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元宵
正月十五这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又忙碌起来。吉祥睁大眼睛望着爷爷问:“爷爷,今天是什么日子啊?”
爷爷慈祥地笑道:“元宵(xiāo)节啊,全国人都要吃元宵、闹花灯、猜谜(mí)语,有的地方还耍龙灯舞狮子呢。来,跟爷爷一起做元宵!”
吉祥跟着爷爷来到厨房,看到已经做好的圆滚滚的元宵,非常感兴趣,请教爷爷:“为什么把这个东西叫元宵啊?因为它是圆的吗?”
爷爷在围裙上擦了擦手,摸着吉祥的头说:“不是哟,关于元宵的来历有一个故事。爷爷讲给你听听吧。”
“真的吗?快讲,快讲!”吉祥一下子兴奋起来。
爷爷带着吉祥一边做元宵,一边把关于“元宵”美食的故事娓(wěi)娓道来[32]:
“很久很久以前,咱们中国分为几百个小国,它们之间经常打仗。孔夫子生活在这个年代,写了一本历史书叫作《春秋》,后来人们就把这段历史称为‘春秋时期’。当时有两个比较大的国家,一个叫楚国,一个叫吴国,互相看对方不顺眼。”
“有一年啊,楚国的国君死了,整个国家群龙无首[33],没人当指挥啦!临时让国君十岁的儿子继承君位,小屁孩鼻涕(tì)都擦不干净呢,哪里懂得治理国家啊?这个时候,吴国趁火打劫(jié)[34],联合十几个国家一起攻打楚国,抢楚国的地盘。楚国寡(guǎ)不敌众[35],都城都被吴国占领了。小国君一家人带着几个大臣逃命,躲在荒郊野外,天天风吹雨淋,生活太凄(qī)惨(cǎn)啦。”
“小国君身边有个忠心耿(gěng)耿的大臣叫申包胥(xū),他自告奋勇[36]去秦国搬救兵,希望请秦国出兵帮助楚国。申包胥见到秦王,滔(tāo)滔不绝[37]地说了一大堆,什么楚国秦国世代友好啊,吴国胃口大还想吞并秦国啦。不过秦国不想打仗,拒绝了申包胥的请求,还把他赶了出去。一般人可能就放弃了,但是申包胥是个大忠臣呢。他跪在秦国王宫门口哭了七天七夜,请求秦国支援。秦王被申包胥感动了,于是出兵攻打吴国。”
“申包胥回到楚国后,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小国君,于是率领百姓开始打游击战,打得非常辛苦。在秦国和楚国的共同努力下,吴国总算被赶走了!这天正好是正月十五。小国君终于可以回家了!他们路过长江时,小国君看到江面上漂着一些圆滚滚的果子,捡起来一看,外面是白的,里面是红的,闻起来香,吃起来甜。小国君连续吃了好几个,问身边的人这是什么果子。大家都不认识,羞愧(kuì)地低下了头。”
“小国君回到都城,对那个果子念念不忘,总想搞清楚它的来历。申包胥想满足小国君的好奇心,于是带着果子去找孔子请教。孔子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他告诉申包胥,说这果子叫作‘浮萍果’,是个非常吉祥的果子,漂浮在水面上无依无靠,但是很好吃。传说见到浮萍果的人有上天保佑,都会取得非常大的成就。”
“小国君知道这些后高兴极了,信心满满,奋发图强[38],最终带领楚国走向强盛。他很怀念浮萍果,但是再也找不着了,未免有点儿失落。申包胥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于是自己动手制作起来,用面粉模仿浮萍果的外皮,用山楂剁(duò)成的馅儿模仿浮萍果的内瓤(ráng),包在一起放在锅里蒸,做出来的东西和浮萍果非常像,小国君吃得不亦乐乎[39]。小国君想起是在正月十五见到浮萍果的,那时候把正月叫作‘元月’,晚上叫作‘宵’,正月十五就叫‘元宵’。因此呢,小国君为了纪念自己的奋斗过程,把申包胥模仿浮萍果做出来的美食也叫‘元宵’。这就是元宵的来历啦!”
元宵节
吉祥听完故事,做完元宵后,总结说:“人们为了吃元宵,所以过元宵节,对不对啊?”
爷爷哈哈大笑:“吃元宵是过节的一部分,但是过节可不是为了吃啊!元宵佳节是咱们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我再给你讲个故事吧,你很快就会知道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啦。”
一听到爷爷又要讲故事了,吉祥喜笑颜开,赶紧搬个小板凳(dèng)坐着听,还给爷爷泡了杯茶。
爷爷喝了两口润润嗓子,开始讲述:
“汉朝时候的中国非常强大,咱们华夏民族因此叫作汉族呢。汉朝的第一个皇帝叫刘邦,他以前是一个小官,相当于乡长,后来成了皇帝,非常了不起!刘邦去世之后,他的一个儿子继承王位。这个皇帝上任的时候才十六岁,只相当于现在的高中生呢。”
“小皇帝是个好人,非常仁慈,但是他胆子很小,经常被人欺负。他的母亲姓吕,人们都叫她吕后。吕后见儿子不会当皇帝,干脆自己当起皇帝来。她把刘家的人从朝廷中都撤(chè)掉,换成了他们吕家的人。吕后脾气很大,也很残忍,刘家人都斗不过她,只敢躲在后面偷偷说她的坏话。小皇帝特别害怕他妈妈,每次看到她都吓得浑身发抖,时间一长就吓出了重病,年纪轻轻居然就病死了。”
“过了几年,吕后也去世了,刘家人都松了一口气。这个时候,朝廷里的吕家人担心刘家人报复,但又想抢占刘家人的江山,于是抱成一团,聚在一起,打算造反。可惜啊,他们的保密工作做得不好,被一个姓刘的王爷发现啦。这个王爷联系朝廷中刘家的忠臣,包括几个老丞(chéng)相和老将军,率兵攻打吕家人。两边打仗,把国家搞得乌烟瘴(zhàng)气[40],百姓们叫苦不迭(dié)[41]。最后,王爷打了胜仗,把吕家人都赶走了!巧了,这天正好是正月十五。”
“朝廷不能让皇帝的位置空着啊,好在刘邦有好几个儿子,大臣们商量着让刘邦别的儿子当皇帝。新皇帝是个好皇帝,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42]、蒸蒸日上,人们称他为汉文帝。汉文帝知道天下安定来之不易,如果不是把吕家人赶走了,天下不知道要乱到什么时候呢。为了纪念平息叛乱,汉文帝把正月十五这天定为与民同乐的节日,普天同庆,全国人都不用工作,在家欢度佳节。因为这天是正月十五,所以人们就把这个节日叫作元宵节啦。道家人士也过这个节日,但是不叫元宵节,而叫作上元节。”
闹花灯
听完故事,吃完元宵后,一家人出去游玩。吉祥发现几乎家家户户门口都高高挂着灯笼,五颜六色,流光溢(yì)彩[43],十分漂亮。爷爷指着这些漂亮的灯,介绍说:“这也是元宵节的风俗之一——闹花灯!”
“为什么要闹花灯呀?”吉祥的问题层出不穷[44]。
爷爷笑道:“勤学好问是个好习惯啊。这里面也有个故事呢!”
“好棒!爷爷的故事真多!”吉祥扯着爷爷的裤腿,央求他继续讲。
爷爷捧着茶杯开始讲述:
“这个故事还是发生在汉朝,不过跟汉文帝没什么关系。汉文帝去世后,新皇帝叫汉武帝。汉武帝身边有一个大臣叫东方朔(shuò),他聪明又善良,为人风趣幽默,非常搞笑,人们都很喜欢他。”
“有一年冬天,京城下了好几天大雪,梅花盛开。东方朔跑到御(yù)花园给皇帝摘梅花,正在摘着,突然看到一个哭哭啼(tí)啼的宫女要跳井自杀。东方朔吓了一跳,赶紧跑过去把宫女拉上来,问宫女为什么要寻短见[45]。”
“宫女知道东方朔是个好人,便哭着把原因告诉了他。原来由于宫女喜欢吃元宵,家里人就给她取名叫元宵。元宵姑娘进宫当了宫女之后,见不到皇上,得不到皇上的宠爱,心情郁(yù)闷;又不能随便出宫,见不到父母,思乡之情涌上心头。听说最近老家发生了雪灾,更加担心父母的安危,于是便一心想要回家,但是皇宫里的规矩太多根本出不去。她伤心过度,便做了傻事。宫女边说边哭,泪流满面。”
“东方朔非常同情她的遭遇,眼珠子一转,跟宫女说让她不用太伤心,他会想办法让她和父母重逢的。东方朔回家后把自己打扮成算命先生,跑到大街上摆摊算命。他十分聪明,非常会说话,学问又高,把来算命的人唬(hǔ)得一愣一愣的,别人都相信他的话。他趁机散布谣(yáo)言,说玉帝觉得京城百姓对玉帝不尊重、不虔(qián)诚,决定派火神在正月十五这天下凡到京城制造火灾。”
“一时间谣言四起,人们都害怕极了。谣言渐渐传到了皇帝耳中,皇帝也很迷信,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好把足智多谋[46]的东方朔喊过来,问他有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东方朔装模作样地思考半天,说火神喜欢吃元宵,宫中有个叫元宵的宫女特别擅长做元宵,不如让宫女带领百姓一起做元宵上供给火神,讨火神欢心。再让家家户户挂灯笼、放鞭炮,使整个京城变得红彤彤的,火神一看,肯定以为京城已经发生火灾了,不会再放一遍火了。最后,让京城周边的百姓都到城里来一起欣赏花灯和烟火,搞得热热闹闹的,火神也不至于放火烧死这么多人。三管齐下[47],肯定能骗过火神!”
“皇帝觉得东方朔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就照办了。当天晚上,京城百姓人人都吃元宵,处处张灯结彩,人山人海,欢笑连连。东方朔趁机安排宫女元宵和父母见面,一家人重逢,高兴得不得了。”
“到了第二天,皇上看到京城果然没有发生火灾,非常高兴,重赏了东方朔。同时宣布,每年的元宵节全国各地都要挂灯笼,灯笼做得越漂亮越好。一来与民同乐,二来避免火神放火。从此以后,全中国都在元宵节的时候闹花灯啦!”
猜灯谜
吉祥跟着爷爷继续欣赏漂亮的灯笼,发现灯笼上面居然贴着许多谜(mí)语,于是问爷爷:“为什么谜语要贴在灯上面啊?”
爷爷解释说:“这叫灯谜,也是欢庆元宵节的风俗之一!猜灯谜也有段故事呢!咱们一起猜几个谜语,猜完了再给你讲故事好不好?”
“不要!先讲故事!”吉祥耍淘气,吵着先听故事再去猜灯谜。
爷爷笑着答应,开始讲述:
“其实谜语这玩意儿很早之前就有了,但是宋朝之前一直没有人把谜语写在灯笼上。当时宋朝的都城是杭州,有句俗语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48],可见杭州是非常美丽的。这杭州附近有个姓胡的财主,家里特别有钱,但是为富不仁[49],不是个好人,总是欺负别人。一个叫王少的穷秀才看不下去了,就想捉弄这个胡财主,帮乡亲们出出气。”
“正好元宵节快到了,家家户户开始做元宵、做灯笼,当然王少也不例外。他关在家里整整忙了三天,最后做出了一个特别大、特别好看的灯笼,灯笼上面还写了四句诗。元宵节晚上,王少把大灯笼一提出来就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特别是小孩子们,蹦蹦跳跳地跟在王少后面跑。王少提着灯笼来到胡财主家门口停下脚步,和围观的人逗着玩。”
“胡财主听到自家门口这么热闹就跑出来一探究竟[50],瞧见王少的灯笼上写着四句诗。这四句诗是这么念的:
头尖身细白如银,论秤(chèng)没有半毫分。
眼睛长到屁股上,光认衣裳不认人。”
“胡财主想了想,觉得王少是在骂他!为什么呢?原来胡财主虽然有钱,但却是个守财奴[51],平常舍不得吃舍不得喝,又满肚子的坏心肠,所以身上没长什么肉,瘦得跟竹竿(gān)似的。他欺软怕硬,对待穷苦百姓没什么好脸色,但是看到县令老爷这些当官的,又使劲巴结[52]。这首诗明显就是在嘲笑他。胡财主气得吹胡子瞪眼睛[53],吩(fēn)咐(fù)手下去揍王少。”
“王少连忙辩解,说这不是诗,而是谜语,猜一个生活用品,胡财主半信半疑[54]。王少让胡财主猜一猜是什么东西,胡财主半天都猜不上来,急得直冒汗。这时,一个小孩子大声说谜底是‘绣花针’!因为针特别细,浑身上下都是银白色的,没多少重量,屁股上有个穿线的眼儿,平常用来缝衣服。”
“王少大声赞美这个小孩儿,说他比胡财主聪明多了!”
“众人哄(hōng)堂大笑[55]。胡财主连续被羞辱两次,偏偏无法反驳(bó),只好气呼呼地回屋去了。”
“人们觉得王少在灯笼上写谜语非常有意思,既能和大家一起庆祝节日,又能动脑筋思考、感受文化的魅力,于是纷纷效仿[56],都回家制作灯谜。杭州是都城,引领全国风气,渐渐地,全国人民都在灯笼上写谜语啦。”
爷爷讲完故事,正好看到一则灯谜,上面写着一句话:“大漠横千里,猜一个城市的名字。”爷爷让吉祥猜,吉祥歪着脑袋想,答道:“长沙!”
“真聪明!”爷爷和周围的人都竖起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