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信息化年鉴2019—2020
- 《中国信息化年鉴》编委会
- 7970字
- 2020-11-21 19:28:07
知识产权信息化发展概况
国家知识产权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71号)、《“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国发〔2016〕86号)各项任务要求,2018年至2019年6月,高效开展信息化建设,全面优化商标、专利、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审查、公共服务、行政管理、国际合作等各项工作的信息化环境,持续丰富知识产权数据文献资源,知识产权信息化各项业务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2018年知识产权信息化工作】
(一)推进知识产权信息化项目建设
1.知识产权审查支撑项目
商标图形智能检索系统在6个商标审查协作中心展开全面测试,效果良好,显著提升商标审查质量和效率。
中国专利电子审批系统持续优化基础软硬件环境,不断升级系统功能,有效提高系统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有力支撑优先审查、高价值专利审查、专利费用标准调整和专利审查信息标注等各项业务开展;完成适应性改造,支持《关于停征免征和调整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政策的通知》对专利新收费标准的要求。
专利检索与服务系统持续推进检索基础数据优化,加快实施系统基础环境优化和扩容,改进检索报告相关功能,进一步提升系统服务能力;智能辅助检索持续进行算法模型的优化和升级,不断提升自动检索命中对比文献的比率和排序位置。
实用新型智能辅助审查系统上线运行,实现从审查端自动形审、明显实质缺陷审查人机辅助交互两个方向进行智能化审查模式创新。
中国外观设计专利智能检索系统增加查新机检功能,实现与审批系统数据对接,自动推送机检报告,为外观明显新颖性审查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专利质量系统上线运行,通过对专利申请质量进行预判,促进专利审查质量提升。
开发保护中心预审案件分类流程管理系统并完成测试,研究并尝试新分类转案流程,将OCR技术引入分类流程管理系统,同时引入自动粗分技术,实现案件信息的导入和导出。
指导各保护中心加强信息化建设,自行建设预审管理平台,提升预审服务质量和效率。
2.知识产权服务类项目
商标网上服务系统全面上线。该系统集成网上查询、申请、发文、公告、缴费、注册证明公示功能,为社会公众提供网上全方位、全流程服务。
启动国家知识产权局政务服务平台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的对接工作;继续做好全国政务信息共享平台数据共享工作,2018年发布共享数据160余项。
优化完善面向公众提供服务的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不断优化升级系统数据展示、下载效率和响应时间,补充部分缺失数据,进一步提升面向公众的专利检索、分析服务能力。
研究推动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信息平台,涵盖专利智能预审、专利导航分析、专利运营、快速维权等功能模块,提升保护中心综合服务能力。
开发建设并升级中国知识产权大数据与智慧服务系统。该系统是集成商标、专利、版权、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等数据资源的知识产权大数据应用系统,通过检索分析系统和数据接口等多种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
3.其他
持续进行专利文献代码化、智能化优化升级。
完成网信关键技术知识产权监测预警平台所需报表工具选型及平台建设方案。
开展神经网络机器翻译引擎及智能化翻译加工系统的研究,为打造智能化、精细化的数据加工模式进行积极探索。
启动研发智能图书编校排系统。该系统是整合编辑、校对、排版及电子化管理流程的出版流程系统,分3期完成。2018年完成一期建设目标,软硬件设备全部进场安装调试完毕,系统架构已搭建完成,与各子系统及ERP的集成工作已全部完成。
(二)完善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建设
1.数据资源收集与交换
继续与包括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美国、日本、欧洲、韩国等在内的超过30个国家、地区和组织开展文献及数据交换,及时获取全量更新数据,不断提升国家知识产权局基础数据资源完备性。2018年与俄罗斯签署全新数据交换协议,一揽子达成与10个国家、地区知识产权局的数据交换合作,数据范围覆盖3种专利类型、14个类别;向6个PCT国际检索与初审单位赠予中国专利文献。
截至2018年年底,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文献总量近1.2亿件,拥有全球103个知识产权机构的专利说明书、104个知识产权机构的检索数据。
2.数据资源加工与检测
2018年,中国专利文献数据深加工近39.582万件;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3类专利翻译量达342.843万余件;非专利数据深加工6.237万件。针对中国专利文献英文翻译、中国专利数据深加工、中国非专利文献数据深加工等项目开展数据检测工作。中国专利文献数据加工和分类检测工作通过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监督审核。
3.数据分类业务管理与国际合作
针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及公布公告文献开展IPC专利分类、再分类,针对新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同时开展CPC分类,2018年分类量共444.3万件。针对发明专利新申请CPC、IPC分类,以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专利数据IPC再分类等项目开展数据检测工作;组织开展分类表和分类定义的翻译和更新。
12项IPC修订提案接受WIPO审议,9项获准通过,单次会议接受审议提案数量和获准数量居世界各知识产权局之首;获得WIPO授权,与欧洲专利局共同牵头IPC新建索引部项目;推动知识产权五局第一工作组于2018年10月举办首次虚拟会议。
4.数据标准化
梳理局标行标与WIPO标准的对应情况,整合完成所有行标与WIPO标准的对比梳理,完成《中国专利文献著录项目》《中国专利文献版式》《专利申请号标准》的调研及修订工作,对法律状态新标准提出制定建议;推进行业标准《核苷酸和/或氨基酸序列表和序列电子文件标准》的制定工作。
5.其他
完成数据仓库Ⅰ期的部署和上线,数据仓库包括文档库系统、数据库集群,以及所收录的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资源,实现对数据资源的集中管理。截至2018年年底,完成约5000万篇实体文献数据、3200万篇结构化文献数据的存储。
(三)提升知识产权信息应用与服务能力
1.信息公共服务
商标数据库实现开放共享,向社会免费开放全部约3500万件存量商标的基本信息。
专利基础数据开放质量稳步提高,专利数据服务试验系统向公众提供中国标准化全文文本、著录项目和全文图像数据,2018年系统新增注册用户1098户,新增下载账户126户,为公众提供数据下载总量约116TB。
继续为广州、南京、上海、重庆和北京等区域中心和地方中心提供数据更新下载服务,保障全国各级专利信息中心用于开展专利信息服务的专利数据资源。全力推进“新一代地方专利信息服务中心检索及分析系统”试点工作,在21个试点地方中心完成系统部署,并结合试点工作推进地方中心服务能力升级。中国及多国专利审查信息查询系统稳定运行,依法及时公开专利审查过程信息,2018年新增用户607776户,累计用户达1226144户,访问量达1483058164次。
2.信息化国际合作
与WIPO签署使用许可,获得WIPO翻译工具WIPO Translate使用权限,为向审查员和公众提供更优质的机器翻译服务奠定基础;成为PCT国际阶段数据电子传输M2M(机器对机器)项目全球第一家试点局,为国家知识产权局PCT国家阶段审查提供及时、有效的参考信息。
《专利数据合作项目建议书》在“一带一路”高级别会议上顺利通过,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并主导协调的共同交换数据列表在2018年金砖局长会上顺利获得五局局长批准。
与WIPO、韩国特许厅分别签署安全网络协议,完成WIPO多边优先权合作和中韩双边优先权合作基础设施向双边专有网络无缝切换。云专利审查系统新增3家用户,国际用户总数已达49家。
积极参加金砖国家知识产权务实合作,促进专利信息服务交流与资料共享,首次邀请金砖国家用户参加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的英文公益讲座。
(四)知识产权信息化保障工作
在集成运维、基础环境运维、安全运维、存储运维、网络与通信服务、终端设备维护等方面不断改进维护流程,提高维护质量和服务水平,请求完成率持续保持在96%以上,保证国家知识产权局各项业务系统正常运转。7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完成基础环境建设并通过验收。
(五)信息安全工作
完善网络安全制度规范,制定并印发《国家知识产权局互联网电子邮件系统安全管理办法》《国家知识产权局2018年网络安全工作要点》两项制度规范。
强化网络安全技术保障,初步构建以等级保护、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应急响应、事件处理、信息通报等为基础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同时,为保障对外服务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开展7×24小时网站监测预警工作,通过一系列技术防范措施确保2018年无重大网络安全突发事件。
组织网络安全培训,提升网络安全风险防范意识,2018年共组织5次网络安全培训,累计培训人数达200人。
(六)政府网站
完成国家知识产权局政府网站新域名(cnipa.gov.cn)的注册、备案和切换工作。国家知识产权局政府网站2018年页面浏览量达5亿人次,发布信息6957条,转发国务院文件77篇,公开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327条,发布解读信息16条,回应公众关注热点问题22次,办结公众留言11259条,征集公众意见11次,进行访谈直播16场,新开设专题6个,回复政府网站查错平台问题153个。
(七)重大活动、事件
2018年7月29日,中国专利电子审批系统等业务系统完成适应性改造,支持《关于停征免征和调整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37号)对专利新收费标准的要求。
2018年8月11日,实用新型智能辅助审查系统上线运行。
2018年8月30—31日,以“专利,助推对外开放”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专利年会(原中国专利信息年会)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来自五大洲43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0000名人员参会,展开对当前工作和未来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有益探讨。
2018年11月10日,中国专利质量系统上线运行。
2018年11月15日,商标网上服务系统全面上线。
2018年12月26日,商标数据库实现开放共享。
【2019年上半年知识产权信息化工作】
(一)推进知识产权信息化项目建设
1.知识产权审查支撑项目
商标图形智能检索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实现对商标图形审查的智能辅助,有效精简商标图形审查中近似比对数量,减轻审查压力,降低审查判断中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从技术上根本破解审查能力与审查压力不匹配的矛盾,确保商标审查效率与审查质量双提升。
商标拼音英文近似检索功能完成升级改造,并正式上线。通过采用全文检索技术,将拼音及英文检索效率提高10倍以上,优化检索结果的排序,极大提升商标相同/近似检索的性能。
持续做好中国专利电子审批系统的业务功能升级和基础环境优化,更好地支撑提质增效工作开展,保障高价值专利审查、专项消除积压案件审查等各项重点业务顺利推进。根据机构改革工作要求完成系统调整,根据自2019年7月1日起执行的新专利费用减缓条件实施系统改造。
外观设计智能辅助审查系统上线运行。系统通过规则前移、加强申请端校验和提示,帮助申请人提交更高质量的外观设计申请。系统开发智能辅助审查、通知书标准化撰写、查新机检报告等功能,通过智能审查引擎对外观设计著录项目、简要说明、外观图片或照片进行机器审查,实现部分外观设计申请的批量分类和批量审查,并对需要人工审查的案件提供智能辅助审查结论,助力外观设计专利审查质量和效率双提升。
CEPCT质量提升项目上线,通过对受理采集、受理审查、管理监控、授权扣款、统计查询功能模块的改造升级,从受理、审查、数据传送等方面对全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提升系统稳定性、可靠性和业务数据完整性,提高整体运行效率。
专利检索与服务系统新增浏览缓存服务,提升系统负载能力并提高浏览速度;对方剂、中药词典等功能进行优化重构,并集成中医古籍方剂数据,提高中医药领域专利检索效率。智能辅助检索针对算法的数据维度进行优化,进一步提升自动检索效果。
中国外观设计专利智能检索系统持续训练检索引擎,提高检索准确性;优化系统性能,提升检索效率。
研究建设全国保护中心运行管理平台,并制定保护中心预审平台标准。推进各保护中心按照标准自行建设预审平台,并与全国保护中心运行管理平台对接,实现案件报送、申请主体备案、数据实时监控、质量检查、质检通报、数据统计等功能。
2.知识产权服务类项目
继续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局政务服务平台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的对接工作,国家知识产权局政务服务旗舰店在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行,完成第一阶段对接工作。
商标网上申请系统功能进一步优化,受理窗口网申功能正式上线,实现申请人在商标受理窗口办理网上申请业务。完成自2019年7月1日起商标规费调整导致的商标注册与管理自动化系统、商标网上服务系统程序改造工作。
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后续业务电子发文系统上线。截至2019年6月1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已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功发送文件124件。
面向公众提供服务的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为注册用户增加命令行检索、药物结构式检索及高级分析功能,并加强系统基础设施环境的运维和安全防护保障,在保障系统稳定运行的同时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专利事务服务系统为社会公众开通质押登记(许可备案)网上提交服务。
启动建设面向省级地理标志行政管理部门的地理标志统一受理平台,完成平台建设有关工作项目招投标。开发地理标志网上申请、在线形式审查、公告发布及统计分析查询等功能。
3.“互联网+监管”
(1)加快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局“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和对接工作。
一是认真梳理国家知识产权局监管事项检查实施清单,范围涉及对专利代理机构执业行为的监管、对专利代理师执业行为的监管、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侵权行为的监管、对商标代理机构的监管、对擅自开展专利代理业务行为的监管、对专利代理机构设立/变更/注销分支机构的监管、对拟向外国申请的专利保密性进行监管7个主项、15个子项的监管类别。
二是加快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局“互联网+监管”系统,同步推动与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数据对接。整理加工包含企业基本信息、执法人员信息、举报信息、投诉举报用户信息、行政处罚信息、法律法规库、“双随机、一公开”数据的专项计划数据等的基础数据信息,完成与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数据对接,逐步规范监管,为精准监管、联合监管奠定基础。
三是结合自身监管业务需要,自筹资金,加快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局“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在满足国家知识产权局监管工作需要的同时,通过与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的对接,实现监管数据资源共享、监管业务协同联动,为国家创新监管方式、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放管服”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二期)国家知识产权局子平台完成硬件采购、软件开发、软件等级保护测评、系统对接、专家验收、上线调试等工作。通过该平台可以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报送知识产权领域失信信息、知识产权领域需要其他部委配合开展联合惩戒的信息,接收国家发展改革委需要国家知识产权局配合开展联合惩戒的信息等。
(2)推进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信息统计系统优化升级。
在原专利行政执法案件报送平台的基础上,增加商标和地理标志执法保护信息的采集、报送与报表统计分析模块,持续完善系统功能。2019年已完成信息采集、报送功能的优化工作。
4.其他
积极推进商标注册及管理信息化和国家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项目立项工作,为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奠定信息化基础。
完成网信关键技术知识产权监测预警平台项目建设工作,并顺利通过项目验收。
稳步推进智能化翻译加工系统的流程优化和功能升级,完成国际数据交换平台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服务升级,同步升级了实用新型、外观设计数据翻译引擎。
持续进行专利文献代码化、智能化优化升级。注重对质检反馈的错误加工案例进行收集和分析,不断总结规律、提炼规则、修正程序,以提升数据加工质量和效率。
智能图书编校排系统第一阶段产品化目标基本完成。推进核心功能的优化和完善,并启动第三方测试和试运行工作,着力解决系统使用中的流畅性问题,提升智能提示的有效性。
(二)完善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建设
1.数据资源收集与交换
与包括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美国、日本、欧洲、韩国等在内的超过30个国家、地区和组织稳定开展知识产权局间的文献及数据交换工作,及时获取全量更新数据,保障专利检索系统数据集的更新。2019年上半年,总计完成与19个国家、地区或组织的104项数据资源的下载备份工作,数据容量约3.6TB。继续开展各类文献资源引进工作,专利文献总量超过1.24亿件,拥有全球103个知识产权机构的专利说明书、104个知识产权机构的检索数据。
2.数据资源加工与检测
2019年上半年,中国专利文献数据深加工近22.2万件,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3类专利翻译量共196万件,非专利数据深加工2.7万件。
3.数据分类业务管理与国际合作
针对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开展IPC分类、再分类工作,2019年上半年分类量共214.1万件。
在WIPO平台下,推动国家知识产权局4项IPC分类修订提案获得审议通过;积极参与半导体领域新建IPC大类项目相关讨论工作。在知识产权五局平台下,就新兴技术领域分类修订合作与各局开展深入研究。
4.数据标准化
对知识产权基础信息采集加工标准进行资料收集分析和调研,开展标准框架设计和标准方案相关研究,初步划定商标、专利、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数据项范围。
5.其他
进行数据仓库Ⅱ期建设。完成商标数据产品库的设计工作和更新流程建设,截至2019年3月底,共收录商标3600余万件。截至2019年6月底,完成约1.1亿篇实体专利文献数据、1.2亿篇结构化专利文献数据的存储。完成中国地理标志数据的收录工作及地理标志产品库的建设,截至2019年6月底,共收录地理标志数据2383条、地理标志核准企业7845家。
(三)提升知识产权信息应用与服务
1.信息公共服务
专利基础数据开放质量稳步提高,专利数据服务试验系统向公众提供中国标准化全文文本、著录项目和全文图像数据,2019年上半年系统新增注册用户634户,新增下载账户86户,为公众提供数据下载总量约68.6TB。
继续为广州、南京、上海、重庆和北京等区域中心和地方中心提供数据更新下载服务。新一代地方专利信息服务中心检索与分析系统新增4个省、市部署工作,总数达到25个。中国及多国专利审查信息查询系统稳定运行,依法及时公开专利审查过程信息,2019年上半年新增用户480339户,累计用户达1706483户,访问量达700418698人次。
2.信息化国际合作
在金砖五局平台下,积极推进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牵头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合作项目,促进金砖五局在现场培训、远程讲座和资料共享等方面加强合作。
(四)知识产权信息化保障工作
6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完成基础环境建设,并通过验收。
商标注册证明公示系统存储扩容工作完成,保障了网上服务系统的平稳运行;扎实推进商标机房UPS改造工作。
(五)信息安全工作
调整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国家知识产权局网信安全相关工作。强化网络安全预警、通报和应急机制,全力做好“两会”时期网络安全保障工作;组织开展2019年网信安全培训会,强化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网络安全技术能力;制定《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络安全工作实施方案》;开展紧急排查整改重要数据和公民个人信息泄露安全隐患专项工作、网络安全专项检查工作,推进信息系统数据保护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提升整体网信安全防护水平。
积极推动国家知识产权局各相关部门单位在商标、专利、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重要审查业务信息系统中加强密码应用和密码保护。
对现有的综合办公系统(OA)进行终端适配改造;按照应用信息系统等保标准,建设OA安全保护体系。
按照《网络安全法》和《等级保护2.0政策规范》,全面推进等级保护工作,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相关规定融入信息化项目的管理流程中,初步实现信息化项目与等级保护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初步建成以等级保护、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应急响应和信息通报等为基础的网络安全立体防护体系。
不断加强商标国家知识产权局内网安全管理,强化商标信息化系统运行保障,对信息化系统进行整体排查、整体安全改进规划和一期整改,完成内网通信软件的采购和配置工作。
(六)政府网站
2019年上半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政府网站页面浏览量达2.6亿人次,发布信息3248条,转发国务院文件34篇,公开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183条,发布解读信息6条,回应公众关注热点问题10次,办结公众留言14295条,征集公众意见5次,进行访谈直播5场,新开设专题6个,回复政府网站查错平台问题5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