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丝路文化新方位:新疆现代文化研究篇
- 梁超
- 2855字
- 2020-12-10 18:43:20
三 理想境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境界”与“实践高峰”及其统一
“价值—境界”表现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理论标志与实践坐标而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依据融和互动与理想互动克服境界单调,融和个体价值歧异,提升共同价值境界。
(一)社会主义价值问题在价值行程中解决
如何解决“意义单一性”、“路径单向性”、“境界单调性”,社会主义价值信念源于理论坚定,价值理解消解价值困惑,价值进程依赖互动创价。意义互动中积淀与升华创价性内涵,为知识提供动力和方向,迈向开放社会,客观知识关联价值内涵才具人文性。方法互动中可行与增效创新性技巧,为价值提供依据和效率,施行价值导向,主观意愿关涉知识方法才具科学性。融和互动中张扬与丰富创意性理想,为人生提供依托与归宿,通达崇高境界,终极理想关切归宿路径才具境界性。
如何实现“意义丰富性”、“路径多向性”、“境界多重性”,社会主义价值始于创价作为,价值改善化解价值困境,价值进程依赖有机创价。关系思维即互动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要求在价值互动与价值创造、价值持存与价值修持中理解价值意义。意义蕴涵即真理意义与价值意义,要求在价值发散与价值收敛、价值普遍与价值普适中把握价值内涵。方法路径即通观路径与创价路径,要求在价值集约与价值集成、价值标准与价值标志中实现价值理想。
如何持存“意义世界”、“路径轨道”、“境界高峰”,社会主义价值体验终于价值境界,价值和合消除价值迷茫,价值进程依赖集体创价。价值本位上,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定位机制依据创价目的与创价组织,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化。价值进程上,效率与方向关系的结合环节依据创价技巧与创价导向,实现从本我向类我的转向。价值标准上,贡献与索取关系的取舍尺度依据创价伦理与创价生产,实现从自我向我的转换。价值环境上,秩序与自由关系的保障条件依据创价民主与创价个性,实现从有我向无我的转变。价值归宿上,创造与境界关系的追求取向依据创价关切与创价理想,实现从个我向群我的转折。
(二)社会主义价值理想在创价实践中实现
走出“理论硬伤”、“实践困境”与“理想动摇”,是社会主义价值建设的基本任务。从通观、创价、和合的统一出发,理论的通观规定、实践的创价规定、境界的和合规定是价值的路径向度,真理的科学规定、价值的人文规定是价值的意义维度,路径与意义统一为理想的和合规定即境界的上乘规定是价值的终极关切。科学通观代替神秘直觉,知识澄明性获得理性基础即去除神秘性与含糊性;人文创价取代宗教创价,价值实效性获得理念基础即去除虚幻性与扭曲性;知识澄明与价值实效融通,境界归宿性获得理想基础即超越有限性与局限性,从而实现关系格局与实践境界统一、意义理解与行为改善融和、思维效率与行为实效衔接、理论自洽与理念自为一致、通观远见与实效价值结合,推动社会主义价值建设不断迈向新境界。
建构“定位坐标”、“运行轨道”与“航标指南”,是社会主义价值建设的具体路线。创价方式包含思维方式合理化即辩证通观把握价值关系、行为方式实效化即实效创价实现价值、境界方式理想化即融和一体体现归宿的统一。理解问题与思维方式、改善问题与行为方式、关切问题与境界方式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命运,是核心价值观在通观道路与理解框架、创价道路与实践轨道、理想道路与归宿境界上必须始终把握的主题,即创价社会主义的内生性、互动性、创造性问题。通观路径解决核心价值观的解释问题,“通观理解”确立客观立场和价值的普遍规律依据。创价路径解决核心价值观的转化问题,“创价实效”确定中立观点和价值的实践依托。和合路径解决核心价值观的归宿问题,“和合境界”确证整体方法和价值的理想依靠。“价值呈现—价值实现—价值表现”的统一即“价值解构—价值建构—价值重构”的呈现机制,理论通观解释价值世界,掌握优异知识;“价值内化—价值外化—价值融化”的实现进程,实践创价挺立价值意义,掌握优化价值;“价值理论—价值理念—价值理想”的表现形态,理想关切彰显价值境界,掌握优越理想。解构即走出理论硬伤的观点立论,建构即突破实践困境的坐标定位,重构即超越局限的航标导向;内化即理论通观的理解进程,外化即实践创价的实效进程,融化即境界和合的关切进程;理论即通观理解的理性自立,理念即创价实效的理性自觉,理想即境界和合的理性自足。
概言之,创新先导、创价主导、创意向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张力与现实路径,理论自立、理念自觉、理想自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支柱与基本走向,主体优化、实践深化、境界升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超越与外在象征,这三方面构成社会主义创价的基本因素即创价社会主义的价值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性、创价性、境界性之所在,昭示着创价社会主义尊重历史、关注现实、指向未来的勃勃生机,即在克服理论僵化与思维惯性、破除实践固化与行为惰性、去除理想虚化与境界滞性的价值创建行程中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就中国而言,解决道德虚无主义问题,在于实现实践伦理与创价社会主义的统一即坚定社会主义的价值方位与发展坐标,必须坚持远见选择与现实路向的结合,坚持顶层设计与群众路线的结合。就世界而言,解决道德原教旨主义和道德相对主义问题,在于追求创价伦理与创价社会的统一即重构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与境界航标,必须追求明智规划与未来愿景的衔接,追求路径规划与理想关切的衔接。社会生活领域和价值生活领域的实践必将证明一个真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创价社会主义才能救世界。”
本文摘自《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
[1] 李建华,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严峰,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294页。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239页。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第494页。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第121页。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38页。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04页。
[8] 李德顺:《道德转型的足迹——对我国近30年若干伦理事件的评述》,《江海学刊》2010年第4期。
[9] 宾克莱:《理想的冲突》,商务印书馆,1989,第6页。
[10] 转引自赵复三《对现代西方文化某些方面的一些思考——一篇读书笔记》,《中国社会科学》1987年第3期。
[11] 张立文主编《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第448~449页。
[12]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2002。
[1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58页。
[1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6页。
[1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8页。
[1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12页。
[1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9页。
[18] 《列宁专题文集》,人民出版社,2009,第138页。
[19] 列宁:《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74,第229页。
[2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二册,人民出版社,1973,第124~125页。
[2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第96页。
[2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