯教学成果奖,姬夙如被评为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1986年,学校由于充分利用12台幻灯机和7台录音机教学,被陕西省电教馆定为电化教学实验学校。1987年,学校被地区命名为文明单位。1988年,学校被县上评为双文明先进集体。

佳县南关小学坚持和发扬原有的办学方针,在教师中开展“六比”活动,即比吃亏,也比便宜;比痛苦,也比幸运;比生活,也比工作;比成绩,也比过失;比顺利,也比困难;比敬重,也比误解。五年级班主任苗雨,1983年先后被评为陕西省和全国模范班主任;1984年她所带的班级荣获地区先进集体;学校少先队一中队被团省委授予“全省优秀少先队小队”的光荣称号。

2.佳县乌镇中学简介

乌镇中学位于佳县乌镇与古称村之间的平塌上,创建于1952年,1953年秋季开始招生。1957年秋,乌镇民办中学并入乌中(一套班子两种制度)。1959年开设高中,成为佳县第一所完全中学。1962年曾被陕西省教育厅定为重点中学。除佳县外,米脂、绥德、吴堡、山西临县学生也纷纷来就读。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一片混乱,先有“造反派”夺权,后有军宣队、贫管会管理学校,学校党组织瘫痪,干部、教师受到冲击,部分教职工下放到农村小学任教,接受再教育。学校设备残缺不全,损失严重。

1976年后,学校日趋稳定,1987年被确定为县办重点中学。1986年,高中学生王彦获“全国中学生数学联赛优胜奖”。这一年,学校有78名学生考上大学。1987年,教师张振华获国家体委“优秀教练员”称号。

建校38年来,乌中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人才。据不完全统计,为高等学校输送新生400余名,有高传福、符毓秦等15人上大学后考取研究生,高保福、张继明、杜有林等获得博士或硕士学位。

1989年,乌中有2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84人,教职工107人,其中专任教师71人。学校占地面积60亩,校舍面积10581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