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文化与历史的思想交汇:中国现当代社会文化学术沙龙辑录(第3辑)
- 梁景和 李志成 芦玮
- 824字
- 2020-11-29 16:49:24
讨论
杨冰(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黄老师您好,想请教您一个问题。香港人读书喜欢读哪几类呢?
黄虹坚:刚才谈到了读八卦杂志,还有上面也提过的“揭秘”书籍。那些揭秘内地政治、内地官场斗争、中央路线斗争、贪官腐败特别是他们包养情妇的这些书,是港人爱读的。还有就是教人赚钱的书,《股票秘籍》《如何赚取你的第一桶金》之类的书。我不知道里面说的理论怎么样,但是肯定有很多是不行的,要是都行香港那不是遍地富翁了吗?这不还有很多人没有发达的吗?所以我想那里面有很多伪道理。第三类就是爱读养生休闲的书,比如教人如何种花呀、如何煲各种各样的汤呀、如何化妆呀等。
这种阅读影响了教师、市民及作家的精神深度。作为作家,这一点尤其可悲。有什么样的阅读就可能会催生出什么样的作家。由于在阅读这一环缺少了文学经典的滋养,在香港作家的作品里,很少能读到人、人生、命运等文学的重大母题。他们对这些题目缺乏深刻的认识和实践上的准备,不是带着经典阅读的积累走进写作的。所以作品格局、人物、故事、叙事方式及文字都有点缺憾,难以留下叫人荡气回肠的精神力量。很多香港作家的作品,像大家比较熟悉的卫斯理、张小娴、亦舒、李碧华等,文字比较好,有的已整套地在内地出版社出版,其套路仍沿袭流行文学的模式,具有消费文学的特征。香港大部分作家走的也是流行文学的路线。
李琳(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黄老师您好,想请教您一个问题。香港的文化运动是什么样的呢?
黄虹坚:心平气和地说,香港的文化活动,特别是基层的文化活动还是很活跃很热闹的,很多活动表现出“市民文化”的特点,那就是实时性、同乐性和娱乐性。香港分成十八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议会,均会不时举行些歌唱、粤曲表演或比赛,也会举办一些读书、征文活动。这些活动达到了大众参与、同乐的目的,但热闹过后留不下什么痕迹。加上文化评论和文化史的撰写滞后甚至停顿,在文化发展上未可推进文艺迈向新的高度。“普及”好像是做了,“提高”却效果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