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申论写作学习方法

“提笔迷迷茫茫,落笔彷彷徨徨,绘笔杂杂乱乱,收笔凄凄惨惨。”[1]这是一位申论成绩为43.5分的考生写的《申论败笔诗》,从反面折射出作者对写好申论论证的渴盼。参加申论考试,谁不渴望考出一个好成绩?古人有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要获得令人满意的考试成绩是有方法的。这方法有优劣之分,收效有大小之别。若从网上搜索申论写作学习方法,可谓五花八门。其中,方法没有套路的,有的讲“多看文章,多写”,有的说多做模拟题,有的道“找几篇申论范文、《半月谈》去背背,把套路搞好就行”;方法有套路的,有社会辅导机构言有六个方法,有网站称有7天轻松突破法等。关于申论备考,《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3]是这样说的:

公务员考试主要测查从事机关工作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这些能力和素质主要靠平时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长期积累,很难在短期内取得很大提高。考试前,报考人员应仔细阅读《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并结合职位需求和自身条件,有针对性地准备考试。

“报考指南”在这里告诉考生两点:一是依赖突击很难快速提高申论考试需要的能力和素质。这种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主要依靠平时和长期的积累;二是参加考试还是要准备的。这种准备一要依据“考纲”,二要结合职位需求和自身条件有针对性地准备。依据“报考指南”提醒报考者注意的这两点,本教材认为,申论考试的核心是对机关工作需要的最基本的素质、修养和能力的测试。它与高考语文备考有所不同。高考语文试题是标准化的,在题型上既有客观题,又有主观题,并且客观题的分值不低;而申论试题在题型上仅有主观题,且得分最高的申论论证与高考作文也有很大不同。如果说不会做高考语文试卷的客观题,还可以在试题给出的选项上“瞎蒙”的话,那么,做申论试题就全凭考生具备的机关工作需要的素养,分析、概括、解决问题及书面语言表达的能力,每一题作答都无法蒙混。再者,高考备考语文,不论学习成绩好差,备考者已经学习过12年的语文,相对而言,通过做模拟试卷,运用已经获得的语文知识和能力测查出不会的知识点、陌生的题型和没有写过的作文题,进而通过针对性的“学”“问”或“做”对其把握,从中也掌握了解题技巧,提高了解题速度。而试图通过大量作模拟试卷备考申论考试,在对照所谓的参考答案中掌握机关工作需要的基本素养,学会解题技巧,提高解题速度是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须知,做试题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和修养,没有从事机关工作最基本的素养,解答申论试题中的“是什么”“为什么”和“如何做”是雾中看花的。最重要的涉及对内容解答的表述难以下笔,临阵使用所谓的解题技巧就会帮倒忙,那解题速度还有用吗?因此,企盼通过大量做模拟试卷提高机关工作需要的素养和能力是事倍功半的。而对于不少报考者希望通过参加短期的培训班、辅导班掌握申论解题技巧、提高申论解题速度,同前者一样,在解答申论试题的内容方面一脸茫然,那掌握的解题技巧使用起来就非常“别扭”,随之而来的解题速度也就会慢下来。申论备考,走捷径的想法可以理解,但必须放弃,不然就会走进误区。对于申论备考,我们认为,申论写作要考出理想成绩,平时准备不能浮躁,要静下心来,坐得住,用相当一段时间,就机关工作人员初步具备的处理公务的理论素养和基本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申论答题内容方面得分的潜心阅读和解题的科学训练,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写作基本功,就能应对申论考题的各种题型及其变化了。

具体来说,按照以下的门径学习申论写作,可能更为高效。

一、加强理论知识的内化

申论考试是一种写作。按照信息论的观点,这种写作是为了把最优的申论作答文本呈现给阅卷者,而通过考场上运用处理公务的素养对给定材料进行的加工转换过程。问题是,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类大学生在校期间虽对机关事务处理在政治素质上有所涉及,但在不少方面还是空白。靠刻苦做题海练习,一是根据申论命题原则押题,命中的概率像在河外星系寻找有生命的星球一样[4],二是再作练习答题水平也提高不了多少。这是因为大脑是一个信息输出的“仓库”,进什么“货”,才有可能发什么“货”。因此,要考好申论,必须对自己意识里没有的处理公务需要的素养和已有的其他素质和能力进行符合申论写作需要的“同化”和“顺应”。“胸墨”多了,申论文本就易写了。申论写作思维是理论性的,关于这种思维,恩格斯指出:“理论思维仅仅是一种天赋的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加以发展和锻炼,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手段。”[5]在这里恩格斯提到了学习理论的问题。经过学习,理论视野开阔了,对申论内容概括、材料分析、拟制对策和论证问题的水平也会“水涨船高”。

(一)掌握申论写作的一般理论

申论考试从根本上说,是具有处理机关事务特点的写作考试。这种写作有它自身的写作规律,考生必须遵循,掌握申论写作的基础理论和文体常识。

1. 基础理论

申论写作的基础理论是就申论考试题干要求和评分标准(包括评分细则)概括出来的解答各种题型运用到的写作规律,它包括写作理念、解题原则和答题方法。这种理论不同于一般的写作知识,尤其是不同于中学语文里的写作知识。例如,大多数成为“分母”的考生在理念上还是运用高考作文的观念写申论大作文的,写出的文章看起来很漂亮,结果不及格,其原因是什么?请看一篇所谓的申论论证“好文章”:

人无德不立 国无德不兴
——大力加强道德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中华民族历来有崇德重德、尚德倡德的传统。常言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强调的就是道德对于个人修身立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普通农妇刘女士出于好心搭载同村李老太太及其孙女,不料路上三轮车侧翻致李老太太伤情严重。对此,刘女士主动提出给予其经济赔偿却遭对方家属四次坚决拒绝。这一动人故事的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公德之美,它犹如一股清泉,浸润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田。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意识出现多样化态势,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但随之而来的各种道德问题却屡屡出现,社会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以教育为根基。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曾提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深刻变革,人们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日益明显,主流价值观和基本道德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挑战。但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社会道德为代价,道德教育在任何时候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道德教育的主题,融入到整个国民教育当中,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抓细节、抓具体,持之以恒,才能推动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更好地助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法律和制度作保障。德以劝善,法以诛恶。要使道德教育由软变硬、由虚变实,必须有一套严格的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和保障。法律是道德规范和社会文明的风向标,必须把道德观念渗透到社会管理之中,把道德规范体现到法律、法规的制定之中,并通过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的严格执行,扶正祛邪、惩恶扬善,使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行为自觉。惟其如此,人们从善的信心才能得到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石才能坚实、稳固。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国家者,积人而成。遵守社会主义道德既是觉悟,也是义务,道德大厦的建设需要每个社会成员添砖加瓦。全社会都要讲公德,只有人人修身自律,躬行实践,才能积小流而成江海,积小善而成大德,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加强道德榜样的宣传,辩证吸取中华传统道德精华,去其糟粕,才能适应当今社会,提高中国人民的整体素质。

康德曾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相信随着公民道德建设的大力提倡,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会取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社会主义精神之花必将灿烂绽放,吾国必将长治久安。

这是有人仔细研究过2012年适用于省级(含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职位的“国考”申论第四题下工夫“做”出的“考场八股”。不依据申论阅卷的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的参考样卷,乍一看这篇文章在内容上写得有高度、有深度,形式上论据典型,语言流畅,层次清楚。然而,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作者没有从材料中提炼出刘女士和李老太家人的高尚品质到底是什么,不结合申论所给出的具体材料,深入分析材料在道德内涵方面的特殊性,不结合试题给出的材料内涵选择可写点进行主题开拓,而是抓住在可写范围类似“亲戚关系是表姑姨舅的三叔的二大爷”的表面联系,进行发散思维,表述尽人皆知的泛泛而谈。这种毫无实质性内容的夸夸其谈,阅卷教师十分反感。其写作的错误之处就是以高考话题作文的写作理念撰写申论大作文的。高考话题作文只要在规定的可写范围之内,可以进行五花八门的写作,其立意可以多元,文体可以多样,所给材料可以不用,语体可以多种。而申论作文立意是一元化的,论证不能脱离所给材料,语体是公务性话语。这是申论论证区别于高考话题作文最显著的地方。如果学习了申论写作的基础理论,采用申论写作理念进行论证,就不会写出这样的“四不像”了。

申论写作的基础理论要讲申论写作理念、解题原则和答题方法。其中,答题方法的理论包括内容如何概括、材料如何分析(材料分析类题型又分为启示类题型和阐释类题型)、对策如何制定、论证如何下笔等。这些基础理论清楚了,做题目才能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了。关于这一点,请看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适用于副省级及以上综合管理职位)录用考试申论试题1:

“给定资料1”提到,权威部门指出,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渤海将在十几年后变成“死海”。这里的“死海”是什么意思?(10分)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00字。

如果懂得了诠释说明的写作理论,知道这种说明每次从一个方面抓住事物的一个特点进行解说,这道题就十分好做了。过去一些大学生备考申论,买来一本模拟试题像“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一样,只管一个劲地做题,结果对照参考答案(许多参考答案也是错的),知道题答错了,可不知道错在哪里,下一次做同类试题,依然会出现同样错误。假如系统学习了申论写作的基础理论,就可以避免这类现象的发生。在这里特别提醒打算像备战高考一样大量做模拟试题备考申论的考生,请关注达·芬奇的话:

热衷于实践而不要理论的人好像一个水手上了一只没有舵和罗盘的船,拿不稳该往哪里航行。实践永远应当建立在正确的理论上。[6]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做习题很重要,我们建议在做模拟题的同时,还要注意申论写作理论的学习。

2. 文体常识

申论作为最终以考生的文本形式出现的考试,命题专家制卷时每制作一道题都要考虑是否有文体要求的问题,有时命题组和审题组甚至为此讨论得十分激烈。只要制卷就会考虑要不要有文体要求的问题,有时命题组根据命题原创性的要求也会在这方面想方设法出新。十多年来,申论试题的题型由过去的三种到现在的四种,题干要求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尽管如此,若运用文体知识进行考察,就会发现,命题的题干要求就两种类型:一是没有文体要求的,一是有文体要求的。例如,有文体要求的,概括内容题,有的要求考生的作答文本是汇报材料,有的要求写成供领导参阅的文本,有的要求写成新闻;制定对策,有的要求写成倡议书,有的要求写成书信等;论证,有的要求写成政论文,有的要求写成策论文,有的要求写成评论文,有的要求写成启示文,有的要求写成讲话稿,有的要求写成报告;等等。总之,申论写作有文体要求的:一是非应用文体,二是与处理机关事务有关的公务性文体。如果涉及申论写作的文体常识都掌握了,最起码考场作答时在文体形式上可以拿到分数。

(二)建立公务需要的核心理论仓库

1. 建立公务需要的核心理论仓库的意义

根据申论命题公平性的原则,申论命题不会偏向某一个专业的考生。当然,如果某专业考生发挥自己的专业理论优势,在对策制定或论证方面,恰到好处地从自己专业的角度笔走偏锋,写出符合考题要求的令阅卷教师眼睛一亮的对策或论证,这样的可能性会有的,然而,申论命题者考虑的是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理论素质结构而并非单一性的理论知识。《2002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考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讲得非常明白:“主要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法律、行政管理等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7]2003年以后的考试大纲虽对此表述作了修改,但是其基本精神没有改变。根据这一点,备考者很有必要建立起申论写作的核心理论仓库。

2. 建立公务需要的核心理论仓库的依据

“凡是在理论上正确的,在实践上也必定有效[8]”。申论考试题型的四种类型——“概括内容”“分析材料”(又分为两个题型)“提出对策”和“作出论证”的考题实质上是关于处理的行政事务是什么事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件,怎样处理这个事件、为什么这样处理事件的问题。这是模拟机关工作人员处理公务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9]现实中的公务应该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因此,考生在自己的专业理论之外,必须具备这些理论素养。

3. 建立公务需要的核心理论仓库的内容

对16年的“国考”试题内容进行简单归纳,不难发现,“四个全面”的治国方略,依法治国理论、科学发展观、文化建设理论、环保常识和行政执法知识是答题必备的,材料分析、制定对策和论证问题都要运用其中的理论解决问题。无论拿出哪一年的“国考”试题进行分析,都能证明这一点。鉴于此,考生要花一定时间在自己已经学习过的“思政”理论的基础上学习以上六种理论,真正掌握它们。对重要的文章进行精心研读(篇目见本教材第44页)。这些理论真正入脑入心了,分析问题的准确性、制定对策的可行性和论证问题的深刻性都会得到加强。

二、熟悉时政,把握政府、百姓关注问题

(一)熟悉时政,把握政府、百姓关注问题的意义

申论开考已经16年了,从互联网上任意下载一道“国考”或“省考”试题,不难发现,考题内容都是政府部门和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有些内容涉及时事政治。参加申论考试,阅读给定材料,虽然以前没有看过题面文字,但它表述的现象却有“耳闻”或者“目见”,内容的不生疏会感到试题的亲切,由于不紧张,能力会得到很好的发挥。如果平时养成了对热点、焦点问题的思考习惯,对材料分析、对策制作和论证行文就会十分有利。倘若真正熟悉时事政治,对待公务现象就会从国家的层面站得高、看得远了,对分析材料、论证问题的高度和深度也会有一定帮助。

(二)熟悉时政,把握政府、百姓关注问题的方法

熟悉时政,把握政府、百姓关注问题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这也是许多考生知道的,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实践最为有效。在这方面,被许多网站粘贴上传的某社会办学机构辅导研发团队研发的时政热点储备得申论高分的方法是:整理事例、收集观点和形成体系。这不能不说是对一个时事、热点或焦点问题熟悉和把握的好方法,但是时政和热点、焦点问题那么多,采用这种方法对考生备考来说时间上是不允许的。那么怎样“熟悉”和“把握”时事和政府、百姓关注的问题呢?

1. “耳闻目见”

这个“耳闻目见”并不是指亲临现场,而是指经过精心挑选权威媒体的网站、电视台、杂志或报纸,选其有关的栏目进行阅读或视听。现在网络很发达,权威媒体一般都有网站。这些网站有些精品栏目办得很好,对我们了解时政尤其是了解焦点、热点问题很有帮助,比如央视网的“焦点访谈”、《半月谈》网的“今日谈”、新华网每日电讯的“评论·声音”和人民网的“人民网评”等。在权威媒体网站选其一个,经常关注它的焦点、热点问题栏目的内容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2. 思考问题

对政府和老百姓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我们在社会生活中都知道一些,问题是这些“焦点”“热点”形成的原因、其实质和如何解决我们则思考不多,而这些恰恰是考试的内容。因此,对焦点或热点问题我们不只是要了解现象,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产生它的原因,知道它的性质和解决它的途径。这就需要我们对焦点或热点问题进行“是什么”“为什么”和“如何做”的思考,这三问解决了,就是对焦点或热点问题“熟悉”和“把握”了。平时对焦点和热点问题多思考,养成了思维习惯,就会成为思维技巧,这种思维定势的正能量就会在申论考试的答题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注重理论指导下的科学练习

备考申论写作,必须练习,这是每一位报考机关工作人员的考生都清楚的,并且不同程度地进行了实践。问题是其实践是不是科学,这倒是备考申论写作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怎样科学练习。

(一)打消“速成”的指导思想

无论做何事都应该有指导思想,备考申论写作也一样。在正确指导思想的指引下,经过科学的写作练习,申论写作水平会有长足的进步,反之收效甚微。报考机关工作人员的考生,不是有工作就是在学习,因时间有限总想急功近利,希望在短时间内就能“立竿见影”,于是背诵网站推荐的范文,听辅导机构教师讲解申论写作模式,然后做猜题练习。这种做法可以理解,但通过走捷径“速成”的指导思想错了。申论写作需要作者的素质、修养和能力的合力参与,它们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没有“抄近路”的办法,而是要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系统学习和练习,有了一定的素养积累,申论写作水平才能提高。

(二)选用公认的经典教材

选拔机关工作人员的考试已经成为我国的第三大考,这两年参加考试人数虽有所下降,但还都在百万以上。申论作为一门考试科目,许多做生意的精明人看到了商机,他们从赚钱出发办网站、开辅导班、出申论考试指导书,当然也有几位学者编写了申论写作教材。目前这方面的书让人眼花缭乱,可谓“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用李白的诗来形容就是:“理有疑误而成过,事有形似而类真。”[10]在已经出版的书中,出现了很多写作常识性的硬伤,连目录都有逻辑性错误的不在少数,所阐述的理论许多都是误导,所推荐的高分答案和范文按照申论评分标准不少都是不及格的。值得注意的是,申论“国考”初期,考生的成绩主要集中在50—60分之间,可是2006年以后,其成绩逐年降低,到了2008年,考生成绩主要集中的分数段下降到30—40分之间。[11]其中的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而许多粗制滥造、错误百出之书的误导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教材是教师指导之范,是学生进步之阶。门捷列夫指出:“没有以有分量的理论作基础的实践一定会遭到失败。”[12]这句话指出了理论对实践指导的重要性。什么是指导申论写作的好教材呢?好的申论写作教材应具有总结申论写作特有规律的科学性、传播申论写作理论的知识性、概括全部申论写作之点的系统性和指导申论写作的可操作性。考生挑选教材不要跟着广告走,不要听信网站巧言,一定要有主见,要咨询三个到五个考上公务员的亲朋好友,请他们推荐好的教材。在他们推荐的教材中,筛选出一本口碑最好的作为学习的指导用书。

(三)要有系统的科学练习

达·芬奇说:“最大的不幸是理论脱离实践。”[13]选好了指导申论写作的教材,就涉及练习了。申论写作的科学练习是在准确概括申论写作理论指导下的练习,这种练习是提高能力的基础训练,它包括一般练习和模拟练习。

1. 一般练习

针对某种基本能力的单项训练就是申论写作的一般练习,它包括题型练习和特殊练习。

(1)题型练习。

教材一般是根据申论写作的知识点,依据申论“国考”和“省考”试题题型把“内容概括”“材料分析(包括“分析题”和“论述题”)“制定对策”和“论证表述”编写出相应的配套练习题。做这种练习,要仔细阅读教材,掌握要领。要仔细揣摩教材所讲理论,把它运用到相对应的同步练习之中。教材每章内容精读之后,紧跟章节内容从开始到结束把练习题做完,如此这般,就能得到系统的科学练习。每做一题就属于题型练习。

(2)特殊练习。

建议考生做完教材上的练习之后,找到自己做练习暴露出来的弱点,分析弱点背后的原因,围绕这个原因加强针对性训练,比如概括能力偏低,就要提高认识能力,加强理论修养,多做概括能力的训练。找到自己的不足,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就是特殊练习。

2. 模拟练习

选择一套试题,完全按照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运用教材理论作答就是模拟练习。建议考生在做完一般练习之后,从互联网上下载四五套“国考”申论试题,进行模拟练习,目的是化理论知识为解题技巧。

建议考生不要去做那些说得天花乱坠的“根据最新考试大纲编写的最新过关模拟试题”。再“最新”的模拟试题都不会超出“国考”申论试题的水平,即便是“省考”试题,也是命题专家学习了当年的“国考”考试大纲,在认真研讨去年“国考”试题特点、把握申论考试命题趋势的基础上才命题的。做那些最新模拟试题是一种无用功,它耽误了备考的宝贵时间。

总之,在正确的申论写作理论指导下,把一般练习和模拟练习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的练习,才是较为有效的系统的科学练习。

建议不是在校大学生的往届毕业生(大学要开设申论写作公共选修课,文科应将申论写作纳入写作课程),要选对教材,以自学为主,做出备考计划,有针对性地读书和练习,这样,申论写作水平就会稳步提高,从而使理想变成现实。

[1] 明秀. 关于当前申论应试有关问题的探析[J]. 警官教育论坛,2008(1):164.

[2] 孔子. 论语·卫灵公[M]//杨伯峻译注. 论语译注.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63.

[3]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EB/OL]. (2014-10-14)[2014-11-03]. 考试录用,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 http:// www.scs.gov.cn.

[4] 国家对选拔机关工作人员的申论命题极为严格。编制的试卷初步确定后,命题专家在审查修改环节若在互联网上和搜集到的有关申论的纸质出版物上发现某一试题中有相同或类似的题料,该题重新编制。

[5] 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M]. 曹葆华,于光远,谢宁,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23.

[6] 达·芬奇. 笔记[G]//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311.

[7] 2002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考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EB/OL]. (2001-11-01)[2012-10-28]. 新浪教育. http://www.sina.com.cn.

[8] 康德. 论谚语:在理论上可能是对的东西,但对实践未必有用处[M]//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西方哲学史研究室编. 国外黑格尔哲学新论.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2.

[9] 中国共产党章程[EB/OL]. (2012-11-18)[2013-02-16]. http://www.gov.cn.

[10] 李白. 上安州李长史书[G]//王琦,注. 李太白全集:卷二十六. 北京:中华书局,1977:1227.

[11] 明秀. 关于当前申论应试有关问题的探析[N]. 警官教育论坛,2008(1):164.

[12] 门捷列夫语.[G]//理论火花,史学理论研究1996(03):86.

[13] 达·芬奇. 笔记[G]//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