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中亚的中华文化传播研究
- 周珊 郭卫东
- 9797字
- 2020-12-10 15:19:35
二 来疆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调查分析
(一)调查问卷三个维度量表结果统计
1.“汉语适应”选择题统计结果
统计结果表明:“喜欢用汉语拼音”的均值为1.4,“喜欢汉字”的均值为1.44,“喜欢写汉字”的均值为1.58,三个选项均值最低,说明适应度高;“喜欢用汉语拟声词”、“喜欢用汉语叹词”的均值都为3.01,“喜欢使用汉语复句”的均值为3.0,三个选项均值最高,说明适应度低(见表13)。
2.“中国文化适应”选择题统计结果
统计结果表明:“喜欢中国诗歌”的均值为1.85,说明留学生在这一项上的适应度高;“喜欢中国画”的均值为2.09,“喜欢中国长城”的均值为2.17,说明留学生在这两项上的适应度次高;“喜欢兵马俑”的均值为3.55,“喜欢行书书法”的均值为3.22,说明留学生在这两项上的适应度低(见表14)。
表13 “汉语适应”选择题统计
表14 “中国文化适应”选择题统计
3.“中华才艺适应”选择题统计结果
统计结果表明:“喜欢唱中国歌曲”的均值为1.92,说明留学生在这一选项上适应度高;“喜欢学习中国武术”的均值为2.22,“喜欢学习太极拳”的均值为2.45,说明留学生在这两个选项上适应度次高;“喜欢学习中国相声”的均值为3.64,说明留学生在这一选项上适应度低(见表15)。
表15 “中华才艺适应”选择题统计
(二)量表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分析
量表各维度之间相关分析从表16可以看出:“汉语适应状况”与“中国文化适应状况”、“中华才艺适应状况”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关分析说明,留学生汉语适应状况越好,其对中国文化、中华才艺适应状况越好;反之,留学生汉语适应状况越差,其对中国文化、中华才艺适应状况也越差(见表16)。
表16 量表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统计
(三)三个维度与性别之间的关系
各维度与性别关系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三个维度在男女性别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表17可知:在“汉语适应状况”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留学生“汉语适应状况”平均分为43.03,女性留学生“汉语适应状况”平均分为40.24,女性留学生“汉语适应状况”比男性留学生要好。
表17 三个维度与性别的关系
通过表17可知:在“中国文化适应状况”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留学生“中国文化适应状况”平均分为29.80,女性留学生“中国文化适应状况”平均分为27.95,女性留学生“中国文化适应状况”比男性留学生要好。
通过表17可知:在“中华才艺适应状况”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留学生“中华才艺适应状况”平均分为35.12,女性留学生“中华才艺适应状况”平均分为33.61,女性留学生“中华才艺适应状况”比男性留学生要好。
(四)不同国籍在三个维度上的方差分析
1.不同国籍在“汉语适应状况”方面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表明,总体来说,不同国籍留学生在“汉语适应状况”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132)(见表18)。
表18 不同国籍在“汉语适应状况”方面方差分析
不同国籍总体均数两两之间是否有差别,本文进行多个均数间的多重比较,采用了LSD检验,检验结果显示: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与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蒙古国这三国留学生在“汉语适应状况”方面有差异(P值分别为0.047、0.041、0.040)。可以认为: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在“汉语适应状况”方面与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蒙古国这三国留学生相比较,其汉语适应性较差(见表19)。
表19 不同国籍在“汉语适应状况”方面多个均数间的多重比较(LSD检验)
2.不同国籍在“中国文化适应状况”方面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表明,总体来说,不同国籍留学生在“中国文化适应状况”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01)(见表20)。
表20 不同国籍在“中国文化适应状况”方面方差分析
为进一步说明不同国籍总体均数两两之间是否有差别,本文进行多个均数间的多重比较,采用了LSD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吉尔吉斯斯坦留学生与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在“中国文化适应状况”方面有差异(P值分别为0.001、0.004、0.008、0.010)。可以认为:吉尔吉斯斯坦留学生与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其他国家留学生相比较,其“中国文化适应状况”较好(见表21)。
表21 不同国籍在“中国文化”适应状况方面多个均数间的多重比较(LSD检验)
检验结果亦显示,蒙古国留学生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其他国家留学生在“中国文化适应状况”方面有差异(P值分别为0.027、0.015、0.018)。可以认为:蒙古国留学生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其他国家的留学生相比较,其“中国文化适应状况”较好(见表21)。
3.不同国籍在“中华才艺适应状况”方面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表明,总体来说,不同国籍留学生在“中华才艺适应状况”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05)(见表22)。
表22 不同国籍在“中华才艺适应状况”方面方差分析
为进一步说明不同国籍总体均数两两之间是否有差别,本文进行多个均数间的多重比较,采用LSD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吉尔吉斯斯坦留学生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在“中华才艺适应状况”方面有差异(P值分别为0.001、0.010、0.010、0.038)。可以认为:吉尔吉斯斯坦留学生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其他国家留学生相比较,其“中华才艺适应状况”较好(见表23)。
表23 不同国籍在“中华才艺适应状况”方面多个均数间的多重比较(LSD检验)
检验结果亦显示,蒙古国留学生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在“中华才艺适应状况”方面有差异(P值分别为0.042、0.026)。可以认为:蒙古国留学生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相比较,其“中华才艺适应状况”较好。
(五)各维度与留学生年龄关系进行t检验
问卷统计分析显示,203名留学生处于两个年龄段,即14~23岁及24~29岁,被调查者中无30~35岁及36岁以上的,说明来疆学习汉语文化的初级留学生整体较年轻。因此本文采用了t检验。
结果显示:“汉语适应状况”在这两个年龄段有统计学意义(P<0.05),14~23岁年龄段留学生在“汉语适应状况”方面与24~29岁年龄段留学生相比较,其适应状况较为理想;而“中国文化适应状况”及“中华才艺适应状况”在这两个年龄段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4)。
表24 三个维度与不同年龄段的关系
(六)不同学历水平在三个维度上的方差分析
1.不同学历水平在“汉语适应状况”方面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表明,总体来说,不同学历水平留学生在“汉语适应状况”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23)(见表25)。
表25 不同学历水平在“汉语适应状况”方面方差分析
为进一步说明不同学历水平总体均数两两之间是否有差别,本文进行多个均数间的多重比较,采用了LSD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大学学历水平留学生与初中、高中学历水平留学生在“汉语适应状况”方面有差异(P值分别为0.016、0.018)。可以认为:大学学历水平留学生与初中、高中学历水平留学生相比较,其“汉语适应状况”较好(见表26)。
表26 不同学历水平在“汉语适应状况”方面多个均数间的多重比较(LSD检验)
2.不同学历水平在“中国文化适应状况”方面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表明,总体来说,不同学历水平留学生在“中国文化适应状况”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00)(见表27)。
表27 不同学历水平在“中国文化适应状况”方面方差分析
为进一步说明不同学历水平总体均数两两之间是否有差别,本文进行多个均数间的多重比较,采用了LSD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大学学历水平留学生与初中、高中学历水平留学生在“中国文化适应状况”方面有差异(P值分别为0.000、0.000)。可以认为:大学学历水平留学生与初中、高中学历水平留学生相比较,其“中国文化适应状况”较好(见表28)。
3.不同学历水平在“中华才艺适应状况”方面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表明,总体来说,不同学历水平留学生在“中华才艺适应状况”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15)(见表29)。
表28 不同学历水平在“中国文化适应状况”方面多个均数间的多重比较(LSD检验)
表29 不同学历水平在“中华才艺适应状况”方面方差分析
为进一步说明不同学历水平总体均数两两之间是否有差别,本文进行多个均数间的多重比较,采用了LSD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大学学历水平留学生与初中、高中学历水平留学生在“中华才艺适应状况”方面有差异(P值分别为0.014、0.009)。可以认为:大学学历水平留学生与初中、高中学历水平留学生相比较,其“中华才艺适应状况”较好(见表30)。
表30 不同学历水平在“中华才艺适应状况”方面多个均数间的多重比较(LSD检验)
对各维度与被调查者汉语水平的关系进行t检验,回收问卷统计分析显示,203名留学生处于两个汉语水平,即初级与中级,被调查者中无高级汉语水平,说明来疆学习汉语的初级中亚留学生整体汉语水平处于低水平。
结果显示:“汉语适应状况”在初级、中级这两个汉语水平段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国文化适应状况”及“中华才艺适应状况”在初级、中级这两个汉语水平段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中级汉语水平留学生与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相比较,在“汉语适应状况”方面存在的差异不显著,而在”中国文化适应状况”及“中华才艺适应状况”方面表现更好(见表31)。
表31 三个维度与被调查者学历水平的关系
(七)对三个维度与留学生是否在自己国家学习过汉语的关系进行t检验
结果显示:三个维度与留学生是否在自己国家学习过汉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在自己国家学习过汉语的留学生与在自己国家没有学习过汉语的留学生相比较,其“汉语适应状况”更好,在“中国文化适应状况”及“中华才艺适应状况”方面表现更理想(见表32)。
表32 三个维度与留学生是否在自己国家学习过汉语的关系
1.在自己国家学习汉语时间长短在三个维度上的方差分析
统计分析发现:调查中有72名中亚留学生在本国学习过汉语,学习的时间分别为:半年、1年、2年、3年、4年。其中学习时间为4年的仅有1人,若采用多个均数间的多重比较(LSD检验)对均数两两之间是否有差异进行判断,会因例数偏少而影响检验结果,故本次研究只进行了总体的方差分析。
(1)在自己国家学习汉语时间长短对“汉语适应状况”方面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表明,总体来说,在自己国家学习汉语时间长短对“汉语适应状况”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02)(见表33)。
表33 在自己国家学习汉语时间长短在“汉语适应状况”方面方差分析
(2)在自己国家学习汉语时间长短对“中国文化适应状况”方面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表明,总体来说,在自己国家学习汉语时间长短对“中国文化适应状况”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00)(见表34)。
表34 在自己国家学习汉语时间长短在“中国文化适应状况”方面方差分析
(3)在自己国家学习汉语时间长短对“中华才艺适应状况”方面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表明,总体来说,在自己国家学习汉语时间长短对“中华才艺适应状况”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00)(见表35)。
表35 在自己国家学习汉语时间长短在“中华才艺适应状况”方面方差分析
(八)来疆学习汉语时间长短在三个维度上的方差分析
203名留学生来疆学习汉语时间分别为:半年、1年、2年、3年、4年。由于203名留学生来疆学习时间分布不均匀,学习1年、2年、3年者数量偏少,对统计分析结果造成一定的偏倚,故本次研究将学习时间1年、2年、3年者合计,分析学习半年者与学习1~3年者、学习4年者这三类留学生在三个维度上的差异。
1.来疆学习汉语时间长短在“汉语适应”状况方面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表明,总体来说,来疆学习汉语时间长短在“汉语适应”状况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256)(见表36)。
表36 来疆学习汉语时间的长短在“汉语适应”状况方面方差分析
为进一步说明来疆学习汉语时间长短总体均数两两之间是否有差别,本文进行多个均数间的多重比较,采用了LSD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在中国学习汉语时间长短总体均数两两之间亦无差别(P值分别为0.142、0.224、0.595)(见表37)。
表37 来疆学习汉语时间长短在“汉语适应”状况方面多个均数间的多重比较(LSD检验)
2.来疆学习汉语时间长短在“中国文化适应状况”方面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表明,总体来说,来疆学习汉语时间长短在“中国文化适应状况”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00)(见表38)。
表38 来疆学习汉语时间长短在“中国文化适应状况”方面方差分析
为进一步说明来疆学习汉语时间长短总体均数两两之间是否有差别,本文进行多个均数间的多重比较,采用了LSD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来疆学习汉语半年者与学习1~3年、学习4年者,在“中国文化适应状况”方面两两之间都有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04、0.000、0.000)。可以认为:学习时间越长者,其对中国文化越适应(见表39)。
表39 来疆学习汉语时间长短在“中国文化适应状况”方面多个均数间的多重比较(LSD检验)
3.来疆学习汉语时间长短在“中华才艺适应状况”方面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表明,总体来说,来疆学习汉语时间长短在“中华才艺适应状况”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01)(见表40)。
表40 来疆学习汉语时间的长短在“中华才艺适应状况”方面的方差分析
为进一步说明来疆学习汉语时间长短总体均数两两之间是否有差别,本文进行多个均数间的多重比较,采用了LSD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来疆学习汉语半年者与学习1~3年、学习4年者,在“中华才艺适应状况”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06、0.002);而学习汉语1~3年者与学习汉语4年者在“中华才艺适应状况”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值为0.050)。可以认为:学习时间超过半年者,其对“中华才艺适应状况”较学习时间半年以内者要好;但比较学习时间超过半年者,在“中华才艺适应状况”方面没有显著区别(见表41)。
表41 来疆学习汉语时间长短在“中华才艺适应状况”方面的多个均数间的多重比较(LSD法)
(九)对三个维度与留学生学习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行t检验
结果显示:三个维度在留学生学习类型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入学时获得奖学金的留学生与入学时属于自费的留学生相比较,其“汉语适应状况”更好,在“中国文化适应状况”及“中华才艺适应状况”方面更理想(见表42)。
表42 三个维度与留学生学习类型的关系
(十)留学生对汉语文化跨文化适应状况访谈及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从群体层面了解到调查对象对汉语文化跨文化适应状况及发展趋势。根据调查对象不同适应趋势分布,分为四个动态适应范围。在每个范围内选择典型样本进行深度访谈,同时结合课堂实际观察,在个体层面实证中亚留学生对中国文化跨文化适应的普遍心理过程和个体特征。
访谈对象是从图1、图2、图3适应趋势中选出。
1.“汉语适应状况”访谈及分析
访谈样本根据分布趋势范围中的问卷编号进行选择;按照问卷编号查阅个人资料,通过访谈样本留下的电话号码,联系并进行深度访谈。
访谈样本统计表(见表43)编号说明:
编号1到编号4为汉语适应度高(1)(喜欢)的访谈对象;
编号5到编号9为汉语适应度次高(2)(一般喜欢)的访谈对象;
编号10到编号11为汉语适应度次低(3)(不喜欢)的访谈对象;
编号12到编号13为汉语适应度低(4)(不知道)的访谈对象。
汉语文化是初级留学生汉语学习的主要内容。“汉语拼音、汉语词、汉语句式”构成汉语的层级体系。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符号,是汉语的符号象征。学习汉语,必须认写汉字,否则学不好汉语。
留学生母语为拼音文字,以辅音、元音的固定组合构成词。汉语拼音以声、韵、调的固定组合为汉字表音、区别词义。汉语拼音相比留学生母语要简洁易掌握。问卷调查反映:留学生对汉语拼音适应度高(均值为1.4,标准差为0.558),说明学习困难度相对低。
塔吉克斯坦留学生迪尔烁德在语言文化教学中心学习汉语四个多月,访谈中问:“你学会汉语拼音了吗?”他面带笑容、口气轻松地说:“汉语拼音容易,我学会了。”
问:“学习汉语拼音你有什么困难吗?”他笑容消失,语气加重,说:“声调我不明白。”
问:“你怎么解决这个(声调)问题?”他说:“声调我很头疼。写拼音的时候我不写声调。”
问:“上汉语课的时候,老师讲的你都能听明白吗?”
他说:“现在都能听明白。”
问:“听不明白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他说:“我每天都来上课,认真听讲。每天写汉字、认汉字。上课听不明白的时候,我心里很着急、脸发热、头疼、心里难受。做题的时候,很多题不会做,我就想啊、想啊,感到很累。有时候自己做预习,感到很难,看不明白意思,就不想学习了。想很快地问老师。老师给我讲明白了,我心里很高兴。”(适应策略)
图1 “汉语适应状况”分布趋势(带问卷编号)
图2 “中国文化适应状况”分布趋势(带问卷编号)
图3 “中华才艺适应状况”分布趋势(带问卷编号)
表43 访谈样本统计表
关于汉语“生词”学习,他说:“老师上课讲课文的生词,我都能明白。不明白的时候我心里着急,就想让老师给我讲明白。我每天写汉字、记生词,很累。但是我每天上课都能学会汉语,我又很高兴。”
关于组词成句的学习,他说:“汉语的句子容易,就是‘排队’的问题。我们每天上课学习汉语,汉语我会说了,但为什么我听不明白其他中国人说的话?我什么时候能听明白别的中国人讲话?”
在课堂上做课后练习,选词填空和组词成句(把词语打乱顺序),就是平时汉语学习好的学生也感到有很大困难。他说:“为什么我每天上课,每天复习,上课回答老师问题。到现在仍然不会做题呢?老师讲题,我也不高兴,为什么我自己不会做呢?”
问到汉字学习时,他说:“在中国,每个地方都有汉字。我每天都写汉字,如果不认识汉字,汉语就学不好。”
问到中国文化时,他说:“我很喜欢中国的文化,中国书法很好看,但我没有时间学习;我不明白中国诗歌的意思;京戏好看(他指京戏的戏装),但我听不懂。”
问到中华才艺时,他说:“我喜欢中国武术,但我没有时间学习;其他的我不喜欢。我就是想把汉语学好,能听懂中国人说话。因为我要做商人,从中国往我们国家进货。”
这名留学生的谈话,代表了对汉语学习适应度高的留学生的共同特征:学习目标明确、学习需求强烈。他们把时间和精力集中用在汉语学习方面,通过教师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每天都在克服着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来自土库曼斯坦的留学生玛丽卡说:“我想当汉语翻译。来中国留学,开始我一句汉语不会说。我们每天上课学习汉语,老师教我们写汉字,说汉语。开始觉得汉字很难,我天天都写汉字,背课文,完成作业。现在我会写汉字了,可以和中国人说话了。老师帮助我们学习汉语,我觉得很高兴。”“我喜欢中国书法,每天都写汉字,但我不会用毛笔写汉字;我喜欢唱中国歌,但唱得不好。其他的我不喜欢。我每天都要写汉字,背课文,完成作业,很累;汉语学不好,我不高兴。没有时间学习其他的。”
问:“你觉得汉语难吗?”她说:“老师讲的,我听懂了,就不难;听不懂,就难。每天上课有听不懂的时候,我就问老师。现在我觉得汉语不难了。”
这些是汉语初级课堂中,文化适应度高的留学生。他们能够跟紧教学进度,课堂中使用提问等积极策略克服“文化休克”环节达到“文化适应”环节。当然也有使用“回避”等消极策略避开遇到的困难。这类留学生,共同特征是努力认、写汉字,较流利地背诵课文。三个月左右就能够和普通中国人进行基本的交流,汉语水平上升空间广阔。
随机抽取适应度次高的留学生进行访谈。来自哈萨克斯坦的东干族留学生木哈米特说:“我会说汉语,但不认识汉字,不会写汉字。所以,我们父母送我们来中国留学,学习汉语(学习动机不明确)。老师教过了,写汉字不难;但我就是记不住。课文我背到18课,当时可以背出来,背完后很快就忘了;上课时老师讲的可以听懂,就是记不住。中国书法我不喜欢,太难了;我喜欢中国诗歌和成语,但我记不住。我喜欢中国武术,但没有时间练。别的不喜欢,但喜欢看留学生的演出。”
他的谈话说出了汉语适应度次高类留学生的一般表现,这类留学生在汉语课堂中面对学习困难,“文化休克”环节多,“休眠”语言点的时间较长。课堂学习过程中进入“文化适应”环节速度较慢,学习进度次于适应度高的留学生。问卷调查表明,这类留学生人数较多,教师要加大帮助的力度,帮助他们加快“文化适应”环节的循环速度。
问卷调查显示,初级汉语课堂中,对汉语适应度次低的人数也较多。(见图1)吉尔吉斯斯坦留学生伊斯拉穆在交谈中说:“我第一次来中国学习汉语,我觉得拼音容易,汉字很难。我会说汉语,我不想写汉字。上课的时候,我有些能听懂,很多听不懂。听不懂了我就想出去一会儿,有时候想睡觉。开始我觉得汉语不难,现在我觉得很难,主要是认、写汉字难。我不想去上课,因为很多听不懂了。我学过唱歌,我喜欢唱《童话》等一些中国歌曲。”
这类留学生来“学习汉语文化”,遇到汉字的困难,自身无法克服;在汉字困难前“文化休克”并“休眠”,导致汉语适应度较低,汉语学习适应速度很慢;这个时候,他们倾向于“体验汉语文化”,学习一些汉语口语,或者参加中国文化活动,用这个方法缓解汉语学习的压力,度过自己的留学生活。
问卷统计显示,有少部分留学生学习汉语文化,在一个“文化休克”环节后,就一直处于“休眠”状态。他们来华留学,只是想体验一下现代文化生活氛围。在汉语课堂中,跨文化适应的心理机制几乎没有活动起来。我们随机抽取了一名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留学生进行访谈,他来中国四个月了,只会说几句简单的汉语问候语。访谈通过他的留学生朋友进行。他的朋友说:“他家里是农场主,妈妈让他来中国看看,所以就来中国留学。他觉得汉语很难,不想学习汉语,也不喜欢参加文化活动。他不经常上课,因为一点儿都听不懂。他也不喜欢参加中国文化体验活动。他喜欢练健美,他刚来中国的时候,每天在宿舍练健美,锻炼身体;现在他每天晚上去健身房健身。”
这类留学生只是为了来留学目的国体验一下“异文化氛围”,成为自己的一种经历。在初级汉语课堂上,他们初次面对“学习汉语文化”,立刻感到压力很大,经过一个“文化休克”环节后,就一直处于课堂“休眠”状态中,不自觉地采取回避的自卫策略。为了回避“文化休克”带来的心理压力,他们躲藏到课堂外自己营造的“母语文化氛围”中,只参与自己喜欢的活动,以此度过自己的留学生活。
2.“中国文化适应状况”访谈与分析
留学生学习第二语言,也是学习第二语言文化。留学生以学习汉语为主要内容,同时也在时刻体验着中国文化。
问卷统计显示,留学生对中国诗歌体验适应度高(均值为1.85,标准差为0.688)。吉尔吉斯斯坦留学生别克说:“我很喜欢中国诗歌,很有意思;但我不明白为什么这样写。”
在书法第二课堂里,找到了正在练习毛笔楷书的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嘎古哈丽,我们称赞她楷书写得很好,她很高兴地说:“我很喜欢中国的书法,喜欢写毛笔字。我练习书法有三个月了,我觉得我现在写的毛笔字好看了,我心里很高兴”。
问到“汉语学得怎样”时,她脸有些发红,说:“我汉语学得不好,上课感到很累,很多都听不懂;也有听懂的。我觉得练习书法很有意思,很轻松。”
出国留学要有些“收获”,这是留学生普遍的留学需求。在汉语课堂中遇到困难多,没有及时解决,于是有些留学生就在体验中国文化中找到自己的偏好,达到一种跨文化适应的心理平衡。
初级汉语课堂中涉及的中国文化知识,在留学生们的适应状况中差异明显。
塔吉克斯坦留学生古尔哈通说:“诗歌很好背,我现在会背诗歌《静夜思》、《山行》等。”塔吉克斯坦留学生阿克曼说:“我不明白诗歌、成语、京戏是什么。我学习汉语,每天很累。
3.“中华才艺适应状况”访谈与分析
中华才艺是中国各族人民创造的才能和技艺,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资源。欣赏和体验这些才艺,既可以强身健体,又可以愉悦身心,提升个人的文化品位。“中华才艺”是为留学生开设的第二课堂,也是为了让留学生近距离体验和研习中华文化,从而促进中国文化的世界交流。通过问卷统计可以看出,留学生对中华才艺各项的适应度有明显差异,说明个体有不同的审美偏好。
访谈中,哈萨克斯坦留学生拉夫莎尼亚说:“我喜欢看太极拳,但我学不会;喜欢听中国的(流行)歌曲、喜欢看中国舞;别的我不喜欢。”阿塞拜疆留学生拉玛扎说:“我不喜欢太极拳,动作太慢;我喜欢看中国武术,但我没有时间学。我每天下午去外面练习拳击和散打。”
“中华才艺”作为第二课堂,是为了满足留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体验和练习的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可以看出,留学生有各自喜欢的项目,也有不喜欢的项目,也就是说,既有偏好的项目,也有不喜欢的项目。
调查数据统计显示:来疆留学生在学习汉语和体验中国文化、中华才艺的过程中,整体跨文化适应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状况。形成这种适应状况的原因:(1)国别、年龄、性别等变量与留学生对汉语文化跨文化适应状况有相关性;(2)留学动机、学习需求、跨文化偏好、努力程度等对留学生个体跨文化适应状况有影响;(3)留学生个体对汉语文化跨文化适应表现形式不同,是形成整体跨文化适应状况的基本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