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海堂与汉宋学之浙粤递嬗
- 於梅舫
- 687字
- 2021-01-06 17:14:35
第一节 文笔考与桐城义法
清嘉道年间,文人学士挖掘远在魏晋的文笔旧说,借此厘正“文”义,奠立骈文正统,随即引发驳论,争议绵延,影响直至今日,遂成晚近“文学史”上一大因缘要事。其事之“始作俑者”,即是以封疆大吏意图领袖学界的阮元。[4]
晚近学人对阮元“文笔”说频加考辨,概而言之,可分两类。一类多着力于判定阮元所正“文”义是否合于古义(“文”之古义、魏晋时人“文笔”旧义),进而以此定其说的高下,正反皆有立论,纷争依旧。此类以清季民初为多。应该注意的是,这类学人在考辨之中,其实多借以阐释各自意见,借古讽今,与当时学界各派的纷争相纠缠,舞剑之意多在别处。集合诸家所论,重在文笔本义,故不论此层是否真正解决,尚缺少阮元发表文笔说之运思、用意这一层,不能彻底解释阮元之举,此案遂不足以定谳。一类重在探究阮元发表文笔说的动机、本意,各家虽论述重心有所不同,却因阮元此说鞭锋涉及桐城派古文,阮元又多被视为汉学专门名家,故一致得出此事因缘于清中期之后日益激烈的汉宋之争的解释。[5]问题在于,即使承认清代学界存在截然的汉宋分争,是否学人文士为文的骈散趋向就与其治学的汉宋倾向一一契合呢?其说素不能令人信服,亦与事实不符。
故此事需撇开各种成见,跳出后来的学科框架,追循阮元自身的逻辑而渐次梳理。陈寅恪先生曾言:“考自古世局之转移,往往起于前人一时学术趋向之细微。迨至后来,遂若惊雷破柱,怒涛振海之不可御遏。”[6]理清阮元文笔说的发轫及发展,可知此事决非单纯的文体之争,也非汉宋之争的文学反应。更为重要的是,阮元承袭惠戴以来学术,吸纳众多学人,沟通浙粤学术,深入解析其用意,可资理解之后学术与世局之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