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民族精神的功能

民族精神对于民族的生存延续、国家的兴旺强盛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功能,概括来说有以下三项:精神支柱的功能;凝聚力量的功能;精神激励的功能。

一、精神支柱的功能

民族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更不是主观意志的产物,它是经过长久历史积淀而渗透到民族成员心理、观念之中的精神现象。所以,它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被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所尊奉;也会成为民族的精神支柱,对本民族的生存延续以及发展起着支撑和激励的作用。在这方面,中华民族的发展就是例证。

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文明绵延不绝,中间虽遭种种劫难而能衰而复振,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民族精神起到了重要的支柱和维系作用,尤为关键的是团结统一的精神,以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海纳百川的精神。中国多民族不断实现融合和国家走向统一的趋势,早在夏、商、周三代即已形成,《诗经·小雅·北山》所吟诵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正反映出统一局面是古代中国臣民共有的牢固信念。以后历代国家政权都以统一作为当时政治成就的最高目标,而历代有远见的思想家也都以推进统一事业、反映民众的统一要求为己任。共同努力,以求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间的和好、融合,便成为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岁月,战胜一切劫难和挫折的共同信念,是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支柱功能的最好见证。

二、凝聚力量的功能

民族精神的存在有助于凝聚社会力量,实现有效的社会整合和社会团结。所谓社会整合,就是社会成员的思想规范以及行为的一体化过程。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在不断发展变化,从而引起人们思想、规范、行为等方面的分化。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就需要对这些分化趋势进行相应的整合,以实现社会团结。

社会学者认为,社会团结的核心和基础是社会成员的共有价值观和共同的道德规范。而民族精神恰恰就是这种共有价值观和共同道德规范的表现。在一个国家中,不同社会力量往往是分散存在的,要把分散的社会力量、不同的思想观点、价值取向进行有机整合,使之取得基本一致或服从于同一目标的思想融合的力量,就需要民族精神的凝聚力来完成。

民族精神的凝聚力量所导致的社会整合与社会团结,往往是在民族危机深重的情形下发挥着最为明显的作用。在中国,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列强一再发动野蛮侵略,国内统治者昏庸腐败,致使中华民族处于危机四伏之中。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正是由于发扬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勇于抗击侵略、自强不息、不断探索救国道路的民族精神,使全民族的力量得以凝聚,实现了社会整合与社会团结,才战胜了列强要把中国变成其直接殖民地的图谋,保住了东方大国的地位,为国家走上繁荣富强之路打下良好基础,并给予世界上其他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以巨大的精神鼓舞。

三、精神激励的功能

民族精神不仅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而且具有强烈的激励功能。它可以激发一个民族的斗志,成为该民族克服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的精神动力,它也可以激励人们为着崇高的理想和目标而奋斗、拼搏。

对于中国而言,民族精神中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引导着、培育着国人的爱国情怀;刚健自强精神激励着人们奋发向上,不断前进;人文精神激励人们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努力去发现、实现人的价值。同时,精神激励功能也昭示着一种人格示范力,中国历史上无数民族英雄,大都是英雄主义价值观的人格典范,正是这些民族英雄及其模范行为所代表的价值观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完成时代任务而不畏艰难、顽强拼搏。

民族精神的这种激励功能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化得以实现。所以,发挥民族精神的激励功能,既要依靠民族精神伟大传统的日常熏陶,更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教育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