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别让陈腐的制度浇灭员工的热情

企业的制度需要不断更新换代。制定制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当一项制度无法解决企业问题时,管理者就要将其完善;当制度的存在对解决企业问题没有意义或者意义不大时,管理者也可以将其废除。

案例

某家大电器制造企业有这样一项规定:如果员工延迟交货,所在单位一律要被征收违约金。这项制度出台前,有几名员工的时间观念不强,经常拖延交货,为了解决该问题,企业才针对性地出台了这项制度,希望能约束这部分员工。

随着企业的发展,员工主观上的延迟交货情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善,虽然也会发生延迟交货现象,但原因多半不在员工身上,而是受到生产过程中不可抗拒因素的影响,例如机器出了故障、厂方本身的耽误等。

试想,如果这家企业没有增加上述制度,而是任由员工拖延交货,那时间一长,他们就会丧失工作的热情,只注重产品的生产速度,而忽略了产品的质量,导致产品出现一些质量问题,最终使企业的发展开始走下坡路。

制度往往是为了解决企业某一时期的某些现实问题而制定的。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制度的实施,这些问题逐渐被解决,可能新的问题还会出现,因此,原来的制度就应该适当的被修改,这样才能满足每一个时期的发展需求。

创业时期的企业处于起步阶段,首要问题是如何让自己生存下去。在这些企业当中,团队由少量拥有共同理念的成员组成,大家目标高度一致,虽没有明确的分工,但效率很高,而且灵魂人物也会对每个成员产生正面影响,所以只需要较为简单的制度即可。

企业顺利进入市场并快速发展壮大之后,面临的问题会越来越多,例如,产品迭代困难、生产工艺复杂、经济压力快速增长等。这些问题都对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为了适应企业新的发展阶段,管理者需要将管理的跨度和深度加大,并完善制度。

成熟时期,企业的各个方面都趋于稳定,此时需要做的是不断优化企业的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积极作用,完全进化到制度管人,以此来避免企业患上“大企业病”。

制度应该追随企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由于受到新形势以及新经营方式的影响,旧的制度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漏洞,变得不合时宜,这就需要管理者及时完善旧的制度,保护员工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