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教养过程中上火的脾气,抹杀孩子内建的“快乐”机制

在几次母子二人旅行回来后,我发现两岁的Jivan在睡前总是特别兴奋,似乎有用不完的体力。前一晚叫了五次“请过来”,他依然故我,持续在弹簧床上蹦蹦跳跳,笑个不停,直到我气到不行,冲过去抓住他的双臂大喊“冷静!我叫你几次了”!一脸杀气地要他站好听我说话,他才收起过“嗨”的笑容低声回应“知道”。可是到一起躺下睡时,头与我的头相靠等高的Jivan,一下就把刚才妈妈“失控”生气的样子忘得烟消云散,伸手轻轻摸我的头说:“这个是妈妈,妈妈好可爱。”顿时,我为我的不温柔忏悔,心想:“这样的妈妈怎么可爱呢?”也为Jivan皮死了却总能快速转换回乐天派的功力感到不得了!

隔夜, Jivan睡前的心情依旧快乐的不得了,钻进民宿床与椅子之间的缝隙玩躲藏游戏。好不容易叫出来了,却要在这个时间点上大号!擦好便便后,请他“好好走”到厕所来洗屁股,结果他是好好走了,却边走边抓生殖器,搞得我又狼狈地冲出口:“不要摸鸡鸡!上面有大便!不是早就告诉过你不要摸鸡鸡了吗!”一把抓住他已经沾到黄色秽物的手,他也一副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在惹麻烦的模样,我不想再骂什么地皱着眉,瞪着不敢动的孩子,脑中闪过不断提醒自己的话……

心理医生雷纳德·萨克斯(Leonard Sax)在“大脑对听觉的反应”的研究中指出:男孩的听力比女孩差。不是听觉上的“听不到”,而是男孩“听得懂不代表‘听进去’,你在说但他不见得‘有在注意听’”,有时自己已火冒三丈冲上前了,男孩还会一脸无辜表示:“啊!原来你在跟我说话呀!”另外,听觉专家珍·波拉德(Jan Pollard)和罗威医生(Dr.Kathy Rowe)也发现,约1/4的六岁孩童的“听觉处理能力低下”,意思是无法从听到的句子中撷取出正确而有意义的单字,这当中有70%是男孩。

 

所以,在教养儿子时,我最常给自己的提醒,就是走过去看着儿子的眼睛说话!必要时,请他精简地复述,再次确认他已掌握住妈妈说的话。

我很讨厌那个把儿子笑容震慑住的自己,即便如此,不温柔的一面还是不免会在那些“我在说你有没有在听”的时刻,气急败坏、破口而出。连续两晚,抓着儿子的肩膀大声说话后,提醒自己的话又蹦出来了。于是,在我们都“想通了”之后,我会告诉自己要把脸部表情柔软下来,抱抱孩子,让他不因此而心生惧怕。只专注在“事件”上,这一步很重要!

我和Jivan在澳洲当沙发客时的房东奶奶,同时也是当地高中退休的数学教师,她问我:“你把孩子的常规建立得很好,他跟你一样很有规矩,才不到两岁就已经能与你有效沟通,展现极佳的合作行为。那我很好奇,这孩子有哪一点是遗传自爸爸呢?”

我想了想,这才由衷地“感恩”起另一半与我互补的优点,我说:“快乐吧!他爸爸是个很乐观的人,总能带给我正面能量!”

啊,要珍视孩子“快乐”的情绪调节能力!原来如此!“乐观与快乐”不单只是上天在性格上给的礼物,更需要在成长过程中,被好好爱护、对待,才能持续保有。

孩子挨骂后,还能对那个生气的妈妈甜蜜撒娇,除了亲情之爱,还因为内建了“自发快乐”的人格特质,不因外在的负面事件影响自己太久。而当一个人情绪调节功能正常运作,便能有效降低未来患抑郁症的可能,也避险掉入“不管我怎么做都没用”的定论。

我们都不想成为那个因为一点小事就动不动失控、发火的大人,正因如此,才会在每次发脾气后感到无比的歉疚。可能是疲累而失去耐心,可能是外在事件捣乱我们的心思,然而,那些外在因素本身就是我们个人情绪的功课,倘若总拿那些事件当借口,毁了自己在教养功上的修练,不但会逐渐使孩子内心的快乐泉源干枯,也会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让脾气无的放矢。

孩子内建“自发快乐”的机制,即是一种无可替代也难以靠后天养成的“内在修复力”。那不是靠喂养就能健壮,不是学业成绩顶尖就会伴随而来,而是需要教养者,好好珍视与呵护那颗能“自行调节回快乐心灵”的特质,不随意把自己控制不住的情绪,用不当的方式宣泄在孩子身上。一个人若有让自己快乐起来的能力,也就更能消化外面世界碰撞的挫折,不因负面经验而否定自己。“这世界的大多数事情,不是稍微努力就可以搞定”,才显得那些乐观面对结果的人,有更大的“内在资产”去闯荡,正如有句话是这样:“对于那些内心洋溢着快乐的人而言,所有的过程都是美妙的。”即便路程上稍有碰撞或挫败,他们也不易用结果来评断自己的好坏,让孩子知道,“快乐”是人生中不能被剥夺的“财富”。

笑,是最佳良药,一个懂得真心“发笑”的人,除了让自己从沮丧和悲伤中走出来的时间较短,能够给自己足够的力量外,在生理机能上,研究已经指出它具有放松身体,有效降低血压、胆固醇,增强免疫系统,强化心脏等诸多好处。西方人重视且鼓励人们笑,用笑来启动“快乐”的情绪,释放压力,诸如幽默的脱口秀、逗人开心的玩具开发、研究“笑”以预防疾病的机构,耶鲁大学学生抢着上的通识课《快乐学》 ……这些是华人拘谨的社会氛围中较缺乏的,甚至在教育现场也不会那么频繁地听见哄堂的大笑声,一群静默的孩子坐在沙漠之中,虽然有知识的洗礼,却仿佛仍渴望心灵的绿洲。

我们心中唯一一个重视“笑”的时候,是在婴儿三四个月大时,必须要能“咯咯咯”地笑出声,因为它是能力发展指标评断的重要依据之一,代表孩子能开始简单的互动,视觉及听觉没有问题,但也就仅止于此。唯有真正与孩子朝夕相处的父母,才能体会到养了一个爱笑、具有正能量感染力的孩子是多么幸运的事!每每听到来自荷兰的亲友说:“Amazing! You are so lucky to have such a happy kid! Now you have TWO! (Mira诞生之后)”一开始,我还不懂到底有什么好庆贺的,后来才渐渐明白,原来是因为他们很看重孩子“自发快乐”的特质。

还记得自己曾是黑眼圈的新手父母吗?那时,因为孩子天真无邪的笑容,上气接着下气的笑声,疲惫和辛劳得以被洗去,心中满是幸福的感觉。所以,尽全力去细心呵护那样的幸福感吧!快要发脾气时先哼首歌,想要大吼时先闭上嘴,做不到温柔但可以认真,不要老觉得孩子在故意作对,请试着读懂孩子,帮助他解开心里的结,再次快乐起来。

孩子长大,意味着越来越多教养上的挑战,小生命逐渐生成的自我意识,亲子间会产生大小不一的冲突,父母一变脸,孩子感受到低气压,笑容就会收起来,久而久之,脸部表情便越加世故,纯真感就消失了。出生时内建的快乐机制,就像是一台不断运转的机器,在运作中持续耗损、生锈,从人人都该会笑的“本能”,到有人保有、有人失去的“能力”,而教养者,可能就是那位忽视保养、擦拭,使其故障的关键。

有个印象深刻却再平凡不过的例子,也是许多父母都会遇到的境遇,正值三岁的Jivan,对于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去洗手很热衷,有哪个孩子不爱泡泡呢!

那天,Ra一进厕所,马上发出恼人的叫喊:“哎呀!Jivan!”接着把我叫了过去,“告状”Jivan人赃俱获的案发现场,“又”是洗手液乱按压一通,地板上一滩一滩黏液。听到自己的名字被点到,很不识相地跑过去被挨骂,默不吭声看着爸爸舀水、刷地,边做边念。

我也没说话,看看地板又看看Jivan,觉得不是时候。“跟你讲过多少遍了,不可以”这样的言语肯定没用,否则这样的状况不会反反复复地出现。Jivan的眼里尽是调皮,他从我的注视中落跑。

Ra问:“你允许他这样做吗?”

我说:“怎么可能!”

“那你知道他会这样玩洗手液吗?”

“知道啊,只要去洗手好一阵子没出来,就是在玩泡泡,之前也请他收拾过。”我猜Ra可能在纳闷我刚刚为什么没有对Jivan进行“指正”,还让孩子溜去玩玩具,才接着补一句:“我会再跟他说。”

第二天,搭公交车上学的路上,我在车上问Jivan:“宝贝,你昨天在厕所做什么啊?怎么会有那么多洗手液在地上?”他沉默,应该是怕我会生气而想逃避,于是我说:“我没有生气,我只是好想知道洗手液怎么会出现在地上。”我看着他的眼睛,释出我的善意。

他放开了,可爱地边说边比画:“我要压、压、压,然后就会喷出来。”

“哦!所以你是很喜欢这样压压压,看它跑出来?”我学Jivan说话的语气。

他心门大开,愉悦地笑着说:“嗯!”

我想,孩子喜欢研究,这是好事啊!既然如此有研究的精神,那为什么我们总是要针对“头痛的后果”来责罚孩子呢?

接着,我深入地问:“你想要看洗手液喷出来,观察它往下掉到地上的样子吗?”Jivan发亮的眼睛、认真回溯过往经验的表情,和我的频率对上的模样,比对被责骂时动人多了。

“对啊!”

“啊——那是因为地心引力哦,水啊、碗啊、所有的东西,都会往下掉。”

“是不是洗手台不稳,你才把洗手液拿到地下,这样比较好压?”

“对啊!”

“那,你两只手在做什么?”

“一只扶着,一只压。”他讲得理所当然,我才恍然大悟,难怪地上会一坨一坨的!除了投入观察喷溅出来的洗手液,压完一次又一次,这家伙还记得要扶着罐子(必须说我觉得蛮有感觉的)。

既然症结点已经找到,那就对Jivan提醒就好:“宝贝,可是这样就没有手接压出来的洗手液了呀,你已经把罐子放到平平的地上了,它就不会倒喽,所以,请记得要有一只手去接,要记得哦!”Jivan应诺,说理后我再摸摸孩子的手:“昨天你看到洗手液被爸爸冲掉,跟水一起流到排水孔了,对吗?那样一罐洗手液很快就会用完了,可是却没有发挥功用,没把手洗干净也没把细菌带走,这就是浪费。妈妈现在知道你喜欢看按压出来的东西往下流,那我们来找回收的罐子,装水,加一点点泡泡,再给你研究研究。”

那次之后,关于爱玩泡泡的孩子,我不需要再说“不可以玩洗手液”“不可以把洗手液挤到地上”“不要浪费”种种否定句式的规矩, Jivan也能谨记正确使用洗手液的方式,他会告诉自己:“按一次就好,不能浪费!”

先理解并接受孩子,引导对话,突破盲点。

当我们的态度能敲开孩子的心扉,教养的道理便能轻易走进去,亲子间亲密和谐的关系也使得孩子快乐地成长。

我们先安顿好自己的心吧!孩子就是找麻烦长大的,问题是,我们如何看待那些“麻烦”。用赏识的眼光了解孩子、成就孩子、教育孩子,但不剥夺那抹快乐的笑靥和无限的潜力。爱孩子的你啊,孩子成长的过程,只会有越来越多来自于课业、人际、环境等的挑战和冲击,别再在只有短短十多年的教养,因为种种对孩子的期望而架空爱的基底,让大人求好心切的“坏脾气”堵塞住孩子心中的快乐,忘了“快乐成长”是生命孕育之初衷。

史上最心甘情愿受累的母亲,是有个内心流淌着快乐泉源的孩子,毫无掩饰地示爱。旅行那晚,洗完屁股换上干净的裤子后, Jivan完全忘记了刚才妈妈的坏脾气,小手搭在我的肩膀上说:“宝贝抱妈妈睡觉,拍拍拍。”如果我的眼神不再那么锐利,那肯定是这位小天使从云梢选择了我,决定来逗得我傻里傻气地笑出声。

“宝贝帮妈妈洗背,妈妈好可爱!”Jivan笑着跟我说。

“那宝贝可爱吗?”

“没有——”

“啊!那怎么办?”

Jivan想了想说:“怎么办……嗯……Love you!”

孩子,你是“可爱”也可“爱”,教养的路上我们是一同前行的伙伴,记得你的快乐并深爱着彼此,那些麻烦,一切好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