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继·续
断线与接线

上一讲介绍了与“丝”和“线”有关的字,丝线很细,在穿针引线之间,一不小心就断了,线断了又得接起来。正因如此,和断绝、接续有关的汉字,不少都带着绞丝旁(纟)。这里我给大家讲的,就是其中三个最常用的字——“绝”“继”和“续”。

/ 抽刀断丝 /

“绝”这个字,左边一个“纟”,右边一个“色”。它和“色”有什么关系呢?很多人可能会猜,“绝”是个形声字,“色”是声符。这个想法也对也不对。想要知道正确的答案,还是要追溯到古文字中一探究竟。

“绝”的甲骨文、金文字形,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在切割丝线,丝线断了,这就是“绝”。所以,“绝”是一个会意字。后来,到了小篆,古人在“刀”下面又加了一个字。

新加的字是什么呢?是声符。许慎先生在《说文解字》里说:“绝,断丝也,从糸,从刀,从卩。”“卩”读作jié,和“绝”音近,加上它,“绝”就变成了一个形声字。

“绝”的本义是斩断丝线,引申为断绝之义——人和人的关系断了,叫“绝交”;距离上的阻隔,叫“隔绝”;希望被彻底斩断,则是走上“绝路”;人的呼吸没了,生命结束了,叫作“气绝”。你看,“绝”有一种特别狠的感觉,不太招人喜欢。不过,在汉语里,狠与厉害又有关系,因此,“绝”又引申出特别好的意思—— 一击毙命的招数叫“绝招”,无比高超的技艺叫“绝艺”,美若天仙的人叫“绝色”,一篇千古传诵的好文章可以赞叹其“绝妙好辞”。

/ 与丝线有什么关系? /

纺织要用完整的丝线,要是线断了,就得把它接起来,“继”和“续”两个字,都与此相关。

先看“继”字,在甲骨文、金文里,线团断开了,古人用线把它们再度连接起来,这就是“继”。到了小篆中,古人在左边加上“糸”,用一根完整的线,把断掉的线都连起来。许慎先生说:“继,续也。”连接丝线,“继”也就有了连续的意思,用于“继承”,指把前人的宝贵遗产接过来、传下去;用于“前赴后继”,指战士们络绎不绝地冲锋向前,把整个队伍都连在了一起。

“继”和“续”组成了“继续”一词,《说文解字》说:“续,连也。”“续”也是个形声字,表示连续、继承的意思。一部电视剧有“续集”,一部小说可以“续写”,古人注重家族血统的延续和思想精神的继承。优秀的思想精神代代相传,就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你看,传统的“统”字也带绞丝旁,和丝线的连续不断有关。

中国文化的深厚传统,就要靠一代代的人传续下去,温故知新,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