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丝路文化新方位:新疆现代文化研究篇
- 梁超
- 2497字
- 2020-12-10 18:43:18
三 现代认同
现代认同是现代社会整体稳定的核心。现代认同的本质在于规定政治组织的规模,是将个人凝聚成具有主权的契约共同体(国家)的力量,是实现现代价值和社会制度耦合的前提。现代认同为政治经济制度提供正当性,同时,政治结构为经济系统和现代认同提供保护,另一方面,经济系统则为政治系统和现代认同的实现提供物质支持。通过现代认同形成的政治结构是促成耦合整体稳定的关键。我们认为,诚信、法治、公正、理性、科学、人文构成了现代认同的主要方面。
诚信:现代社会的“通行证”
诚信是规范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诚实守信,就个人而言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集体而言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是秩序运行的基石,就国家而言是良好的国际形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很早就把诚信作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一。只有诚实劳动、扬善除恶,社会各方利益关系才能得到妥善协调。只有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忠诚党和人民,忠诚国家和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诚信是每个人全面发展的前提,是进入现代社会的“通行证”。
法治:良序社会的制度保障
法治所体现的一种依法办事的良好社会状态至少应包括这样一些内容:一是这个国家要具备完善而良好的法;二是这种法要得以普遍而自觉地遵守;三是已建立健全完备的使这种法得以正确适用与遵守的国家权力机构体系,而且这种权力体系是以权力的互相制约、监督为前提条件的。法治就是在法及其司法体制健全的情况下,在完全地服从于和体现了社会的整体利益与群体意志的前提条件下,能最大限度而充分地发挥个人的意志与行为的自由的一种社会状态。我国现在所提倡和努力建立健全的是现代意义上的依法治国和法治国家。
公正: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公正是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和准则。尽管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不同阶层和群体均具有时代性、阶级性特征,但其超时代性、超阶级性也是公认的。其一,公共利益的互利是公正的基础,因为利益是道德的基础,公共利益是公正的道德基础;其二,平等是公正的本质特征,公正本身包含了平等的要求,首先是权利的平等,包括独立人格受尊重的平等和机会与规则的平等,其次是义务的平等,包括义务与权利相对应的平等和彼此双向履行义务的平等。只讲权利不讲义务,只求索取不讲奉献,只要别人尊重自己的习惯风俗、不愿自己尊重别人的行为习俗等都是不公正的表现。公正作为为人处世的基本美德与追求的社会道德理想,它在人类社会历史上对于调节和维系人际关系、维护和稳定社会秩序有其特殊的道德价值,所谓“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理性:客观中立、知行统一的能力
人因为享有精神性的存在——理性,才成为真理的发现者。理性指处理问题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进化原则来考虑的态度。考虑问题、处理事情不冲动,不仅仅凭感觉感性做事情。所谓理性就是能够识别、判断、评估实际理由以及使人的行为符合特定目的等方面的智能。理性通过论点与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发现真理,通过符合逻辑的推理而非依靠表象获得结论、意见和行动的理由。理性的主要特征有:冷静的态度、全面的认识、详细的分析、后果的预知、心理素质的要求、多种方案的选择等。理性不仅以其理论的普遍性而且以其实践的普遍性成为对人类生活所有领域都起作用的共同目标。人类需要用科学理性去除上帝的神圣性,也需要借助人文理性以呵护世俗的精神家园。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其特点是它的概括性和间接性。理性是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抽象思维,是对事物本质的、整体的和内部联系的概括与反映。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性认识而上升到理性认识。而理性认识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能够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认知理性关乎“知”,价值理性关乎“行”。理性是现代社会的必备条件和认同构成。
科学:科学知识、科学技能和科学精神三者的统一
科学包含科学知识、科学技能和科学精神三者的统一。科学知识主要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天文、经济等的知识和养成。现代化是以工业化和信息化为主导的社会变革,因此,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就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本领,没有科学知识和技能,在现代社会几乎无以立足,无法生存,为此,现代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要给青少年传输科学文化知识和生存的基本技能。我国在科学知识、科学技能、科学精神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我国边疆一些地区的民众缺乏科学的传统,科学意识淡薄,科学知识贫乏,从而影响了他们自身融入主流社会和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步伐。科学精神是一种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的精神,具体包括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宽容精神等几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求实与创新。不求实就不是科学,不创新科学就不会发展。怀疑精神与宽容精神是派生出来的,而且两者不可偏废。
人文:以人为本的知识和精神的世界
人文是人类实践的一种文化形态,是人类所坚持的以人为本的知识、价值和意义,以及从中发展出来的人类世界的法则和秩序,它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人文知识包括语言、文学、历史、哲学、政治、艺术等的知识和养成。人文精神是一种哲学理论和一种世界观,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容忍、无暴力和思想自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最重要的原则。人文也叫人本,本意是人类世界的法则和秩序,其引申义是人类社会的普遍道理。人文思想相信人的本性有巨大的潜力,而不相信宗教的超验的价值,不依靠宗教来回答道德问题。真正的人文主义,唯有开“道德主体”之门,而成为领导文化生命的最高原则。就“物本”来说,心思全在把握外物之理上,则主体方面最注重的机能便是“理智”。就“神本”来说,这是要拉空甚至撤销人的主体性,把一切都交付于至高无上的神。所以,在宗教上越虔诚,便越是要消解掉自己的主体性。真正的人文主义是以人为“本”来建构人自身的文化。通过人格的修养工夫而呈现的道德主体(心体或性体),才是真正的人之“本”,人文世界即是由这个“本”所开启的。正因为人文世界由道德主体所开启,故它并不是一种义理系统,而是一种精神境界,乃至强健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