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藕岸村 赤崖身代石永寿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最为看重、一直传承的美德。除了最为著名的“二十四孝”之外,中华大地上还流传着许多孝感动天的故事。新昌县羽林街道藕岸村也曾发生过一件青史留名的孝子事件——“赤崖身代”。

藕岸村开基于南宋末年,又名藕津,是黄泽江北岸的一个古朴村落,源自四明山的藕溪穿村而过。藕岸全村古意盎然,民风淳朴,村内聚居的主要是吕氏族人,吕氏族人崇尚耕读,为古村增添了几分底蕴。村内保留了许多古建筑,如文昌阁、真君大庙等。村里古戏台的石柱上,刻着这样一副对联:宽带常缀莲花座,水袖莫翻藕岸风,向人们述说着藕岸人对江水的敬畏。

每临炎炎夏日,藕岸与枫家潭、芦士三个村之间的黄泽江大岩潭中游泳消暑者总是很多。游到藕岸砩口,能够见到一块奇岩,从水中延伸至山腰公路,岩石呈红色,好似鲜血渗出。据当地年长者称,这里有一个“赤崖身代”的传说,据说元末有一位孝子以身代父被杀害在此,孝子的鲜血染红了岩石,这块岩石从此叫“赤崖”。

地质学常识告诉我们,岩石呈红色,是因为这里属丹霞地貌,本就是红色,鲜血染红之语纯属附会。不过“赤崖身代”却是一件真实发生的事件,事件的主人公是藕岸村石氏第五十一世祖永寿公。事迹在《元史》《明史》《新昌县志》《南明石氏宗谱》都有记载。据《元史》列传第八十五“孝友二”记载:“石永(寿),绍兴新昌人。性淳厚,事亲至孝。值乱兵掠乡里,永父谦孙年八十,老不能行,永负父匿山谷中。乱兵执其父,欲杀之,永亟前抱父,请以身代,兵遂杀永而释其父。”在民国《新昌县志》当中也有类似的记述:“元石永寿,字德远,待旦十世孙,性淳厚,事亲至孝。元末兵乱,父谦孙年八十,不能行,永寿负父匿山中。乱兵执其父,欲杀之,永亟前抱父,请以身代,遂杀永寿而免其父。乡人哀之,推祀学宫。今藕岸赤崖即其殉孝地。”可见,综合各类史料以及村民讲述,“赤崖身代”是一件脉络十分清晰的孝子事迹。

南宋咸淳九年(1273),新昌名儒石待旦八世孙石奕垓移居到藕岸村(当时称上旺村)。如今藕岸村的蟠龙山脚,就是藕岸石氏的房祖。新昌石氏为名门望族,石奕垓移居时应有些资财。同时,藕岸村位于曹娥江支流黄泽江的北岸,是黄泽江河运的重要码头;“枫家潭——山头里盆地”为新昌第三大盆地,藕岸村位于该盆地的中心地带,属于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十分适宜种植业发展;藕岸村又临近鸬鹚大山,有取之不尽的木材和野生动物。原有的资财,加上物产丰富、河运畅通,让藕岸石家的财富一点一点地积累着。石家到石奕垓孙子石谦孙这一代,可以说已经是家业富饶了。

石谦孙有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他在47岁的时候才生了儿子石永寿。老来得子,且为独子,石谦孙对儿子是宠爱有加,期望很高。所幸石永寿天性淳厚,事亲至孝,勇而不屈,勤劳生产。后来,石永寿生了四个儿子和三个女儿。一大家子父慈子孝,儿孙绕膝,耕读传家,衣食无忧,过着羡煞旁人的神仙日子。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时间到了兵荒马乱的元顺帝至正二十年(1360),厄运降临到了这个幸福的家庭。当年三月三日,方国珍下属温闽大军从天台来到新昌安仁乡,进入藕岸村进行抢掠,石永寿就背着年迈的老父亲逃往鸬鹚山。是年石永寿34岁,其父石谦孙80岁。由于拖儿带女身背老父,石永寿一行行动较缓,往山中逃出一里许,到达现黄泽江边藕岸村与芦士村交界的枫家潭岭时,被乱兵抓住了。乱兵抢了行囊,还以杀老父为要挟,要求石永寿回家取出藏宝。石永寿说:“家里贵重物品全部带来跑路了,真的是再也没有钱财可献了。如果你们一定要留个人质,就留我吧,要杀也杀我吧,请放了我的父亲。”乱兵就将刀架在了石永寿的脖子上,换成要挟其老父及妻儿。见确实没有油水可以榨取,乱兵就杀了石永寿,鲜血沿着大岩石流进了黄泽江。后人将永寿殉孝地的岩石叫作“赤崖”,山称为“小天打岩”,并在此建了一座孝子庙,雕有石永寿石像,庙前有一石碑记述其孝迹。

明洪武三年(1370),石永寿赤崖身代的事迹被新昌知县周文祥上奏朝廷,因此名动全国,载入史册。石永寿被批准进入乡贤祠,得享春秋二祭。到了民国二十五年(1936)8月18日,新昌先贤祠举行入祀大典,石永寿作为全县九名历代先贤之一进入先贤祠。

石永寿四个儿子或许是经历灾难后外迁了,没有在村中留下后裔,仅石永寿的第二个儿子石道存在《南明石氏宗谱》中留下了“官至将士佐郎、巡检”简短几个字。方国珍兵乱后约一百年,藕岸村又经历了一次山匪袭击,血洗石氏,藕岸石氏从此衰落。在明嘉靖年间迁入村中的吕氏则日渐兴起,成了望族,现在藕岸村所存七座明清古建筑多为吕氏宗祠和故居。清嘉庆五年(1800)在藕岸桥头所建的石氏奉先堂早已不知所终,连后来所建的石氏小宗祠也只剩残垣断壁。20世纪八十年代初,因劈山开路、取石修堤所需,枫家潭岭被炸毁,半山腰的岭变成了平坦的通村公路,通往芦士村岭上的孝子庙也就不复存在了。庙前的石碑或已埋于枫家潭村枫杨古树旁的沙堤之下。

虽然目前有关石永寿的物质遗存近乎为零,但是他的孝子事迹和儒家精神却代代相传,从未隔断。从藕岸村走出来的全国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著名图书馆学家吕绍虞都是以孝闻名,吕型伟还捐资在母校新昌中学建造师恩亭,亲笔题写“师恩难忘”,出资设立“吕型伟英才奖”,奖励优秀毕业生。即便是在藕岸村的普通村民家中,也是将孝道文化作为家庭教育的第一课。村人无论走往何处,从事何种职业,都能做到事亲至孝,敬老爱幼。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孝”可以延伸出一切传统美德。藕岸村以孝治村,也涌现出了众多爱国志士。1938年11月,新昌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藕岸村成立,该村还是中共新昌县新北区委的办公所在地。村民积极投身革命事业,涌现出了吕再岳等一大批革命英烈。

“袛树千年留古柏,灵台一曲漾清波。”石永寿赤崖身代的事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藕岸人,应当一代又一代地传唱下去。

(文:新昌农办)