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1]

邓大松 薛惠元 孟颖颖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D)一词的诞生,最早源于人类对大自然与生态环境的关注。1980年,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野生动物基金会(WWF)共同发表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第一次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发布的《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报告正式使用“可持续发展”概念,并对其进行了界定。自此,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可持续发展成为各个国家、地区以及国际舆论普遍关注的焦点与共同话题。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以“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旨发表了著名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以及《21世纪议程》等文件。之后,在联合国计划署(UND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以及世界银行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政府履行了“UNCED”会议上的承诺,先后于1992年8月和1994年3月制定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和《中国21世纪议程》等纲领性指导文件,确立了中国21世纪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信念与决心。[2]之后,在《中国21世纪议程》总框架的指导下,中国又先后颁布了《中国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等一系列具体行动指南,开始了新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践。[3]

在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实践道路上,自1996年3月5日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首次明确提出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两项国家基本战略,促进“经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以来,中国政府通过颁布相关政策法规、编制各类项目计划等方式,努力推进着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活动。在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也受到了来自“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冲击,其直接表现就是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设计理念与制度实践的不断修正与完善。

[1] 感谢许晓丹、吴桐仪、刘玲玲、章松茂、仙蜜花、黄轶雯等硕士研究生在本部分资料搜集方面所做的工作。

[2] 丁元竹:《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经济政策的结合:问题与对策》,《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3期,第106页。

[3] 邓楠:《关于〈中国21世纪议程〉的报告》,《管理世界》1994年第6期,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